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執中

《針灸資生經》~ 針灸資生經第五 (9)

回本書目錄

針灸資生經第五 (9)

1. 脊痛(余見腰脊風痓反張)

五處、身柱、委中、委陽、崑崙、主脊強反折。瘛瘲癲疾。(千)。鬲關等、主脊強。(見背痛。)崑崙、主脊強。背尻骨重。京門、石關、主脊痓反折。陰谷、主脊內廉痛。至陽、療脊急強。(明)章門、(見水腫。)鬲俞、(背痛。)胃倉、(腹脹。)大腸俞、治脊強不得俯仰。

(銅)胃俞、治脊痛。(銅見腹脹。明下同。)脾俞、大腸俞、主腹中氣脹引脊痛。食多身瘦。名曰食晦。先取脾俞。後取季肋。(千)膀胱俞、療脊急強。(見腰脊。)赤白泄洞利。腰脊痛。小腸俞五十壯。(見寒熱。)氣穴、治賁氣上下。引腰脊痛。(見月事。)腰俞、主月閉。

溺赤。脊強互引反折。汗不出。中膂俞、治腎虛消渴。腰脊不得俯仰。(見消渴。)明下云、夾脊膂痛。上下按之應者。從項後至此穴皆灸之。立愈。(見腰脊。)

白話文:

  • 「五處」、「身柱」、「委中」、「委陽」、「崑崙」這些穴位,能治療脊椎僵硬和彎曲的情況。對於痙攣、癲癇等疾病也有療效。

  • 「膈關」這個穴位,也能用於脊椎僵硬的治療。

  • 「崑崙」穴,能緩解脊椎僵硬,並舒緩尾骨的沉重感。

  • 「京門」、「石關」穴,能治療脊椎強直和彎曲。

  • 「陰谷」穴,專治脊椎內側的疼痛。

  • 「至陽」穴,能治療脊椎緊繃和僵硬。

  • 「章門」穴,能治療水腫。

  • 「膈俞」穴,能緩解背痛。

  • 「胃倉」穴,能治療腹部脹滿。

  • 「大腸俞」穴,能治療脊椎強直,以及無法彎腰的問題。

  • 「銅」、「胃俞」穴,能治療脊椎疼痛,亦能處理腹部脹滿。

  • 「脾俞」、「大腸俞」穴,能治療腹部脹氣牽引脊椎痛,以及飲食過多但身體消瘦的「食晦」症狀。治療方法是先取「脾俞」穴,再取「季肋」穴。

  • 「膀胱俞」穴,能治療脊椎緊繃和強直。

  • 「小腸俞」穴,能治療赤白痢疾、腰脊痛,建議灸五十壯。

  • 「氣穴」穴,能治療上下氣逆導致的腰脊痛。

  • 「腰俞」穴,能治療月經不調。

  • 「溺赤」,能治療腎虛引起的口渴,以及腰脊無法彎曲。

  • 若脊椎疼痛且按壓上下部位有反應,則可從頸後部至「中膂俞」穴進行灸療,效果立竿見影。

2. 腠理

附分、治肩背急。風冷客於腠。頸項強痛。不得顧。陽白、治背腠寒慄。重衣不得溫。(銅)次髎、治背腠寒。肝俞、療腠中痛。(明下)次髎、療腰下至足不仁。背腠寒。小便赤淋。心下堅脹。(見疝。)

史記扁鵲之言曰疾居腠理湯熨之所及也在血脈針石之所及也。在腸胃酒醪之所及也。其在骨髓、雖司命無奈之何也。夫疾之在骨髓。蓋始於居腠理也。使居腠理而能治。雖非聖人之治於無病。亦賢者治將病也。齊元侯乃以醫為好利。欲治不疾以為功。而卒至於不可救。不特齊侯為然。人皆然也。吾故載扁鵲之言於腠理之末以戒人。亦使醫者當治人於將病焉耳。

白話文:

[皮膚表面]

附分穴可治療肩背緊繃。風寒侵入皮膚表面,導致頸部僵硬疼痛,無法轉頭。陽白穴可用來治療背部皮膚表面寒冷發抖,即使多穿衣服仍感覺不到暖和。次髎穴(銅器)可治療背部皮膚表面的寒冷。肝俞穴用來療治皮膚表面的疼痛。次髎穴可治療腰部以下到腳部麻木無感,背部皮膚表面寒冷,小便色紅如淋,胸口堅硬脹滿。(參考疝氣症狀)

根據《史記》中扁鵲的說法,疾病如果停留在皮膚表面,用熱敷就能治療。若疾病深入到血液和脈絡,則需用針灸治療。疾病若在腸胃,則可用藥酒調理。然而,若疾病已進入骨髓,即使是掌管生命的神靈也無能為力。疾病在骨髓的狀況,往往是從皮膚表面開始的。若能在皮膚表面階段就治療,雖然不能達到聖人那樣在疾病未發生前就預防,但也能算是有智慧的人在疾病即將發生時就處理了。齊元侯卻認為醫生為了牟利,想要治療未生病的人來立功,最後導致病情無法挽回。不僅齊侯這樣想,一般人也都是如此。因此我在皮膚表面這部分的最後引用扁鵲的話,以此警示人們,同時也提醒醫生們應在人們即將生病時進行治療。

3. 骨疼(骨髓)

鬲俞、(見痰。)紫宮、玉堂、(並見心煩。)療骨疼。(明)上關、主引骨痛。(千見瘛瘲。)骨痛灸絕骨五十壯。(見上氣。)商丘、主骨痹煩滿。鬲俞、主皮肉骨痛。(見傷寒寒熱。)太白、治骨痛。(見傷寒頭痛。)復溜、治骨寒熱。(見寒熱。)骨髓冷痛。上廉七十壯。(千)骨會大杼。(禁灸。)骨病治此。髓會絕骨。髓病治此。(難疏)

病在骨髓。秦越人以為司命無奈之何。則骨髓有病。病亦惙矣。八十一難經疏乃云、骨會大杼。骨病治此。髓會絕骨。髓病治此。是尚有針灸法矣。可不針灸乎。但明堂上經云、大杼禁灸。而銅人經云可灸七壯。明堂下經云可灸五壯。素問亦同。諸經既同。惟明堂獨異。灸之可也。

況明堂經固云禁穴許灸三壯乎。艾炷若小、一二七壯亦可。更灸上廉絕骨等穴尤佳。

白話文:

[骨疼(骨髓疾病)]

對於骨疼的治療,有幾個穴位被提及:鬲俞穴,可用於伴有痰多的病症;紫宮穴和玉堂穴,適合用於心煩伴隨的骨疼;上關穴,能緩解骨疼並有助於改善抽搐的症狀;絕骨穴,透過灸法可以治療骨疼,灸五十壯;商丘穴,專治骨痹和煩悶;太白穴,適用於骨疼;復溜穴,對骨寒熱有效;上廉穴,灸七十壯,對骨髓冷痛有幫助;大杼穴,是骨會,骨病在此處治療,但需注意不可灸;絕骨穴,為髓會,髓病在此處治療。

秦越人認為,如果病在骨髓,即使是司命也束手無策,然而,《八十一難經》提到,骨病可治療於大杼穴,髓病可治療於絕骨穴,這表明針灸法仍有其效用,那麼我們是否應該嘗試針灸呢?然而《明堂上經》指出大杼穴禁止灸法,而《銅人經》卻說可灸七壯,《明堂下經》也同樣認為可灸五壯,《素問》也有相同的觀點,各種經典的看法一致,只有《明堂上經》不同,因此,進行灸法是可以接受的。

況且,《明堂經》確實提到禁穴也可以灸三壯。如果使用小艾炷,一到七壯也是可以的,再配合灸上廉、絕骨等穴,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