沈子祿、徐師曾撰

《經絡全書》~ 前編·分野 (18)

回本書目錄

前編·分野 (18)

1. 三十六、〔臑〕

(在肩之下,肘之上)〔外廉中間〕屬手少陽三焦經(《靈樞》曰:手少陽之脈,循臑外,上肩。所生病者,臑肘臂外皆痛。又曰:手少陽之筋,繞臑外廉)。

〔外前廉〕屬手陽明大腸經,〔外後廉〕屬手太陽小腸經。(《靈樞》曰:手陽明之脈,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又曰:手太陽之脈,出肘內側兩筋之間,上循臑外後廉。所生病者,肩臑肘臂外後廉為痛)。

〔內廉中間〕屬手厥陰心包經,〔內前廉〕屬手太陰肺經,〔內後廉〕屬手少陰心經。(《靈樞》曰:手厥陰之脈,循臑內,行太陰、少陰之間。又曰:手太陰之脈,循臑內,行少陰心主之前。所生病者,臑臂內前廉痛厥。又曰:手少陰所生病者,臑臂內後廉痛厥)。

白話文:

(臑,指的是肩膀下方、手肘上方的部位)這個部位的外側中間,屬於手少陽三焦經的循行路線。(《靈樞》說:手少陽經脈,沿著臑的外側向上走到肩膀。這個經脈的病變,會導致臑、手肘、手臂外側都疼痛。又說:手少陽經的筋,環繞在臑的外側。)

臑的外側前緣,屬於手陽明大腸經的循行路線;外側後緣,則屬於手太陽小腸經的循行路線。(《靈樞》說:手陽明經脈,進入手肘外側,然後向上沿著臑的外側前緣行走。又說:手太陽經脈,從手肘內側兩條筋之間出來,向上沿著臑的外側後緣行走。這個經脈的病變,會導致肩膀、臑、手肘、手臂外側後緣疼痛。)

臑的內側中間,屬於手厥陰心包經的循行路線;內側前緣,屬於手太陰肺經的循行路線;內側後緣,則屬於手少陰心經的循行路線。(《靈樞》說:手厥陰經脈,沿著臑的內側行走,在手太陰經和手少陰經之間。又說:手太陰經脈,沿著臑的內側行走,在手少陰心包經的前方。這個經脈的病變,會導致臑、手臂內側前緣疼痛,並出現麻木厥冷。又說:手少陰經脈的病變,會導致臑、手臂內側後緣疼痛,並出現麻木厥冷。)

2. 三十七、〔肘〕

(臂節也,在臑之下,臂之上)屬手厥陰心包經(《靈樞》曰:手心主之脈,循中指內廉,以上至肘內廉,入於小筋之下。又曰:手心主之筋,與太陰之筋,並皆結於肘內廉)。

〔內上廉〕屬手太陰肺經,〔內下廉〕屬手少陰心經(《靈樞》曰:手太陰之脈,出於寸口,而行至於肘內廉,入於大筋之下。又曰:手少陰之筋,上結肘內廉,下為肘網。又曰:肺心有邪,其氣留於兩肘)。

〔外廉中間〕屬手少陽三焦經(《靈樞》曰:手少陽脈,出臂外兩骨之間,上貫肘。又曰:手少陽之筋,循臂,結於肘。又曰:手陽明、少陽之大絡,起於五指間,上合肘中)。

〔外上廉〕屬手陽明大腸經。〔外下廉)屬手太陽小腸經(《靈樞》曰:手陽明之脈,循臂上廉,入肘外廉。又曰:手太陽之筋,循臂內廉,結於肘內銳骨之後,彈之,應小指之上。又曰:肘所獨熱者,腰以上熱;手所獨熱者,腰以下熱;肘前獨熱者,膺前熱;肘後獨熱者,肩背熱;臂中獨熱者,腰背熱;肘後粗以下三四寸熱者,腸中有蟲。又曰:手陽明之筋,循臂,上結於肘外)。

白話文:

肘部是手臂的關節,位於上臂之下、手臂之上。

肘部屬於手厥陰心包經(《靈樞》說:手心包經的脈絡,沿著中指內側邊緣向上,到達肘部內側邊緣,進入小的肌腱下方。又說:手心包經的筋,與手太陰肺經的筋,都結在肘部內側邊緣)。

肘部內側上方邊緣屬於手太陰肺經,肘部內側下方邊緣屬於手少陰心經(《靈樞》說:手太陰肺經的脈絡,從寸口處發出,運行到肘部內側邊緣,進入大的肌腱下方。又說:手少陰心經的筋,向上結在肘部內側邊緣,向下形成肘部的網狀結構。又說:肺和心臟有邪氣時,其氣會停留在兩肘)。

肘部外側邊緣的中間部分屬於手少陽三焦經(《靈樞》說:手少陽經的脈絡,從手臂外側兩骨之間出來,向上貫穿肘部。又說:手少陽經的筋,沿著手臂,結在肘部。又說:手陽明、手少陽的大絡脈,從五指間發出,向上匯合在肘部中間)。

肘部外側上方邊緣屬於手陽明大腸經。肘部外側下方邊緣屬於手太陽小腸經(《靈樞》說:手陽明經的脈絡,沿著手臂外側邊緣向上,進入肘部外側邊緣。又說:手太陽經的筋,沿著手臂內側邊緣,結在肘部內側尖骨的後面,彈撥它,會有反應到小指的感覺。又說:如果只有肘部發熱,是腰部以上發熱的徵兆;如果只有手部發熱,是腰部以下發熱的徵兆;如果只有肘部前方發熱,是胸前發熱的徵兆;如果只有肘部後方發熱,是肩背發熱的徵兆;如果只有手臂中間發熱,是腰背發熱的徵兆;如果肘部後方粗大且向下三四寸處發熱,是腸道有寄生蟲的徵兆。又說:手陽明經的筋,沿著手臂,向上結在肘部外側)。

3. 三十八、〔臂〕

(肘之下,腕之上也)〔外廉中間〕屬手少陽三焦經,〔外上廉〕屬手陽明大腸經,〔外下廉〕屬手太陽小腸經(《靈樞》曰:病始手臂者,先取手陽明而汗出。朱丹溪曰:手足陰陽合生見證,曰臂外痛,手太陽、少陽也)。

〔內廉中間〕屬手厥陰心包經,〔內上廉〕屬手太陰肺經,〔內下廉〕屬手少陰心經(《靈樞》曰:手厥陰之脈,下臂,行兩筋之間。又曰:中於陰者,常從臂胻始。夫臂與胻,其陰皮薄,其肉淖澤,故俱受於風,獨傷其陰)。兼屬肝腎二經(張雞峰曰:臂細無力不任重,此肝腎氣虛,風邪客於營衛,使氣血不得周養於四肢,故有此症,宜專補肝腎)。

白話文:

(手臂,指手肘以下、手腕以上的部分。)

手臂外側中間的部位,屬於手少陽三焦經;外側上方的部位,屬於手陽明大腸經;外側下方的部位,屬於手太陽小腸經。《靈樞》這本書說:疾病如果從手臂開始,要先取手陽明經來發汗。朱丹溪說:手和腳的陰經、陽經如果合併產生病症,出現手臂外側疼痛,這通常是手太陽經和手少陽經的問題。

手臂內側中間的部位,屬於手厥陰心包經;內側上方的部位,屬於手太陰肺經;內側下方的部位,屬於手少陰心經。《靈樞》說:手厥陰經脈,是沿著下手臂,走行於兩條筋之間。又說:如果體內的陰氣受到傷害,通常會從手臂和小腿開始出現症狀。手臂和小腿這兩個部位,陰面的皮膚比較薄,肌肉也比較柔軟,所以容易受到風邪侵襲,特別容易傷害到陰的部分。手臂也同時和肝經、腎經有關。(張雞峰說:手臂細弱無力,無法承受重物,這是因為肝腎氣虛,加上風邪侵入營衛之氣,使氣血無法充分濡養四肢,才會出現這種症狀。應該專注於補養肝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