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黃帝明堂灸經》~ 卷中 (1)

回本書目錄

卷中 (1)

1. 揹人形第一

風府,一穴,在項後入髮際一寸大筋內宛宛中,禁不可灸。主頭痛,項急不得顧,暴喑不得言,多悲恐驚悸,狂走欲自殺,目反視。

白話文:

風府穴,一個穴位,位於後頸部,在髮際線內一寸,在左右兩條大的筋之間,禁止針灸。主治頭痛、脖子僵硬無法轉動、突然失聲無法說話、經常悲傷恐懼驚悸、狂奔想自殺、眼睛向上反視。

大杼,二穴,在項第一椎下兩旁各一寸半陷者中,灸五壯。主頸項痛,不可俯仰,左右不顧,癲病瘛瘲,身熱目眩,項強急,臥不安席。

白話文:

大杼穴有兩個,位於頸部第一椎骨下方,左右各一寸半,在凹陷處。灸壯五壯。主治頸項疼痛,俯仰困難,左右不能顧,癲癇、狂躁,身體發熱、頭暈眼花,頸部僵硬、不能安睡。

心俞,二穴,在第五椎下兩旁各一寸半陷者中,灸五壯。主寒熱心痛,背相引痛,胸中滿悶,咳嗽不得息,煩心,多涎,胃中弱,食飲不可,目䀮䀮淚出,悲傷也。

白話文:

心俞穴,共有兩個穴位,在第五椎(胸椎第五節脊椎骨)下兩旁,各一寸半(約三公分)的凹陷處,灸五壯(取火點燃艾草,然後用其熱力刺激穴位)。

功效 :主治寒熱心痛、背部相牽連的疼痛、胸中悶滿、咳嗽不止、心煩、多涎、胃部虛弱、飲食不消化、眼睛昏花流淚、悲傷等症狀。

膈俞,二穴,在第七椎下兩旁各一寸半陷者中,灸五壯。主咳逆,嘔吐,膈上寒,食飲不下,脅腹滿,胃弱食少,嗜臥怠惰,不欲動身。

白話文:

「膈俞」,共有兩個穴位,位於第七椎骨下方,左右兩側各一寸半的凹陷處。用灸法,每個穴位灸五壯。主治咳嗽、嘔吐、膈肌上部寒冷、飲食不下、脅腹脹滿、胃弱食少、嗜睡懶惰、不願活動。

肝俞,二穴,在第九椎下兩旁各一寸半陷者中,灸七壯。主咳逆,兩脅滿悶,肋中痛,目生白翳,氣短,唾血,目上視,多怒,狂衄,目䀮䀮無遠視也。

白話文:

_肝俞_穴,共有兩個穴位,位於第九椎骨下方,兩側各一寸半的凹陷處。灸七壯。主治咳嗽和嘔吐,兩脅脹滿或悶痛,肋骨間疼痛,眼睛長白翳,氣短,吐血,眼睛向上看,容易生氣,鼻孔中出血,眼睛昏花,視力模糊。

腎俞,二穴,在十四椎下兩旁各一寸半陷者中,灸三壯。主腰疼不可俯仰,轉側難,身寒熱,飲食倍多,身羸瘦,面黃黑,目䀮䀮,兼主丈夫婦人久積冷氣變成勞疾也。

白話文:

腎俞,兩個穴位,在第十四椎骨下方,左右兩旁各一寸半的凹陷處,灸三壯。主治腰部疼痛、不能俯仰、轉動困難、身體忽冷忽熱、飲食過多、身體消瘦、面色發黃發黑、眼睛模糊不清,兼治丈夫和婦女因長期積聚冷氣而導致的勞疾。

2. 揹人形第二

風門,二穴,在第二椎下兩旁各一寸半陷者中,灸五壯,主頭疼風眩,鼻衄不止,鼻流清涕也。

魂戶,二穴,在第三椎下兩旁各三寸陷者中,灸三壯。主背田滿悶,項急強不得顧,勞損虛乏,屍厥走疰,胸背連痛也。

白話文:

_魂戶_穴,共有兩個穴道,位於第三節胸椎下方,兩旁各三寸的凹陷處。用艾灸治療,每次灸三壯。主治背部和肩膀僵硬、頸部疼痛無法轉動、勞損虛弱、昏迷抽搐、胸背疼痛等症狀。

至陽,一穴,在第七椎節下間,微俯而取之宛宛中,灸七壯。主四肢重,少氣難言,脊急強也。

胃俞,二穴,在第十二椎下兩旁各一寸半宛宛中,灸七壯。主胃中寒氣不能食,胸脅支滿,身羸瘦,背中氣上下行,腰脊痛,腹中鳴也。

白話文:

胃俞穴,共兩個穴位,位於第十二椎(胸椎最下一個椎骨)往下兩旁各一寸半的凹陷處,用艾灸灸七壯。主治胃中寒氣導致食慾不振,胸脅脹滿,身體瘦弱,背部有氣上下流動,腰背疼痛,腹中鳴叫等症狀。

膀胱俞,二穴,在第十九椎下兩旁各一寸半陷者中,灸七壯。主腰脊急強,腰以下酸重,勞損不仁,腹中痛,大便難也。

白話文:

膀胱俞穴:共有2個穴位,位於第十九節胸椎下,左右兩旁各一寸半,凹陷的地方。以艾灸的方式治療,灸七壯。主治腰脊僵硬疼痛,腰以下痠痛沉重,勞損而肢體麻木不仁,腹中疼痛,大便困難等症狀。

僕參,二穴,在跟骨下陷者中,拱足得之,灸三壯。主腰痛不可舉足,承山下重,腳痿癲疾,屍厥,霍亂,馬癇也。

白話文:

僕參穴,在腳後跟中部的凹陷處,找到足弓後就能找得到,在上面灸三壯。主治腰痛,痛到無法舉起腳,大腿下方沉重,腿腳痿弱,癲癇疾病,屍體腐爛,霍亂,馬匹癲癇。

3. 揹人形第三

大椎,一穴,在項第一椎下陷者中,灸七壯。主五勞虛損,七傷乏力,疰氣背膊間悶,項強不得顧,及㾬瘧久不愈也。

白話文:

大椎穴,是一個穴位,位於項部第一椎骨下,凹陷處。灸七壯。主要治療五勞虛損,七傷乏力,疰氣背部、肩背之間悶痛,脖子僵硬不能轉動,以及瘧疾久治不癒。

身柱,一穴,在第三椎下間宛宛中,灸三壯。主癲狂瘛瘲,怒欲殺人,狂走見鬼。秦承祖明堂云:主小兒驚癇也。《千金》楊玄操同。

白話文:

「身柱」穴,一個穴位,在第三椎骨以下的凹陷處,灸三壯艾炷。主治癲狂瘋癲,暴怒想要殺人,狂奔亂走,見鬼。秦承祖在《明堂》中說:也主治小兒驚風。楊玄操在《千金》中也有相同的說法。

筋縮,一穴,在第九椎節下間,俯而取之陷者中,灸五壯。主驚癇狂走,癲病多言,脊急強,兩目轉上,及目瞪也。

白話文:

筋縮穴,位於第九椎節下方的凹陷處。俯下身取穴,灸五次。主治驚癇狂走,癲病多言,脊柱強直,兩眼上翻,及眼珠突出等疾病。

膽俞,二穴,在第十椎下兩旁各一寸半,正坐取之陷者中,灸五壯。主胸脅支滿,嘔無所出,舌乾飲食不下。

白話文:

膽俞穴,共有兩個,位於第十個脊椎骨下方,左右各一寸半的位置。取穴時,讓患者端正坐著,在凹陷處取穴,灸五壯。此穴主治胸脅、兩側支幹滿痛,嘔吐但吐不出東西,舌頭乾燥、飲食難以下嚥。

脾俞,二穴,在第十一椎下兩旁各一寸半陷者中,灸五壯。主腹中脹滿,引背間痛,食飲多,身羸瘦,四肢煩熱,嗜臥怠惰,四肢不欲動搖。

白話文:

脾俞,兩個穴位,在第十一胸椎的下方,兩側各一寸半的凹陷處,艾灸五壯。主治腹中脹滿,引發背部疼痛,飲食過多,身體消瘦,四肢有熱感,喜歡臥牀休息,四肢不願意動。

志室,二穴,在第十四椎下兩旁各三寸半陷者中,正坐微俯而取之,灸七壯。主腰痛脊急,兩脅脹滿,大便難,食飲不下,背氣俯仰不得也。

白話文:

志室,兩個穴位,在第十四椎骨(命門穴)下方兩側各三寸半處的凹陷中,正坐稍向前俯時取穴,灸七壯。用於治療腰痛、脊背僵硬,兩側脅部脹滿,大便困難,食物嚥不下,背部氣滯而俯仰不得。

4. 揹人形第四

岐伯灸法:療頭旋,目眩,及偏頭痛不可忍,牽眼䀮䀮不遠視,灸兩眼小眥上髮際,各一壯,立瘥。

長強,一穴,在腰俞下脊骸端陷者中,灸五壯。主腰脊急強不可俯仰,癲狂病,大小便難,洞泄不禁,五淋,久痔,小兒驚癇病。

白話文:

「長強穴」只一處,在腰俞穴下方,脊骨下方凹陷的地方,灸五壯。主治腰脊僵直、無法俯仰,癲狂病,大小便困難,慢性腹瀉、大小便失禁,五淋(尿急、尿痛、尿濁、尿少、尿閉),痔瘡久治不愈,小兒驚癇病。

委中,二穴,在曲踿內兩筋兩骨中,宛宛是也,令病人合面臥,舒挺兩腳取之,灸三壯。主腳弱無力,腰尻重,曲踿中筋急,半身不遂。

白話文:

委中穴,一共兩個穴位,位於大腿後側,膝關節彎曲的內側,兩條肌肉和兩塊骨頭之間,在膝關節窩處。讓病人俯臥,伸直兩隻腳,即可取穴。用艾灸療法灸三壯。主治腿腳無力,腰部和臀部沉重,膝關節屈伸不利,半身不遂。

5. 揹人形第五

陶道,一穴,在項大椎節下間,俯而取之陷者中,灸五壯。主頭目眩重,痎瘧寒熱灑淅矣。

肺俞,二穴,在第三椎下兩旁各一寸半宛宛中,灸三壯。主肺寒熱,肺痿,上喘咳嗽,唾血,胸脅氣滿不得臥,不嗜食,汗不出,及背強弦急也。

白話文:

肺俞穴,兩穴,在第三椎骨下面,左右各一寸半,穴位較深。艾灸三壯。主治肺臟虛寒或熱證,肺癆,胸悶、咳嗽,吐血,胸脅部氣體滿脹,不能平臥,不思飲食,汗不出,以及背部僵硬,筋脈緊張等症狀。

神道,一穴,在五椎下間陷者中,灸五壯。主身熱頭痛進退,往來㾬瘧,恍惚悲愁。

噫嘻,二穴,在第六椎下兩旁各三寸陷者中,灸五壯。主瘧久不愈者,背氣滿悶,胸中氣噎,勞損虛乏不得睡也。

白話文:

啊哈!二穴,在第六椎骨下方左右兩側,各三寸的凹陷處。用艾灸灸五次。主治瘧疾長期不愈、背部氣機閉塞、胸中氣體堵塞、勞累虛弱導致無法入睡。

陽剛,二穴,在十椎下兩旁各三寸陷者中,正坐微俯而取之,灸七壯。主飲食不下,腹中雷鳴,腹滿臚脹,大便泄,消渴,身熱,面目黃,不嗜食,怠惰也。

白話文:

陽剛穴,位於骶骨第三節與第四節之間,左右各三寸的凹陷處。取穴時,病人應端坐,身體微向前傾,在兩穴上各灸七壯。主治飲食不消,腹中雷鳴,腹脹滿腹瀉,消渴(糖尿病),身熱,面容發黃,食慾不振、懶惰等症狀。

三焦俞,二穴,在十三椎下兩旁各一寸半,正坐取之陷者中,灸五壯。主背痛,身熱,腹脹腸鳴,腰脊急強也。

白話文:

「三焦俞穴」,是兩個穴位,位於第十三椎骨下方,左右各一寸半,坐在椅子上,找到陷下去的地方,灸五次。主治背痛、身熱、腹脹、腸鳴、腰脊僵硬等症狀。

6. 揹人形第六

玉枕,二穴,在絡卻後七分半俠腦盧旁一寸三分,入髮際三寸,灸三壯。主頭重如石,目痛如脫,不能遠視。

白話文:

玉枕穴,是兩個穴位,位於後領骨下七分半,靠近腦後骨旁一寸三分,靠近髮際線三寸,做灸三壯。主治頭重如石,眼睛疼痛像脫框一樣,不能看遠處。

天牖,二穴,在白骨穴下發際宛宛中,灸三壯。主瘰癧寒熱,頸有積氣,暴聾,肩中痛,頭風目眩,鼻塞不聞香臭。

白話文:

天牖穴,一共有兩個,位於白骨穴的下方,在發際線邊緣。用灸療的方式,灸三壯。主要治療瘰癧病寒熱,頸部有積氣,突然耳聾,肩部疼痛,頭痛、頭暈,鼻塞聞不到香味或臭味。

神堂,二穴,在五椎下兩旁各三寸陷者中,正坐取之,灸三壯。主肩背連胸痛不可俯仰,腰脊急強,逆氣上攻,時復噎也。

白話文:

神堂穴,左右兩穴,在第五椎骨下方,左右兩側各三寸的凹陷處。患者端坐,在穴位上灸三壯。主治肩背部疼痛延伸至胸部,疼痛劇烈,無法俯仰,腰背部僵硬疼痛,逆氣上升,有時還會出現噎塞。

命門,一穴,在十四椎節下間,微俯而取之,灸三壯。主身熱如火,頭痛如破,寒熱痎瘧,腰腹相引痛。

白環俞,二穴,在二十一椎下兩旁各一寸半,灸三壯。主腰脊急強不能俯仰,起坐難,手足不仁,小便黃,腰尻重不舉也。

白話文:

白環俞,兩個穴道,位於第21塊椎骨的下方,左右各一寸半的地方,灸三壯。主治腰脊僵硬用力時疼痛,無法俯仰,坐起困難,手腳麻痺,小便黃色,腰部和臀部沉重無法抬起。

承扶,二穴,在尻臀下衡文中,灸三壯。主腰脊尻臀股陰寒痛五腫,痔疾瀉鮮血,尻椎中腫。大便難,小便不利。

白話文:

「承扶」穴,共有兩個穴道,位於臀部的下面,在衡骨的中點,灸三壯。可以治療腰脊、臀股和大腿後面的寒氣疼痛、腫脹。痔瘡流鮮血,臀椎中央腫脹。大便困難,小便不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