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資生經》~ 針灸資生經第三 (10)
針灸資生經第三 (10)
1. 傷寒嘔噦(諸噦)
巨闕、主傷寒煩心喜嘔。(千)甲云、主心腹脹噫。煩熱善嘔。鬲中不利。間使、主熱病煩心喜噦。胸中澹澹。溫留、主傷寒寒熱頭痛噦衄。百會、主汗出而嘔痙。商丘、主寒熱好嘔。大椎、主傷寒熱盛煩嘔。腎俞、主頭身熱赤欲嘔。(並千。)勞宮、主熱病煩滿。欲嘔噦。(甲)曲澤、主傷寒逆氣嘔唾。(千)
必用方論噦者、俗云克逆也。針灸者當以此求之。
白話文:
巨闕穴,主治傷寒煩躁,喜嘔。(千金方)
甲說,主治心腹脹滿噫氣。煩熱善嘔。膈中不利。
間使穴,主治熱病煩躁,喜嘔。胸中脹滿。
溫留穴,主治傷寒寒熱頭痛,嘔噦出血。
百會穴,主治發汗而嘔痙。
商丘穴,主治寒熱交替,喜嘔。
大椎穴,主治傷寒熱盛煩嘔。
腎俞穴,主治頭身發熱發赤欲嘔。(並千金方)
勞宮穴,主治熱病煩滿。想嘔嘔噦。(甲乙經)
曲澤穴,主治傷寒逆氣嘔吐。(千金方)
若氣自腹中起。上築咽喉。逆氣連屬不能出。或至數十聲上下不得喘息。此由寒傷胃脘。腎氣先虛。逆氣上乘於胃。與氣相侔不止者、難治。謂之噦。宜茱萸丸。灸中脘、關元百壯。未止、灸腎俞百壯。(指)
白話文:
如果腹部出現氣塊往上沖入咽喉,呼吸與逆氣交纏,無法排出。有時連續出現幾十次,上氣不接下氣,無法呼吸。這是因為寒氣損傷胃脘,腎氣原本虛弱,逆氣因此乘虛而入,與正氣相互抗衡,導致病情難以治癒。這種情況稱為噦。適合服用茱萸丸,並灸中脘、關元各一百壯。如果症狀未緩解,再灸腎俞一百壯。(指)
2. 唾
中府、治咳唾濁涕。(銅見肺氣。)庫房、治多唾濁沫膿血。周榮、治咳唾稠膿。(並見胸脅滿。)少商、治腹滿唾沫。(見瘧。)百會、(見癇。)治唾沫。石關、治多唾嘔沫。(明下)庫房、治肺寒咳嗽唾膿。(見逆氣。)幽門、(見同。)治嘔沫吐涎。喜唾。(銅)石關、治脊強不開。
白話文:
中府穴:主治咳嗽、咳出痰液和鼻涕。(銅穴可以宣肺氣。)
庫房穴:主治痰多、咳出帶膿血的痰液。
周榮穴:主治咳嗽、咳出粘稠的膿痰。(同時見於胸脅部脹滿。)
少商穴:主治腹脹、咳出唾沫。(見於瘧疾。)
百會穴:(見痙攣。)主治咳出唾液。
石關穴:主治多痰、嘔吐痰液。(通向膀胱)
庫房穴:主治肺寒咳嗽、咳出膿痰。(見於逆氣。)
幽門穴:(見同。)主治嘔吐痰液、吐口水。喜歡吐口水。(銅穴)
石關穴:主治脊背強直、無法舒展。
多唾。日月、治多唾。(見悲愁。)天井、治心胸痛。咳嗽上氣。吐膿。不嗜食。紫宮、治吐血。及唾如白膠。(明)曲澤、主傷寒逆氣嘔唾。(千)
白話文:
常吐口水。日月穴、治療多唾液。(參悲愁穴)天井穴、治療心臟和胸部疼痛。咳嗽、氣上。吐膿。不喜歡吃東西。紫宮穴、治療吐血。以及吐如白膠。(明)曲澤穴、主要治療傷寒、逆氣嘔吐。(千)
名醫賈祐錄云、積主臟病。聚主腑病。積者、是飲食包結不消。聚者、是伏痰結而不化。痰伏在上鬲。主頭目眩痛。多自涎唾。或致潮熱。用平胃散烏金散治之。其論有理。故載之。
白話文:
著名醫生賈祐記載: 積主內臟病。聚主外臟病,積是飲食滯留不消化。聚是痰伏結而不化。痰積於上膈,會導致頭暈頭痛。多自己涎唾。或出現潮熱。用平胃散、烏金散治療。他的論點有道理,所以記錄下來。
3. 胃痛(寒熱)
魚際、療胃氣逆。(明)分水、治胃脹不調。(見腹痛。)銅云、胃虛脹不嗜食。鬲俞、治胃脘暴痛。(銅見嘔吐。)下管、治腹胃不調腹痛。(明見腹堅。)腎俞、主胃寒脹。(千見食多。)胃俞、治胃中寒。(銅見腹脹。)水分、治胃虛脹。(見水腫。)三里、治胃中寒。
白話文:
魚際穴:治療胃氣逆。
分水穴:治療胃脹不調。(參考腹痛條目)
銅穴:治療胃虛脹沒有食慾。
鬲俞穴:治療胃脘部暴痛。(銅穴參考嘔吐條目)
下管穴:治療腹胃不調腹痛。(明穴參考腹堅條目)
腎俞穴:主治胃寒脹。(千穴參考食多條目)
胃俞穴:治療胃中寒。(銅穴參考腹脹條目)
水分穴:治療胃虛脹。(參考水腫條目)
三里穴:治療胃中寒。
心腹脹滿。胃氣不足。惡聞食臭。腸鳴腹痛。食不化。(明下同。)下廉、(見飧泄。)懸鐘、治胃熱不嗜食。心俞、療胃中弱。食不下。(明下)太淵、(千見心痛。)療胃氣上逆。唾血。治胃補胃。胃俞百壯。胃寒不能食。食多身瘦。腸鳴腹滿。胃脹胃熱。三里三十壯。
白話文:
心臟和腹部脹滿。胃氣不足。厭惡聞到食物的氣味。肚子咕嚕咕嚕響、腹痛。食物沒有消化。(以下內容均為明代醫家所說。)下廉穴,(參見「飧泄」條。)懸鐘穴,治療胃熱不思飲食。心俞穴,治療胃中虛弱。食物不能消化。(以下內容均為明代醫家所說。)太淵穴,(參見「心痛」條。)治療胃氣上逆。吐血。調理胃功能,滋補胃。胃俞穴,針灸一百次。胃寒,不能進食。吃得多,身子卻消瘦。肚子咕嚕咕嚕響、腹滿。胃脹胃熱。三里穴,針灸三十次。
反胃。食即吐。上氣。灸兩乳下各一寸。(以瘥為期。)又臍上一寸二十壯。又內踝下三指稍斜向前穴三壯。(外臺云一指。千翼)
白話文:
反胃。吃東西就吐。胸口悶。在兩乳下邊各灸一寸。(以治癒為標準。)又在肚臍上一寸,灸二十壯。還在外踝下三指稍斜向前找找穴位,灸三壯。(外臺祕要說一指。千金翼方)
4. 反胃
凡食飲不化。入腹還出。先取下管。後取三里瀉之。章門、主食飲不化。入腹還出。(見不嗜食。)中庭、中府、主鬲寒食不下。嘔吐還出。又主嘔逆吐食不得出。中庭、療胸脅支滿。心下滿。(銅明同下。)食不下嘔逆。吐食還出。三里、療胃氣不足。反胃。胃俞、(見不能食。)療吐食。意舍、療吐食不留住。(下見背痛。)
吐逆食不住。胃管百壯。(千)吐嘔逆不得下食。今日食、明日吐。灸鬲俞百壯。
白話文:
1.凡所吃的東西都不能消化,吃到肚子裡後又馬上吐出來,首先按摩下管,然後按摩三里以瀉下。章門,主治食物、飲品不消化,吃到肚子裡後又吐出來。(請參照「不喜歡吃東西」)
2.中庭、中府,主治胃寒、食物無法消化,吃下去後又吐出來,還主治嘔吐、吐出食物後無法下嚥。中庭,治療胸脅滿脹,心下滿悶。(請參照「銅明」)
3.食物不能消化、嘔吐,吐出食物後無法下嚥,三里,治療胃氣不足,胃食道逆流。胃俞(請參照「無法進食」),治療吐出食物。意舍,治療吐出食物後無法留住。(請參照「背痛」)
有人久患反胃。予與鎮靈丹服。更令服七氣湯。遂能立食。若加以著艾。尤為佳也。有老婦人患反胃。飲食至晚即吐出。見其氣繞臍而轉。予為點水分氣海並夾臍邊兩穴。既歸、只灸水分氣海即愈。神效。
白話文:
有一個人患反胃已經很長時間了,我給他服用了安定靈丹。還讓他 服用了七氣湯,這樣他就可以站著吃飯了。如果再用艾灸,效果會更好。 還有一位老婦人患反胃,晚飯時吃的食物吐出來。我看到她的氣繞著肚臍 轉。我用手指觸診了水分穴、氣海穴和肚臍旁的兩個穴位。回去後,她只 灸了一下水分穴和氣海穴,病就好了,效果非常好。
5. 食不下(不化)
魂門、治飲食不下。腹中雷鳴。(銅)三焦俞、治吐逆飲食不下。(見腹脹。)胃倉、意舍、(見腹脹。)鬲關、治食飲不下。(見背痛。)胃俞、主嘔吐筋攣。食不下。(千)大腸俞、周榮、主食不下。喜飲。中庭、中府、主鬲寒食不下。(見反胃。)陽綱、期門、少商、勞宮、主飲食不下。
白話文:
魂門穴:治療飲食不下、腹中雷鳴。
三焦俞穴:治療吐逆、飲食不下(見腹脹)。
胃倉穴、意舍穴:(見腹脹)。
鬲關穴:治療食飲不下(見背痛)。
胃俞穴:主治嘔吐、筋攣、食不下。
大腸俞穴、周榮穴:主治食不下,喜飲。
中庭穴、中府穴:主治鬲寒、食不下(見反胃)。
陽綱穴、期門穴、少商穴、勞宮穴:主治飲食不下。
三焦俞、主傷寒頭痛食不下。心俞、治胃弱、食飲不下。(明下)鬲俞、治鬲寒食飲不下。腹脅滿。胃弱、食少。嗜臥怠惰。不欲動。身濕不能食千云、主吐食。(見嘔。)陽綱、治食不下。腹中雷鳴。大小便不節。黃水。(明)紫宮、(見煩心。)中庭、(見反胃。)膽俞、(見嘔。
白話文:
-
三焦俞: 主治傷寒、頭痛、食不下。
-
心俞: 治胃弱、食飲不下。
-
鬲俞: 治鬲寒、食飲不下、腹脅滿、胃弱、食少、嗜臥怠惰、不欲動、身濕不能食。
-
千雲: 主治吐食。
-
陽綱: 治食不下、腹中雷鳴、大小便不節、黃水。
-
紫宮: 治煩心。
-
中庭: 治反胃。
-
膽俞: 治嘔吐。
)治飲食不下。三里、(見胃。)大腸俞、三陰交、(並見腹脹。)下脘、(見腹痛。)三焦俞、懸樞、(見瀉。)梁門、(見積氣。)治穀不化。天樞、(見瀉。)志室、(見脊痛。)腎俞、(見勞)治食不化。腹哀、治寒中食不化。三焦俞、治水穀不消。腹脹腰痛。吐逆。
白話文:
-
治療飲食滯留在腸胃不消化的症狀;取穴:三里穴(見胃病)、大腸俞穴、三陰交穴(均見腹脹)、下脘穴(見腹痛)、三焦俞穴、懸樞穴(均見腹瀉)、梁門穴(見積氣)。
-
治療穀食消化不良的症狀;取穴:天樞穴(見腹瀉)、志室穴(見脊痛)、腎俞穴(見勞損)。
-
治療食物不消化的症狀;取穴:腹哀穴。
-
治療寒氣入中焦而引起的飲食不消化的症狀;取穴:三焦俞穴。
-
治療水穀不消、腹脹腰痛、嘔吐反酸的症狀;取穴:三焦俞穴。
(明)腹哀、(銅同。)太白、(見瀉。)主食不化。(千)凡食飲不化。入腹還出。先取下管。後取三里瀉之。石門、主不欲食。谷入不化。天樞、厲兌、內庭、主食不化。不嗜食。夾臍痛。章門、主食飲不化。(見不嗜食。)上管、中管、主寒中傷飽。食飲不化。中庭、治胸脅滿。
白話文:
(明) 腹痛、(銅) 太白、(見瀉。)主要治療食物不消化。(千) 一切飲食不消化。進入腹中又排出。首先取下管穴,然後取三里瀉下。石門、主要治療不想吃東西。食物進入體內不消化。天樞、厲兌、內庭、主要治療食物不消化。不喜歡吃東西。夾臍疼痛。章門、主要治療食物飲水不消化。(見不喜食。)上管、中管、主要治療寒中飽食。食物飲水不消化。中庭、治療胸脅滿。
食不下。(見反胃。)胃管、三焦俞、主小腹積聚。堅大如盤。胃脹食不消。(千)志室、(明見腹痛。)療食不下。太白、公孫、(見腹脹。)主食不化。中府、胃倉、承滿、(見腹脹。)魚際、(見腹痛。)周榮、(見胸滿。)治食不下。中管、(腹脹。)三陰交、(見腹脹。
)治食不化。
白話文:
- 食不下。(參見反胃。)胃管、三焦俞,主治小腹積聚。積聚堅大如盤。胃脹食不消。(千)志室、(另見腹痛。)治療食不下。太白、公孫,(另見腹脹。)主治食不化。中府、胃倉、承滿、(另見腹脹。)魚際、(另見腹痛。)周榮、(另見胸滿。)治療食不下。中管、(腹脹。)三陰交、(另見腹脹。
6. 不能食
然谷、治腦痛不能食。(銅見痰。)豐隆、主不能食。中極、主飢不能食。胃俞、主嘔吐筋攣。食不下。不能食。維道、主三焦有水氣。不能食。鬲俞、主傷寒嗜臥。怠惰不欲動。身濕不能食。(銅同。)石門、主不欲食。谷入不化。率谷、主醉酒風熱發不能飲食。嘔吐。(甲)少商、療不能食。
白話文:
谷穴:治療頭疼後不能吃飯。(銅針治療痰液。)
豐隆穴:主治不能吃飯。
中極穴:主治飢餓卻不能吃飯。
胃俞穴:主治嘔吐抽筋。吃東西時咽不下。不能吃飯。
維道穴:主治三焦有水氣。不能吃飯。
鬲俞穴:主治傷寒嗜睡。怠惰不想動。身體濕潤不能吃飯。(銅針治療同理。)
石門穴:主治不想吃飯。食物不能消化。
率谷穴:主治醉酒風熱引起的不能飲食。嘔吐。(甲針治療)
少商穴:治療不能吃飯。
腹中氣滿。吃食無味。(明)分水、(見腹痛。)療不能食。胃俞、療煩滿吐食。腹脹不能食。下云、療胃中寒氣不能食。胸脅滿。身瘦不能食。胸滿。鬲上逆氣悶熱。灸大腸俞二七壯。小兒減之。(千)三里、療腹滿不能食。胃氣不足。反胃。(明不能飲食見腸澼。臟腑積聚及飲食不消見寒熱。
湧泉主心痛不嗜食。咽中痛不可內食見虛勞。脾俞胃俞治不嗜食。)
白話文:
-
腹部有脹氣。吃東西沒有味道。(明代)治療方法:分水,(詳見腹痛)。
-
胃部脹滿吐食,不能吃東西。治療方法:胃俞,治療煩悶、脹滿、吐食。
-
腹部脹滿,不能吃東西。治療方法:下雲,治療胃中寒氣,不能吃東西。
-
胸脅脹滿。身體消瘦,不能吃東西。治療方法:胸滿,膈上逆氣悶熱。艾灸大腸俞穴27壯。小兒減量。(千)三里,治療腹滿不能吃東西。(胃氣不足,反胃。(明不能飲食。見腸澼。
-
臟腑積聚及飲食不消,見寒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