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執中

《針灸資生經》~ 針灸資生經第三 (6)

回本書目錄

針灸資生經第三 (6)

1. 消渴

(消腎,消中)

商丘、主煩中渴。(千)意舍、主消渴。身熱面目黃。(明同。)承漿、(明下云飲水不休。)意舍、關衝、然谷、主消渴嗜飲。隱白、主飲渴。勞宮、主苦渴食不下。曲池、主寒熱渴。行間、太衝、主嗌乾善渴。(並千。)意舍、(見腹脹。)中膂俞、治腎虛消渴。汗不出。

(明作汗出。)腰脊不得俯仰。腹脹脅痛。(銅)兌端、治小便黃。舌乾消渴。然谷、治舌縱煩滿消渴。水溝、治消渴飲水無度。(明同。)陽綱、療消渴。(明下見腸鳴。)

古方載渴病有三。曰消渴、曰消中、曰消腎。消腎。最忌房事。李祠部必云腎虛則消渴消中亦當忌也。張仲景云、宜服八味元。或服之不效者。不去附子也。有同舍患此。人教服去附子加五味子八味元。即效。有同官患此。予教服千金枸杞湯效。坡文載眉山張醫治楊穎臣渴病。

(見坡。)麝香當門子酒漬作十元。取枳枸(俗謂雞距子。亦曰癩漢指頭。)作湯飲之愈。張云、消渴消中。皆脾衰而腎敗。土不能勝水。腎液不上溯。乃成此疾。今診楊脾極巨。脈熱而腎衰。當由果實過度。虛熱在脾。故飲食兼人。而多飲水。水多故溺多。非消渴也。麝香能敗酒。

瓜果近輒不植。屋外有枳枸木。屋中釀酒不熟。故以二物去酒果毒。其論渴有理。故載於此。

凡消渴經百日以上。不得灸刺。灸刺則於瘡上漏膿水不歇。遂致癰疽羸瘦而死。亦忌有所誤傷。初得患者、可如方刺灸。若灸諸陰而不愈。宜灸諸陽。(詳見千金。有數十穴。)

白話文:

[消渴]

商丘穴和煩中渴穴主要用來治療口渴煩躁的症狀。意舍穴主治消渴,身體發熱且面色泛黃。承漿穴用於治療不停喝水的現象。意舍穴、關衝穴、然谷穴主要用於治療消渴和嗜飲的問題。隱白穴可以治療因飲水過多引起的渴感。勞宮穴主要用於治療因口渴導致無法進食的情況。曲池穴可用來治療寒熱交錯伴隨口渴的症狀。行間穴和太衝穴主要用於治療咽喉乾燥及易渴的問題。

意舍穴也可用於治療腹脹。中膂俞穴用於治療腎虛引發的消渴和汗腺功能障礙。腰脊部的穴位可治療腰部疼痛及腹部脹脹和脅痛。兌端穴可用於治療尿黃和舌頭乾燥的消渴症狀。然谷穴可用於治療舌頭鬆弛和煩躁的消渴問題。水溝穴可用於治療過度飲水的消渴症狀。陽綱穴可用於治療消渴症狀。

根據古籍記載,渴病可分為消渴、消中、消腎三種。消腎症狀需特別注意避免性行為。李祠部認為,腎虛不僅會引發消渴,消中同樣應避免。張仲景建議服用八味元,但若無效,可能是因為未使用附子。有個同事患此病,有人建議他服用去除附子加入五味子的八味元,結果效果良好。另一同事患病,我建議他服用千金枸杞湯,也獲得改善。蘇東坡的文章記載了眉山的張醫生治療楊穎臣的渴病。張醫生建議使用麝香當門子泡酒,再取枳枸子煮湯喝,病情得以緩解。張醫生認為消渴和消中的根本原因是脾臟衰弱和腎臟衰敗,脾臟無法制衡腎臟,腎臟的液體無法上升,導致這種疾病。他診斷楊穎臣的脾臟非常大,脈搏熱且腎臟衰弱,可能是由於過度食用水果導致脾臟虛熱,因此飲食量大增且喝水多,因喝水多導致排尿頻繁,這並不是消渴。麝香能夠抵擋酒精,瓜果靠近時不易生長,屋外有枳枸樹,屋內釀酒不易成熟,所以使用這兩種物品去除酒果的毒性。他的理論合理,因此記錄在此。

對於患病超過百日的消渴病人,不建議進行針灸治療,因為針灸可能會導致傷口持續流膿水,最終導致癰疽、體重減輕並死亡。初發病的患者可以按照方針進行針灸,如果針灸陰部穴位無效,可以試著針灸陽部穴位。詳細的針灸方法可參考千金方,裡面記載了數十個穴位的針灸方法。

2. 陰痿縮(兩丸騫)

陰谷、主陰痿。小腹急引陰內廉痛。(千)大赫、然谷、主精溢上縮。太衝、主兩丸騫縮。腹堅不得臥。(甲云。臍環痛。陰騫兩丸縮。)石門、主小腹堅痛。下引陰中。不得小便。兩丸騫。陰交、主腹䐜堅痛引陰中。不得小便。兩丸騫。陰縮。灸中封。大赫、(見失精。)中封、主痿厥。

(見疝。)曲泉、主不尿陰痿。氣衝、治陰痿莖痛。(千同。)兩丸騫痛不可忍。(銅)五樞、(見疝。)歸來、治卵縮。(見陰痛。)

筋攣陰縮入腹相引痛。灸中封五十壯。或不滿五十壯。老少加減。又云、此二穴、喉腫厥逆五臟所苦鼓脹並主之。

白話文:

【陰痿縮(兩丸騫)】

【陰谷、主陰痿。小腹急引陰內廉痛。】 陰谷穴主要治療陽痿。若小腹急迫且牽引著陰部內側疼痛。

【(千)大赫、然谷、主精溢上縮。】 大赫和然谷穴主治精液溢出或向上縮回。

【太沖、主兩丸騫縮。腹堅不得臥。】 太沖穴主治睾丸縮回,腹部堅硬無法平躺。

【(甲雲。臍環痛。陰騫兩丸縮。)】 有人補充說明,臍周疼痛,陰部縮緊,睾丸縮回。

【石門、主小腹堅痛。下引陰中。不得小便。兩丸騫。】 石門穴主治小腹硬痛,下部牽引至陰部,無法小便,睾丸縮回。

【陰交、主腹痃堅痛引陰中。不得小便。兩丸騫。陰縮。】 陰交穴主治腹部硬塊疼痛並牽引至陰部,無法小便,睾丸縮回,陰部縮緊。

【灸中封。大赫、(見失精。)中封、主痿厥。】 中封穴用於治療上述症狀,大赫穴用於治療遺精,中封穴主治陽痿。

【(見疝。)曲泉、主不尿陰痿。氣衝、治陰痿莖痛。(千同。)】 曲泉穴主治無法排尿和陽痿。氣衝穴治療陽痿和陰莖疼痛。

【兩丸騫痛不可忍。(銅)五樞、(見疝。)歸來、治卵縮。(見陰痛。)】 睾丸縮回疼痛難忍。五樞穴用於治療疝氣,歸來穴治療睾丸縮回。

【筋攣陰縮入腹相引痛。灸中封五十壯。或不滿五十壯。老少加減。】 筋肉痙攣導致陰部縮進腹部,互相牽引疼痛。應灸中封穴五十次。若不滿五十次,應根據年齡大小適當增減。

【又云、此二穴、喉腫厥逆五臟所苦鼓脹並主之。】 另說,這兩個穴位,還主治咽喉腫脹,五臟不適引起的氣逆,以及腹部鼓脹。

3. 陰挺出

大敦、主陰挺出。少府、主陰挺長。(千並見疝。)上髎、(千見絕子。)治婦人陰挺出不禁。(銅)陰蹺、照海、(見淋。)水泉(見月事。)曲泉、(見瘕癖千同。)治婦人陰挺出。陰蹺、(見淋瀝。)療陰挺出。(明)

白話文:

【陰道脫垂】

大敦穴、主治陰道脫垂。

少府穴、主治陰道脫垂或過長。(在其他資料中與疝氣相關)

上髎穴、(在其他資料中與不孕相關)主治婦女陰道脫垂且無法自控。(此資訊出自銅人腧穴針灸圖經)

陰蹺脈上的照海穴、(在其他資料中與尿瀝相關)及水泉穴、(在其他資料中與月經相關)皆可治療婦女陰道脫垂。

曲泉穴、(在其他資料中與瘕癖症相關)也可治療婦女陰道脫垂。

陰蹺脈上的穴位、(在其他資料中與尿瀝相關)亦能治療陰道脫垂。(此資訊出自明堂圖)

4. 轉胞

湧泉、主胞轉。(千見淋。)關元、主婦人胞轉不得尿。(見無子。又主胞閉塞。銅云治胞轉不得尿。)腰痛小便不利。苦胞轉。灸中極七壯。(小兒同。)又灸十五椎。或臍下一寸或四寸。隨年。凡飽食訖忍小便。或走馬。或忍小便入房。或大走。皆致胞轉臍下急滿不通。

(方見千金。)凡尿不在胞囊中。為胞屈僻。津液不通。蔥葉除尖頭、內陰莖孔中深三寸。微用口吹。胞脹津通愈。

白話文:

[轉胞]

這段古文講的是中醫對於「轉胞」這個病症的治療方法。「轉胞」是指膀胱因某種原因而發生位置異常,導致小便無法順利排出的情況。

古文提到的治療方式有:

  1. 針灸治療:湧泉穴和關元穴被認為對治療「轉胞」有效。湧泉穴在腳底,關元穴在腹部。關元穴還能治療女性因為「轉胞」而無法排尿的問題,以及閉塞的症狀。

  2. 灸療:如果病人腰痛且小便困難,可以灸中極穴,一般灸七次。小兒也可以採用這種療法。或者灸第十五椎骨的位置,或者臍下的一寸或四寸處,灸的次數與病人的年齡相等。這些情況可能是由於飯後憋尿、騎馬、憋尿性行為或劇烈運動導致的「轉胞」。

  3. 物理治療:如果尿液不在膀胱中,而是因為膀胱位置異常,導致津液無法流通,可以用蔥葉除去尖端,插入陰莖孔中深度約三寸,輕輕吹氣,以幫助膀胱膨脹,促進津液流通,達到治療效果。

以上就是古文中描述的「轉胞」及其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