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執中

《針灸資生經》~ 針灸資生經第三 (6)

回本書目錄

針灸資生經第三 (6)

1. 治夢遺失精(白濁)

虛勞尿精。灸第七椎兩旁各三十壯。(千)或曲泉百壯。虛勞白濁。灸脾俞百壯。或三焦俞、腎俞、章門各百壯。夢失精。小便濁難。灸腎俞百壯。夢泄精。灸中封五十。男子夢與人交精泄。灸三陰交五十。失精陰縮。灸中封五十。陰痛溺血精出。灸列缺俞五十一。失精五臟虛竭。

白話文:

尿精症。艾灸第七椎兩側,各五十壯。(千金方)或曲泉穴五十壯。白濁症。艾灸脾俞穴五十壯。或三焦俞、腎俞、章門穴各五十壯。夢遺滑精。小便混濁難忍。艾灸腎俞穴五十壯。夢中遺精。艾灸中封穴五十壯。男子夢中與人交合遺精。艾灸三陰交穴五十壯。遺精陰莖縮小。艾灸中封穴五十壯。陰莖疼痛、遺精、小便帶血。艾灸列缺俞五十壯。遺精、五臟虛竭。

灸曲骨端五十。失精陰縮莖痛。灸大赫三十。失精膝脛痛冷。灸曲泉百壯。腰脊冷疼溺濁。灸脾募百壯。(並千)白濁漏精。灸大椎骨尾龜骨並中間共三穴。以繩量大椎至尾龜骨折中取中間穴。(別附。)太衝、中封、地機、主精不足。(千)中極、蠡溝、漏谷、承扶、至陰、主小便不利。

失精。(明下同。)

白話文:

灸曲骨端五十壯,可以治療失精、陰縮、莖痛。

灸大赫三十壯,可以治療失精、膝脛疼痛、寒冷。

灸曲泉一百壯,可以治療腰脊寒冷、疼痛、排尿混濁。

灸脾募穴一百壯,可以治療白濁、漏精。

灸大椎骨、尾龜骨以及中間共三個穴位,用繩子量從大椎到尾龜骨折中取中間穴。這個穴位可以治療白濁、漏精。(另外附註)太衝、中封、地機這些穴位可以治療精不足。中極、蠡溝、漏谷、承扶、至陰這些穴位可以治療小便不利。

志室治失精。小便淋瀝。然谷、主精溢。(大赫同。)䯒酸不能久立。足一寒一熱。行間、治溺難白濁。寒疝。小腹腫。腎俞、治溺血。便濁。出精。(銅見勞瘵。)膏肓俞、治夢失精。(見勞。)至陰、曲泉、(見風勞。)中極、(明下同。)治失精。(見淋。)志室、治下腫失精。

白話文:

  • 志室穴:治療遺精。小便淋漓不暢。穀道主精,有精溢出。(此法見於《大赫同》)

  • 䯒酸穴:足下酸軟,不能久立。足忽冷忽熱。

  • 行間穴:治療小便渾濁,白濁。寒疝痛。小腹腫滿。

  • 腎俞穴:治療小便帶血。大便溏瀉。遺精。

  • 膏肓俞穴:治療夢遺。

  • 至陰穴、曲泉穴:治療遺精。

  • 中極穴:治療遺精。

  • 志室穴:治療下腫遺精。

夢泄精。灸三陰交二七壯。夢斷神良。(千)虛勞尿精。陽陵泉或陰陵泉隨年壯。或十椎十九椎旁三十壯。耳聾腰痛失精。食少。膝以下清云云。當灸京門五十壯。十四椎百壯。

白話文:

夢中遺精。灸三陰交穴二十七壯。夢中斷交,神清氣爽。(千金方)虛勞尿精。陽陵泉或陰陵泉隨年紀壯。腰椎的第十椎或第十九椎旁三十壯。耳聾腰痛失精。食少。膝蓋以下部位疼痛。應灸京門穴五十壯。第四椎一百壯。

五臟論曰:心有三孔。藏精汁三合。(千同。)則人之遺漏。其因於心乎。心動則遺漏從之。欲免此患。要養其心。使不動可也。其次、則邪念或起。必早抑之。至遊居士云、不愁念起。只恐覺遲。是也。服藥針灸。斯為下矣。然猶愈於不為也。

白話文:

五臟論說:心臟有三口。儲藏精氣和水穀之精的三種精微物質。(這兩種解釋相通。)那麼人的遺漏,其原因在於心臟嗎?心臟一旦動了,遺漏就跟著來了。想要避免這個毛病,就要保養心臟。使它不動就可以。其次,邪念或者會升起,一定要及早地抑制它。就像遊居士說的那樣,不怕念頭升起,只怕察覺得太遲。這說得對。服用藥物和針灸,這是下策。然而還是比不作為的好。

2. 大便不通

大鐘、中髎、石門、承山、太衝、中管、大溪、承筋、主大便難。(千)崑崙、主不得大便。肓俞、主大便乾。腹中切痛。石關、主大便閉。寒氣結。心堅滿。承山(見轉筋。)大溪、(見傷寒無汗。)治大便難。(銅)大鐘、(銅見淋。)石關、治大便秘澀。肓俞、治大便燥。

白話文:

大鐘、中髎、石門、承山、太衝、中管、大溪、承筋:主治大便困難。

崑崙:主治不能排便。

肓俞:主治大便乾燥。腹中切痛。

石關:主治大便祕結。寒氣凝結。胸悶滿。

承山:主治屈伸轉筋。

大溪:主治無汗的傷寒。治療大便困難。

大鐘:主治淋病。

石關:治療便祕澀滯。

肓俞:治療大便乾燥。

(見腰痛。)中注、治小腹有熱。大便堅燥不利。大白、治腰痛大便難。太衝、治足寒大便難。石關、膀胱俞、療腹痛大便難。(明下)大便難、灸七椎旁各一寸七壯。(千)又承筋三壯。大便不通。大敦四壯。大便閉塞。氣結。心堅滿。石門百壯。(余見千金。)腹中有積。

白話文:

(見到腰痛。)中注穴、治療小腹有熱。大便堅硬乾燥不通暢。大白穴、治療腰痛和大便困難。太衝穴、治療足部寒冷和大便困難。石關穴和膀胱俞穴、治療腹部疼痛和大便困難。(明下穴)大便困難,在脊椎兩旁七椎(第七節椎骨)各灸一寸七壯。(千金方)另外再灸承筋穴三壯。大便不通。灸大敦穴四壯。大便閉塞,氣血凝結,心中堅滿。灸石門穴一百壯。(我見於《千金方》)。腹中有積塊。

大便秘。巴豆肉為餅。置臍中。灸三壯。即通。神效。耆域蜜兌治大便秘。(詳見既效。)

白話文:

如果大便不通,可以用巴豆肉做成餅,放在肚臍上,灸三壯。立即就能通了,非常有效。耆域和蜜糖一起服用,也可以治療大便祕(詳見《既效》)。

3. 大小便不通

豐隆、主大小便澀難。(明同。)長強、(明下同。)小腸俞、主大小便難。淋癃。包肓、主癃閉下重。大小便難。

白話文:

豐隆穴:主治小便澀難、大便澀結。(註:明同上)

長強穴:主治小便澀難、淋癃。(註:明下同)

小腸俞穴:主治小便澀難、大便澀結、淋癃。

包肓穴:主治小便閉塞、下肢沉重、小便澀難、大便澀結。

水道、主三焦約。大小便不通。(又云生婦人。)營沖四穴、主大小便不利。大溪、主大便難。尿黃。中注、浮郄、主小腹熱。大便堅。白環俞、(見腰脊。)扶承、(見痔。)大腸俞、治大小便不利。(銅見腹脹。)會陰、治不得大小便。(見陰痛。千同)。浮郄、治小腸熱。大腸結。(見筋急。)膀胱俞、療大小便難。尿赤。(明)交信、療大小便難。

白話文:

水道穴,主治三焦氣血不足,大小便不通。(也有人說它能治療婦女病。)營沖四穴,主治大小便不通。大溪穴,主治大便困難,尿液發黃。中注穴、浮郄穴,主治小腹發熱,大便乾燥。白環俞穴(見腰脊篇),扶承穴(見痔瘡篇),大腸俞穴,治療大小便不通。(銅穴見腹脹篇)會陰穴,治療大小便不通。(見陰痛篇,千金要方中也有記載)。浮郄穴,治療小腸發熱,大腸結聚。(見筋急篇)。膀胱俞穴,治療大小便困難,尿液發紅。(明堂穴),交信穴,治療大小便困難。

一卒傷寒。大小便不通。予與五苓散而皆通。五苓固利小便矣。而大便亦通者。津液生故也。或小便通而大便尚不通。宜用蜜兌道之。(必用方。婦人老人大便秘。用麻子蘇子煮粥食。最佳。)

白話文:

一位士兵得了傷寒,大小便不通。我給他服用了五苓散,大便與小便都通暢了。五苓固然能利小便,但大便也通暢是津液生的緣故。或者小便通而大便不通,應該用蜜汁導之。大便不通一定要用藥方調治。婦人年老之人得了大便祕結,用麻子、蘇子煮粥食用,效果最好。

4. 小便不禁(遺尿附)

承漿、主小便不禁。(見便黃。)關元、(又主婦人小便數泄不止。)湧泉、主小便數。少府、主陰暴痛遺尿。(千)關門、中府、(甲作委中。)神門、主遺尿。陰陵泉、陽陵泉、主失禁遺尿不自知。太衝、主女遺尿。(見疝。)關門、治遺溺善滿。(銅)箕門、(見淋。

白話文:

承漿:主治小便不禁。(見小便發黃。)關元:又主治婦女小便數泄不止。湧泉:主治小便次數多。少府:主治陰部劇烈疼痛,遺尿。(銅)關門、中府(甲書寫作委中)、神門:主治遺尿。陰陵泉、陽陵泉:主治失禁遺尿不自知。太衝:主治女性遺尿。(見疝氣。)關門:治療遺尿情況經常發作。(銅)箕門:(見淋病。)

)通里、(見傷寒。千同。)大敦、(見疝。)膀胱俞、(見便赤。)太衝、(見小便不利。)委中、(見腰脊。)神門、治遺溺。(見心煩。)陰包、治遺溺不禁。(見腰痛。)遺溺、灸陽陵泉或足陽明。各隨年。(千)遺溺失禁。出不自知。灸陰陵泉隨年。小便失禁。灸大敦。

白話文:

  1. 通裏穴:(見傷寒論,千金翼方與通裏穴作用相同。)

  2. 大敦穴:(見疝氣。)

  3. 膀胱俞穴:(見小便發紅。)

  4. 太衝穴:(見小便不利。)

  5. 委中穴:(見腰脊痛。)

  6. 神門穴:治療尿失禁。(見心煩。)

  7. 陰包穴:治療尿失禁。(見腰痛。)

  8. 遺溺:灸陽陵泉穴或足陽明穴。根據年齡不同而有所差異。(千金方)

  9. 遺溺失禁:小便失禁,自己不知道。灸陰陵泉穴,根據年齡不同而有所差異。

  10. 小便失禁:灸大敦穴。

或行間七壯。尿床。灸臍下橫文七壯。婦人遺尿。灸橫骨七壯。小兒遺尿。灸臍下寸半隨年。又灸大敦三壯。(余見千金。)曲泉、陰谷、陰陵泉、復溜。(此諸穴斷小便利大佳。不損陽氣。亦云止遺尿。)

白話文:

小便不通暢、尿牀。在肚臍下方橫紋處灸七壯。婦人小便失禁。在橫骨處灸七壯。小兒遺尿。在肚臍下方一寸半處灸,依年歲遞增。另外在脾經大敦穴灸三壯。(我在《千金方》中見到。)曲泉、陰谷、陰陵泉、復溜。(這些穴位對於改善排便、排尿很有效果,而且不損傷陽氣,同樣也能止遺尿。)

5. 大便不禁(余見泄瀉)

大腸俞、次髎、主大小便利。陽綱、主大便不節。(明同。)腸鳴泄注。小便赤黃。承扶、主尻中腫。大便直出。陰胞有寒。小便不利。屈骨端、主大便泄數。小便不利。並灸天樞。丹田、主泄利不禁。小腹絞痛。關元、療泄痢虛脹。小便難。(明)魂門、治大便不節。(銅)老小大便失禁。

灸兩足大指去甲一寸三壯。又灸大指岐間各三壯。(千)三里、主霍亂遺失。

白話文:

  • 大腸俞和次髎穴,主治大小便失控,也就是便祕或腹瀉。陽綱穴,主治大便失禁。(也可以參考明堂穴。)腸鳴腹瀉、小便赤黃。

  • 承扶穴,主治臀部中間腫脹,大便直泄,陰部有寒氣,小便困難。

  • 屈骨端穴,主治大便稀溏次數多,小便不利。同時灸天樞穴。

  • 丹田穴,主治泄瀉不止,小腹部絞痛。

  • 關元穴,治療腹瀉、痢疾、虛脹,小便困難。(按『明』字本為『肓』字)

  • 魂門穴,治療大便失禁。(按『銅』字本為『銅人』二字)

  • 老小大便失禁。

大便不禁。病亦惙矣。神闕、石門、丹田、屈骨端等。皆是穴處。宜速灸之。予頃患脾泄。醫謂有積。以冷藥利之。大便不禁。服鎮靈丹十餘丸。午夜各數丸而愈。今人服此丹三五丸不效。則不服。是以一勺水救輿薪火也。可乎哉。

白話文:

大便不能控制。這種疾病也很嚴重。神闕、石門、丹田、屈骨端等,都是穴位。應該快速地進行針灸。我以前患有脾虛泄瀉。醫生說我有積滯,要用寒涼藥物來攻下。但這樣做導致大便不能控制。服用了鎮靈丹十幾丸,每天午夜各服幾丸,就好了。現在人們服用這種藥丸三五丸沒有效果,就不再服用了。這就像用一勺水去救一車著火的柴火,可能嗎?

6. 泄瀉(余見吐瀉)

曲泉、治泄利。四肢不舉。(銅見疝。)腹結、治腹寒泄利。(見臍痛。)神闕、治泄利不止。小兒奶利不絕。腹大。繞臍痛。氣穴、治婦人泄利不止。(見月事。)陽綱、治大便泄利。意舍、治大便滑泄。(並見腹脹。)梁門、治大腸滑泄。穀不化。(見積氣。)關門、治泄利不欲食。

白話文:

  1. 曲泉:治療腹瀉、四肢無力、疝氣。
  1. 腹結:治療腹中寒冷引起腹瀉(見臍痛)。
  2. 神闕:治療腹瀉不止,小兒奶痢不斷,腹大,臍周疼痛。
  3. 氣穴:治療婦女腹瀉不止(見月經)。
  4. 陽綱:治療大便鬆散。
  5. 意舍:治療大便溏泄(見腹脹)。
  6. 梁門:治療大腸溏泄,穀物不消化(見積氣)。
  7. 關門:治療腹瀉,不想飲食。

白話文:

腹結可以治療腹部寒冷引起的腹瀉,尤其見於肚臍疼痛者;神闕可用於治療腹瀉不止、小兒奶痢不斷、腹部脹大、肚臍周圍疼痛的症状;氣穴則專治婦女腹瀉不止,尤其是伴随月经的腹泻;陽綱可用于治疗大便松散;意舍则治疗大便溏泄,尤其见于腹胀者;梁門用於治療大腸溏泄、穀物不消化,尤其是伴随腹胀和胃气不足的症状;关门则针对腹泻并伴随食欲不振的患者。

(見積氣。)天樞、治泄利食不化。三焦俞、治水穀不化。欲泄注。(見腹脹。)懸樞、治水穀不化。下利。(見積聚。)脊中、治溫病積聚下利。中髎、治腹脹下利食泄。脾俞、治泄利。(見腹脹。)膀胱俞、治泄利腹痛。大腸俞、腎俞、治洞泄食不化。(見勞瘵。)會陽、治腹中冷氣。

白話文:

(評估消化系統狀況。)天樞穴:治療腹瀉、消化不良。三焦俞穴:治療消化不良。若要瀉下水液。(觀察腹脹。)懸樞穴:治療消化不良。腹瀉。(評估積聚。)脊中穴:治療溫病、積聚、腹瀉。中髎穴:治療腹脹、腹瀉、消化不良。脾俞穴:治療腹瀉。(觀察腹脹。)膀胱俞穴:治療腹瀉、腹痛。大腸俞穴、腎俞穴:治療久瀉、消化不良。(觀察消耗性疾病。)會陽穴:治療腹中寒氣。

泄利不止。京門、治小腹急腫。腸鳴洞泄。髎樞引痛。三間、治腹滿腸鳴洞泄。然谷、治兒洞泄。(見口噤。)關元、療腹泄不止。(明下見賁豚。)京門、然谷、陰陵泉、主洞泄不化。(千)腎俞、章門、主寒中洞泄不化。京門、崑崙、主洞泄體痛。長強、主頭重洞泄。明下云、洞泄不禁。

白話文:

  1. 泄利不止。京門穴,治療小腹部的急性腫脹。

  2. 腸鳴洞泄。髎樞穴,引導疼痛,治療腹滿腸鳴洞泄。

  3. 三間穴,治療腹脹腸鳴洞泄。

  4. 然谷穴,治療小兒洞泄。(見口噤。)

5.關元穴,治療腹瀉不止。(明下見賁豚。)

  1. 京門穴、然谷穴、陰陵泉穴,治療洞泄不化。

  2. 腎俞穴、章門穴,治療寒中洞泄不化。

  3. 京門穴、崑崙穴,治療洞泄體痛。

  4. 長強穴,治療頭重洞泄。

  5. 明下雲,洞泄不禁。

陰陵泉、隱白、主胸中熱。暴泄。大腸俞、主腸鳴腹䐜腫暴泄。三焦俞、小腸俞、下髎、意舍、章門、主腸鳴腹脹欲泄注。會陽、主腹中有寒泄注。腸澼便血。束骨、主腸澼泄。天樞、主冬月重感於寒則泄。當臍痛。腸胃間遊氣切痛。若心腹痛而後泄。此寒氣客於腸間云云。

白話文:

陰陵泉、隱白:主治胸中熱,暴泄。

大腸俞:主治腸鳴、腹脹、腫脹、暴泄。

三焦俞、小腸俞、下髎、意舍、章門:主治腸鳴、腹脹、欲泄、泄瀉。

會陽:主治腹中有寒、泄瀉,腸澼便血。

束骨:主治腸澼泄瀉。

天樞:主治冬季感受寒邪引起的泄瀉,臍部疼痛,腸胃之間遊走性疼痛。

若心腹疼痛之後出現泄瀉,說明寒氣客於腸間。

灸關元百壯。服當歸縮砂湯。(指)泄瀉宜先灸臍中。次灸關元等穴。

白話文:

在關元穴灸一百壯。服用當歸縮砂湯。(指)泄瀉宜先灸臍中。然後灸關元等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