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資生經》~ 針灸資生經第四 (16)
針灸資生經第四 (16)
1. 中風
鼻血。目䀮䀮不明。肩頭脅下痛。小便急。灸二三百壯瘥。即止。扁鵲云、治卒中惡風。心悶煩毒欲死。急灸足大指下橫文隨年壯。立愈。若筋急不能行者。內踝筋急。灸內踝上四十壯。外踝筋急。灸外踝上三十壯。立愈。若眼戴精上插。灸目兩眥後二七壯。若不能語。灸第三椎上百壯。
若不識人。灸季肋頭七壯。若眼反口噤。腹中切痛。灸陰囊下第一橫理十四壯。灸卒死亦良。治大風卒風。緩急諸風卒發動。不自覺知。或心腹脹滿。或半身不隨。或口噤不言。涎唾自出。目閉耳聾。或舉身冷直。或煩悶恍惚。喜怒無節。或唇青口白。戴眼。角弓反張。始覺發動。
即灸神庭七壯。次灸曲差。次上關。次下關。次頰車。次廉泉。次囟會。次百會。次本神。次天柱。次陶道。次風門。次心俞。次肝俞。次腎俞。次膀胱俞。次曲池。次肩髃。次支溝。次合谷。次間使。次陽陵泉。次陽輔。次崑崙。以上各七壯。治風、灸上星二百壯。前頂、二百四十壯。
百會、二百壯。腦戶、風府、各三百壯。治大風、灸百會七百壯。治百種風。灸腦後項大椎平處兩箱量二寸三分。須取病人指寸量兩箱各灸百壯。得瘥。治風耳鳴。從耳後量八分半里許有孔。灸一切風。得瘥。狂者亦瘥。兩耳門前後各百壯。治卒病惡風欲死。不能語。及肉痹不知人。
灸第五椎。名曰藏俞。百五十壯、三百壯便愈。大腸俞、治風。腹中雷鳴。腸澼泄利。食不消化。小腹絞痛。腰脊疼強。或大小便難。不能飲食。灸百壯。三日一報。掖門、灸五十壯。主風。絕骨、灸百壯。治風身重心煩。足脛疼。百會、天府、曲池、列缺、主惡風邪氣。泣出。
喜忘。湧泉、主風入腹中。商陽、主耳中風生。
臨泣、主大風目痛。(甲云。目外眥痛。)關衝、主面黑濕風。解谿、主風從頭至足。面目赤。
解益以醫風名。其進沉香半夏湯方云、夫人中風。心腎俱虛。百脈皆亂。氣散血凝。若使便服金銀硃砂腦麝涼藥。則手足不舉。經絡遂死。便服生附子。則益發虛熱。轉不能語。或下鮮血。
故成廢疾。善治風者、當先主氣益心。去痰醒脾。然後療風。十愈八九。用炮附子一隻、沉香等分、人參半兩、半夏二錢、南星一錢、各湯洗七次。為粗末。每服二大錢。水二盞。姜十片。煎至一盞。空心稍熱服。神效。其論治風有理。故附於此。
掖門主風寒熱。(千)內關、主手中風熱。間使、主頭身風熱。後谿、主風身寒。俠谿、主胸中寒如風狀。肺寒灸肺俞百壯。腎寒灸腎俞百壯。大橫、治大風逆氣多寒。(銅)凡中風用續命湯排風等湯。神精丹茵芋酒。更加灸。必愈。(本事)
白話文:
中風
鼻出血,眼睛模糊不清,肩頭肋下疼痛,小便急促。灸二百至三百壯,病就好了,立即停止。扁鵲說,治療中風、惡風,心悶煩躁,想死的症狀,要迅速灸足大趾下橫紋,壯數根據年齡而定,立刻就能治癒。如果筋脈緊繃,不能行走,內踝筋脈緊繃,灸內踝上四十壯;外踝筋脈緊繃,灸外踝上三十壯,立刻就能治癒。如果眼睛充血,好像有東西插進去一樣,灸眼眶後方兩側各二十七壯。如果不能說話,灸第三節頸椎上方一百壯。
如果不認識人,灸肋骨下端第七節處七壯。如果眼睛翻白,嘴巴緊閉,腹部劇烈疼痛,灸陰囊下第一條橫紋十四壯。即使是突然死亡,灸此穴也會有療效。治療大風、卒中風等各種風症,風症突然發作,患者自己沒有意識,或者心腹脹滿,或者半身不遂,或者口噤不語,口水自行流出,眼睛閉合,耳朵聽不見聲音,或者全身冰冷僵直,或者煩悶恍惚,喜怒無常,或者嘴唇青紫,口唇蒼白,眼睛突出,角弓反張,剛開始發作時,就灸神庭穴七壯,然後依次灸曲差、上關、下關、頰車、廉泉、囟會、百會、本神、天柱、陶道、風門、心俞、肝俞、腎俞、膀胱俞、曲池、肩髃、支溝、合谷、間使、陽陵泉、陽輔、崑崙等穴位,每個穴位灸七壯。治療風症,灸上星穴二百壯,前頂穴二百四十壯,百會穴二百壯,腦戶穴、風府穴各三百壯。治療大風,灸百會穴七百壯。治療各種風症,灸後腦大椎穴平處,以患者手指寬度量取兩指寬,約二寸三分,每處灸一百壯,直到病癒。治療風引起的耳鳴,從耳後量取八分半寸左右,有一個穴位,灸這個穴位可以治療各種風症,狂症也能治癒。兩耳門前後各灸一百壯。
治療突然發病,惡風欲死,不能說話,以及肢體麻痹,不認識人的症狀,灸第五節頸椎,名曰藏俞,灸一百五十壯至三百壯即可痊癒。大腸俞穴,治療風引起的腹部雷鳴,腸鳴腹瀉,消化不良,小腹絞痛,腰脊疼痛,或大小便困難,不能進食,灸一百壯,三天回報一次療效。掖門穴,灸五十壯,主治風症。絕骨穴,灸一百壯,治療風引起的全身沉重,心煩,足脛疼痛。百會、天府、曲池、列缺穴主治惡性風邪,哭泣,健忘。湧泉穴,主治風入腹中。商陽穴,主治耳中風。臨泣穴,主治大風引起的目痛。(甲註:目外眥疼痛。)關衝穴,主治面部發黑,濕邪引起的風症。解谿穴,主治風從頭至腳,面部發紅。
解益以醫風,其所用的沉香半夏湯方如下:婦女中風,心腎俱虛,百脈皆亂,氣散血凝。如果服用金銀、硃砂、麝香等寒涼藥物,則會手足不舉,經絡阻塞而死;如果服用生附子,則會加重虛熱,更加不能說話,或者排出鮮血,導致成為廢疾。善於治療風症者,應該首先調和元氣,益氣養心,祛痰醒脾,然後再治療風症,十個病人能治癒八九個。用炮製後的附子一隻,沉香等分,人參半兩,半夏二錢,南星一錢,各用湯藥洗七次,研成粗末,每次服用二大錢,用水二盞,生薑十片,煎至一盞,空腹溫服,療效神奇。其論治風之理甚是精當,故將此方附於此。
掖門穴主治風寒風熱。(千註)內關穴,主治手部風熱。間使穴,主治頭身風熱。後谿穴,主治風引起的全身寒冷。俠谿穴,主治胸中寒冷,如同風症一樣。肺寒灸肺俞穴一百壯。腎寒灸腎俞穴一百壯。大橫穴,治療大風引起的逆氣,多寒。(銅註)凡中風,應用續命湯、排風湯等,神精丹、茵芋酒,再配合針灸,必然痊癒。(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