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執中

《針灸資生經》~ 針灸資生經第四 (8)

回本書目錄

針灸資生經第四 (8)

1. 中風不語

(中風口噤附,余見口啞,口眼喎)

脾風占候。聲不出。或上下手。當灸手十指頭。次灸人中。次大椎。次兩耳門前脈、去耳門上下行一寸是。次兩大指節上下。各七壯。治脾風灸脾俞脊兩邊各五十壯。凡人脾俞無定所。隨四季月應。病即灸藏俞是脾穴。此法甚妙。脾風者、總呼為八風。猥腿風半身不遂失音不語者。

白話文:

脾風(中風)的癥狀與治療方法:患者發不出聲音,四肢僵硬,關節疼痛。

當用艾灸灸治手上的十個手指頭,然後灸治人中穴。接著灸治大椎穴,再灸治兩耳門前脈,從耳門上下行一寸的地方。最後灸治兩個大拇指關節以上的七個穴位,每個穴位灸七壯。

治療脾風,可以用艾灸灸治脾俞穴,位於脊椎兩側,各灸50壯。人類的脾俞穴位置不固定,會隨著四季和月份而變化。

當患病時,可以灸治臟俞穴,這是脾臟的穴位。此法的治療效果很好。

脾風總稱八風。凡是腿腳不靈活、半身不遂、失音、不語的人,都屬於脾風。

灸百會。次本神。次承漿。次風府。次肩髃。次心俞。次手五冊。次足髓孔。少陽。次足五冊。次足髓孔。次足陽明。各五百壯。中風失音。不能言語。緩縱不隨。先灸天窗五十壯。息火、仍移灸百會五十壯畢。還灸天窗五十壯。若發先灸百會。則風氣不得泄。內攻五臟。喜閉伏。

白話文:

  1. 灸百會穴五百壯。

  2. 然後灸本神穴五百壯。

  3. 然後灸承漿穴五百壯。

  4. 然後灸風府穴五百壯。

  5. 然後灸肩髃穴五百壯。

  6. 然後灸心俞穴五百壯。

  7. 然後灸手五冊穴五百壯。

  8. 然後灸足髓孔穴五百壯。

  9. 然後灸足五冊穴五百壯。

  10. 然後灸足髓孔穴五百壯。

  11. 然後灸足陽明穴五百壯。

以上穴位皆主治中風失語,不能言語,行動緩慢且不協調的患者。

  1. 首先灸天窗穴五十壯。

  2. 然後移灸百會穴五十壯。

  3. 然後再灸天窗穴五十壯。

  4. 若患者先灸百會穴,則風氣無法排出。進而影響五臟。

仍失音也。所以先灸天窗。次百會佳。一灸五十壯。悉泄火勢。復灸之。視病輕重。重者一處三百壯。大較凡中風服藥益劇者。但是風穴。悉皆灸三壯。無不愈。神良。決定勿疑。不至心者。勿浪為灸。又灸風痱不能語。手足不遂。(詳見千金。)治卒病欲死。不能語。治肺中風不能言。

白話文:

如果患者仍不能發音,就先灸天窗穴,然後灸百會穴,每次灸50壯,把火勢宣洩完。再繼續灸,根據病情的輕重,重的灸一處300壯。總的來說,凡是中風後服藥病情加重的,只要是風穴,都灸三壯,沒有不治癒的,效果非常神奇,一定要相信。如果不誠心,就不要隨便灸。又針灸風痱(因風邪侵襲而引起麻痺),患者無法言語,手腳不靈便。(詳見《千金方》。)治療突然發病將死,不能言語的。治療肺中風不能說話的。

(並見中風。)

巢氏云、脾脈絡胃夾咽。連舌本。散舌下。心之別脈。系舌本。心脾受風邪。故舌強不語。(三陽之筋。並絡入頷頰。夾於口。諸陽為風寒所客。則筋急。故口噤不開。)卒中風。口噤不得開。灸機關(千金翼名頰車。)二穴。穴在耳下八分小近前。灸五壯即得語。又灸隨年壯。

白話文:

巢元方說:脾的脈絡與胃相連,經過咽喉,連接舌根,在舌下分散。心的別脈繫於舌根。心脾受到風寒的侵襲,因此舌頭僵硬不能說話。(三陽經的筋脈,共同絡入頷部和頰部,夾在口旁。諸陽經受到風寒的侵襲,筋脈就會緊張。因此口不能張開。)突然中風,嘴巴緊閉不能張開,灸機關(即千金翼所說的頰車穴)兩個穴位。穴位在耳下八分,靠近前方。灸五壯,就能恢復說話的能力。另外,再根據年齡灸壯。

僻者逐僻左右灸。(千)治卒中風口喎。葦筒長五寸。以一頭刺耳孔中。四畔以面密塞勿令泄氣。一頭內大豆一顆。並艾燒令燃。灸七壯瘥。右灸左。左灸右。千金不傳。耳病亦灸之。中風口喎。灸手交脈三壯。左灸右。右灸左。炷如鼠屎形橫安兩頭下火。口喎、刺承泣。(見目瞤。

在耳朵後面偏遠的地方,進行艾灸治療。(本草綱目)治療急性中風引起的口眼歪斜。準備一支五寸長的葦管。將一端刺入耳孔中,四周用麪粉塞緊,不要漏氣。在另一端放入一顆大豆,用艾草點燃後,開始艾灸。進行七壯後便可痊癒。右邊的耳朵灸左邊,左邊的耳朵灸右邊。這個方法沒有在《千金方》中記載,耳病也可以用艾灸治療。中風引起口眼歪斜,在手交脈進行艾灸三壯,左邊灸右邊,右邊灸左邊。艾灸的炷像老鼠屎的形狀,橫著放在兩個頭下點火。口眼歪斜,針刺承泣穴。(見眼淚汪汪。)

2. 偏風

(偏枯,半身不遂)

岐伯答黃帝灸中風半身不遂。(明下見中風。)列缺、治偏風口喎。手腕無力。(明下作腕勞。)半身不隨。(明同。)咳嗽。掌中熱。口噤不開。(銅)下關、治偏風。口目喎。牙車脫臼。上關、治偏風口眼喎。(明云眼喎通睛。)耳中如蟬聲。(明同。)完骨、治偏風。

白話文:

岐伯回答黃帝,灸治中風半身不遂。(詳細內容請參閱《明堂》篇有關中風的內容。)列缺穴,主治偏頭痛、口歪、手腕無力。(詳細內容請參閱《明堂》篇有關腕勞的內容。)半身不遂。(詳細內容請參閱《明堂》篇有關半身不遂的內容。)咳嗽。掌中熱。口不能張開。(詳細內容請參閱《銅人》篇有關口噤的內容。)下關穴,主治偏頭痛、口眼歪斜、牙關脫臼。上關穴,主治偏頭痛、口眼歪斜。(詳細內容請參閱《明堂》篇有關眼喎的內容。)耳中好像有蟬鳴聲。(詳細內容請參閱《明堂》篇有關耳鳴的內容。)完骨穴,主治偏頭痛。

口面喎。頸項痛不得顧。小便赤黃。喉痹頰腫。承漿、療偏風口喎面腫。(明同。)衝陽、(見口喎。)地倉、治偏風口喎。(見口喎。)迎香、治偏風口喎。面癢浮腫。風動葉葉狀如蟲行。或唇腫痛。(明同。)環跳、治冷風濕痹風疹。偏風半身不遂。腰胯痛不得轉。(明下同。

白話文:

  • 口歪斜,頸部疼痛不能轉動,小便赤黃,喉嚨疼痛,臉頰腫脹。承漿穴、療偏風口歪面腫。(《明堂經》)

  • 衝陽穴:(可治療口歪斜)地倉穴:治療偏風口歪斜。(見「口歪斜」)

  • 迎香穴:治療偏風口歪斜,面部瘙癢腫脹,風動葉葉狀似蟲行,或脣部腫痛。(《明堂經》)

  • 環跳穴:治療風寒濕痺、風疹,偏風半身不遂,腰胯疼痛不能轉動。(《明堂經》)

)肩髃、治偏風半身不遂。熱風癮疹。手臂攣急。(明云。手不得向頭。)捉物不得。挽弓不開。臂細無力。筋骨痠疼。若灸偏風。可七七壯。不宜多。曲池、療偏風半身不遂。刺風疹疼痛冷緩。捉物不得。挽弓不開。屈身難隱。脈風臂肘細無力。陽陵泉、環跳、(並見膝痛。

白話文:

  • 肩髃:治療偏風半身不遂、熱風癮疹、手臂攣急。

(經典醫書記載:手不得舉向頭部。)

拿東西不方便、拉弓箭無法張開、手臂細小無力,筋骨痠痛。如果要灸治偏風,可以使用七七壯,但不可灸太多。

  • 曲池:治療偏風半身不遂、刺風疹疼痛冷緩、拿東西不方便、拉弓箭無法張開、身體彎曲難以隱藏、脈風臂肘細無力。
  • 陽陵泉、環跳:(這兩個穴位也用於治療膝蓋疼痛。)

)曲池、治偏風半身不遂。(明下同。)照海、治大風偏枯。半身不遂。(明同。)上廉、治偏風。腰腿手足不仁。(並銅明下同。)下崑崙、(見腰腳。)委中、療半身不遂。(明)地倉、(見口喎。)承山、(見腳弱。)上廉、(見腳氣。)下廉、(見濕痹。)療偏風。

白話文:

曲池穴:主治偏風導致半身不遂。(明代同)

照海穴:主治大風偏枯、半身不遂。(明代同)

上廉穴:主治偏風,腰腿手足麻木。(並銅明代同)

下崑崙穴:(見腰腳)

委中穴:治療半身不遂。(明代)

地倉穴:(見口喎)

承山穴:(見腳弱)

上廉穴:(見腳氣)

下廉穴:(見濕痹)治療偏風。

陰蹺、療手足偏枯。(見月事。)猥腿風。半身不遂。失音。灸百會。(千見中風失音。)

半身不遂。男女皆有此患。但男尤忌左。女尤忌右爾。若得此疾後。風藥不宜暫闕。常令身上有灸瘡可也。最忌房室。或能如道釋修養。方能保其無他。若灸則當先百會囟會。次風池肩髃曲池合谷環跳風市三里絕骨。不必拘舊經病左灸右。病右灸左之說。但按痠疼處灸之。若兩邊灸亦佳。但當自上而下灸之。

白話文:

半身不遂是男女都會疾病,但男性左側比較容易發生疾病,而女性右側比較的容易發生疾病。如果得了這種疾病,中藥不要中斷,平常身上都是灸的傷疤也行。最怕的是房事,如果你能夠像宗教的信徒清心養性,纔能夠保證沒有其他問題。

如果要使用灸來治療這種疾病,應該先灸百會穴、囟會穴,然後灸風池穴、肩髃穴、曲池穴、合谷穴、環跳穴、風市穴、三里穴、絕骨穴。不要拘泥於經典中「病左灸右,病右灸左」的說法,只要根據疼痛處施灸即可。如果兩邊都施灸也可以,但要從上到下施灸。

3. 痰涎

(痰飲,吐沫,余見唾)

巨闕、治熱病胸中痰飲。腹脹暴痛。恍惚不知人。(銅)通谷、治結積留飲。胸滿。食不化。不容、治痰癖。(見痃癖。)少衝、治痰冷。(見傷寒。)率谷、治鬲胃寒痰。傷酒風發。腦兩角強痛。不能飲食。煩滿吐不止。浮白、治痰沫胸中滿。不得喘息。本神、治癲疾吐涎沫。

白話文:

巨闕:主治熱病引起的胸中痰飲,腹脹暴痛,恍恍惚惚不認識人的病症。(銅)通谷:主治結積留飲,胸滿,食不消化。不容:主治痰癖。(見痃癖。)少衝:主治痰冷。(見傷寒。)率谷:主治膈胃寒痰,傷酒風發,腦兩角劇烈疼痛,不能飲食,煩悶脹滿,嘔吐不止。浮白:主治痰沫充斥胸中,無法呼吸。本神:主治癲疾吐涎沫。

絲竹空、(見目眩。)治涎沫。然谷、復留、(見脊。)治涎出。陰谷、(見膝痛。)治涎下。鬲俞、療痰飲。吐逆汗出。寒熱骨痛。虛脹苦滿痰瘧。(明)膽俞、療痰悶。(見心脹。)上管、療痰多吐涎。(下見吐。)結積留飲。灸通谷。(千見腸澼。)下廉、治涎出不覺。

白話文:

絲竹空:(治療目眩)治口涎流出。

然谷、復留:(治療脊背疼痛)治口涎流出。

陰谷:(治療膝痛)治口涎向下流出。

鬲俞:治療痰飲。嘔吐逆流汗出。寒熱骨痛。虛脹苦悶、痰瘧。

膽俞:治療痰悶。(治療心臟脹痛)上管:治療痰多而吐出涎液。(向下參考嘔吐)結積留飲。灸通谷。(一千見腸澼)下廉:治口涎流出。

(銅見飧泄。)少海、(明同。)兌端、(下同。)本神、治吐沫。(見癲狂。)絲竹空、通谷、商丘、主嘔沫。(千見癲癇。)兌端等、主嘔沫。(見風癇。)溫留、治吐涎。(銅見癲狂。)上關、治沫出。(見瘛瘲。)顱囟、治小兒吐沫。(見瘛瘲。)彧中、雲門等、主涎出多唾。

白話文:

銅見飧泄。

少海、兌端、本神,主治吐口水。

見癲狂。

絲竹空、通谷、商丘,主治吐沫。

千見癲癇。

兌端等,主治嘔吐唾沫。

見風癇。

溫留,主治吐涎。

銅見癲狂。

上關,主治沫出。

見瘛瘲。

顱囟,主治小兒吐沫。

彧中、雲門等,主涎出多唾。

(千)庫房等、主多唾濁沫。(並見上氣。)廉泉、治嘔沫。(銅見上氣。)明云、療喘息嘔沫。(見少氣。)

痰涎等證。不一而足。惟勞瘵有痰為難治。最宜灸膏肓穴。壯數既多。當有所下。礱礱然如流水之狀。蓋痰下也。余當隨證治之。凡人患水疰口中湧水。經謂之肺來乘腎。食後吐水。可灸肺俞。又灸三陰交期門。瀉肺補腎也。各隨年壯。然則痰涎有類此者。又當如此法灸之。

白話文:

痰涎等證狀,並不只一種。只有勞瘵的痰,是最難治療。最適合灸膏肓穴。艾炷壯數越多越好。應該有所下降。 慢慢地流下,狀如流水。大概就是痰往下流了。我應該根據證狀來治療。一般人得水疰,口中湧出清水。醫經說這是肺氣盛而剋制腎。如果是在飯後吐水,可以灸肺俞穴。另外,再灸三陰交、期門穴。用瀉肺、補腎的方法來治療。各隨年紀和強度來決定。那麼,其他類似的痰涎症狀。也應該用這種方法灸之。

4. 唾血

(嘔血,吐血,余見唾)

凡內損(又作傷。)唾血不足。外無膏澤。地五會(銅同。)主之。刺入三分。特忌灸。(千)凡唾血、瀉魚際補尺澤。然谷、主咳唾有血。大淵、(明下見胃。)神門、主唾血振寒。嘔血上氣。胸堂、手心、脾俞、間使、胃管、天樞、肝俞、魚際、勞宮、肩俞、大溪、主唾血吐血。

白話文:

  1. 凡是內臟受傷或吐血量不足,皮膚沒有光澤,五行中的「地」五會穴(在足少陰腎經上)可以治療。針灸時刺入三分深,切記不要灸。

  2. 吐血時,針灸瀉魚際穴(在手太陰肺經上),補尺澤穴(在手太陰肺經上)。然谷穴(在手太陰肺經上)可以治療咳嗽吐血。大淵穴(在手太陰肺經上)和神門穴(在手少陰心經上)可以治療吐血,振寒,嘔血和上氣。

  3. 胸堂穴(在任脈上)、手心穴(在手少陰心經上)、脾俞穴(在足太陰脾經上)、間使穴(在足太陰脾經上)、胃管穴(在足陽明胃經上)、天樞穴(在足陽明胃經上)、肝俞穴(在足厥陰肝經上)、魚際穴(在手太陰肺經上)、勞宮穴(在手厥陰心包經上)、肩俞穴(在足少陽膽經上)、大溪穴(在手太陽小腸經上)可以治療吐血和出血。

心俞、肝俞、缺盆、巨闕、鳩尾、主咳唾血。庫房、中府、周榮、尺澤、主咳逆上氣呼吸。多唾濁沫膿血。上管、(明下同。)不容、大陵、主嘔血。郄門、主嘔血衄血。行間、主短氣。嘔血。胸背痛。太衝、主面唇色白。時時嘔血。女子漏血。手少陰郄、主吐血。三里、主胸中瘀血。

白話文:

  • 心俞、肝俞、缺盆、巨闕、鳩尾,主治咳嗽吐血。

  • 庫房、中府、周榮、尺澤,主治咳嗽逆氣上衝呼吸困難,多痰濁膿血。

  • 上管、不容、大陵,主治嘔吐血液。

  • 郄門,主治嘔吐血液、鼻出血。

  • 行間,主治氣短、嘔血、胸背疼痛。

  • 太衝,主治面色蒼白,時常嘔血,女子月經漏血。

  • 手少陰郄,主治吐血。

  • 三里,主治胸部瘀血。

榰滿脅膈痛。不能久立。膝痿寒。上管主心膈下嘔血。不容、主嘔血。肩脅痛。口乾。心痛與背相引。不可咳。咳引腎痛。太淵、主唾血振寒嗌乾。太陵、及郄門、主嘔血、神門、主嘔血上氣。虛勞吐血。灸胃管三百壯。亦主勞嘔逆吐血。少食多飽多唾。(一作多睡。)百病。

白話文:

  1. 榰樹葉:滿脅膈痛。不能久立。膝蓋無力、寒冷。上管理心膈,下會引發嘔血。不容穴:主治嘔血。肩脅痛。口乾。心痛與背痛相牽引。不可咳嗽。咳嗽會引起腎痛。太淵穴:主治吐血、振寒、咽喉乾燥。太陵穴,及郄門穴:主治嘔血,神門穴:主治嘔血上氣。虛勞吐血。用艾灸胃管三百壯。也可主治勞動嘔逆吐血。少食多飽多吐口水(一說是多睡)。百病。

吐血。胸堂百壯。不針。吐血、腹痛雷鳴。天樞百壯。吐血唾血。上氣咳逆。肺俞隨年壯。吐血酸削。肝俞百壯。吐血嘔逆。灸手心主五十壯。(千金翼云太陵是。)凡口鼻出血不止。名腦衄。上星五十壯。膻中、治唾膿。(銅見肺氣。)肝俞、(見咳逆。)承滿、(腹脹。

白話文:

  1. 嘔吐出血。胸膛強壯無法針灸。吐血、腹痛如雷鳴。在天樞穴位刺灸一百下。吐血、吐痰。上氣、咳嗽逆亂。在肺俞穴位按照年歲進行針灸。吐血、嘔吐逆亂。灸手心主穴五十下。(千金翼雲太陵是。)

  2. 所有口鼻出血不止。稱為腦衄。在上星穴位刺灸五十下。膻中穴、治療吐膿。

  3. 肝俞穴、(見咳嗽逆亂。)承滿穴、(腹脹。

)肩中俞、(見嗽)治唾血。大鐘、(見淋。)然谷、心俞、(狂走。)治咳唾血。天突、咯唾膿血。(見肺。)庫房、治多唾濁沫膿血。(見胸脅滿。)屋翳、治多濁沫膿血。(見痰。)巨闕、治息賁。時唾血。(明下云。療嘔血煩心。)太淵、(見心痛。)神門、(心煩。

白話文:

肩中俞,主治吐血。大鐘,主治淋病。然谷、心俞,主治咳嗽、咯出唾液狀的血液。天突,主治咯出膿血。庫房,主治吐出大量粘稠的痰液、膿血。屋翳,主治吐出大量粘稠的痰液、膿血。巨闕,主治呼吸急促,有時咯血。太淵,主治心痛。神門,主治煩躁。

)行間、太衝、魚際、治嘔血。曲泉、治逆氣嘔血。五里、治吐血。(風勞。)大溪、治咽腫唾血。(並銅。明下療唾血及衄血不止。)巨骨、療驚癇。破心吐血。(明)魚際、療吐血唾血。肝俞、(見中風。)紫宮、(見唾。)石門、(見咳逆。)療吐血。孔最、(療吐血失音腫痛。

白話文:

行間、太衝、魚際,治療嘔血。曲泉,治療逆氣嘔血。五里,治療吐血。(風勞。)大溪,治療咽腫唾血。(並銅。明下療唾血及衄血不止。)巨骨,治療驚癇。破心吐血。(明)魚際,治療吐血唾血。肝俞,(見中風。)紫宮,(見唾。)石門,(見咳逆。)治療吐血。孔最,(治療吐血失音腫痛。

)曲澤、(療心痛出血嘔血。見心煩。)肺俞、(見肺。)療唾血。(千)承滿、療鬲氣吐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