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資生經》~ 針灸資生經第三 (9)
針灸資生經第三 (9)
1. 霍亂吐瀉(余見轉筋)
凡霍亂泄出不自知。先取太谿。後取太倉之原。(千)三里、主霍亂遺失失氣。期門、主霍亂泄注。尺澤、主嘔泄上下出脅下痛。太白、主腹脹食不化。喜嘔泄有膿血。關衝、治霍亂胸中氣噎。不嗜食。臂肘痛不舉。(銅)人迎、治吐逆霍亂。胸滿喘呼不得息。期門、治胸中煩熱。
賁豚上下。目青而嘔。霍亂泄利。腹堅硬。大喘不得臥。脅下積氣。上脘、治霍亂吐利。身熱汗不出。隱白、治吐泄。(見腹脹。)中脘、治霍亂出泄不自知。支溝、天樞、治嘔吐霍亂。(見臍痛。)太白、治氣逆霍亂腹痛。又吐泄膿血。(見腹脹。)陰郄、治心痛霍亂。胸滿。
上管、治霍亂心痛。不可臥。吐利。(明)巨闕、治胸脅滿。霍亂吐利不止。困頓不知人。(下)吐逆霍亂。吐血。灸手心主五十壯。(千)凡霍亂先心痛及先吐。灸巨闕七壯。若先腹痛。太倉二七壯。若先下利。灸大腸募。(臍旁二寸。)男左女右。若吐下不禁。兩手脈疾數。
灸蔽骨下三寸。又臍下三寸。各七十壯。若下不止。太都七壯。若泄利傷煩欲死。慈宮二七壯。
霍亂吐瀉。尤當速治。宜服來復丹鎮靈丹等藥。以多為貴。尤宜灸上管、中脘、神闕、關元等穴。若水分穴。尤不可緩。蓋水穀不分而後泄瀉。此穴一名分水。能分水穀故也。或兼灸中管穴。須先中管而後水分可也。
白話文:
對於霍亂導致的劇烈吐瀉狀況,我們應採取以下的治療步驟:首先,我們要處理位於腳踝內側的太谿穴,接著是位於腹部的太倉穴,也就是胃的原穴。此外,三里穴對於霍亂所導致的失禁和失氣有療效;期門穴能治療霍亂引發的嚴重腹瀉;尺澤穴則用於緩解由霍亂引起的嘔吐、排泄以及脅下疼痛;太白穴對腹脹和消化不良有幫助,也能改善因霍亂引發的嘔吐且帶有膿血的情況;關衝穴則可用於治療霍亂造成的胸中悶氣,以及食慾不振和臂肘疼痛的問題;人迎穴能有效治療霍亂引起的嘔吐和呼吸困難。
賁豚症狀上下移動,眼睛呈現青色且伴有嘔吐,霍亂造成腹瀉且腹部堅硬,呼吸困難到無法躺下,脅下有積聚的氣,上脘穴可以治療霍亂引起的嘔吐和腹瀉,以及身體發熱但不出汗;隱白穴能治療吐瀉;中脘穴對霍亂造成的無意識排瀉有療效;支溝和天樞穴可以治療嘔吐和霍亂;太白穴可以治療氣逆和霍亂引起的腹痛,以及嘔吐和帶有膿血的排瀉;陰郄穴能治療心痛和霍亂引起的胸悶。
上管穴能治療霍亂引起的心痛,使患者無法躺下,以及嘔吐和腹瀉;巨闕穴用於治療胸脅滿以及霍亂造成的不停嘔吐和腹瀉,使患者虛弱到失去意識;如果出現吐血,可以灸手心主穴五十次;對於先心痛或先嘔吐的霍亂,可以灸巨闕穴七次;如果先腹痛,太倉穴灸十四次;如果先下痢,可以灸大腸募穴;若嘔吐和下痢無法控制,且雙手脈搏快速,可以灸蔽骨下三寸和臍下三寸,各灸七十次;如果下痢不停,太都穴灸七次;如果腹瀉過度,感到極度煩躁,接近死亡,可以灸慈宮穴十四次。
在霍亂吐瀉的情況下,應迅速進行治療,建議服用來復丹或鎮靈丹等藥物,且越多越好。另外,灸上管、中脘、神闕、關元等穴位特別重要。若考慮到水分穴的治療,更不能延遲。因為只有當水穀不分,才會出現泄瀉,此穴又名為分水,能分離水穀,因此具有療效。也可以同時灸中管穴,但必須先灸中管穴,之後再灸水分穴。
2. 嘔吐(又見喘嗽)
胃俞、主嘔吐。筋攣。食不下。(千)商丘、主脾虛。令人病寒不樂。好太息。多寒熱。喜嘔。商丘、幽門、通谷、主喜嘔。陽陵泉、主嘔宿汁。心下澹澹。天容、主咳逆嘔沫。曲澤、主逆氣嘔涎。維道、主嘔逆不止。大鐘、大溪、主煩心滿嘔。絕骨、主病熱欲嘔。俞府、(明下云不下食。
)靈墟、巨闕、率谷、神藏、主嘔吐胸滿。胃俞、腎俞、石門、中庭等、(見反胃。)少商、勞宮、主嘔吐。隱白、主鬲中嘔吐不欲食。魂門、陽關、主嘔吐不住。多涎。巨闕、胸堂、主吐食。鬲俞、主吐食。又灸章門。胃管、魚際、療膈虛食飲嘔。身熱汗出、唾嘔。吐血唾血。
(明)中庭、(見反胃。)療嘔吐。(明)雲門、(見上氣。)療嘔逆。神藏、靈墟、治嘔吐胸滿。(銅見胸脅滿。)承光、(見頭痛。)大都、(見腹滿。)治嘔吐。太衝、治嘔逆發寒。(見疝)大鐘、治嘔逆多寒。(見淋。)勞宮、(見傷寒。)治氣逆嘔噦。維道、治嘔逆不止。
三焦不調。水腫。不嗜食。上髎、治嘔逆。鬲關、治嘔噦多涎唾(見背痛。)率谷、治嘔吐不止。(見痰。)肺俞、治上氣嘔吐。(見上氣。)玉堂、治嘔吐寒痰上氣。心俞、治嘔吐不下食。(見狂走。)中庭、(見胸滿。)腧府(見喘。)意舍、(見腹脹。)治嘔吐。鬲俞、治咳逆嘔逆。
鬲胃(明作上。)寒痰。食飲不下。胸滿支腫。脅痛腹脹。胃脘暴痛。膽俞、治嘔則食無所出。(見腹脹。)魄戶、治嘔吐煩滿。(見上氣。)膻中、治吐涎。太谿、治嘔吐口中如膠。善噫。顱囟、治小兒嘔吐涎沫。瘈脈、治小兒嘔吐泄利。(並見小兒瘛瘲。)築賓、(見狂。
)少海、治嘔吐涎沫。廉泉、療喘息嘔沫。(明見少氣。)築賓、療嘔吐不止。幽門、療善吐。食飲不下。兼唾多吐涎。乾噦嘔沫。(下)上管、療嘔吐食不下。腹脹氣滿。心忪驚悸。時吐嘔血。腹㽲痛。痰多吐涎。小兒吐奶。灸中庭一壯。粥食湯藥皆吐不停。灸間使(千見乾嘔。
)吐逆嘔不得食。灸心俞百壯。或胸堂百壯。或巨闕五十。嘔吐宿汁。吞酸。灸日月百壯。三報。或鹽半斤炒。故帛裹就熱熨痛處。主嘔吐。若心腹痛而嘔。此寒熱客於腸胃云云。灸中脘。(指)三焦俞、主飲食吐逆。(千見勞。)隱白、療嘔吐。(明)太白、治嘔吐。三焦俞、治吐逆。
(並見腹脹。)
白話文:
標題:[嘔吐(另參閱喘嗽)]
內容:
- 胃俞穴主要治療嘔吐和筋肉抽搐,以及食物難以下嚥。
- 商丘穴主治脾虛,使人怕冷,情緒低落,常嘆氣,頻發寒熱,易嘔吐。商丘、幽門、通谷穴都能緩解嘔吐。
- 陽陵泉穴用於治療陳舊性嘔吐,胸口有波動感。天容穴治療咳嗽伴隨嘔吐泡沫。曲澤穴用於治療反氣及口涎嘔吐。維道穴治療持續性嘔吐不止。大鐘、大溪穴可治療心煩、腹部飽滿及嘔吐。絕骨穴用於治療發熱欲嘔的症狀。俞府穴用於治療無法進食。
- 靈墟、巨闕、率谷、神藏穴主治嘔吐及胸部飽滿。胃俞、腎俞、石門、中庭等穴位(參考反胃)及少商、勞宮穴主治嘔吐。隱白穴主治胸膈部嘔吐且不願進食。魂門、陽關穴主治持續嘔吐及多涎。巨闕、胸堂穴主治食物反流。鬲俞穴主治食物反流。另外,灸章門穴、胃管穴、魚際穴可以治療膈肌虛弱導致的飲食嘔吐、身體發熱、汗出、唾液嘔吐及吐血。
- 中庭穴(參考反胃)可用於治療嘔吐。雲門穴(參考上氣)用於治療嘔逆。神藏、靈墟穴用於治療嘔吐及胸部飽滿。承光穴(參考頭痛)、大都穴(參考腹滿)用於治療嘔吐。太衝穴用於治療嘔逆及發冷。大鐘穴用於治療嘔逆及多寒。勞宮穴(參考傷寒)用於治療氣逆及打嗝。維道穴用於治療嘔逆不止。
- 三焦不協調、水腫、食慾不佳時,上髎穴可用於治療嘔逆。鬲關穴用於治療打嗝及多涎唾(參考背痛)。率谷穴用於治療嘔吐不止(參考痰)。肺俞穴用於治療上氣及嘔吐(參考上氣)。玉堂穴用於治療嘔吐、寒痰及上氣。心俞穴用於治療嘔吐及無法進食(參考狂走)。中庭穴(參考胸滿)、腧府穴(參考喘)、意舍穴(參考腹脹)用於治療嘔吐。鬲俞穴用於治療咳嗽及嘔逆。
- 鬲胃(明代寫為“上”)寒痰、飲食不下、胸部飽滿、肢體腫脹、肋痛、腹部脹大、胃脘急性疼痛。膽俞穴用於治療嘔吐後食物無法排出(參考腹脹)。魄戶穴用於治療嘔吐及心煩。膻中穴用於治療吐涎。太谿穴用於治療嘔吐、口中粘稠。顱囟穴用於治療小兒嘔吐及吐沫。瘈脈穴用於治療小兒嘔吐及泄利(另見小兒瘛瘲)。築賓穴(另見狂)及少海穴用於治療嘔吐及吐沫。廉泉穴用於治療喘息及嘔沫(明代另見少氣)。築賓穴用於治療嘔吐不止。幽門穴用於治療易嘔。食物難以下嚥,並伴有大量唾液及嘔吐。乾噦嘔沫(下)上管穴用於治療嘔吐及無法進食,腹部脹滿,心跳加速,驚悸,偶爾吐血,腹部劇痛,多痰及吐沫,小兒吐奶。灸中庭穴一次。粥食及湯藥均無法停止嘔吐。灸間使穴(另見乾嘔)。吐逆,嘔吐無法進食。灸心俞穴一百次。或胸堂穴一百次。或巨闕穴五十次。嘔吐陳舊性分泌物,吞酸。灸日月穴一百次。三次治療。或用半斤鹽炒熱,用舊布包裹,趁熱敷在疼痛部位,用於治療嘔吐。如果心腹疼痛並且嘔吐,這可能是寒熱交錯影響了腸胃。灸中脘穴。(手指)三焦俞穴用於治療飲食反流(另見勞)。隱白穴用於治療嘔吐。太白穴用於治療嘔吐。三焦俞穴用於治療吐逆(另見腹脹)。
以上資訊是中醫針灸治療嘔吐的一個參考。
3. 乾嘔
極泉、俠白、治心痛。乾嘔煩滿。(銅)通谷、療乾嘔無所出。又治勞食飲隔結。(明)膽俞、療胸脅支滿。嘔無所出。口苦幹。飲食不下。幽門、療乾噦。(下見吐。)乾嘔不止。粥食湯藥皆吐不停。灸手間使三十壯。若四厥脈沉絕不至。灸便通。此起死法。(千)乾嘔、灸心主。尺澤亦佳。又灸乳下一寸三十壯。霍亂乾嘔。間使七壯。不瘥、更灸。
千金言生薑乃嘔家聖藥。有此疾者。早上宜多用生薑泡湯服。或煨、或生嚼。或取自然汁入酒服。皆效。
隱白、主腹滿喜嘔。(千)乾嘔、灸心主。尺澤佳。又乳下一寸三十壯。凡噦、令人惋恨。(承漿七壯如麥大。又臍下四指七壯。卒噦膻中中府胃管各數十壯。尺澤巨闕七壯。)
白話文:
[乾嘔]
在治療心痛方面,極泉穴和俠白穴是不錯的選擇。對於乾嘔且伴有胸悶的症狀,可採用銅通谷穴,此穴能有效緩解乾嘔且無物吐出的情況。同時,此穴也適用於勞累過度導致的飲食積滯。明膽俞穴則適用於胸脅脹滿,乾嘔無物,口苦乾燥,飲食難以下嚥的症狀。幽門穴則對乾噦(乾咳無痰)有療效。(詳細內容請參考「吐」部分)對於乾嘔不止,粥湯藥物均無法下嚥的症狀,可灸手間使穴三十次。如果出現四肢冰冷,脈搏微弱甚至消失的現象,灸療後可立即改善,這是一種救急方法。《千金方》記載,乾嘔症狀可灸心主穴,尺澤穴也是個好選擇。另外,還可以灸乳頭下約一寸處三十次。若為霍亂引起的乾嘔,可灸間使穴七次。若無效,可再行灸療。
《千金方》指出,生薑對於治療嘔吐有奇效,被譽為「嘔家聖藥」。患者早晨應多服用生薑水,或煮熟、生嚼,或取其汁液加入酒中服用,均可產生療效。
隱白穴適用於腹部脹滿且易嘔吐的情況。對於乾嘔,除了灸心主穴和尺澤穴外,還可以灸乳頭下約一寸處三十次。噦(打嗝)這種症狀常讓人感到困擾。(承漿穴可灸七次,每次灸至如麥粒大小。另在肚臍下方四指寬處灸七次。突然的打嗝,膻中穴、中府穴和胃管穴各灸數十次,尺澤穴和巨闕穴各灸七次。)
4. 噫
蠡溝、主數噫。恐悸。氣不足。(千)陷谷、主腹大滿。喜噫。鳩尾、主噫喘胸滿咳嘔。少海、主氣逆呼吸噫噦嘔。勞宮、主氣逆噫不止。咳唾噫善咳。氣無所出。先取三里。後取太白、章門。大敦、主噦噫。又灸石關。太谿、(見吐。)治善噫。(銅)蠡溝、治數噫。(見疝。
)神門、治數噫恐悸。(見心煩。)陷谷、(見水腫。)期門、治產後善噫。(見心痛。)大淵、治噫氣噦逆。少商、治煩心善噦。心下滿。汗出而寒。咳逆。大淵、治善噦嘔。(見胸痹。)溫溜、治傷寒噦逆噫噦。鬲中氣閉寒。灸腋下聚毛下附肋宛宛中五十壯。千、噫噦嘔逆。
灸石關百壯。
白話文:
【呃逆】
在中醫學說中,蠡溝穴主要用於治療頻繁的呃逆。也適用於因驚恐或氣虛導致的病症。
陷谷穴則針對腹部脹滿,常伴隨呃逆的情況。鳩尾穴可用來治療呃逆、喘息、胸部滿悶及咳嗽嘔吐等症狀。少海穴對氣逆、呼吸困難、呃逆、打嗝和嘔吐有療效。勞宮穴適用於氣逆造成的不停呃逆,以及咳嗽、打嗝和無力感。治療時應先取三里穴,再取太白穴和章門穴。大敦穴可緩解打嗝和呃逆。此外,還可以灸石關穴進行輔助治療。太谿穴對於治療呃逆也有幫助。
蠡溝穴對於頻繁呃逆也有療效。神門穴可用於治療頻繁呃逆和因驚恐造成的心悸。陷谷穴適用於水腫情況。期門穴用於產後頻繁呃逆的治療。大淵穴可用於治療呃逆和氣逆。少商穴能改善心煩引起的打嗝,並適用於心下滿、出汗且感覺寒冷、咳嗽反胃等症狀。大淵穴也能用於治療頻繁打嗝和嘔吐。溫溜穴對於感冒引起的呃逆、打嗝和膈肌氣閉寒症有療效。
對於呃逆、打嗝和嘔吐,可以灸石關穴一百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