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執中

《針灸資生經》~ 針灸資生經第四 (11)

回本書目錄

針灸資生經第四 (11)

1. 少氣

(短氣,乏氣,結氣)

然谷、治喘呼少氣。(銅)上廉、治臟氣(明云大腸氣。)不足。三里、治胃氣不足。氣海、治臟氣虛憊。真氣不足。一切氣疾久不瘥者。皆灸之。少府、(見憂悲。)膀胱俞、(見便赤。)少衝、(見傷寒。)步郎、(見胸脅滿。)間使、(見狂。)腎俞、(見勞瘵。)大鐘、(見淋。

)治少氣。至陰、治少氣難言。(見寒熱。)神門、治少氣不足。(見煩心。)小腸俞、(見腳氣。)魚際、大陵、(見傷寒無汗。)肝俞、(見咳逆。)治短氣。膺窗、治胸滿短氣。行間、治癲疾短氣。凡胸滿短氣。不得汗。皆針補手太陰以出汗。(千)湧泉、主短氣。(見無子。

)膻中、華蓋、主短氣不得息。不能言。步郎、安都、主鬲上不通。呼吸少氣。喘息。大包、主大氣不得息。廉泉、療咳嗽少氣。喘息。嘔沫。噤齦。風門、療氣短不安。(見風勞。)肝俞、(見中風。)療短氣不食。伏兔、療腹脹少氣。肝俞、(明下)療氣短。短氣灸肓井二百壯。

(千見上氣。)短氣不得語。灸天井百壯。或大椎隨年壯。或肺俞、或肝俞、或尺澤、各百壯。或小指第四指間交脈上。七壯。或手十指頭。合十壯。少年房多短氣。灸鳩尾頭五十壯。又鹽灸臍孔中二七壯。乏氣。灸第五椎下隨年壯。短氣。灸巨闕等。(見上氣。)雲門、風門、熱府、肺募、(見上氣。

)巨闕等、(見瘛瘲。)期門等、主短氣。(見心痛。)巨闕、解谿、(並見驚。)然谷、尺澤、主少氣。(並見立痛。)巨闕、(見驚。)治少氣。(銅)膽俞、療心脹滿。吐逆短氣。痰悶。食難下不消。(明)心痛如錐刀刺。氣結。灸鬲俞七壯。(千)氣結、灸太倉百壯。

(見心痛。)通谷、治結積留飲。(銅見痰。)心腹諸病。堅滿煩痛。憂思結氣。寒冷霍亂。心痛吐下。食不消。腸鳴泄利。灸太倉百壯。結氣囊里。針藥所不及。灸肓募隨年壯。(並千。)中脘、治寒癖結氣。(銅)隔結。(見嘔。)

白話文:

[少氣]

(氣短,乏力,氣滯)

治療氣喘及氣短,可選擇然谷穴。上廉穴(銅)可用於治療臟腑功能不全(明確指出為大腸氣不足)。三里穴用於調理胃氣不足。氣海穴能治療臟腑虛弱及真氣不足,所有長期未癒的氣疾,均可使用艾灸此穴。少府穴(可參見憂鬱),膀胱俞穴(可參見尿色異常),少沖穴(可參見感冒),步郎穴(可參見胸脅脹滿),間使穴(可參見精神疾病),腎俞穴(可參見勞力性呼吸困難),大鐘穴(可參見尿瀝澀痛)均對治療氣短有幫助。

至陰穴能治療氣短和語言困難(可參見冷熱感)。神門穴治療氣短乏力(可參見心煩)。小腸俞穴(可參見足部問題),魚際穴和大陵穴(可參見感冒無汗),肝俞穴(可參見咳嗽)均可用於治療氣短。膺窗穴能治療胸脹氣短。行間穴用於治療癲癇及氣短。若胸脹氣短,無法排汗,應針刺補手太陰以促進出汗。

湧泉穴主導氣短(可參見不孕)。膻中穴和華蓋穴主導氣短,呼吸困難,無法說話。步郎穴和安都穴主導膈肌上部不通暢,呼吸氣短,喘息。大包穴主導大氣量不足,無法呼吸。廉泉穴能治療咳嗽、氣短、喘息、嘔吐泡沫、牙齦緊閉。風門穴能治療氣短不安(可參見風濕勞損)。肝俞穴(可參見中風)能治療氣短,食慾不振。伏兔穴能治療腹部脹氣,氣短。肝俞穴(明確下部)能治療氣短。氣短灸肓井二百次。

對於年輕人因過度房事導致氣短,可灸鳩尾穴五十次。另可在肚臍孔中撒鹽,再灸十四次。乏力,可灸第五椎骨下,年齡多少灸多少次。氣短,可灸巨闕穴等(可參見上氣)。雲門穴、風門穴、熱府穴、肺募穴(可參見上氣),巨闕穴等(可參見抽搐),期門穴等(可參見心痛),均可用於治療氣短。

巨闕穴、解溪穴(共同參見驚嚇),然谷穴、尺澤穴(共同參見急痛),巨闕穴(可參見驚嚇),可用於治療氣短(銅)。膽俞穴能治療心脹滿,噁心反胃,氣短,痰多,吞嚥困難(明確)。如心痛如被尖刀刺,氣結,可灸膈俞穴七次(千)。氣結,可灸太倉穴一百次(可參見心痛)。通谷穴能治療結石,水飲滯留(銅見痰)。心腹各種疾病,堅硬滿悶,煩痛,憂慮思慮,氣結,寒冷霍亂,心痛,嘔吐腹瀉,食物消化不良,腸鳴,腹瀉,可灸太倉穴一百次。氣結在腹腔內,針刺和藥物無法達到,可灸肓募穴,年齡多少灸多少次(並千)。中脘穴能治療寒性結石,氣結(銅)。隔膜結石(可參見嘔吐)。

2. 賁豚氣

(伏梁氣,息賁)

凡卒厥逆上氣。氣攻兩脅。心下痛滿。奄奄欲絕。此為賁豚氣。即急作湯。以浸兩手足。數數易之。(千)賁豚腹腫。灸章門百壯。賁豚、灸氣海百壯。或期門、或關元百壯。賁豚搶心不得息。灸中極五十壯。賁豚上下。腹中與腰相引痛。灸中府百壯。賁豚上下。灸四滿一七壯。

期門、(見產。)陰交、石門、主賁豚。(見無子。)賁豚腹腫。章門主之。賁豚氣上。腹䐜痛。莖腫。先引腰、後引小腹。腰臗小痛堅痛。下引陰中。不得小便。兩丸騫。石門主之。賁豚氣上。腹䐜堅痛引陰中。不得小便。兩丸騫。陰交主之。(並甲。)章門、(銅同。)石門、(明下同。

)陰交、主賁豚上氣。期門、主賁豚上下。(銅同見霍亂。)中極、主賁豚上搶心。甚則不得息。天樞、主賁豚脹疝。歸來、主賁豚。卵上入。引莖痛。天樞、主氣疝。煩嘔面腫。賁豚。(甲)關元、中極、主婦人賁豚搶心。上管、療心中煩。賁豚氣。脹滿不能食。(明)巨闕、治賁豚氣脹不能食。

(銅)中脘、治因讀書得奔豚氣上攻。伏梁心下。狀如覆杯。寒癖結氣。(明云。賁豚氣如悶。伏梁氣如覆杯。)歸來、治小腹賁豚。千云、主賁豚。(並見陰痛。)中極、治賁豚搶心。甚則不得息。恍惚屍厥。關元、療賁豚。寒氣入小腹。(千同。)時欲嘔。溺血。小便黃。

腹泄不止。(明下)氣海、療賁豚腹堅。(見勞。)期門、主賁豚。(見產後。)氣穴、治賁氣上下。引腰脊痛。(見月事。)關元、中極、陰交、石門、四滿、(千並見無子。)期門、(見產後疾。)主婦人賁豚。上管、治伏梁氣。狀如覆杯。(銅與明同。)中管、治伏梁氣。

(見上。)期門、缺盆、(千見胸滿。)鳩尾、(心痛。)主息賁。(肺之積曰息賁。在右脅下。大如杯。)

白話文:

(伏梁氣,息賁)

如果突然昏厥,呼吸困難,氣流衝擊兩側腰部,心臟下方疼痛且感到飽脹,似乎快要斷氣,這種情況被稱為賁豚氣。應立即煮熱水,讓患者浸泡雙手和雙腳,並且不斷更換新水。

賁豚氣導致腹部腫脹,可以在章門穴進行艾灸,每次灸一百次。賁豚氣,可在氣海穴艾灸一百次。或者在期門穴、關元穴各灸一百次。賁豚氣引起心臟不適,呼吸困難,可在中極穴灸五十次。賁豚氣上下遊走,腹部和腰部有相互牽引的疼痛,可以在中府穴灸一百次。賁豚氣上下遊走,可在四滿穴灸七次。

期門穴(產後調理)、陰交穴、石門穴,都可以治療賁豚氣。賁豚氣導致腹部腫脹,可以通過章門穴治療。賁豚氣上升,腹部脹痛,生殖器腫脹,先是腰部疼痛,然後是小腹疼痛,腰背疼痛且堅硬,向下牽引到生殖器,小便困難,睪丸上縮,石門穴可以治療。賁豚氣上升,腹部堅硬且疼痛,牽引到生殖器,小便困難,睪丸上縮,陰交穴可以治療。

期門穴、陰交穴、石門穴,都可以治療賁豚氣引起的上氣。期門穴,可以治療賁豚氣上下遊走(此處提到的霍亂,是指消化系統紊亂,並非現代的霍亂)。中極穴,可以治療賁豚氣上衝心臟,嚴重的話會讓人無法呼吸。天樞穴,可以治療賁豚氣導致的脹痛和疝氣。歸來穴,可以治療賁豚氣,睪丸上縮,牽引到生殖器疼痛。天樞穴,可以治療氣疝,煩躁嘔吐,面部浮腫,賁豚氣。關元穴、中極穴,可以治療婦女賁豚氣上衝心臟。上管穴,可以治療心煩,賁豚氣,脹滿無法進食。巨闕穴,可以治療賁豚氣脹滿無法進食。

中脘穴,可以治療因為閱讀過度而得到的賁豚氣上衝,伏在心臟下方,形狀像一個倒扣的杯子,寒氣結成的氣團。歸來穴,可以治療小腹賁豚。中極穴,可以治療賁豚氣上衝心臟,嚴重的話會讓人無法呼吸,產生恍惚屍厥的現象。關元穴,可以治療賁豚氣,寒氣進入小腹,偶爾想嘔吐,尿血,小便黃,腹瀉不止。

氣海穴,可以治療賁豚氣導致的腹部堅硬。期門穴,可以治療賁豚氣(產後疾病)。氣穴,可以治療賁氣上下遊走,引發腰背疼痛。關元穴、中極穴、陰交穴、石門穴、四滿穴,都可以治療賁氣上下遊走(不孕)。期門穴(產後疾病),可以治療婦女賁豚氣。上管穴,可以治療伏梁氣,形狀像一個倒扣的杯子。中管穴,可以治療伏梁氣。期門穴、缺盆穴(胸部滿脹),鳩尾穴(心痛),可以治療息賁(肺部積聚的病態,位於右側肋骨下,大小像一個杯子)。

3. 痃癖

鬲俞、療痃癖。氣塊鬲痛。(明)小兒癖、灸兩乳下一寸。各三壯。(千)三陰交、治痃癖腹寒。膝股內痛。氣逆。小便不利。(銅)鬲俞、治熱病汗不出。腹中積癖。默默嗜臥。四肢怠惰。不欲動。身常濕不能食。食則心痛周痹。身皆痛。脾俞、治痃癖積聚。(見腹脹。)中脘、治寒癖結氣。

下脘、治癖塊。(見腹痛。)明云、療腹堅硬癖塊。脈厥厥動。不容、治腹滿痃癖。不嗜食。腹虛鳴嘔吐。胸背相引痛。喘咳口乾。痰癖脅下痛重肋疝瘕。漏谷、治痃癖冷氣。心腹脹滿。食飲不為肌膚。三里、太谿、(見嗽)治痃癖。(明下云症癖。)府舍、治疝癖。(見痹疼。

)灸小腸氣、痃癖氣。發時腹痛若刀刺不可忍者。並婦女本臟氣血癖。走疰刺痛。(見腎虛。)

白話文:

[痃癖]

膈俞穴:可用於治療痃癖,即腹部有硬塊且疼痛的病症。在明代,對於兒童的痃癖,會在兩乳下一寸的位置進行灸法,每側三次。

三陰交穴:可治療痃癖及腹部寒冷,以及膝蓋與大腿內側的疼痛、氣逆、小便不順等問題。

膈俞穴:可用於治療因熱病導致的不出汗,腹部有積塊或痃癖,沉默嗜睡,四肢無力,不想活動,身體常處於潮濕狀態,吃不下東西,吃後心痛,全身痠痛,脾臟功能失調等問題。

脾俞穴:可用於治療痃癖和積聚的問題。

中脘穴:可治療寒性痃癖,腹部結氣等問題。

下脘穴:可治療痃癖形成的硬塊,有明確描述能治療腹部堅硬的痃癖塊,脈搏跳動異常。

不容穴:可治療腹脹、痃癖、食慾不佳、腹部虛鳴、嘔吐、胸背互相牽引的疼痛、呼吸困難、口乾、痰多、脅下疼痛、重肋疝瘕等問題。

漏谷穴:可治療痃癖和冷氣問題,心腹部脹滿,飲食無法轉化為肌肉皮膚養分。

足三里穴和太溪穴:可用於治療痃癖(明下描述為症癖)。

府舍穴:可治療疝氣和痃癖。

對小腸氣和痃癖氣的問題,當發作時腹部劇烈疼痛如被刀割無法忍受,以及婦女本身的臟器、氣血、痃癖等問題,會有走動時的劇痛(見腎虛)。

4. 症癖(余見疝瘕)

癥瘕、灸內踝後宛中隨年壯。又氣海百壯。(千)久冷及婦人癥瘕。腸鳴泄利。繞臍絞痛。天樞百壯。三報之。勿針。地機、主溏瘕。(見溏泄。)陰陵泉、太谿、太陰郄、主疝瘕。(見疝瘕。)不容、(見痃癖。)中極、(見疝。)治疝瘕。關元、(見帶下。)治婦人瘕聚。

(明云療瘕聚諸病。)膀胱俞、治女子瘕聚。(明同。)腳膝無力。曲泉、(漏谷同。)治女子血瘕。按之如湯沃股內。(千同見無子。)小腹堅大如盤。胸腹脹滿。飲食不消。婦人瘕聚瘦瘠。三焦俞百壯。三報。內踝後宛宛中隨年壯。又氣海百壯。久冷及婦人症癖。腸鳴泄痢。

繞臍絞痛。天樞百壯。三報。勿針。治瘕癖。(患左灸左。患右灸右。)第一屈肋頭近第二肋下是灸處。第二肋頭近第三肋頭下向肉翅前。亦是灸處。初日灸三。次日五。後七。周而復始。至十止。(唯忌大蒜。)又關元五十壯。臍上四指五十壯。積聚堅滿痛。章門一百壯。

白話文:

對於癥瘕,應在內踝後方的凹陷處進行灸療,灸壯數與年齡相等。另在氣海穴施灸,灸壯數為一百壯。此法適用於長期寒涼及婦女的癥瘕。若出現腸鳴、泄利、肚臍周圍絞痛等症狀,則應在天樞穴施灸,灸壯數為一百壯,需灸三次,但不適合針刺。

地機穴適用於濕性癥瘕。陰陵泉、太谿、太陰郄穴則用於治療疝瘕。不容穴適用於痃癖。中極穴用於治療疝。關元穴適用於帶下症,並能治療婦女的癥瘕聚集。

膀胱俞穴能治療女子癥瘕聚集。曲泉穴可用於治療女子血瘕,按壓時感覺如同熱水灌注大腿內部。小腹堅硬且膨大如盤,胸腹脹滿,飲食不消化,婦女癥瘕聚集導致瘦弱,這些情況都可在三焦俞穴施灸,灸壯數為一百壯,需灸三次。同樣地,在內踝後方的凹陷處進行灸療,灸壯數與年齡相等。另在氣海穴施灸,灸壯數為一百壯,適用於長期寒涼及婦女的癥瘕。腸鳴、泄利、肚臍周圍絞痛等症狀,則在天樞穴施灸,灸壯數為一百壯,需灸三次,但不適合針刺。

對於癥瘕,應根據病側選擇灸療位置,即左側病變灸左側,右側病變灸右側。在第一根肋骨頭靠近第二根肋骨下方的位置進行灸療。第二根肋骨頭靠近第三根肋骨頭下方,朝向肌肉前緣的位置也適用於灸療。首日灸三壯,次日灸五壯,之後灸七壯,然後從頭開始循環,直到完成十次灸療。(注意:灸療期間避免食用大蒜。)

另在關元穴施灸,灸壯數為五十壯。在肚臍上方四指的位置施灸,灸壯數為五十壯。對於積聚堅滿痛的情況,則在章門穴施灸,灸壯數為一百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