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資生經》~ 針灸資生經第三 (1)
針灸資生經第三 (1)
1. 針灸資生經第三
2. 虛損
腦虛冷、腦衄、風寒入腦、久遠頭疼等,亦宜灸囟會。
予年逾壯,涖寒夜觀書,每覺腦冷。飲酒過量,腦亦疼甚,後因灸此穴而愈。有兵士患鼻衄不已,予教令灸此穴即愈。有人久患頭風,亦令灸此穴即愈。但銅人明堂經只云:主鼻塞不聞香臭等疾而已。故予書此,以補其治療之闕。然以腦戶不宜針觀之,囟會亦不宜針。針經止云:八歲以下不宜針,恐未盡也。
凡飲食不思、心腹膨脹、面色萎黃,世謂之脾腎病者,宜灸中脘。
諸葛亮夙興夜寐,罰至二十皆親覽,而所啖食不至數升。司馬仲達知其將死。既而亮卒,仲達追之。楊儀反旗鳴鼓,若將拒焉,仲達乃退不敢逼。百姓為之諺曰:死諸葛走生仲達。仲達聞之,曰:吾便料生,不便料死故也。其曰料生,蓋料其事多而食不如前,死之兆也。食不如前。
仲達且知諸葛之且死,今人飲食減少,是胃氣將絕,不可久生矣。方且常食肚石,使愈難克化;服峻補藥,使脾胃反熱,愈不能食。初不知灸中脘等穴以壯脾胃,亦惑之甚也。(難經論四時皆以胃氣為本。釋者曰:言五臟皆以胃氣為本;胃者,水穀之府;人須仰胃氣為主也。然則欲全生者,宜灸胃脘。)
久冷傷憊臟腑、泄利不止、中風不省人事等疾,宜灸神闕。
舊傳有人年老而顏如童子者,蓋每歲以鼠糞灸臍中一壯故也。予嘗久患溏利,一夕灸三七壯,則次日不如廁;連數夕灸,則數日不如廁。足見經言主泄利不止之驗也。又予年逾壯,覺左手足無力,偶灸此而愈。後見同官說中風人多灸此,或百壯、或三五百壯皆愈。而經不言主中風,何也?
臟氣虛憊、真氣不足、一切氣疾,久不瘥者,宜灸氣海。(銅)
人身有四海:氣海、血海、照海、髓海是也。而氣海為第一。氣海者,元氣之海也。人以元氣為本。元氣不傷,雖疾不害;一傷元氣,無疾而死矣。宜頻灸此穴,以壯元陽。若必待疾作而後灸,恐失之晚也。
腑臟虛乏、下元冷憊等疾,宜灸丹田。
人有常言:七七之數,是旁太歲壓本命;六十有一,是太歲壓本命。人值此年,多有不能必者,是固然矣。然傳不云吉人吉其凶者乎?常觀素問以六八之數為精髓竭之年,是當節其欲矣。(千金云:五十者一月一泄。要之,四十八便當依此。)千金載素女論:六十者閉精勿泄,是欲當絕矣。宜節不知節,宜絕不能絕,坐此而喪生,蓋自取之,豈歲之罪哉?人無罪歲,則雖有孽,猶可違矣。所謂吉其凶者如此,雖不灸丹田可也。(丹田可灸七七壯或三五百壯。)
陽氣虛憊、失精絕子,宜灸中極。
中極一名氣原,蓋氣之原也。人之陽氣虛憊者,可不灸此以實其氣耶?(按難經云:丹田亦名大中極。言丹田取人之身上下四向最為中間也,故名為極;此亦曰中極,其去丹田只一寸;雖未若丹田之最中,然不中不遠矣。)
白話文:
虛損
腦部虛寒、鼻出血、風寒入侵腦部,導致長期頭痛等症狀,宜灸囟會穴。 我年過壯年,因寒冷夜晚讀書,常覺腦部冰冷,飲酒過量後頭痛加劇,之後灸此穴而痊癒。有士兵鼻出血不止,我教他灸此穴便好了;也有人久患頭痛,灸此穴後也痊癒了。但《銅人腧穴針灸圖經》只記載此穴主治鼻塞不通,聞不到香味等疾病,故我記錄此事,以補充其治療上的不足。然而,腦戶穴不宜針灸,囟會穴也不宜針灸,《針灸甲乙經》只說八歲以下不宜針灸,恐怕這說法並不完全。
凡是飲食不思,心腹脹滿,面色萎黃,世人稱為脾腎疾病者,宜灸中脘穴。
諸葛亮夙興夜寐,批閱公文到深夜,每日所吃食物卻少得可憐。司馬懿知道他將死,諸葛亮果然不久後去世。司馬懿追擊,楊儀卻反旗鳴鼓,似乎要抵抗,司馬懿便退兵不敢逼近。百姓因此有諺語:「死諸葛走生仲達。」司馬懿聽後說:「我料得出他活著,卻料不出他死了。」他之所以能料到諸葛亮還活著,是因為諸葛亮事務繁多,飲食不如以往,這是將死的徵兆。飲食減少,胃氣將絕,活不長久。諸葛亮當時還經常吃難消化的食物,又服用峻猛的補藥,導致脾胃反倒更熱,更吃不下東西,卻不知灸中脘等穴位來強健脾胃,真是令人惋惜。(《難經》論述四季都以胃氣為本,有人解釋說,意思是五臟都以胃氣為本,胃是水穀的府庫,人必須依靠胃氣為主。所以,想要長壽的人,宜灸胃脘穴。)
久受寒冷之害,損傷臟腑,腹瀉不止,中風不省人事等疾病,宜灸神闕穴。
古書記載,有人年老卻容顏如童子,是因為每年用鼠糞灸臍中一壯的緣故。我曾經久患腹瀉,一夜灸了三十七壯,第二天就不便;連續幾夜灸,就連續幾天都不便,這證明了經書上說此穴主治泄瀉不止的記載是真實有效的。我又年過壯年,覺得左手腳無力,偶然灸此穴而痊癒。後來見到同僚說中風的人多灸此穴,有的灸一百壯,有的灸三百五十壯,都痊癒了,但經書上卻沒有說此穴主治中風,這是為什麼呢?
臟腑氣虛,真氣不足,一切氣虛久治不愈的疾病,宜灸氣海穴。(《銅人腧穴針灸圖經》)
人體有四個「海」,氣海、血海、照海、髓海,而氣海最重要,它是元氣的海洋。人以元氣為本,元氣不損,即使生病也不至於危及生命;一旦元氣受損,即使沒有疾病也會死亡。宜經常灸此穴,以壯大元陽。如果等到疾病發作了才灸,恐怕就晚了。
腑臟虛弱,下元虛寒等疾病,宜灸丹田穴。
俗話說,七七之數(四十九歲),是旁沖太歲壓制本命年;六十一歲,也是太歲壓制本命年。人到這些年齡,往往有很多不如意的事情,這當然是事實。但是古書不也說「吉人自有天相」嗎?經常看《素問》,認為六十八歲是精髓耗竭之年,應該節制慾望。(《千金要方》說:五十歲的人每月房事一次即可。總而言之,四十八歲就應該按照這個方法。)《千金要方》記載《素女經》說:六十歲的人應該閉精,不要房事,因為慾望應該斷絕了。如果該節制卻不節制,該斷絕卻不絕,因此而喪命,那是咎由自取,怎麼能怪罪歲數呢?人如果沒有違背天命,那麼即使有不好的徵兆,也可以改變。所謂「吉人自有天相」就是這個意思。即使不灸丹田穴也可以。(丹田穴可以灸七七壯或三百五十壯。)
陽氣虛弱,遺精不育,宜灸中極穴。
中極穴又名氣原,是氣的根源。人體陽氣虛弱,難道不可以灸此穴來充實元氣嗎?(按《難經》所說,丹田也叫大中極,意思是說丹田取人體上下四方最中間的部位,所以叫作中極。中極穴距離丹田只有一寸,雖然不如丹田那樣居於最中心,但也不偏離中心太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