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執中

《針灸資生經》~ 針灸資生經第三 (8)

回本書目錄

針灸資生經第三 (8)

1. 腸風

脊端窮骨(脊骨盡處。)一名龜尾。當中灸三壯。治腸風瀉血即愈。須顛倒身方灸得。久冷五痔便血。脊中百壯。(千翼)

白話文:

脊椎骨的盡頭,叫做龜尾。在這個穴位上灸三壯,可以治療腸胃疼痛和腹瀉,會很快痊癒。必須倒立著灸才能灸到。長期受寒導致的五痔出血。在脊椎上灸一百壯。(出自《千金翼方》)

何教授湯簿有此疾積年。皆一灸除根。湯簿因傳此法。後觀灸經。此穴療小兒脫肛瀉血。蓋岐伯灸小兒法也。後人因之以灸大人腸風瀉血爾。蓋大人小兒之病初不異故也。五痔便血失屎。(回氣百壯。在脊窮骨上赤白下。)

長強、治腸風下血。(銅見痔。)

白話文:

何教授的醫案簿上,記載了有位病患,多年來一直飽受疾病的折磨。直到某天,他接受了一次灸療,便根除了病根。湯簿也因此將這個方法傳授給了其他醫生。後來在《灸經》中看到,這個穴位可以治療小兒脫肛和瀉血。這實際上是岐伯留傳下來的小兒灸法。後來的醫生們,也因此用它來治療成人的腸風瀉血。其實,大人和小兒的疾病,在發病之初並沒有什麼不同。五痔便血、失禁。(回陽氣,灸一百壯。位於脊椎的最下端,紅白相間的地方。)

腸風藥甚眾。多不作效。何也。本草衍義曰、腸風乃腸痔。苟知其為痔而治之。無不效矣。若灸腸風。長強為要穴云。近李倉腸風。市醫以杖量臍中於脊骨當臍處灸。即愈。予因此為人灸腸風。皆除根。(陸氏方治下血除根。)

白話文:

治療腸風的藥有許多種,但很多都沒有效果。為什麼?《本草衍義》記載,腸風是腸痔瘡。如果知道是痔瘡,並且針對痔瘡來治療,一定會有效。如果要灸治腸風,長強穴是主要的穴位。最近有個叫李倉的人患有腸風,有一位街頭郎中用一根棍子測量他的肚臍,然後在脊骨和肚臍等處的部位灸治,結果就治好了。我因此也開始為人灸治腸風,都治癒了。(陸氏的方劑可以治療下血,並能根治。)

2. 腸澼

復留、(見痢。)束骨、會陽、(見瀉。)主腸澼。(千)中都、治腸澼。㿉疝小腹痛。(銅)四滿、治腸澼切痛。(見積聚。)

白話文:

復留:(參見痢疾。)束骨、會陽:(參見瀉痢。)主治腸澼。中都(千金方)治腸澼。精疝、小腹疼痛。(銅人腧穴針灸經)四滿治腸澼疼痛。(見積聚。)

結積留飲澼囊。胸滿飲食不消。灸通谷五十壯。(千)大腸俞、主風。腹中雷鳴。大腸灌沸。腸澼泄痢。食不消化。小腹絞痛。腰脊疼強。大小便難。不能飲食。灸百壯。三報之。諸結積留飲澼囊。胸滿飲食不消。通谷五十壯。又胃管三百。三報之。第十五椎名下極俞、主腹中疾。

白話文:

如果身體裡積聚著水濕,導致水囊積液,就會出現胸悶、吃東西消化不良的情況。可以灸通谷穴五十壯,(或灸)大腸俞穴,可以治療風寒所致的腹痛、腸鳴、腹脹、腹瀉、食慾不振、小腹絞痛、腰脊疼痛、大小便困難、不能進食等症狀。灸百壯,效果更佳。對於身體裡積聚的水濕導致的胸悶、吃東西消化不良,除了灸通谷穴五十壯,還可以灸胃管穴三百壯,效果更佳。灸完後要休息片刻再灸。第十五椎骨下方的穴位叫做下極俞,可以治療腹部的各種疾病。

腰痛。膀胱寒。澼飲注下。隨年壯。(千翼)會陽、主腹中有寒泄注。腸澼便血。束骨、主腸澼泄。膺窗、主腸鳴泄注。陽綱、主大便不節。小便赤黃。腸鳴泄注。三焦俞、小腸俞、下髎、意舍、章門、主腸鳴腹脹欲泄注。(千)

白話文:

腰痛:由膀胱受寒引起,寒氣阻滯氣血運行,導致腰部疼痛。隨著年齡增長,症狀可能會加重。

會陽 :位於小腹部,主治腹部有寒泄注,即腹中寒冷,大便稀溏,小便不利。

束骨 :位於大腿內側,主治腸澼泄,即腸道絞痛,大便稀溏,伴有血便。

膺窗 :位於胸部,主治腸鳴泄注,即腸鳴腹脹,大便稀溏。

陽綱 :位於小腿外側,主治大便不節,小便赤黃,腸鳴泄注。

三焦俞、小腸俞、下髎、意舍、章門 :這些穴位都位於背部,主治腸鳴腹脹,欲泄注,即腸鳴腹脹,有大便稀溏的傾向。

3. 腸痛(余見腸澼)

太白、主腸痛。(甲見腸鳴。)陷谷等、主腸痛。(千見腸鳴。)商曲、治腸切痛。(銅見積聚。)建里、療腸中疼。嘔逆上氣。心痛身腫。(明)氣衝、治腸中之熱。(銅見上氣。)

白話文:

太白穴可以治療腸痛,甲字訣為腸鳴;陷谷等穴也可以治療腸痛,千字訣為腸鳴;商曲穴可以治療腸切痛,銅字訣為積聚;建里穴可以治療腸中疼痛、嘔逆上氣、心痛和身腫;氣衝穴可以治療腸中熱,銅字訣為上氣。

腸痛亦多端。若疼甚者、乃腸癰。急宜服內補十全散等藥。其它宜隨證灸之。有老嫗大腸中常若裡急後重。甚苦之。自言人必無老新婦此奇疾也。為按其大腸俞疼甚。令歸灸之而愈。腸癰為病。小腸重。小便數似淋。或繞臍生瘡。或膿從臍出。大便出膿血。屈兩肘正灸肘頭銳骨各百壯。則下膿止。止瘥。

胡權內補十全散治腸癰神效。

白話文:

腸痛也有很多種情況。如果疼痛非常嚴重,那就是腸癰。應立即服用內補十全散等藥物。其他情況應根據證狀進行艾灸。有個老婦人,大腸裡總是有裡急後重的感覺,非常痛苦。她說,世界上肯定沒有像她這種疾病的老婦人了。為她按壓大腸俞穴,疼痛非常嚴重。於是讓她回去艾灸,就可以治好了。腸癰是一種疾病。小腸腫脹、小便數次,類似於淋病。或在肚臍周圍長瘡。或從肚臍流出膿液。大便中有膿血。彎曲兩肘,在肘尖銳骨上施正艾灸,各灸一百壯。那麼膿液就會停止,疾病也會痊癒。

4. 腸鳴(腹鳴)

不容、治腹虛鳴。(銅見痃癖。)三間、主胸滿腸鳴。(千)胃俞、主腹滿而鳴。(明下云腹中鳴。)臍中、主腸中常鳴。上衝於心。天樞、主腹脹腸鳴。氣上衝胸。(又主婦人。)陰都、主心滿氣逆腸鳴。太白、公孫、大腸俞、三焦俞等、(見瀉)主腸鳴。陰交、主腸鳴濯濯。

白話文:

不容:治療腹部虛弱的聲音。(銅見痃癖。)

三間:治療胸部充實、腸鳴。(千金方)

胃俞:治療腹部充實而鳴。(明下雲腹中鳴。)

臍中:治療腸中經常鳴叫。向上衝擊心臟。

天樞:治療腹脹腸鳴。氣向上衝擊胸部。(又主婦人。)

陰都:治療心臟充實、氣逆腸鳴。

太白、公孫、大腸俞、三焦俞等:(見瀉)治療腸鳴。

陰交:治療腸鳴濯濯。

有如水聲。上廉、主腸鳴相追逐。漏谷、主腸鳴。強欠。心悲氣逆。膺窗、主腸鳴泄注。陷谷、溫留、漏谷、復留、陽綱、主腸鳴而痛。下髎、主婦人腸鳴注泄。胸脅脹、腸鳴切痛。太白主之。(甲)三里(見胃。)三間、京門、(見瀉。)關門、(見積氣。)三陰交、(見腹脹。

白話文:

聲音就像水流一樣。上廉穴,主要治腸鳴聲互相追逐。漏谷穴,主要治腸鳴。強烈的打哈欠。心裏悲傷,氣逆上涌。膺窗穴,主要治腸鳴並伴隨泄瀉。陷谷穴、溫留穴、漏谷穴、復留穴、陽綱穴,主要治腸鳴疼痛。下髎穴,主要治婦女腸鳴並伴隨泄瀉。胸脅脹痛,腸鳴且劇痛。太白穴主治。 (甲)三里穴(見胃經。)三間穴、京門穴(見瀉經。)關門穴(見見積氣經。)三陰交穴(見腹脹經。

)陷谷、水分、神闕、(並見水腫。)承滿、溫溜、三焦俞、大腸俞、胃俞、(腹脹。)天樞、(月事。)治腸鳴。(銅)章門、治腸鳴盈盈然。(千同。)食不化。脅痛不得臥。煩熱口乾。不嗜食。胸脅支滿。喘息心痛。腰(下經有背脅。)痛不得轉側。上廉、治腸鳴氣走疰痛。

白話文:

陷谷、水分、神闕,治療水腫。

承滿、溫溜、三焦俞、大腸俞、胃俞,治療腹脹。

天樞,治療月事不調。

章門,治療腸鳴。

章門,治療腸鳴發作,腸鳴盈盈作響。

不能消化食物。

脅痛劇烈到無法入睡。

煩躁發熱,口乾。

沒有食慾。

胸腔和肋骨處脹滿。

喘息、心痛。

腰部疼痛,無法轉動側躺。

上廉,治療腸鳴、氣走疰痛。

商丘、治腹脹腸鳴不便。脾虛令人不樂。身寒善太息。心悲氣逆。復溜、治腹雷鳴。(見鼓脹。)督俞、療腹痛雷鳴。(明見腹痛。)承滿、療腸鳴腹脹。上喘氣逆。(下)陽綱、療食飲不下。腹中雷鳴。腹滿䐜脹。大便泄。消渴。身熱面目黃。不嗜食。怠惰。(下)千云、主腸鳴。

白話文:

  • 商丘:治療腹脹、腸鳴、排便不便。脾虛會讓人不開心、身體寒冷、經常嘆息。心窩發悶、氣往上逆。

  • 復溜:治療腹中雷鳴。(參見鼓脹症狀。)

  • 督俞:治療腹痛、雷鳴。(明顯的腹痛症狀。)

  • 承滿:治療腸鳴、腹脹。上半身氣往上逆。(下)

  • 陽綱:治療飲食不下。腹中雷鳴。腹滿腹脹。大便洩瀉。消渴。身體發熱、臉色發黃。沒有食慾。懶惰。(下)

  • 千雲:主治腸鳴。

(見大便不禁。)三焦俞、療腹脹腸鳴。腸中雷鳴相逐痢下。灸承滿五十壯。(千)天樞、主腹脹腸鳴。氣上衝胸。不能久立。腹痛濯濯。冬日重感於寒則泄。(見泄瀉。)食不化。嗜食身腫。夾臍急。腹中雷鳴。灸太衝無限壯數。(千見上氣。)

白話文:

(看診報告上的重點是:大便失禁。)三焦俞穴(足太陽膀胱經的穴位,位置在背後,第二腰椎棘突下旁開3寸),治療腹部脹氣、腸鳴。腸子裡發出雷鳴般的聲音,伴隨著痢疾。採用灸法,灸承滿穴(足陽明胃經的穴位,位置在腹部,肚臍下4寸),灸50壯。(千金方)天樞穴(足陽明胃經的穴位,位置在腹部,肚臍左右各2寸),主治腹部脹氣、腸鳴。向上衝擊胸部,無法久站。腹痛灼熱,冬日嚴寒加重症狀而腹瀉。(看診報告上的重點是:腹瀉。)吃東西消化不良,愛吃東西導致身體腫脹。肚臍兩旁疼痛,腹中雷鳴。採用灸法,灸太衝穴(足厥陰肝經的穴位,位置在足背,第一、二趾間),灸壯數不限。(千金方見於上氣,即胃氣上逆)

5. 脫肛

百會、療脫肛。(明)下云、療大人小兒脫肛。銅云、治小兒脫肛久不瘥。岐伯療小兒脫肛瀉血。秋深不較。灸龜尾一壯。脊端窮骨也。黃帝灸小兒疳痢脫肛。小兒痢下脫肛。(並見痢。)小兒脫肛。灸頂上旋毛中三壯。即入。(千)或尾翠骨三壯。或臍中隨年。寒冷脫肛。灸翠骨七壯立愈。神。又臍中隨年。(千翼)橫骨百壯。或龜尾七壯。(窮骨。)

白話文:

  • 百會穴:主治脫肛。

  • 《明》雲:治療大人、小孩脫肛。

  • 《銅人腧穴刺灸治法》雲:治療小兒脫肛,久治不癒。

  • 《岐伯》雲:治療小兒脫肛,兼有便血的情況。秋末的時候不要用針灸。灸龜尾穴一壯。脊端窮骨穴。黃帝灸小兒疳積、痢疾、脫肛。小兒痢疾下脫肛。(並見痢疾。)小兒脫肛。灸頭頂旋毛的中間三壯。即時入穴。(《千金方》)或灸尾翠骨穴三壯。或灸臍中,隨年齡增長而調整。寒冷引起的脫肛。灸翠骨穴七壯,即可痊癒。神效。另外灸臍中,隨年齡增長而調整。(《千金翼方》)橫骨穴百壯。或灸龜尾穴七壯。(窮骨穴。)

人有小女患痢脫肛。予傳得一方。用草茶葉一握、薑七片。令煎服而愈。然不知其方所自來也。後閱坡文。始知生薑㕮咀煎茶。乃東坡治文潞公痢之方也。故附於此。

白話文:

某人家中有一位女兒患了痢疾,還脫肛了。我輾轉得到了這麼一個驗方。草茶葉一抓,生薑七片。煎熬之後讓患者服用。此後的病就痊癒了。然而,我卻不知道這個方子的來源。後來我閱讀了『坡文集』,才知道生薑切碎煎茶,原來是蘇東坡用來治療文潞公的痢疾的方子。在此將這個方子附錄出來。

6. 霍亂轉筋

(筋緩急,余見手足攣)

凡霍亂、頭痛胸滿。呼吸喘鳴。窮窘不得息。人迎主之。(千)巨闕、(明云。療霍亂不識人。)關衝、支溝、公孫、陰陵泉、主霍亂。太陰、大都、金門、僕參、主厥逆霍亂。太白、主霍亂逆氣。魚際、主胃逆霍亂。承筋、主霍亂脛不仁。承筋、僕參、(見屍厥)解谿、陰陵泉、(見疝。

白話文:

  1. 霍亂、頭痛、胸悶、呼吸急促,憋悶得根本喘不過氣,主要病位在人迎穴。

  2. 巨闕(穴)、關衝(穴)、支溝(穴)、公孫(穴)、陰陵泉(穴),主治霍亂。

  3. 太陰(穴)、大都(穴)、金門(穴)、僕參(穴),主治厥逆霍亂。

  4. 太白(穴),主治霍亂逆氣。

  5. 魚際(穴),主治胃逆霍亂。

  6. 承筋(穴),主治霍亂腿部麻木不仁。

  7. 承筋(穴)、僕參(穴),解谿(穴)、陰陵泉(穴),主治疝氣。

)治霍亂。金門、僕參、承山、承筋、轉筋霍亂。(千)承山、治霍亂轉筋。大便難。(銅)金門、治霍亂轉筋。曲泉、(見疝。)懸鐘、(見膝攣。)陽輔、(見膝痛。)京骨、(見足麻。)胃俞、治筋攣。(見腹脹。)僕參、(見足痛。)竅陰、(見無子。)至陰、(見頭痛。

白話文:

1)治療霍亂:金門穴、僕參穴、承山穴、承筋穴、轉筋穴。

2)承山穴:治療霍亂轉筋,大便困難。

3)金門穴:治療霍亂轉筋。

4)曲泉穴:(見疝氣)

5)懸鐘穴:(見膝攣痛)

6)陽輔穴:(見膝痛)

7)京骨穴:(見足麻)

8)胃俞穴:治療筋攣。(見腹脹)

9)僕參穴:(見足痛)

10)竅陰穴:(見無子)

11)至陰穴:(見頭痛)

)解谿、(見風。)丘墟、(見腋腫。)治轉筋。髀關、治筋絡急。(銅見膝痛。)浮郄、治小腸熱。大腸結。股外經筋急。髀樞不仁。曲池、治筋緩。捉物不得。挽弓不開。屈伸難。風臂肘細無力。中瀆、治寒氣客於分肉間。痛攻上下。筋痹不仁。承筋、治寒搏轉筋支腫。

白話文:

)解谿:治療風寒濕痹、手足麻木疼痛、屈伸不利。

丘墟:治療腋下腫脹疼痛。

治轉筋:治療筋脈拘攣疼痛。

髀關:治療筋絡急痛、膝蓋疼痛。

浮郄:治療小腸積熱、腹痛腹脹。

大腸結:治療大腸實熱、便祕腹脹。

股外經筋急:治療股外側筋脈急痛。

髀樞不仁:治療大腿外側麻木不仁。

曲池:治療筋脈緩縱、屈伸不利、握物無力、引弓困難。

中瀆:治療寒氣侵襲肌肉,導致疼痛、麻木、不仁。

承筋:治療寒邪侵襲筋脈,導致筋脈拘攣、肢體腫脹疼痛。

大便難。腳腨酸重。引小腹痛。委中、(見腳弱。)跗陽、承山、(見腰腳。)療筋急。(明下)張仲文灸腳筋急。(見腰腳。)岐伯療腳轉筋發不可忍者。灸腳踝上一壯。內筋急灸內。外筋急灸外。解谿、主膝重腳轉筋濕痹。(千)竅陰、主四肢轉筋。大淵、主眼青轉筋。

白話文:

  • 大便艱難,小腿肚酸脹沉重,牽引小腹疼痛。委中穴(見腳弱)、跗陽穴、承山穴(見腰腳),治療筋急。

  • (明朝)張仲文用艾灸治療腳筋急。(見腰腳)

  • 岐伯治療腳抽筋,疼痛難忍,在腳踝上灸一壯。內筋急灸內側,外筋急灸外側。解谿穴,主治膝蓋沉重、腳抽筋、濕痹。

  • 竅陰穴,主治四肢抽筋。大淵穴,主治眼青、抽筋。

乍寒乍熱。缺盆中相引痛。丘墟、主腳急腫痛。戰掉不能久立。跗筋足攣。委中、委陽、主筋急身熱。肝俞、主筋寒熱痙。筋急手相引。心俞、肝俞、主筋急手相引。轉筋入腹。痛欲死者。使四人捉手足。灸臍左邊二寸十四壯。(備急)千云、臍上一寸十四壯。轉筋、灸湧泉六七壯。

白話文:

忽冷忽熱。兩個膝蓋相互牽拉而疼痛。丘墟穴,主因腳部腫脹疼痛。戰掉不能久立。跗筋足攣縮。委中、委陽,主筋急身熱。肝俞,主筋寒熱痙攣。筋急手部相互牽拉。心俞、肝俞,主筋急手部相互牽拉。轉筋疼痛進入腹部,疼痛欲死。這時使用四人拉住手足,灸臍左邊二寸十四壯。(備急)千金方說,灸臍上一寸十四壯。轉筋,灸湧泉六七壯。

(千)轉筋四厥。灸乳根黑白際一壯。若手足厥冷。三陰交二七壯。霍亂已死有暖氣者。承筋七壯。起死人。又鹽納臍中。灸二七壯。腰背不便。轉筋急痹筋攣。二十一椎隨年。轉筋在兩臂及胸中。灸手掌白肉際七壯。又灸膻中、中府、巨闕、胃管、尺澤。並治筋拘頭足皆愈。

白話文:

(一千)筋發生痙攣,以及四肢厥冷。在乳根黑白交際處灸一壯。如果手腳厥冷,在三陰交灸二十七壯。霍亂已經死亡,但還有暖氣的,在承筋灸七壯,可以使死人復活。還可以將鹽納入肚臍中,灸二十七壯。腰背疼痛,筋發生痙攣、急痹、筋攣,在二十一個椎骨上,根據年齡的不同灸壯。筋發生痙攣在兩臂及胸中,在手掌白肉際灸七壯。還可以灸膻中、中府、巨闕、胃管、尺澤。一起治療筋拘,頭足都治癒了。

腹脹轉筋。臍上一寸二七壯。人有身屈不可行。亦有膝上腫疼動不得。予為灸陽陵泉皆愈。已救百餘人矣。神效無比。(有吐瀉轉筋者。予教灸水分即止。)轉筋十指攣急。不得屈伸。灸腳外踝骨上七壯。(余見千金。)

白話文:

腹部脹滿或腳肚子轉筋,在肚臍上方一寸二的位置艾灸七壯。有些人身體彎曲疼痛不能行走,有些人膝蓋以上腫痛不能動彈,我讓他們艾灸陽陵泉穴,都痊癒了。已經挽救了一百多人,奇效無法比擬。(有嘔吐腹瀉轉筋的人,我教他們艾灸水分穴就立馬停止。)手指和腳趾抽筋,無法彎曲舒展,艾灸腳踝外側的骨頭上方七壯。(我從千金方看到的這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