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資生經》~ 針灸資生經第四 (13)
針灸資生經第四 (13)
1. 腹脹
(胸脅脹附,心脹,余見心腹滿脹)
鬲俞等、(見腹痛。)主腹脹。(千)脾俞、大腸俞、主腹中氣脹。引脊痛。食飲多而身羸瘦。中極、主寒中腹脹。上管、主心下堅。積聚冷脹。隱白、主腹脹逆息。又主腹中寒冷氣脹喘。尺澤、主腹脹喘振慄。天樞、主腹脹。氣衝胸。(見腸鳴。)中管、主腹脹不通疰大便堅。
白話文:
鬲俞穴等:(見於治療腹痛的穴位。)主治腹脹。(《千金方》)脾俞穴、大腸俞穴:主治腹中氣脹。引發脊背疼痛。飲食過多,但是身體卻很瘦弱。中極穴:主治寒性腹脹。上管穴:主治心下堅硬。積聚而導致冷脹。隱白穴:主治腹脹、呼吸不暢。並且主治腹中寒冷氣脹、喘息。尺澤穴:主治腹脹、喘息、振慄。天樞穴:主治腹脹。氣衝胸中。(見於治療腸鳴的穴位。)中管穴:主治腹脹不通、大便堅結。
憂思損傷。氣積聚。腹中甚痛。作膿腫。往來上下。大溪、主腹中脹腫。京門、主寒熱䐜脹。三里、章門、京門、厲兌、內庭、陰谷、絡卻、崑崙、商丘、陰陵泉、曲泉、主腹脹滿不得息。氣衝、主腹中大熱不安。腹有大氣。暴腹脹。(明下云又臍下堅。)滿癃淫濼。期門、主腹大堅不得息。
白話文:
憂愁思慮損傷了脾胃。氣聚集,腹中疼痛劇烈。發作化膿腫,時而上而下,時而下而上。
大溪穴,主治腹中脹滿。
京門穴,主治寒熱交替引起的腹脹。
三里穴、章門穴、京門穴、厲兌穴、內庭穴、陰谷穴、絡卻穴、崑崙穴、商丘穴、陰陵泉穴、曲泉穴,主治腹脹滿得不到休息。
氣衝穴,主治腹中大熱不安。
腹中有大氣。突然腹脹(明下說又臍下堅硬)。
腹中滿甚或小腹堅硬不得休息。期門穴,主治腹大堅不得休息。
脹痹滿。小腹尤大。巨闕、上管、主腹脹心腹滿。五里、主心下脹滿而痛。上氣。太白、(又見痢。)公孫、主腹脹食不化。鼓脹。腹中氣大滿。陰陵泉、主腹中脹。不嗜食。脅下滿。腹中盛水。脹逆不得臥。凡頭目癰腫。胸脅支滿。刺陷谷、出血立已。大鐘、主胸喘息脹。
白話文:
-
腹部脹滿,小腹尤其脹大。巨闕、上管穴,主治腹部脹滿、心腹脹滿。五里穴,主治心下脹滿疼痛。上氣。太白穴(又見痢疾)、公孫穴,主治腹部脹滿、食物不消化。鼓脹。腹中氣體很大、脹滿。陰陵泉穴,主治腹中脹滿。不喜歡吃東西。脅下脹滿。腹中積水。脹氣逆行,無法臥躺。凡是頭面部癰腫。胸脅支滿。刺陷谷穴,出血立即可癒。大鐘穴,主治胸中喘息、脹滿。
-
脹痹滿。小腹尤大。巨闕、上管,主腹脹心腹滿。五里,主心下脹滿而痛。上氣。太白(又見痢。),公孫,主腹脹食不化。鼓脹。腹中氣大滿。陰陵泉,主腹中脹。不嗜食。脅下滿。腹中盛水。脹逆不得臥。凡頭目癰腫。胸脅支滿。刺陷谷,出血立已。大鐘,主胸喘息脹。
關元、期門、少商、主脅下脹。石門、治腹脹堅硬。水腫支滿。(銅)解谿、(見中風。)血海、(見漏下。)商丘、(見腸鳴。)治腹脹。膽俞、治心腹脹滿。嘔則食無所出。口苦舌乾咽痛。食不下。中膂俞、(見消渴。)譩譆、(見肩背痛。)鬲俞、治腹脹。(見嘔吐。
白話文:
-
關元、期門、少商穴,主治脅下脹痛。
-
石門穴,主治腹脹堅硬。
-
水腫支滿。(銅人穴)解谿穴,(見中風條目。)
-
血海穴,(見漏下條目。)
-
商丘穴,(見腸鳴條目。)主治腹脹。
-
膽俞穴,主治心腹脹滿。
-
嘔吐時,食道中沒有食物排出。口苦、舌乾、吞嚥疼痛。食物無法下嚥。
-
中膂俞穴,(見消渴條目。)
-
譩譆穴,(見肩背痛條目。)
-
鬲俞穴,主治腹脹。(見嘔吐條目。)
)脾俞、治腹脹引胸背痛。食飲倍多。身漸羸瘦。(明下同。)黃疸善欠。脅滿泄利。體重。四肢不收。痃癖腹痛。不嗜食。胃俞、治胃寒腹脹。不嗜食。(明同。)羸瘦。腸鳴腹痛。胸脅支滿。脊痛筋攣。三焦俞、治腸鳴腹脹。水穀不化。腹痛欲泄注。目眩頭痛。吐逆。飲食不下。
白話文:
脾俞:治療腹部脹氣而引起的胸背疼痛。飲食極多。身體逐漸消瘦。黃疸,喜歡打呵欠。肋部滿悶,腹瀉。體重增加。四肢浮腫。痃癖(即痃疾),腹痛。不喜歡吃東西。
胃俞:治療胃寒腹脹。不喜歡吃東西。身體消瘦。腸鳴腹痛。胸脅支悶。脊柱疼痛,筋攣。
三焦俞:治療腸鳴腹脹。飲食物不能消化。腹痛,想腹瀉。頭暈,頭痛。嘔吐,飲食不能下嚥。
腎俞、治心腹膨脹。(見勞瘵。)三里、(見胃。)懸鐘、治心腹脹滿。(見膝攣。)大腸俞、治腹脹繞臍切痛。大小便不利。洞泄食不化。脊強不得俯仰。中髎、治腹脹下利。陽綱、治腹滿脹。大便泄利。(明下同。)小便赤澀。身熱目黃。太白、治身熱煩滿。腹脹。食不化。
白話文:
腎俞穴,治療心腹脹滿。(見勞瘵篇。)
三里穴,(見胃脘篇。)
懸鐘穴,治療心腹脹滿。(見膝攣篇。)
大腸俞穴,治療腹脹繞臍絞痛。大小便不利。消化不良,食物不消化。脊椎強直,不能俯身仰頭。
中髎穴,治療腹脹下瀉。
陽綱穴,治療腹滿腹脹。大便泄瀉。(以下同。)小便赤熱澀痛。身體發熱眼睛發黃。
太白穴,治療身體發熱煩躁,腹脹。食物不消化。
嘔吐。泄膿血。意舍、治腹滿虛脹。大便滑泄。背痛惡風寒。食飲不下。嘔吐消渴。目黃。胃倉、治腹虛脹。水腫。食飲不下。惡寒。背脊不得俯仰。中府、治腹脹食不下。(見脈氣。)中脘、治傷寒飲水過多。腹脹氣喘。陰谷、治腹脹滿不得息。小便黃。男如蠱。女如妊娠。
白話文:
-
嘔吐,排出膿血。適宜治療腹滿脹滿。大便滑瀉,背部疼痛厭惡風寒,吃不下飯,嘔吐消渴,眼睛發黃。
-
胃倉,適宜治療腹部虛脹,水腫,吃不下飯,厭惡寒冷,背部脊椎不能俯仰。
-
中府,治療腹脹吃不下飯。(參看脈氣篇。)
-
中脘,治療傷寒、飲水過多,腹脹氣喘。
-
陰谷,治療腹脹滿得不到休息,小便發黃,男性就像中毒,女性就像懷孕。
承滿、治腸鳴腹脹。上喘氣逆。食飲不下。肩息唾血。大敦、治腹脹滿。三陰交、治脾病身重。四肢不舉。腹脹。腸鳴溏泄。食不化。隱白、治腹脹喘滿。不得臥。嘔吐。食下暴泄。隱白、療腹中有寒熱起氣喘。衄血不止。腹中脹逆。脛寒熱不得臥。氣滿胸中熱暴泄。鬲中嘔吐。
白話文:
承滿穴:治療腸鳴腹脹,上喘氣逆,食飲不下,肩息唾血。
大敦穴:治療腹脹滿。
三陰交穴:治療脾病身重,四肢不舉,腹脹,腸鳴溏泄,食不化。
隱白穴:治療腹脹喘滿,不得臥,嘔吐,食下暴泄。
隱白穴:治療腹中有寒熱起氣喘,衄血不止,腹中脹逆,脛寒熱不得臥,氣滿胸中熱暴泄,鬲中嘔吐。
不欲食。(明下)上管、(見吐)療腹脹。臚脹、脅腹滿、灸鬲俞百壯。三報。(千)胸滿、心腹積聚痞痛。灸肝俞百壯。三報。脹滿、水腫。脾俞隨年壯。三報。腹中氣脹。引脊痛。食飲多。身羸瘦。名曰食晦。先取脾俞。後取季肋。臟腑積聚脹滿。羸瘦。不能飲食。三焦俞隨年壯。
白話文:
不想要吃東西:脾胃裏有熱(大便乾燥),治法是針刺上脘、中脘穴。(如果吐出酸水),治法是刺治少腹脹滿。腹部脹滿,兩脅和腹部滿脹,灸鬲俞穴一百壯,三天灸一次。胸部滿脹、心腹積聚痞結疼痛,灸肝俞穴一百壯,三天灸一次。脹滿,水腫,灸脾俞穴,按年歲壯數灸,三天灸一次。腹部裏氣脹,牽引到背脊疼痛,飲食過多,身體瘦弱,叫做食晦,先灸脾俞穴,再灸季肋穴。臟腑積聚脹滿,身體瘦弱,不能飲食,灸三焦俞穴,按年歲壯數灸,三天灸一次。
脹滿雷鳴。大腸俞百壯。三報。脹滿。氣聚寒冷。胃管百壯。三報。在鳩尾下三寸。腹脹滿。繞臍結痛堅。不能食。中守百壯。在臍上一寸。一名水分。脹滿瘕聚。滯下疼。氣海百壯。忌針。脹滿氣如水腫狀。小腹堅如石。膀胱募百壯。在中極。臍下四寸。脹滿。腎冷。瘕聚泄利。
天樞百壯。
白話文:
腹部脹滿雷鳴作響。在大腸俞穴連續扎針一百下。三次治療後症狀消除。腹部脹滿。寒氣聚集在體內。在胃管穴連續扎針一百下。三次治療後症狀消除。在鳩尾穴下三寸處。腹部脹滿。肚臍周圍疼痛,堅硬,不能進食。在中守穴連續扎針一百下。在肚臍上 一寸處。別名水分穴。腹部脹滿,瘕聚,腹瀉腹痛。在氣海穴連續扎針一百下。此穴忌針,不可針灸。腹部脹滿,猶如水腫的癥狀。小 腹堅硬如石頭。在膀胱募穴連續扎針一百下。在中極穴。在肚臍下方四寸處。腹部脹滿。腎臟受寒。瘕聚腹瀉。
2. 心腹堅大(餘論見腹滿)
下管、療腹胃不調。腹痛不能食。小便赤。腹堅硬癖塊。脈厥厥動。(明)衝陽、治腹堅大。不嗜食。振寒。(銅)期門、治腹堅硬。(見霍亂。)次髎、治心下堅脹。石門、治腹(明有痛字。)堅硬。(見腹脹。)肓門、治心下肓大堅。水分、治腹堅如鼓。(見水腫。)志室、治腹堅急。
白話文:
下管用來治療腹胃不調、腹痛難以進食、小便發紅、腹部堅硬有塊狀物、脈象跳動微弱。衝陽用來治療腹部堅硬腫大、食慾不振、畏寒。期門用來治療腹部堅硬(霍亂)。次髎用來治療心下堅脹。石門用來治療腹部堅硬疼痛、腹脹。肓門用來治療心下脹大堅硬。水分用來治療腹部堅硬如鼓(水腫)。志室用來治療腹部堅硬緊縮。
陰陵泉、地機、(並見水腫。)下脘、治腹堅硬。(見腹痛。)膀胱俞、主堅結積聚。(千)上管、主心下堅。積聚冷脹。肓門、主心下大堅。丘墟、主大疝腹堅。期門、主腹大堅。(見腹脹。)衝陽、主腹大。不嗜食。解谿、主腹大下重。又主厥氣上柱腹大。三里、療腹滿堅塊。
白話文:
-
陰陵泉、地機:(這兩個穴位)並用於治療水腫。
-
下脘:治療腹部堅硬。(見條目「腹痛」。)
-
膀胱俞:主治堅結積聚。(見條目「千金方」。)
-
上管:主治心下堅。積聚冷脹。
-
肓門:主治心下大堅。
-
丘墟:主治大疝腹堅。
-
期門:主治腹大堅。(見條目「腹脹」。)
-
衝陽:主治腹部腫大。不喜歡吃東西。
-
解谿:主治腹部腫大、下半身沉重。又主治厥氣上衝、腹部腫大。
-
三里:治療腹部脹滿、堅塊。
不能食。胃氣不足。反胃。胸脅腹積氣。(明)天樞、療腹大堅。(下見漏下。)小兒腹大。灸分水。(見水腫。)分水、療腹痛。胃脹堅硬。(明見腹痛。)石關、主心堅滿。(千見大便不通。)積如盤。(積聚。)
白話文:
不能進食。胃氣不足。反胃。胸、肋、腹中鬱積有氣。(明代)天樞穴、療腹部堅硬。(見下文漏下。)小兒的腹部腫大。灸分水穴。(見水腫。)分水穴、療腹部疼痛。胃脹堅硬。(同見腹痛。)石關穴、主治腹中堅滿。(同見大便不通。)積聚像盤子大小。(積聚。)
3. 鼓脹(余見腹脹)
水分、治腹堅如鼓。水腫腹(明作腸。)鳴。胃虛脹不嗜食。繞臍痛。沖胸不息。(銅)神闕(見水腫。)公孫、治腹虛脹如鼓。水分、治腹堅如鼓。明下云、療鼓脹。(見水腫。)復溜、治腹中雷鳴。腹脹如鼓。四肢腫十水病。(明下同。)章門、療身黃羸瘦。四肢怠惰。
白話文:
-
水分:治療腹部堅硬如鼓的疾病。
-
水腫腹(明作腸。)鳴:治療腹部水腫且發出鳴叫的疾病。
-
胃虛脹不嗜食:治療胃部虛弱、腹脹不喜歡吃東西的疾病。
-
繞臍痛:治療肚臍周圍疼痛的疾病。
-
沖胸不息(銅):治療衝擊胸部而不能停止的疾病。
-
神闕(見水腫):治療水腫的疾病,具體詳見水腫條目。
-
公孫:治療腹部虛脹如鼓的疾病。
-
水分:治療腹部堅硬如鼓的疾病。明下雲,療鼓脹(見水腫):具體詳見水腫條目。
-
復溜:治療腹部中雷鳴,腹脹如鼓,四肢腫脹,十水病(明下同)的疾病。
-
章門:治療身體黃瘦,四肢怠惰的疾病。
腹脹如鼓。兩脅積氣如卵石。(明下)中封、四滿、主鼓脹。(千見陰縮。)太白、公孫、主腹鼓脹。腹中氣大滿。(見腹脹。)三陰交、石門、主水脹。小腹皮敦敦然。(見水腫。)甄權云、分水主鼓脹腸鳴。(水腫。)鼓脹。中封二百壯。賁豚冷氣。心間伏梁。狀如覆杯。
白話文:
腹部脹大如鼓。兩邊的肋骨處積聚的氣體如卵石。(明 下)中封、四滿穴為主治鼓脹。(千見陰縮)太白、公孫穴為主治腹脹。腹部積聚的氣體很大。(見腹脹)三陰交、石門穴為主治水脹。小腹的皮膚腫脹敦敦然。(見水腫)甄權說,分水穴主治鼓脹腸鳴。(水腫)鼓脹。中封穴艾灸二百壯。賁豚穴冷氣。心間伏梁穴。狀如倒扣的杯子。
冷結諸氣。針中管八分。留七呼。瀉五吸。疾出針。須灸。日二七壯。至四百止。忌房室。心腹諸病堅滿煩痛。憂思結氣。寒冷霍亂。心痛吐下。食不消。腸鳴泄利。太倉、中管百壯。心下堅。積聚冷熱腹脹。上管百壯。(千翼)
白話文:
寒氣凝聚而成各種疾病。針刺中管穴八分,留針七呼之間,瀉針五吸之間,然後快速出針。需要灸補,每天灸27壯,一共400壯,治癒後忌房事。心腹諸病導致的堅滿煩痛,憂思結聚的氣,感受寒冷後的霍亂,心痛嘔吐,食物難以消化,腸道鳴叫伴隨腹瀉,太倉穴、中管穴分別灸百壯,心下的堅硬,積聚寒冷引起腹脹。上管穴灸百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