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資生經》~ 針灸資生經第三 (12)
針灸資生經第三 (12)
1. 治夢遺失精(白濁)
虛勞尿精。灸第七椎兩旁各三十壯。(千)或曲泉百壯。虛勞白濁。灸脾俞百壯。或三焦俞、腎俞、章門各百壯。夢失精。小便濁難。灸腎俞百壯。夢泄精。灸中封五十。男子夢與人交精泄。灸三陰交五十。失精陰縮。灸中封五十。陰痛溺血精出。灸列缺俞五十一。失精五臟虛竭。
灸曲骨端五十。失精陰縮莖痛。灸大赫三十。失精膝脛痛冷。灸曲泉百壯。腰脊冷疼溺濁。灸脾募百壯。(並千)白濁漏精。灸大椎骨尾龜骨並中間共三穴。以繩量大椎至尾龜骨折中取中間穴。(別附。)太衝、中封、地機、主精不足。(千)中極、蠡溝、漏谷、承扶、至陰、主小便不利。
失精。(明下同。)
志室治失精。小便淋瀝。然谷、主精溢。(大赫同。)䯒酸不能久立。足一寒一熱。行間、治溺難白濁。寒疝。小腹腫。腎俞、治溺血。便濁。出精。(銅見勞瘵。)膏肓俞、治夢失精。(見勞。)至陰、曲泉、(見風勞。)中極、(明下同。)治失精。(見淋。)志室、治下腫失精。
夢泄精。灸三陰交二七壯。夢斷神良。(千)虛勞尿精。陽陵泉或陰陵泉隨年壯。或十椎十九椎旁三十壯。耳聾腰痛失精。食少。膝以下清云云。當灸京門五十壯。十四椎百壯。
五臟論曰:心有三孔。藏精汁三合。(千同。)則人之遺漏。其因於心乎。心動則遺漏從之。欲免此患。要養其心。使不動可也。其次、則邪念或起。必早抑之。至遊居士云、不愁念起。只恐覺遲。是也。服藥針灸。斯為下矣。然猶愈於不為也。
白話文:
處理夢遺和精液流失(白濁)的問題:
如果你因為身體虛弱而尿中有精,可以在第七個脊椎兩側各灸三十次。(或者在曲泉穴灸一百次)。若因為身體虛弱導致白濁,可以灸脾俞穴一百次。或者在三焦俞、腎俞、章門穴各灸一百次。如果在睡夢中遺精,且小便混濁困難,可以在腎俞穴灸一百次。若在睡夢中泄精,可在中封穴灸五十次。男性如果在夢中與人交合後精液流失,可以在三陰交穴灸五十次。若精液流失且生殖器縮小,同樣在中封穴灸五十次。如果排尿時感到疼痛且有血精排出,應在列缺俞穴灸五十一回。如果精液流失且五臟虛弱,應在曲骨端穴灸五十次。如果精液流失且生殖器縮小、感到疼痛,應在大赫穴灸三十次。如果精液流失且膝蓋和小腿痛冷,應在曲泉穴灸一百次。如果腰部寒冷疼痛且排尿混濁,應在脾募穴灸一百次。
對於白濁漏精的情況,應在大椎骨尾部、龜骨及其中間共三個穴位進行灸療。用繩子測量大椎骨到尾骨的距離,找到中間的穴位。太衝、中封、地機穴對治療精液不足有效。中極、蠡溝、漏谷、承扶、至陰穴對治療排尿困難有效。
志室穴可用來治療精液流失和排尿困難。然谷穴能治療精液過多。如果感到腳酸無法長時間站立,或者一隻腳冷一隻腳熱,可以在行間穴進行灸療。這個穴位也能治療排尿困難和白濁,以及寒疝和小腹腫脹。腎俞穴可以治療血尿、排尿混濁和精液流失。膏肓俞穴可用來治療在夢中遺精。至陰和曲泉穴對於風濕和勞損有效。中極穴也可以用來治療精液流失。志室穴可用來治療下肢腫脹和精液流失。
如果在夢中泄精,可以在三陰交穴灸十四次,這有助於安神。如果因為身體虛弱導致尿中有精,可以在陽陵泉或陰陵泉穴按年齡灸療。或者在第十個和第十九個脊椎旁邊各灸三十次。如果出現耳鳴、腰痛、精液流失、食慾不佳,以及膝蓋以下部位清冷等症狀,應在京門穴灸五十次,在第十四個脊椎灸一百次。
根據五臟理論,心臟有三個孔,能儲存三合的精汁。因此,遺精可能和心臟有關。心臟活動過度會導致精液流失。避免這種情況的方法是保護心臟,讓它不要過度活動。其次,一旦出現邪念,必須立即抑制。正如至遊居士所說,不怕念頭出現,只怕發現得太遲。服用藥物或進行針灸,這是比較次一等的方法。然而,總比什麼都不做好。
以上都是中醫古籍中的治療方法,但實際上仍需由專業醫師進行診斷和治療。
2. 大便不通
大鐘、中髎、石門、承山、太衝、中管、大溪、承筋、主大便難。(千)崑崙、主不得大便。肓俞、主大便乾。腹中切痛。石關、主大便閉。寒氣結。心堅滿。承山(見轉筋。)大溪、(見傷寒無汗。)治大便難。(銅)大鐘、(銅見淋。)石關、治大便秘澀。肓俞、治大便燥。
(見腰痛。)中注、治小腹有熱。大便堅燥不利。大白、治腰痛大便難。太衝、治足寒大便難。石關、膀胱俞、療腹痛大便難。(明下)大便難、灸七椎旁各一寸七壯。(千)又承筋三壯。大便不通。大敦四壯。大便閉塞。氣結。心堅滿。石門百壯。(余見千金。)腹中有積。
大便秘。巴豆肉為餅。置臍中。灸三壯。即通。神效。耆域蜜兌治大便秘。(詳見既效。)
白話文:
標題:[便祕問題]
內容:如果遇到大便不順暢的情況,可以嘗試按壓或鍼灸以下穴位:大鐘、中髎、石門、承山、太沖、中管、大溪、承筋,這些穴位對解決大便困難有幫助。另外,崑崙穴也能改善無法排便的問題;肓俞穴則能緩解大便乾硬和腹部劇烈疼痛;石關穴對治療大便閉塞和體內寒氣凝結有效;承山穴在肌肉抽筋時也有助益;大溪穴則適用於傷風感冒無汗和大便困難;大鐘穴對於尿頻尿急有療效;石關穴能治療大便乾燥且排泄困難;肓俞穴則能治療大便乾燥。
再者,中注穴可以緩解小腹發熱和大便硬結;大白穴可治療腰部疼痛和大便困難;太沖穴能改善腳冷和大便困難;石關穴和膀胱俞穴可以緩解腹部疼痛和大便困難。
對於頑固性便祕,可以考慮在第七椎骨旁各一寸處進行七次灸療,或者在承筋穴進行三次灸療,亦或在大敦穴進行四次灸療,這些方法都能緩解大便閉塞和體內氣滯的問題。而石門穴進行一百次灸療也對改善心區堅滿感有幫助。若腹部有積聚,也可採取這些方法。
此外,將巴豆肉製成餅狀,放置於肚臍上,並進行三次灸療,即可立即改善大便閉塞,效果神奇。另一種方法是使用耆域蜜兌來治療大便閉塞,具體用法請參考詳細說明。
3. 大小便不通
豐隆、主大小便澀難。(明同。)長強、(明下同。)小腸俞、主大小便難。淋癃。包肓、主癃閉下重。大小便難。
水道、主三焦約。大小便不通。(又云生婦人。)營沖四穴、主大小便不利。大溪、主大便難。尿黃。中注、浮郄、主小腹熱。大便堅。白環俞、(見腰脊。)扶承、(見痔。)大腸俞、治大小便不利。(銅見腹脹。)會陰、治不得大小便。(見陰痛。千同)。浮郄、治小腸熱。大腸結。(見筋急。)膀胱俞、療大小便難。尿赤。(明)交信、療大小便難。
一卒傷寒。大小便不通。予與五苓散而皆通。五苓固利小便矣。而大便亦通者。津液生故也。或小便通而大便尚不通。宜用蜜兌道之。(必用方。婦人老人大便秘。用麻子蘇子煮粥食。最佳。)
白話文:
[大小便不暢]
豐隆穴、主理大小便排泄困難。 長強穴、同樣主理此類問題。 小腸俞穴、專治大小便困難及頻尿。 包肓穴、專治小便困難及下腹部沉重感,以及大小便困難。
水道穴、主管三焦功能失調導致的大小便不暢。 營沖四穴、主理大小便不順。 大溪穴、主理大便困難和尿色偏黃。 中注穴和浮郄穴、主理小腹熱感及大便硬化。
白環俞穴、扶承穴、大腸俞穴、均能治療大小便不暢。(參照腰脊和痔瘡部分) 會陰穴、治療無法大小便。(參照陰部疼痛部分)
浮郄穴、能治療小腸熱及大腸結石。(參照筋肉緊繃部分) 膀胱俞穴、治療大小便困難及尿色偏紅。
交信穴、治療大小便困難。
突然感冒,大小便不暢,我使用了五苓散,結果大小便都恢復正常。五苓散本來主要利於小便,但也能改善大便,因為它能促進身體津液生成。若小便已暢,大便仍不順,可用蜂蜜幫助排便。(這是必須的配方。對於婦女、老年人的大便乾燥,可用麻子、蘇子煮粥食用,效果極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