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抉微》~ 第三集·治療法 (31)
第三集·治療法 (31)
1. 霍亂
經曰:足太陰厥氣上逆,則霍亂。又曰:連熱則熱至,熱至則身熱吐下霍亂。陳飛霞曰:夫霍亂之病,起於倉卒,其證揮霍擾亂,無有寧止,故名霍亂。多因夾食傷寒,陰陽乖隔,上吐下瀉,而煩躁悶亂者是也。蓋人有三焦,上焦受納水穀,主入而不出,中焦腐化水穀,流行於五臟六腑,下焦分別水穀,主出而不納。故邪在上焦則吐,邪在下焦則瀉,邪在中焦則上吐下瀉。
凡霍亂得吐瀉,則邪氣上下得出,陳莝盡出,而吐瀉自止。乃有上不得吐,下不得瀉,為乾霍亂,又名絞腸痧。其病因脾胃之邪,無從而出。若加喘滿作搐者,十不救一。其有上吐下瀉者,當分寒熱治之,亦宜止其乳食,恐其增痰也。故霍亂飲水湯,不必與之,以其助胃邪故也。
宜藿香正氣散。有先瀉後吐者,乃脾胃虛寒,故先瀉白水,而吐亦不多,氣緩而神色不慢,額上有汗,六脈沉細,此為虛冷,宜溫之,六君子湯;不愈,則理中湯,加藿香、木瓜各一錢。有先吐後瀉者,乃脾胃有熱,故喘促唇紅,面赤口渴,脈洪而數,宜和之,五苓散加藿香。
其乾霍亂,上不得吐,下不得瀉,最為危迫。速用鹽湯探吐之,必待其吐出宿食積痰,然後用藥。或以針刺十指甲旁,令出血,或刺膝中名委中穴,出血即解。然後用藿香正氣散。
《集成》藿香正氣散(見前嘔吐方內)
六君子湯(見前咳嗽方內)
仲景理中湯(見前泄瀉方內)
五苓散(見咳嗽方內)
塗蔚生曰:五苓散為治寒水不化之熱劑,義已見前。飛霞引治熱症霍亂,仍為誤也,醫者須當審慎。查上吐下瀉為霍亂,吐瀉不得為乾霍亂,吐瀉而兼腹痛者,方為絞腸痧,宜用針刺法,刺手十二井最效。手少商在大指內側,離甲爪角如韭葉許。手商陽在食指內側,去爪甲角如韭葉許。
手中衝在正面中指端,去爪甲韭葉許。手關衝在無名指外側,去爪甲角韭葉許。手少衝在小指內側,去爪甲角如韭葉許。手少澤在小指外側,去爪甲角五分。兩手合共十二穴,故名十二井穴。夫霍亂雖由於實邪擾害中土者多,而虛寒侵犯中土者,亦復不少。藿香正氣散,既純系一派消導攻散之藥,靡不誤事。
欲求其一明瞭穩健之法,則莫如折中於仲景,仲景之霍亂論曰:霍亂,頭痛、發熱、身疼痛、熱多欲飲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而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雖其後隨出四逆湯與通脈四逆加豬膽汁法,而霍亂之提綱治法,究不外是。餘本此法以為診治,從未誤事。蓋脾土既因寒邪上下分爭之劇,而發生泄瀉。
則正氣自虛,而寒邪愈實。扶土以安中宮,則邪退而吐瀉自止。其熱多欲飲水者,以脾土不能化水,水津不能四布也,故主苓澤以利之,桂枝以化之。使其津生水布,而渴自止。其寒多不用水,而用理中湯者,以水津雖能上升,而溫化之力太差,尚使水液下注也。故主白朮以燥之,乾薑以溫之,使虛寒消盡,而吐瀉自愈。
白話文:
標題:[霍亂]
內容:根據古籍記載,當足太陰的厥氣向上逆反,就會導致霍亂的病症。再進一步解釋,如果持續的發熱,會導致身體高溫,同時伴隨著嘔吐與下瀉,這就是霍亂。
陳飛霞曾說過,霍亂這疾病來的突然,病狀快速且混亂,無法停歇,所以被稱為霍亂。大多是因為食物中毒或感冒,導致陰陽失調,出現上吐下瀉和煩躁的情況。人體有三焦,上焦負責接受食物,主要吸收不排泄;中焦腐化食物,將養分輸送全身;下焦負責分辨食物殘渣,主要排泄不吸收。所以,如果邪氣在上焦,就會引起嘔吐;邪氣在下焦,就會引起瀉肚;邪氣在中焦,就會同時嘔吐和瀉肚。
當霍亂病患嘔吐和瀉肚,邪氣就能上下排出,舊的廢物也能全部排出,嘔吐和瀉肚自然停止。但有些病患無法嘔吐和瀉肚,這是乾霍亂,又稱為絞腸痧。這種情況是因為脾胃的邪氣找不到出口。如果再加上喘息困難、抽搐,十個病患中可能只有一個能存活。
對於上吐下瀉的霍亂病患,應區別治療,避免進食奶類和固體食物,以防增加痰液。因此,霍亂病患喝的水,不必給予,因為它可能助長胃部的邪氣。
應使用藿香正氣散。如果先瀉肚後嘔吐,這表示脾胃虛弱且寒冷,所以先瀉肚,嘔吐量不多,病患氣色平和,額頭出汗,脈搏沉細,這是虛冷的症狀,應進行溫補,使用六君子湯;如果病情沒有改善,就使用理中湯,加上藿香和木瓜各一錢。如果先嘔吐後瀉肚,表示脾胃有熱,所以病患會呼吸急促,嘴脣紅,臉紅口渴,脈搏大而快,應使用和胃法,使用五苓散加上藿香。
對於乾霍亂,無法嘔吐和瀉肚,是最危險的情況。應立即使用鹽水催吐,讓病患吐出所有的食物殘渣和痰液,然後再使用藥物。或者針灸手指甲邊緣,讓血液流出,或者針灸膝蓋中的委中穴,讓血液流出,然後使用藿香正氣散。
霍亂雖然大多是由實邪侵擾中焦所致,但也有不少是虛寒侵襲中焦。藿香正氣散是消導攻散的藥物,可能會造成誤診。仲景對霍亂的描述是:頭痛、發熱、身體疼痛,如果病患想喝水,使用五苓散;如果病患不想喝水,使用理中丸。即使他後來提出了四逆湯和通脈四逆加豬膽汁法,但霍亂的主要治療方法,就是這些。我遵循這些方法診治,從未出錯。因為脾土因寒邪的侵襲,導致上下的平衡被打破,產生瀉肚。正氣虛弱,寒邪更強。扶土以安中宮,邪氣就會退去,嘔吐和瀉肚自然停止。對於想喝水的病患,因為脾土無法轉化水份,水份無法分佈全身,所以使用五苓散和桂枝,讓津液生成,水份分佈,口渴自然消失。對於不想喝水的病患,使用理中湯,因為水份雖然可以上升,但溫化的功能太差,導致水液向下流。使用白朮和乾薑,讓虛寒消失,嘔吐和瀉肚自然痊癒。
對於先嘔吐後瀉肚,脾胃有熱,使用五苓散加藿香,這是誤診。既然病患有熱,應該使用清涼的藥物。五苓散是治療寒水無法利化,水陰無法上達,開始發熱口渴的藥物,怎能用它治療有熱作嘔的病患呢?即使加上藿香,藿香也是去除惡氣的藥物,對於熱並無影響。我遇到這種病患很多,如果是寒濕兼滯,使用五苓散和理中湯。如果是上熱下寒的霍亂,使用六君子湯加上黃連和生薑,病情就會好轉,輕微的則使用小半夏湯加上黃連。黃連的分量,必須和參朮相等。因為熱在上,治療熱應該從上開始;寒在下,治療寒應該從下開始。雖然熱和寒互相作用,但藥物的作用各有不同,不會互相衝突,這是相剋相濟的道理。
仲景的四逆湯配方如下:乾薑一錢,附子五分,甘草一錢。仲景的通脈四逆加豬膽汁湯配方如下:甘草一錢,附子三分,乾薑一錢。煮好藥物後,加入豬膽汁和尿液服用。六君子湯和小半夏湯的配方,請參考前面的咳嗽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