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傑(竇漢卿)

《針經指南》~ 古法流注

回本書目錄

古法流注

1. 古法流注

經云:其氣始從中焦注手太陰陽明,陽明注足陽明太陰;太陰注手少陰太陽,太陽注足太陽太陰;少陰注手心主少陽,少陽注足少陽厥陰;厥陰注還於手太陰。如環無端,周流不息,晝夜行流,與天同度。此法如氣血所王之經絡,於一經中井滎俞經合,迎隨而補瀉之。亦用東方實而西方虛,瀉南方而補北方是也。

白話文:

經典上說:人體的氣息開始從中焦(消化系統中段)流向手太陰肺經和手陽明大腸經,再由手陽明大腸經流向足陽明胃經和足太陰脾經;從足太陰脾經流向手少陰心經和手太陽小腸經,再由手太陽小腸經流向足太陽膀胱經和足太陰腎經;接著從足太陰腎經流向手厥陰心包經和手少陽三焦經,再由手少陽三焦經流向足少陽膽經和足厥陰肝經;最後由足厥陰肝經回到手太陰肺經。這個過程就像一個無頭無尾的圓環,週而復始,晝夜不停,其運行節奏與天地自然規律同步。

這種方法就像調節氣血在經絡中的循環,對於某一經絡中的井穴、滎穴、輸穴、經穴、合穴,根據其運行方向來進行補或瀉的調節。同時,也會應用到東方屬木旺盛而西方屬金相對虛弱,所以要對南方屬火進行瀉法,而對北方屬水則進行補法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