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氏喉科枕秘》~ 卷一 (6)
卷一 (6)
1. 單方
雄黃化毒丸九。金鎖匙四。
此症因熱毒積於心經。以咽喉乾燥無痰。妨飲食。難治。
順氣利膈湯
川芎,桔梗,黏子,白芷,花粉,黃芩,甘草,元參,防風,山梔,枳殼,烏藥,陳皮
用連根蔥一枝。燈心一團。水二盞。煎七分。食後服。如心肺間刺痛者。用當歸連翹散。加大黃利之。如久不食。毒陷能傷人命。
嗆食喉風熱積心。喉中乾燥立時疼。更無痰涎多氣喘。若還嗆食命無存。順氣利膈湯急進。燈心為引與蔥根。毒入肺間心刺痛。連翹散利妙若神。
此症七情所傷。鬱塞喉間。痰涎稠黏。身發熱惡寒。分上中下三關。毒在下關難治。上中可治。吹秘。服雄黃解毒丸。後服參苓順氣散。
參苓順氣散
人參,枳殼,紫蘇,粉草,陳皮,元參,桔梗,茯苓,蒼朮炭,白朮,烏藥,山梔,花粉,等分水煎溫服。
氣癰喉閉塞喉間。憎寒惡熱吐稠涎。雄黃解毒宜吞下。參苓順氣急須煎。喉內還須吹秘藥。何須祈禱拜神前。
此症因熱盛膈間。或過食炙爆厚味。以致火動痰生而起。治者吹本下刀。吹秘。服三黃涼膈散。有膿服千金內托。又甘桔湯。加銀花。腫不消。用均末。加冰麝吹之。
喉風積熱氣喉中。壅塞須臾氣不通。痰涎腫痛難言語。先將秘藥入喉嚨。用刀去血還吹秘。內服三黃涼膈通。膿成宜托千金散。生肌收口有神功。
此症因受惡穢之氣。及風熱而起。喉間生赤肉。層疊腫起。有孔出臭氣。氣塞不通者是也。治法以秘。加雄黃人中白吹之。再以臭枸橘葉煎湯頻服。疊肉不消。用小刀刺去血。再以臭枸橘葉煎湯頻服。
瘜肉喉風生喉中。肉赤層層口臭沖。涎痰壅塞氣不通。雄黃中白秘吹入。枸橘煎湯服有功。不消刺血毒氣退。忌食酒腐魚蝦同。
此症痰塞於咽膈之間。故牙關不開。不能言。急用蟾酥化水滴鼻中。即開。桐油探吐風痰。再用甘草湯解桐油之氣。喉中赤腫吹本。下刀去血。吹秘。連服荊芥防風敗毒散一二服。面紫舌青唇黑。鼻流冷涕。甲面俱青。目赤多淚。不治。
啞瘴喉風口不言。牙關緊急吐流涎。水化蟾酥滴鼻內。桐油探吐可安然。喉中有腫難直刺。荊芥防風敗毒散。
此症因積熱毒。又感風邪而致紅。微紫。其形若拳。面赤而目上視。壯熱惡寒。如傷寒。若聲音不響。宜用潤肺之藥。外吹秘。若外腫。以金箍散敷之。牙關強急。宜探風痰。發熱惡寒。服荊芥防風敗毒散表之。後服加四物湯。以滋陰降火。並用此方。
黃連,桔梗,貝母,甘草,花粉,牛蒡,射干,杏仁,薄荷
用水煎服。
風熱喉痹受熱風。忽生紅紫塞喉嚨。目睛上視有寒熱。荊芥敗毒表相攻。聲音嘶啞當清肺。四物滋陰藉神通。腮項紅腫金箍散。還將秘藥入喉中。
此症熱毒傷心脾。二經之氣。通於口。循環上下。故咽喉腫痛而黃。其血黑。其形若臂。其腫如坎。面赤上視。治先探風痰。吹本秘。腫不消。去血。服黏子湯。若單痛不腫。無形可見。吞吐不利。先針少商穴。以定生死。又有結喉痹。舌根俱黑。甘桔湯。加乾薑附子各一分。
白話文:
[單方]
此症因心經積熱毒,咽喉乾燥無痰,影響飲食,難以治療。可服用順氣利膈湯。
順氣利膈湯的組成藥物有:川芎、桔梗、黏子、白芷、花粉、黃芩、甘草、元參、防風、山梔、枳殼、烏藥、陳皮。用連根蔥一支,燈心一團,水二盞,煎至七分,飯後服用。若心肺刺痛,則用當歸連翹散,並加大黃以通便。若久不進食,毒邪深入,危及生命。
嗆食喉風,熱毒積於心,喉嚨乾燥立即疼痛,沒有痰涎,氣喘吁吁,若仍嗆食,性命堪虞,需立即服用順氣利膈湯,燈心與蔥根引導藥力。毒入肺部,心臟刺痛,當歸連翹散療效神奇。
此症因七情所傷,氣鬱阻塞喉嚨,痰涎稠黏,身熱惡寒,分為上、中、下三關,下關難治,上中兩關可治。可用吹藥法,服用雄黃解毒丸,之後服用參苓順氣散。
參苓順氣散的組成藥物有:人參、枳殼、紫蘇、粉草、陳皮、元參、桔梗、茯苓、蒼朮炭、白朮、烏藥、山梔、花粉,等分水煎溫服。
氣癰喉閉,喉嚨阻塞,憎寒惡熱,吐出稠黏的痰涎,應服用雄黃解毒丸,並服用參苓順氣散。喉嚨內需用吹藥法。
此症因熱盛於膈間,或過食辛辣厚味食物,導致火氣旺盛,痰液生成。治療需用吹藥法,並服用三黃涼膈散。如有膿液,則服用千金內托散,並服用甘桔湯,加入銀花。腫脹不消,則研磨成細末,加入冰片麝香吹入患處。
喉風積熱,氣血阻塞於喉嚨,痰涎腫痛,難以言語,先將秘藥吹入喉嚨,用刀放血,再吹藥,內服三黃涼膈散。如有膿液,則服用千金散,以生肌收口。
此症因吸入污濁之氣,或風熱之邪,導致喉嚨生出紅色肉芽,層層腫起,有孔隙排出臭氣,氣息阻塞不通。治療需用吹藥法,並在藥中加入雄黃、人中白吹入患處。再用臭枸橘葉煎湯頻服。肉芽不消,則用小刀刺破放血,再用臭枸橘葉煎湯頻服。
瘜肉喉風生於喉嚨,肉體發紅層層疊疊,口氣臭,涎痰阻塞,氣息不通。將雄黃、人中白吹入患處,服用枸橘葉煎湯,效果很好。若不消退,則刺破放血,毒氣方能退散。忌食酒、腐敗食物、魚蝦等。
此症因痰液阻塞咽喉,導致牙關緊閉,不能言語。需緊急用蟾酥化水滴入鼻中,即可打開牙關。用桐油探吐風痰,再用甘草湯解桐油之毒。喉嚨赤腫,則用吹藥法,並用刀放血,吹藥。連服荊芥防風敗毒散一至二劑。若面色紫黑、舌苔青黑、嘴唇發黑、流冷涕、指甲發青、眼睛紅腫流淚,則難以治療。
啞瘴喉風,不能言語,牙關緊閉,流涎不止。用蟾酥化水滴入鼻中,用桐油探吐風痰,即可安然。喉嚨腫脹,難以直接刺破,需服用荊芥防風敗毒散。
此症因積熱毒,又感受風邪,導致喉嚨紅腫微紫,形狀如拳,面色赤紅,眼睛向上看,壯熱惡寒,如同傷寒。若聲音嘶啞,需服用潤肺藥物,並外用吹藥法。若外腫,則用金箍散外敷。牙關緊閉,需探吐風痰。發熱惡寒,服用荊芥防風敗毒散解表,之後服用加四物湯滋陰降火,並服用以下藥方:
藥方組成:黃連、桔梗、貝母、甘草、花粉、牛蒡、射干、杏仁、薄荷。水煎服。
風熱喉痹,受風熱之邪,突然出現紅腫紫暗,阻塞喉嚨,眼睛向上看,寒熱往來,服用荊芥防風敗毒散以解表,聲音嘶啞,則需清肺,服用四物湯滋陰。腮項紅腫,外敷金箍散,並將秘藥吹入喉嚨。
此症因熱毒傷及心脾二經之氣,循行於口,上下循環,導致咽喉腫痛發黃,血液發黑,腫脹如臂,腫脹部位如坎,面色赤紅,眼睛向上看。治療先探吐風痰,吹藥,腫脹不消,則放血,服用黏子湯。若單純疼痛不腫,無明顯形狀,吞吐不利,則先針刺少商穴,以判定生死。若有結喉痹,舌根發黑,則服用甘桔湯,加入乾薑、附子各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