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資生經》~ 針灸資生經第三 (21)
針灸資生經第三 (21)
1. 食不下(不化)
魂門、治飲食不下。腹中雷鳴。(銅)三焦俞、治吐逆飲食不下。(見腹脹。)胃倉、意舍、(見腹脹。)鬲關、治食飲不下。(見背痛。)胃俞、主嘔吐筋攣。食不下。(千)大腸俞、周榮、主食不下。喜飲。中庭、中府、主鬲寒食不下。(見反胃。)陽綱、期門、少商、勞宮、主飲食不下。
三焦俞、主傷寒頭痛食不下。心俞、治胃弱、食飲不下。(明下)鬲俞、治鬲寒食飲不下。腹脅滿。胃弱、食少。嗜臥怠惰。不欲動。身濕不能食千云、主吐食。(見嘔。)陽綱、治食不下。腹中雷鳴。大小便不節。黃水。(明)紫宮、(見煩心。)中庭、(見反胃。)膽俞、(見嘔。
)治飲食不下。三里、(見胃。)大腸俞、三陰交、(並見腹脹。)下脘、(見腹痛。)三焦俞、懸樞、(見瀉。)梁門、(見積氣。)治穀不化。天樞、(見瀉。)志室、(見脊痛。)腎俞、(見勞)治食不化。腹哀、治寒中食不化。三焦俞、治水穀不消。腹脹腰痛。吐逆。
(明)腹哀、(銅同。)太白、(見瀉。)主食不化。(千)凡食飲不化。入腹還出。先取下管。後取三里瀉之。石門、主不欲食。谷入不化。天樞、厲兌、內庭、主食不化。不嗜食。夾臍痛。章門、主食飲不化。(見不嗜食。)上管、中管、主寒中傷飽。食飲不化。中庭、治胸脅滿。
食不下。(見反胃。)胃管、三焦俞、主小腹積聚。堅大如盤。胃脹食不消。(千)志室、(明見腹痛。)療食不下。太白、公孫、(見腹脹。)主食不化。中府、胃倉、承滿、(見腹脹。)魚際、(見腹痛。)周榮、(見胸滿。)治食不下。中管、(腹脹。)三陰交、(見腹脹。
)治食不化。
白話文:
[食慾不佳(消化不良)]
- 魂門穴:主治飲食難以下嚥。腹部有如雷鳴般的咕嚕聲。
- 三焦俞穴:主治因飲食不下而導致的嘔吐,以及腹部脹滿的症狀。
- 胃倉穴和意舍穴:同樣主治腹部脹滿。
- 隔關穴:主治食物與飲料難以下嚥,可能伴有背部疼痛。
- 胃俞穴:主要治療嘔吐和筋肉抽搐,以及食慾不佳。
- 大腸俞穴和周榮穴:主治食慾不振,但常渴求飲料。
- 中庭穴和中府穴:主治胸膈寒冷,導致食物難以下嚥,可能是反胃的症狀。
- 陽綱穴、期門穴、少商穴和勞宮穴:主治飲食不下。
- 三焦俞穴:主治感冒頭痛及食慾不佳。
- 心俞穴:治療胃部虛弱,導致飲食難以下嚥。
- 隔俞穴:主治胸膈寒冷,飲食難以下嚥,腹部脹滿,胃部虛弱,食量減少,嗜睡怠惰,不想活動,身體濕重,無法進食。
- 千雲穴:主治嘔吐食物。
- 陽綱穴:主治食慾不佳,腹部有如雷鳴般的咕嚕聲,大小便失禁,黃疸。
- 紫宮穴:主治煩躁心情。
- 膽俞穴:主治嘔吐。
- 三里穴:主治胃部問題。
- 下脘穴:主治腹部疼痛。
- 懸樞穴:主治腹瀉。
- 梁門穴:主治食物不易消化。
- 天樞穴:主治腹瀉。
- 志室穴:主治脊椎疼痛。
- 腎俞穴:主治食物不易消化。
- 腹哀穴:主治腹部寒冷,食物不易消化。
- 三焦俞穴:主治食物和水份不易消化,腹部脹滿,腰部疼痛,以及嘔吐。
- 太白穴:主治食物不易消化。
- 石門穴:主治食慾不振,食物不易消化。
- 厲兌穴和內庭穴:主治食物不易消化,食慾不振,肚臍兩側疼痛。
- 章門穴:主治食物和飲料不易消化。
- 上管穴和中管穴:主治胸膈寒冷,過飽,食物和飲料不易消化。
- 中庭穴:主治胸部脹滿,食慾不佳。
- 胃管穴和三焦俞穴:主治小腹部位有硬塊,像盤子一樣堅硬,胃脹,食物不易消化。
- 公孫穴:主治食物不易消化。
- 中府穴、胃倉穴和承滿穴:主治腹部脹滿。
- 魚際穴:主治腹部疼痛。
- 周榮穴:主治胸腔脹滿。
- 中管穴:主治腹部脹滿。
- 三陰交穴:主治食物不易消化。
2. 不能食
然谷、治腦痛不能食。(銅見痰。)豐隆、主不能食。中極、主飢不能食。胃俞、主嘔吐筋攣。食不下。不能食。維道、主三焦有水氣。不能食。鬲俞、主傷寒嗜臥。怠惰不欲動。身濕不能食。(銅同。)石門、主不欲食。谷入不化。率谷、主醉酒風熱發不能飲食。嘔吐。(甲)少商、療不能食。
腹中氣滿。吃食無味。(明)分水、(見腹痛。)療不能食。胃俞、療煩滿吐食。腹脹不能食。下云、療胃中寒氣不能食。胸脅滿。身瘦不能食。胸滿。鬲上逆氣悶熱。灸大腸俞二七壯。小兒減之。(千)三里、療腹滿不能食。胃氣不足。反胃。(明不能飲食見腸澼。臟腑積聚及飲食不消見寒熱。
湧泉主心痛不嗜食。咽中痛不可內食見虛勞。脾俞胃俞治不嗜食。)
白話文:
[無法進食]
然而在谷穴可治療頭痛導致無法進食。(出現痰的情況。)在豐隆穴可主治因某種原因導致無法進食。中極穴主治感到飢餓卻無法進食。胃俞穴主治嘔吐、肌肉抽搐,食物無法下嚥,以及無法進食。維道穴主治三焦部位有水氣,導致無法進食。鬲俞穴主治因受寒而嗜睡,懶惰不想動,身體濕冷導致無法進食。(情況相似。)石門穴主治對食物沒有慾望,食物進入胃部無法消化。率谷穴主治醉酒後風熱發作,無法正常飲食,嘔吐。(注記:甲)少商穴能治療無法進食。
腹部氣血不順,吃東西覺得無味。(明)分水穴能治療無法進食。(詳見腹痛。)胃俞穴能治療腹部脹滿、噁心嘔吐、腹部脹大導致無法進食。下文提到能治療胃部寒冷導致無法進食,胸部脹滿,身體消瘦導致無法進食,胸部脹滿,膈肌上方氣逆導致悶熱。灸大腸俞穴27壯,小孩則需減少灸壯數。(千金方)三里穴能治療腹部飽脹無法進食,胃氣不足,反胃。(明示無法飲食,詳見腸炎。臟腑積聚及飲食不消,詳見寒熱交替。
湧泉穴主治心痛,食慾不振。咽喉疼痛,無法吞嚥食物,詳見虛弱勞損。脾俞和胃俞穴可治療食慾不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