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資生經》~ 針灸資生經第三 (2)
針灸資生經第三 (2)
1. 虛損
三里、治胃寒。心腹脹滿。胃氣不足。惡聞食臭。腸鳴腹痛。食不化。(銅)秦承祖云、諸病皆治。華佗云、療五勞羸瘦。七傷虛乏。胸中瘀血。乳癰。(外臺)明堂云、人年三十以上。若不灸三里。令氣上衝目。(明下云眼暗。)千云、主陰氣不足。小腹堅。熱病汗不出。
口苦壯熱。身反折。口噤。腰痛不可顧。胃氣不足。久泄利。食不化。脅下注滿。不能久立。狂言狂歌妄笑。恐怒大罵。霍亂。遺尿失氣。陽厥悽悽惡寒云云。凡此等疾。皆刺灸之。多至五百壯。少至二三百壯。
小品云、四肢但去風邪。不宜多灸。七壯至七七壯止。不得過隨年數。故銅人於三里穴止云灸三壯針五分而已。明堂上經乃云日灸七壯。止百壯。亦未為多也。至千金方則云多至五百壯。少至二三百壯。何其多耶。要之、日灸七壯。或艾炷甚小。可至二七壯。數日灸至七七壯止。
灸瘡既干。則又報灸之。以合乎若要安、丹田三里不曾干之說可也。必如千金之壯數。恐犯小品之所戒也。予舊有腳氣疾。遇春則足稍腫。夏中尤甚。至冬腫漸消。偶夏間依素問注所說穴之所在。以溫針微刺之。翌日腫消。其神效有如此者。謬刺且爾。況於灸乎。有此疾者。
不可不知。此不止治足腫。諸疾皆治云。
湧泉治心痛不嗜食。婦人無子。男子如蠱。女子如妊娠。(千作如阻。)五指端盡痛。足不得履地。宜針灸。(銅)千云、主忽忽喜忘。身體腰脊如解。大便難。小便不利。足中清至膝。咽中痛。不可內食。喑不能言。衄不止云云。
千金於諸穴皆分主之。獨於膏肓三里湧泉穴特云治雜病。是三穴者,無所不治也。但明堂云、若灸、廢人行動爾。既欲愈疾。雖不行動數日。未為害也。
脾俞、治食多身瘦。泄利體重。四肢不收。腹痛不嗜食。(銅)
胃俞、治胃寒腹脹。不嗜食。羸瘦。(銅)
人之言曰、血氣未動者。瘠甚而不害。血氣既竭者。雖肥而死矣。則身之羸瘦。若未足為人之害者。殊不知人之羸瘦。必其飲食不進者也。飲食不進。則無以生榮衛。榮衛無以生。則氣血因之以衰。終於必亡而已。故難經疏云、人仰胃氣為主。是人資胃氣以生矣。五臟論云、脾不磨食不消。
是脾不壯、食無自而消矣。既資胃氣以生。又資脾以消食。其可使脾胃一日不壯哉。必欲脾胃之壯。當灸脾胃俞等穴可也。
心中風、狂走發癇語悲泣。心胸悶亂。咳唾血。宜針心俞。(銅)
難經疏言心為臟腑之主。法不受病。病則神去氣竭。故手足為之清。(手足節冷。)名真心痛。旦發夕死。手足溫者。名厥心痛。可急治也。故千金言心中風者、急灸心俞百壯。服續命湯。必泥心俞不可灸之說。則無策矣。但心俞雖可針。若刺中心、一日必死。又豈易針耶。
白話文:
虛損
三里穴能治療胃寒、心腹脹滿、胃氣不足、惡心嘔吐、腸鳴腹痛、消化不良等症狀。秦承祖說,它能治療各種疾病;華佗說,它能治療五勞七傷導致的羸瘦、胸中瘀血、乳癰等。明堂經記載,三十歲以上的人,如果不灸三里穴,會導致氣血上衝眼睛(眼睛昏暗)。另有記載,它能治療陰氣不足、小腹堅硬、熱病汗出不暢、口苦發熱、身體反折、口噤、腰痛難以彎腰、胃氣不足、久瀉、消化不良、脅下脹滿、不能久站、狂言狂笑、恐懼暴怒、霍亂、遺尿、陽厥、惡寒等症狀。這些疾病都可用針灸治療,灸的壯數,多則五百壯,少則二三百壯。
《小品方》記載,四肢風寒,不宜灸太多,七壯到四十九壯即可,不可超過年齡數。銅人腧穴針灸圖經只記載三里穴灸三壯,針五分。明堂經則說每天灸七壯,最多一百壯,也算不多。但《千金要方》卻說多則五百壯,少則二三百壯,壯數相差甚大。總之,每天灸七壯,或用很小的艾炷,可以灸到十四壯,幾天灸到四十九壯就停止。
灸瘡結痂後,可以再次灸治,以符合「若要安,丹田三里不曾干」的說法。如果按照《千金要方》的壯數灸治,恐怕會違反《小品方》的禁忌。我以前患有腳氣,春天腳略腫,夏天更甚,冬天腫消。偶然在夏天按照《素問》注釋上記載的穴位,用溫針輕輕刺之,第二天腫消,其效果如此神奇,只是輕微的針刺就有此效果,何況灸法呢?有這種疾病的人,不可不知。這不僅能治療腳腫,還能治療各種疾病。
湧泉穴能治療心痛、不思飲食、婦女不孕、男子如中蠱毒、女子妊娠徵兆(《千金要方》作「如阻」)、五指尖疼痛、足不能著地等症狀,宜針灸。另有記載,它能治療健忘、腰脊痠痛如斷、大便秘結、小便不利、足部清冷至膝蓋、咽喉疼痛不能吞嚥、喑啞不能言語、鼻衄不止等。
《千金要方》對各個穴位都有各自的主治,但對膏肓、三里、湧泉三穴卻特別指出能治療雜病,這三個穴位幾乎無所不能治。但明堂經說,如果灸這些穴位,會使人行動不便。既然想治病,即使幾天不能行動,也不算有害。
脾俞穴能治療飲食過多而消瘦、腹瀉體重、四肢無力、腹痛、不思飲食。
胃俞穴能治療胃寒、腹脹、不思飲食、消瘦。
俗話說,血氣未動時,即使很瘦也不會有害;但血氣已竭時,即使很胖也會死亡。所以,身體消瘦,未必對人有害。殊不知,人體消瘦,一定是因為飲食不進,飲食不進,則無法滋養榮衛,榮衛不能滋養,則氣血衰竭,最終必死無疑。所以《難經》疏論說,人依靠胃氣為主,人靠胃氣生存。 《五臟論》說,脾不磨食不消,就是脾不健壯,食物無法消化。既靠胃氣生存,又靠脾消化食物,脾胃怎能一日不健壯呢?要想脾胃健壯,就應該灸脾俞、胃俞等穴位。
心俞穴能治療心中風導致的狂躁、癲癇、哭泣、心胸憋悶、咳嗽咯血等症狀。
《難經》疏論說,心是臟腑的主宰,一般不會生病,如果生病,神氣就會衰竭,所以手腳會冰冷,稱為真心痛,早晨發病晚上就會死亡;手腳溫暖的,稱為厥心痛,可以緊急治療。所以《千金要方》說,心中風應緊急灸心俞穴一百壯,服用續命湯。如果拘泥於心俞穴不能灸的說法,就沒有辦法了。但心俞穴雖然可以針刺,如果刺中心臟,一天內必死,又豈能輕易針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