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經指南》~ 附:針灸雜說 (1)
附:針灸雜說 (1)
1. 附:針灸雜說
月內人神所在之圖(新添逐日辰忌)
一日在足大指厥陰分,刺之跗腫。
二日在足外踝少陽分,刺之經筋緩。
三日在股內少陰分,刺之少腹痛。
四日在腰太陽分,刺之腰僂無力。
五日在口太陰分,刺灸之舌強。
六日在兩手陽明分,刺之咽喉不利(一云在足小指。)
七日在內踝少陰分,刺灸之陰經筋急。
八日在手腕太陽分,刺灸之腕不收。
九日在尻厥陰分,刺灸之病結。
十日在腰背太陽分,刺灸之腰背僂。
十一日在鼻柱陽明分,刺灸之齒面腫。
十二日在髮際少陽分,刺之令人耳重聽。
十三日在牙齒少陰分,刺灸之氣寒。
十四日在胃脘陽明分,刺之氣腫。
十五日在遍身,不宜補瀉,針灸大忌。
十六日在胸太陽分,刺之逆息。
十七日在氣衝陽明分,刺之難息。
十八日在股內少陰分,刺之引陰氣痛。
十九日在足趺陽明分,刺灸之發腫。
二十日在內踝少陰分,刺之經筋攣。
二十一日在手小指太陽分,刺之手不仁。
二十二日在足外踝少陽分,刺之經筋緩。
二十三日在肝及足厥陰分,刺之發轉筋。
二十四日在手陽明分,刺灸之咽喉中不利。
二十五日在足陽明分,刺灸之胃氣脹。
二十六日在胸太陰分,刺灸之令人喘嗽。
二十七日在膝陽明分,刺之足經厥逆。
二十八日在陰少陰分,刺之少腹急痛。
二十九日在膝脛厥陰分,刺之筋痿少力。
三十日在足趺,此日忌針灸。
每月血支
正月醜,二月寅,三月卯,四月辰
五月巳,六月午,七月未,八月申
九月酉,十月戌,十一月亥,十二月子
每月血忌
正月醜,二月未,三月寅,四月申
五月卯,六月酉,七月辰,八月戌
九月巳,十月亥,十一月午,十二月子
定十二支人神
子目醜耳寅胸前,卯齒辰腰巳手間,午心未足申頭上,酉膝戌陰亥在脛,此是人神十二支,針灸避之獲康安。
釋運氣定日下血氣法
井滎逐日奪時功,十日循還是一宮。血氣相迎行臟腑,通流十干本元宗。陽日從衛先行氣,陰日從榮血可通。陽日氣先脈出外,陰日脈內血先從,氣先血後還行腑,行臟榮先氣後攻。陽干五行補五腑,陰乾行臟五行同。井滎流注俞經合,用建通流日下窮。連轉五遭成五十,遍行臟腑五行終。
釋流注逐日時開穴法
甲竅陰,乙大敦,丙少澤,丁少衝,戊厲兌,己隱白,庚商陽,辛少商,壬至陰,癸湧泉。
釋流注十二經絡所屬法
手太陰肺經穴:少商魚際與太淵,經渠尺澤肺相連(肺之經辛)。
手陽明大腸經穴:商陽二三間合谷(四穴),陽谿曲池大腸原(大腸經庚)。
手少陰真心經穴:少衝少府屬於心,神門靈道少海尋(心之經丁)。
手太陽小腸經穴:少澤前谷後谿腕,陽各小海小腸經(小腸經丙)。
白話文:
附:針灸雜說
每月人體氣血運行圖(並註明每日宜忌):
第一天,氣血運行至足大拇指厥陰經脈,針刺此處可治療跗腫(腳踝腫脹)。
第二天,氣血運行至足外踝少陽經脈,針刺此處可治療經筋攣急(筋腱緊繃)。
第三天,氣血運行至大腿內側少陰經脈,針刺此處可治療少腹痛(下腹部疼痛)。
第四天,氣血運行至腰部太陽經脈,針刺此處可治療腰部酸痛無力。
第五天,氣血運行至口部太陰經脈,針灸此處可治療舌強(舌頭僵硬)。
第六天,氣血運行至雙手陽明經脈,針刺此處可治療咽喉腫痛(也有記載說在足小指)。
第七天,氣血運行至內踝少陰經脈,針灸此處可治療陰經筋攣急(陰經筋腱緊繃)。
第八天,氣血運行至手腕太陽經脈,針灸此處可治療手腕不能彎曲。
第九天,氣血運行至臀部厥陰經脈,針灸此處可治療局部腫塊。
第十天,氣血運行至腰背部太陽經脈,針灸此處可治療腰背酸痛。
第十一天,氣血運行至鼻樑陽明經脈,針灸此處可治療齒面腫脹(牙齒及面部腫脹)。
第十二天,氣血運行至髮際少陽經脈,針刺此處可能導致耳鳴。
第十三天,氣血運行至牙齒少陰經脈,針灸此處可治療寒邪入侵。
第十四天,氣血運行至胃脘部陽明經脈,針刺此處可治療氣脹。
第十五天,氣血運行遍佈全身,不宜針灸,是針灸的大忌。
第十六天,氣血運行至胸部太陽經脈,針刺此處可治療呼吸困難。
第十七天,氣血運行至氣衝穴(陽明經脈),針刺此處可治療呼吸困難。
第十八天,氣血運行至大腿內側少陰經脈,針刺此處可治療陰部疼痛。
第十九天,氣血運行至足背陽明經脈,針灸此處可治療腫脹。
第二十天,氣血運行至內踝少陰經脈,針刺此處可治療經筋攣急(筋腱緊繃)。
第二十一天,氣血運行至小指太陽經脈,針刺此處可治療手部麻木。
第二十二天,氣血運行至足外踝少陽經脈,針刺此處可治療經筋攣急(筋腱緊繃)。
第二十三天,氣血運行至肝臟及足厥陰經脈,針刺此處可能導致抽筋。
第二十四天,氣血運行至手陽明經脈,針灸此處可治療咽喉腫痛。
第二十五天,氣血運行至足陽明經脈,針灸此處可治療胃氣脹。
第二十六天,氣血運行至胸部太陰經脈,針灸此處可能導致咳嗽氣喘。
第二十七天,氣血運行至膝蓋陽明經脈,針刺此處可能導致足部經脈逆行。
第二十八天,氣血運行至陰部少陰經脈,針刺此處可治療少腹急痛(下腹部劇痛)。
第二十九天,氣血運行至膝蓋脛骨厥陰經脈,針刺此處可治療筋腱萎縮無力。
第三十天,氣血運行至足背,此日忌針灸。
每月血氣運行規律:
每月血氣循行:正月丑、二月寅、三月卯、四月辰、五月巳、六月午、七月未、八月申、九月酉、十月戌、十一月亥、十二月子。
每月血氣禁忌:正月丑、二月未、三月寅、四月申、五月卯、六月酉、七月辰、八月戌、九月巳、十月亥、十一月午、十二月子。
人體十二經脈與臟腑對應:
子時(23-1點):眼;丑時(1-3點):耳;寅時(3-5點):胸前;卯時(5-7點):齒;辰時(7-9點):腰;巳時(9-11點):手;午時(11-13點):心;未時(13-15點):足;申時(15-17點):頭;酉時(17-19點):膝;戌時(19-21點):腹部;亥時(21-23點):脛。 針灸時應避開這些時辰,以求康復。
關於氣血運行與穴位選擇的說明:
井穴、滎穴等穴位,其效用會隨著時間變化。 氣血運行遵循特定的規律,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經脈和臟腑會處於活躍狀態。陽日氣先於血運行,陰日血先於氣運行。 五行相生相剋的原理也應用於針灸治療中。 通過了解這些規律,可以選擇最佳的針灸時間和穴位。
關於流注穴位及十二經絡的說明:
甲日:竅陰穴;乙日:大敦穴;丙日:少澤穴;丁日:少衝穴;戊日:厲兌穴;己日:隱白穴;庚日:商陽穴;辛日:少商穴;壬日:至陰穴;癸日:湧泉穴。
手太陰肺經:少商、魚際、太淵、經渠、尺澤(肺經屬金)。
手陽明大腸經:商陽、二間、三間、合谷、陽谿、曲池(大腸經屬金)。
手少陰心經:少衝、少府、神門、靈道、少海(心經屬火)。
手太陽小腸經:少澤、前谷、後谿、腕骨、陽谷、小海(小腸經屬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