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資生經》~ 針灸資生經第一 (19)
針灸資生經第一 (19)
1. 手少陰心經左右十八穴
少衝二穴。木也。一名經始。在小指內廉端。(明下作側。)去爪甲角如韭葉。針一分。灸三壯。明云、一壯。
少府二穴。火也。在手小指本節後陷中。直勞宮。(勞宮在手厥陰。)針二分。灸七壯。明云、三壯。
神門二穴。土也。一名兌沖。在掌後兌骨端陷中。灸七壯。炷如小麥。針三分。留七呼。
陰郄二穴。在掌後脈中。去腕五分。針三分。灸七壯。
通里二穴。在腕後一寸陷中。針三分。灸三壯。明云、七壯。
靈道二穴。金也。去掌後寸半。或一寸。灸三壯。針三分。
少海二穴。水也。一名曲節。在肘內廉節後。又云、肘內大骨外去肘端五分。屈肘得之。針三分。灸三壯。甄權云、屈手向頭取之。治齒寒腦風頭痛。不宜灸。針五分。明云、在肘內橫紋頭。屈手向頭取之陷宛中。甲乙云、穴在肘內廉即後陷中動應手。針二分。留三呼。瀉五吸。不宜灸。下云、灸五壯。素注、五壯。
銅人云、灸三壯。明堂下經素問注皆云灸五壯。上經甄權皆云不宜灸。亦可疑矣。非大急、亦不必灸。
青靈二穴。在肘上三寸。伸肘舉臂取。灸七壯。明下云、三壯。
極泉二穴。在腋下筋間動脈入胸。灸七壯。針三分。
白話文:
[手少陰心經左右共十八穴]
少衝穴,有兩個穴點,屬木屬性,別名經始,在小指內側末端,距離指甲邊緣如同韭葉寬的地方。針刺時深度爲一分,灸法使用三壯。有文獻記載,只用一壯。
少府穴,有兩個穴點,屬火屬性,在手小指根部後方凹陷處,正對勞宮穴(勞宮穴位於手厥陰經)。針刺時深度爲二分,灸法使用七壯。有文獻記載,只用三壯。
神門穴,有兩個穴點,屬土屬性,別名兌衝,在手掌後方的骨頭末端凹陷處。灸法使用七壯,灸柱大小如同小麥,針刺時深度爲三分,留針至七次呼吸。
陰郄穴,有兩個穴點,在手掌後方脈絡中,距離手腕五分的地方。針刺時深度爲三分,灸法使用七壯。
通裏穴,有兩個穴點,在手腕後方一寸凹陷處。針刺時深度爲三分,灸法使用三壯。有文獻記載,使用七壯。
靈道穴,有兩個穴點,屬金屬性,距離手掌後方一寸半或一寸的地方。灸法使用三壯,針刺時深度爲三分。
少海穴,有兩個穴點,屬水屬性,別名曲節,在肘內側關節後方。另有文獻記載,位於肘內側大骨外,距離肘端五分,屈肘可觸及。針刺時深度爲三分,灸法使用三壯。甄權說,將手屈向頭部可以找到穴位,治療牙齒寒冷、腦風頭痛等病症。不建議使用灸法,針刺深度爲五分。有文獻記載,位於肘內側橫紋頭,屈手向頭部取之,陷宛中。《甲乙經》記載,穴位位於肘內側即後陷中動應手,針刺深度爲二分,留針至三次呼吸,瀉五次吸氣,不建議使用灸法。下文記載,灸法使用五壯。《素問》註釋,使用五壯。
銅人記載,灸法使用三壯。《明堂》下經和《素問》註釋都記載,灸法使用五壯。上經和甄權都記載,不建議使用灸法。這讓人有些疑惑,如果不是非常緊急的情況,也不必使用灸法。
青靈穴,有兩個穴點,位於肘上方三寸,伸肘舉臂可取。灸法使用七壯。有文獻記載,使用三壯。
極泉穴,有兩個穴點,位於腋下肌肉間動脈進入胸部的地方。灸法使用七壯,針刺時深度爲三分。
2. 手太陽小腸經左右十六穴
少澤二穴。金也。一名小吉。在手小指端。去爪甲下一分陷中。灸一壯。針一分。
前谷二穴。水也。在手小指外側本節前陷中。針一分。灸一壯。明云、三壯。
後谿二穴。木也。在手小指外側本節後陷中。灸一壯。針一分。明云、在手外側腕前起骨下陷中。灸三壯。
腕骨二穴。在手外側腕前起骨下陷中。灸三壯。針二分。留三呼。
陽谷二穴。火也。在手外側腕中兌(素作銳。)骨下陷中。灸三壯。針二分。留二呼。
養老二穴。在手踝骨上空寸陷中。灸三壯。針三分。
支正二穴。在腕後五寸。別走少陰。灸三壯。針三分。明云、在手太陽腕後五寸。去養老穴四寸陷中。灸五壯。
小海二穴。土也。在肘內大骨外。去肘端五分陷中。甄權云、屈手向頭取之。灸三壯。針二分。
白話文:
[手太陽小腸經左右十六穴]
-
少澤穴兩個。屬金。又名小吉。位於手的小指末端,離指甲下方一分處的凹陷中。可灸一壯,針刺深度為一分。
-
前谷穴兩個。屬水。位於手小指外側關節前方的凹陷中。針刺深度為一分,可灸一壯。另有說法認為可灸三壯。
-
後谿穴兩個。屬木。位於手小指外側關節後方的凹陷中。可灸一壯,針刺深度為一分。另有說法認為此穴位於手外側手腕前方的突起骨下方的凹陷中,可灸三壯。
-
腕骨穴兩個。位於手外側手腕前方的突起骨下方的凹陷中。可灸三壯,針刺深度為二分,需停留至三次呼吸。
-
陽谷穴兩個。屬火。位於手外側手腕中間的銳骨下方的凹陷中。可灸三壯,針刺深度為二分,需停留至兩次呼吸。
-
養老穴兩個。位於手踝骨上方約一寸的凹陷中。可灸三壯,針刺深度為三分。
-
支正穴兩個。位於手腕後方五寸處,可通往少陰經。可灸三壯,針刺深度為三分。另有說法認為此穴位於手太陽經手腕後方五寸,離養老穴四寸的凹陷中,可灸五壯。
-
小海穴兩個。屬土。位於肘部內側的大骨外側,離肘端五分的凹陷中。甄權提到,彎曲手臂向頭部即可找到此穴。可灸三壯,針刺深度為二分。
3. 手厥陰心主脈左右十六穴
中衝二穴。木也。在手中指端。去爪甲如韭葉陷中。針一分。明云、灸一壯。
勞宮二穴。火也。一名五里。在掌中央橫文動脈中。屈無名指著處是。灸三壯。明云、針二分。得氣即瀉。只一度針。過兩度令人虛。不得灸。灸令瘜肉日加。忌同。素注、灸三壯。(一名掌中。)
趙岐釋孟子云、無名之指。手第四指也。今曰屈無名指著處是穴。蓋屈第四指也。(無名指當屈中指為是。今說屈第四指。非也。)
太陵二穴。土也。在掌後兩筋間陷中。針五分。灸三壯。
內關二穴。在掌後去腕二寸。別走少陽。針五分。灸三壯。
間使二穴。金也。在掌後三寸兩筋間陷中。針三分。灸五壯。明下云、七壯。(千云。腕後三寸。或云掌後陷中。)
郄門二穴。去腕五寸。手厥陰郄。針三分。灸五壯。
曲澤二穴。水也。在肘內廉陷中。屈肘取之。灸三壯。針三分。留七呼。素注、內廉下。
天泉二穴。一名天濕。在曲腋下二寸。舉臂取。針六分。灸三壯。
白話文:
[手厥陰心主脈左右十六穴]
-
中衝穴有兩個。屬木。位於手中指指尖,距離指甲如同韭菜葉寬的凹陷中。針刺深度爲一分。明確記載,可灸一壯。
-
勞宮穴有兩個。屬火。又名五里。位於手掌中央的橫紋動脈上,彎曲無名指時接觸的地方。可灸三壯。明確記載,針刺深度爲二分。感到氣感即行瀉法。僅需一次針刺,過兩次會使人體虛弱。不可灸,灸會導致肉瘤日增。禁忌相同。素注中記載,可灸三壯。(又名掌中。)
-
趙岐解釋《孟子》說:無名指,即是手的第四指。現今所說的彎曲無名指接觸的地方是穴位,即是彎曲第四指。(應將無名指理解爲彎曲中指,現今認爲是彎曲第四指,這是錯誤的。)
-
太陵穴有兩個。屬土。位於手掌後兩筋間的凹陷處。針刺深度爲五分。可灸三壯。
-
內關穴有兩個。位於手掌後離腕二寸處,別走少陽經。針刺深度爲五分。可灸三壯。
-
間使穴有兩個。屬金。位於手掌後三寸兩筋間的凹陷處。針刺深度爲三分。可灸五壯。明確記載,也可灸七壯。(千金方記載,在腕後三寸,或者在手掌後的凹陷中。)
-
郄門穴有兩個。位於離腕五寸處,手厥陰經的郄穴。針刺深度爲三分。可灸五壯。
-
曲澤穴有兩個。屬水。位於肘內側的凹陷中,彎曲肘部即可找到。可灸三壯。針刺深度爲三分。留針至七次呼吸。素註記載,在內側下。
-
天泉穴有兩個。又名天溼。位於曲腋下二寸處,舉起手臂即可找到。針刺深度爲六分。可灸三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