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心法要訣》~ 卷二 (6)
卷二 (6)
1. 膜入水輪歌
膜入水輪睛瘡後,瘡愈坐翳侵水輪。肺肝虛熱大腸燥,日久失治傷瞳神。退熱飲軍茺蔚黑,辛防五味桔黃芩。
白話文:
角膜進入眼輪生瘡以後,瘡癒合之後翳障侵入了眼輪。肺與肝臟虛熱,大腸乾燥,日久未治療,損傷了瞳神的功能。退熱用軍茺蔚黑、辛防五味子、桔梗、黃芩。
【注】膜入水輪者,因黑白睛上生瘡而起,愈後瘡痕不沒,漸生翳膜,侵入水輪,此乃肝經積熱,大腸燥滯,邪熱上逆所致。宜用退熱飲子,清降其熱。
退熱飲子
白話文:
「膜入水輪」是指眼球的黑白睛上長出瘡,瘡癒合後留下疤痕,漸漸生出翳膜,侵入眼球的瞳孔,這是肝經積熱、大腸燥滯,邪熱上衝所引起的。應該用清熱退熱的藥物,來清除降下體內的熱氣。
大黃(一錢),茺蔚子(二錢),黑參(一錢),細辛(一錢),防風(二錢),五味子(五分),桔梗(二錢),黃芩(二錢)
上為粗末,以水二盞,煎至一盞,食後去渣溫服。
白話文:
將大黃一錢、茺蔚子二錢、黑參一錢、細辛一錢、防風二錢、五味子五分、桔梗二錢、黃芩二錢研磨成粉末,用兩碗水煎煮至一碗,飯後去渣溫服。
2. 逆順生翳歌
逆順生翳上下生,順則下垂逆上衝,鉤割後用知母飲,知味軍芩車桔茺。
白話文:
逆脈順脈都會生出翳膜,生長的方向也是一樣的,向下垂落則向下生長,向上衝則向上生長。在用鈎狀器將翳膜割除後,用知母飲服用,知母飲的藥材包括:知母、黃芩、車前子、桔梗和茺蔚子。
【注】逆順生翳之證,從上垂下,侵入黑睛為順,從下衝上,侵入黑睛為逆。順則易安,逆則難治。並宜手法鉤割去其翳膜,後服知母飲子,清其內熱。
知母飲子
白話文:
【解釋】角膜白斑的病症,從上面垂下來,進入黑眼珠是順,從下面衝上來,進入黑眼珠是逆。順著生長的白斑容易治療,逆著生長的白斑難以治療。併用手法將白斑割除,服用知母飲子,清熱。
知母(炒,二錢),五味子(五分),大黃(一錢),黃芩(一錢),車前子(二錢),桔梗(一錢),茺蔚子(二錢)
上為粗末,以水二盞,煎至一盞,食後去渣溫服。
白話文:
知母(炒過,二錢),五味子(五分),大黃(一錢),黃芩(一錢),車前子(二錢),桔梗(一錢),茺蔚子(二錢)
3. 風牽瞼出歌
風牽瞼出瞼皮翻,胞瞼俱紅眵淚漣。胃經積熱肝風盛,劆洗去瘀病可痊。後服黃耆湯蔚骨,防芩苓草大黃煎。
白話文:
風熱上攻,眼皮翻出,眼瞼又紅又腫,流淚不止。這是因為胃經積熱,肝風盛,用針刺放血,洗去瘀血,疾病就可以痊癒。之後再服用黃耆湯加蔚骨、防風、黃芩、茯苓、大黃煎服。
【注】風牽瞼出之證,乃瞼皮翻出向外,上下胞瞼俱赤,眵淚淋漓,皆緣胃經積熱,肝有風邪。宜先用劆洗去瘀,後服黃耆湯,清熱散邪也。
黃耆湯方
白話文:
【註解】風牽瞼外翻的證狀,是指眼皮向外翻出,上下眼瞼都發紅,眼淚不斷流,這些都是由於胃經積熱,肝臟有風邪引起的。應先用針刺放血於下眼瞼,以消除瘀血,之後服黃耆湯,以清熱散邪。
黃耆(一錢),茺蔚子(二錢),地骨皮(一錢),防風(一錢五分),黃芩(一錢),茯苓(一錢),甘草(五分),大黃(一錢)
上為粗末,以水二盞,煎至一盞,食後去渣溫服。
白話文:
-
黃耆:1錢
-
茺蔚子:2錢
-
地骨皮:1錢
-
防風:1.5錢
-
黃芩:1錢
-
茯苓:1錢
-
甘草:0.5錢
-
大黃:1錢
4. 瞼生風粟椒瘡歌
椒瘡風粟瞼胞生,多淚難睜摩澀疼,脾經風熱粟黃軟,脾經濕熱椒硬紅。劆洗後用清脾飲,知母翹軍生地風,黃芩元粉黃連桔,陳皮荊芥黑參靈。
白話文:
如果眼瞼上長了與椒子或粟米大小的白色小膿瘡,而且眼淚多到難以睜開眼睛、感覺粗糙疼痛;那是因為脾經有風熱,所以白色小膿瘡是軟的且呈現淡黃色。如果脾經有濕熱,白色小膿瘡是硬的且呈現紅色。刮洗患處後服用清脾飲,清脾飲的成分包括知母、元胡、生地、黃芩、元參、黃連、桔梗、陳皮、荊芥、黑參、丹參等。
【注】椒瘡風粟之證,或起於瞼邊,或生於胞內,皆淚多難睜,沙澀摩睛疼痛。粟瘡如粟,其形黃軟,屬脾經風熱而成;椒瘡如椒,其形紅硬,屬脾經濕熱而成。並宜劆洗出血,服除風清脾飲,椒瘡倍芩連生地,風粟倍荊芥防風。
除風清脾飲
白話文:
【註釋】:
- 椒瘡:一種眼睛疾病,症狀是眼瞼腫脹、疼痛、流淚。
- 風粟:一種眼睛疾病,症狀是眼瞼上有小黃色或紅色的疹子,疼痛、流淚。
- 胞內:眼瞼內部。
- 淚多難睜:流淚很多,睜開眼睛困難。
- 沙澀摩睛疼痛:眼睛感到沙澀、疼痛,好像被摩擦一樣。
- 粟瘡:如粟粒般大小的疹子,呈黃色或白色,屬於脾經風熱型。
- 椒瘡:如花椒般大小的疹子,呈紅色或紫色,屬於脾經濕熱型。
- 劆洗:用針刺破患處,擠出膿液或血液。
- 除風清脾飲:一種中藥方劑,具有祛風清熱、清脾利濕的作用。
- 椒瘡倍芩連生地:在除風清脾飲中加倍芩連生地,以增強清熱涼血的作用。
- 風粟倍荊芥防風:在除風清脾飲中加倍荊芥防風,以增強祛風止癢的作用。
:
椒瘡和風粟都是眼睛疾病。椒瘡和風粟的症狀,或起於眼瞼邊緣,或生於眼瞼內部,都有流淚多、難以睜開眼睛、眼睛感到沙澀、疼痛的症狀。粟瘡的疹子像粟米一樣大小,呈黃色或白色,是脾經風熱引起的;椒瘡的疹子像花椒一樣大小,呈紅色或紫色,是脾經濕熱引起的。這兩種疾病都應該用針刺破患處,擠出膿液或血液,並服用除風清脾飲。對於椒瘡,可以加倍芩連生地,以增強清熱涼血的作用;對於風粟,可以加倍荊芥防風,以增強祛風止癢的作用。
知母,連翹,大黃,生地黃,防風,黃芩,元明粉,黃連,桔梗,陳皮,荊芥穗,黑參(各等分)
上為粗末,以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食遠溫服。
白話文:
知母:具有清熱潤肺、生津止渴、養陰清熱的功效。
連翹: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功效。
大黃:具有瀉熱通便、清熱解毒的功效。
生地黃:具有清熱涼血、養陰生津的功效。
防風:具有祛風解表、散寒止痛的功效。
黃芩:具有清熱燥濕、清熱解毒的功效。
元明粉:具有清熱涼血、止血消腫的功效。
黃連:具有清熱燥濕、解毒止瀉的功效。
桔梗:具有宣肺祛痰、利咽排膿的功效。
陳皮: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功效。
荊芥穗:具有祛風解表、止咳平喘的功效。
黑參:具有滋陰補氣、益氣養血的功效。
5. 混睛歌
混睛初起白睛混,漸生赤脈遮瞳睛,或混白膜漫珠上,白忌苔光赤散紅,先癢後疼隱澀淚,肝臟毒風劆洗清,後服地黃生熟地,蒺藜當歸甘草通,黃連木賊烏犀角,羌活元參軍穀精。
白話文:
剛開始患上混睛時,眼白的顏色是混濁的,然後逐漸出現紅色的脈絡遮蓋瞳孔,或者混濁的白色膜狀物覆蓋在眼珠上。白色的眼珠容易積聚苔蘚狀的物質,而紅色的眼白則會散佈著紅色的斑點。剛開始會覺得眼睛發癢,之後則會感到疼痛、隱隱作痛、流淚。這是因為肝臟有毒風導致眼部清洗不清所致。之後服用生地黃和熟地黃,蒺藜、當歸、甘草和通草,黃連、木賊和烏犀角,羌活、元參和軍穀精。
【注】混睛之證,初起白睛混赤,漸生赤脈,遮漫烏睛,或白或赤漫珠一色,白忌光滑如苔,赤忌赤脈外散,其證初起則先癢後痛,漸致磣澀淚出,羞明隱痛,視物昏朦,此乃肝臟毒風與瘀血上凝所致。先宜劆洗去瘀,後服地黃散,外點摩障靈光膏。
地黃散方
白話文:
混睛症狀:初期白眼中佈滿紅色,逐漸出現紅血絲,遮住眼裡黑色的瞳孔,或白色或紅色佈滿眼珠成一片,白色者忌諱光滑如苔蘚,紅色者忌諱紅血絲向外擴散。症狀初期先感覺眼睛發癢,之後疼痛,逐漸感到眼睛乾澀、流淚、怕光、隱痛,視物昏暗。這是由於肝臟的毒風和瘀血上行凝結所致。首先要針刺放血以去除瘀血,然後服用地黃散,外點摩障靈光膏。
生地黃(七錢),熟地(焙乾,七錢),白蒺藜(炒,四錢),當歸(七錢),甘草(炙,五錢),木通(五錢),黃連(酒炒,五錢),木賊(五錢),烏犀角(鎊,五錢),羌活(五錢),元參(五錢),大黃(七錢),穀精草(五錢)
白話文:
生地黃(七錢):一種中藥材,具有滋陰涼血、清熱解毒的功效。
熟地(焙乾,七錢):一種中藥材,具有補血養陰、滋腎補精的功效。
白蒺藜(炒,四錢):一種中藥材,具有疏風清熱、平肝明目的功效。
當歸(七錢):一種中藥材,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
甘草(炙,五錢):一種中藥材,具有補氣健脾、清熱解毒的功效。
木通(五錢):一種中藥材,具有利尿通淋、清熱解毒的功效。
黃連(酒炒,五錢):一種中藥材,具有清熱解毒、瀉火止痢的功效。
木賊(五錢):一種中藥材,具有利尿通淋、清熱解毒的功效。
烏犀角(鎊,五錢):一種中藥材,具有清熱解毒、鎮靜安神的功效。
羌活(五錢):一種中藥材,具有祛風濕、活血止痛的功效。
元參(五錢):一種中藥材,具有清熱涼血、養陰生津的功效。
大黃(七錢):一種中藥材,具有瀉熱通便、清熱解毒的功效。
穀精草(五錢):一種中藥材,具有補氣養血、益精明目的功效。
上為細末,令勻,每服三錢,煮羊肝汁,食遠調服。
摩障靈光膏(方見卷末)
白話文:
將藥材磨成細粉,混合均勻,每次服用三錢,用煮熟的羊肝汁,在飯後調服。
摩障靈光膏(方見書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