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氏(佚名)

《焦氏喉科枕秘》~ 卷二 (1)

回本書目錄

卷二 (1)

1. 卷二

2. 應用良方

秘藥方

黃連,黃柏,黃芩,黑梔,黃耆,薄荷,防風,荊芥,元參,連翹,細辛,川芎,白芷,羌活,山柰檳榔,川樸,苦參,甘草,木通,半夏,川烏,草烏,烏藥,蒼朮,三七,麻黃,大黃,殭蠶,牛膝桔梗,射干,乾葛,牛蒡,麥冬,杏仁,生地,歸尾,花粉,南星,赤芍,升麻,皂角刺,車前子,桑白皮五加皮,地骨皮,山豆根,金銀花,川槿皮,廣陳皮

以上共五十一味。每重一兩。各揀道地潔淨。有泥者去淨。法制者法制。用新缸一隻盛之。加清水。量用多少浸之。日曬夜露四十九日。濾去渣。將藥水入銅鍋內。文武火熬。以棒攪勿住手。煎稠如糊。入後藥。

明雄黃(五分),青礞石(一錢童便煅七次),沒藥(五分去油),乳香(五分去油),真熊膽(五分焙),煅龍骨(五分),枯白礬(一錢),白硼砂(七分水飛),爐甘石(五分童便煅七次),桑皮炭(三分),元明粉(五分),制青黛(五分),兒茶(一錢),輕粉(三分),石燕(五分醋煅七次),虢丹(三分水飛),血竭(五分),銅青(五分),石蟹(五分童便煅七次),海螵蛸(五分綿包煨)

共計二十味。研極細末。將前膏和勻。做小餅如指大。曬露七晝夜。後放土上。用瓦盆蓋之。一日一翻。七日取起。置透風處陰乾。瓷瓶收好。三月方可用。研為細末。每二分。加後藥。

冰片(四釐),麝香(二釐),珍珠(四釐),西黃(二釐),珊瑚(四釐),輕粉(二釐),硼砂(二釐)

共為極細末。和勻。收入小瓶內。以烏金紙塞口。用吹喉症。神效。

通關散

牙皂(一兩瓦焙存性),川芎(五錢)

共研為細末。瓷瓶收好。聽用。

追風散

淮烏,川烏,草烏,牛膝,麝香

各等分。研極細末。瓷瓶收好。

麻藥方

川烏,草烏,淮烏

各等分。共研細末。瓷瓶收用。

本藥方

川烏,草烏,淮烏,烏頭,龍骨象皮,青黛(制),硼砂,兒茶(各一錢),銀花(五分)血竭(一錢),珍珠(二釐),麝香(三釐),冰片(三釐),乳香(五分去油),沒藥(五分去油),青魚膽(五分焙乾)

共十七味。研極細末。瓷瓶收貯。勿令泄氣。銅管吹喉。

本藥方

明硼砂,龍骨,制青黛,兒茶,牙硝銀花(各一錢),乳香(五分去油),沒藥(五分去油),白附子,熊膽,冰片,麝香,珍珠(各三分),西黃(五分),琥珀(五分)

共十五味。研極細末。瓷罐收好。勿令泄氣。吹喉用。

均藥方

梔子(三錢炒),薄荷(一兩),黃連(一兩),升麻(三錢),雞肫皮(二錢)

共為細末。瓷瓶收好。

元霜散

薄荷,殭蠶,青黛,朴硝,白礬,火硝,黃連,硼砂

共計八味。研極細末。用豬膽七八個。到臘月初一日。將膽汁倒出。又將前藥末和勻。復裝灌膽殼內。以線扎頭。外用青紅紙包。地掘一坑。深廣各一尺。用竹一根。將藥掛穿橫擔懸其中。上用板鋪。復以土密蓋。掛至立春日取出。掛風處陰乾。去膽殼紙。將藥研極細末。每藥一兩。加冰片三分。治喉神效。

白話文:

應用良方

此方共分幾個小方劑:

秘藥方:

首先將黃連、黃柏、黃芩、黑梔、黃耆、薄荷、防風、荊芥、元參、連翹、細辛、川芎、白芷、羌活、山奈、檳榔、川樸、苦參、甘草、木通、半夏、川烏、草烏、烏藥、蒼朮、三七、麻黃、大黃、殭蠶、牛膝、桔梗、射干、葛根、牛蒡、麥冬、杏仁、生地、當歸尾、花粉、南星、赤芍、升麻、皂角刺、車前子、桑白皮、五加皮、地骨皮、山豆根、金銀花、川槿皮、廣陳皮等五十一味藥材,每味一兩,挑選地道潔淨的藥材,除去泥土雜質,按需炮製。將藥材放入新缸中,加清水浸泡,每日曬太陽,夜間露置,共計四十九天。過濾掉藥渣,將藥液倒入銅鍋中,用文武火熬煮,不斷攪拌,直至熬成糊狀。

然後,將以下藥材研磨成極細粉末:雄黃(五分)、青礞石(一錢,童便煅七次)、沒藥(五分,去油)、乳香(五分,去油)、真熊膽(五分,焙乾)、煅龍骨(五分)、枯白礬(一錢)、白硼砂(七分,水飛)、爐甘石(五分,童便煅七次)、桑皮炭(三分)、元明粉(五分)、制青黛(五分)、兒茶(一錢)、輕粉(三分)、石燕(五分,醋煅七次)、虢丹(三分,水飛)、血竭(五分)、銅青(五分)、石蟹(五分,童便煅七次)、海螵蛸(五分,綿包煨)。共二十味。

將上述粉末與先前熬好的藥膏混合均勻,做成如手指般大小的小餅,曬露七晝夜,再放在地上,用瓦盆蓋住,每天翻一次,七天后取出,放在通風處陰乾,用瓷瓶保存。需放置三月後方可使用。使用時,取二分藥末,再加入冰片(四釐)、麝香(二釐)、珍珠(四釐)、雄黃(二釐)、珊瑚(四釐)、輕粉(二釐)、硼砂(二釐)研磨成極細粉末混合使用。此方用於治療吹喉症,療效顯著。

通關散:

牙皂(一兩,瓦焙存性)、川芎(五錢),研磨成細粉末,瓷瓶保存備用。

追風散:

淮烏、川烏、草烏、牛膝、麝香,等量,研磨成極細粉末,瓷瓶保存備用。

麻藥方(一):

川烏、草烏、淮烏,等量,研磨成細粉末,瓷瓶保存備用。

麻藥方(二):

川烏、草烏、淮烏、烏頭、龍骨、象皮、制青黛、硼砂、兒茶(各一錢)、金銀花(五分)、血竭(一錢)、珍珠(二釐)、麝香(三釐)、冰片(三釐)、乳香(五分,去油)、沒藥(五分,去油)、青魚膽(五分,焙乾),共十七味,研磨成極細粉末,瓷瓶保存,避免泄氣,用銅管吹喉。

麻藥方(三):

明硼砂、龍骨、制青黛、兒茶、硝石、金銀花(各一錢)、乳香(五分,去油)、沒藥(五分,去油)、白附子、熊膽、冰片、麝香、珍珠(各三分)、雄黃(五分)、琥珀(五分),共十五味,研磨成極細粉末,瓷罐保存,避免泄氣,吹喉使用。

均藥方:

梔子(三錢,炒)、薄荷(一兩)、黃連(一兩)、升麻(三錢)、雞肫皮(二錢),研磨成細粉末,瓷瓶保存備用。

元霜散:

薄荷、殭蠶、青黛、朴硝、白礬、火硝、黃連、硼砂,共八味,研磨成極細粉末。將豬膽汁倒出,將藥粉與豬膽汁混合,重新灌入膽殼中,用線扎緊,用青紅紙包好,埋入地下一尺深的坑中,用竹竿懸掛,上面蓋板,再覆蓋泥土。掛至立春日取出,放在通風處陰乾,除去膽殼和紙,將藥物研磨成極細粉末,每藥一兩,加入冰片三分,治療喉疾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