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執中

《針灸資生經》~ 針灸資生經第三 (2)

回本書目錄

針灸資生經第三 (2)

1. 灸二十種骨蒸

崔知悌序云、骨蒸病者、亦名傳屍。亦謂殗殜。亦稱復連。亦曰無辜。丈夫以精氣為根。女人以血氣為本。無問老少。多染此疾。予嘗三十日灸活十三人。前後瘥者。數逾二百。非止單攻骨蒸。又別療氣療風。或瘴或勞。或邪或癖。病狀既廣。灸活者不可具錄。灸後宜服治勞地黃元良。

白話文:

崔知悌在序言中說,骨蒸病也被稱為傳屍病,也叫殗殜病,也稱復連病,還被稱無辜病。男性以精氣為根本,女性以血氣為根本,不論男女老少,都會得這種病。我曾經在三十天內用針灸治好了十三個人,前後治癒的病人超過了二百個。不僅治療骨蒸病,還另外治療氣病、風病,以及瘴病、勞病、邪病或癖病,由於病情廣泛,治癒的病人無法一一列舉。灸後宜服用治勞地黃元良。

凡取四花穴。以稻稈心量口縫如何闊。斷其長多少。以如此長裁紙四方。當中剪小孔。別用長稻稈踏腳下。前取腳大指為止。後取腳曲踿橫紋中為止。斷了卻環在結喉下垂向背後。看稈止處。即以前小孔紙當中安分為四花。蓋灸紙四角也。又一醫傳一法。先橫量口吻取長短。

白話文:

凡是取四花穴的步驟如下:用稻草心量測口縫的寬度,截取一段稻草,長度與口縫寬度相同。然後用紙張剪出一個小孔,將稻草放在腳底下,前面以腳的大拇指為止,後面以腳的曲踿橫紋為止,剪斷稻草,將稻草環繞在脖子下方,垂向背後。觀察稻草停止的部位,然後將小孔紙張置於該部位,將紙張分成四等份,這就是四花穴的位置。還有一種方法是,先橫向量測口吻的長度,然後取一段稻草,長度與量測的長度相同。

以所量草就背上三椎骨下直量至草盡處。兩頭用筆點了。再量中指長短為準。卻將量中指草橫直量兩頭。用筆圈四角。其圈者是穴。(不圈不是穴。)可灸七七壯止。

白話文:

用量竹草放在背上三椎骨下,一直量到草末端,兩頭用筆劃記號。再以前面量中指的尺寸為準,把量中指的草橫著量兩端,用筆圈出四個角。所圈起來的地方就是穴位(沒有圈起來的不是穴位)。只能灸七壯艾灸,不能再灸了。

2. 勞瘵

(傳屍,骨蒸,羸瘦)

中髎、治丈夫五勞七傷六極。腰痛。大便難。小便淋瀝。腹脹下利食泄。(銅)三里、治五勞羸瘦。七傷虛乏。明下云、五勞虛乏。四肢羸瘦。肩井、治五勞七傷。大椎、治五勞七傷。溫瘧痎瘧。氣疰背膊急。頸項強。(明上下同。)風勞食氣。肺俞、治寒熱喘滿。虛煩口乾。

白話文:

中髎穴:治療丈夫五勞七傷六極、腰痛、大便困難、小便淋漓、腹脹下瀉、食物泄潟。

三里穴:治療五勞虛弱、七傷虛乏。明下雲:五勞虛乏、四肢羸瘦。

肩井穴:治療五勞七傷。

大椎穴:治療五勞七傷、溫瘧痎瘧、氣疰背膊急、頸項強。(明上下同)風勞食氣。

肺俞穴:治療寒熱喘滿、虛煩口乾。

傳屍骨蒸勞。肺痿咳嗽。明云、療肉痛皮癢。傳屍骨蒸。肺嗽。魄戶、治虛勞肺痿。(明云勞損痿黃。)五屍走疰項強。明下云、療勞損虛乏。秦承祖云、支正、療五勞。四肢力弱虛乏等。(明下)議嘻、療勞損虛乏。不得睡。下焦俞、療背痛身熱。曲骨、但是虛乏冷極皆灸。

白話文:

屍骨蒸勞:肺部萎縮、咳嗽。

肺痿咳嗽:肺臟萎縮、咳嗽。

明雲:治療肉痛、皮膚搔癢。

傳屍骨蒸:屍骨蒸發。

肺嗽:肺部乾燥。

魄戶:治療虛勞、肺萎縮。(明雲:勞損、萎黃。)

五屍走疰項強:五個屍體走動,使項部僵硬。

明下雲:治療勞損、身體虛弱。

秦承祖雲:支正:治療五勞。

四肢力弱虛乏等:四肢無力、虛弱等。

議嘻:治療勞損、身體虛弱。

不得睡:無法入睡。

下焦俞:治療背痛、身體發熱。

曲骨:凡是虛弱、寒冷至極,皆可以灸。

氣海、療冷病。面黑肌體羸瘦。四肢力弱。小腹氣積聚賁豚。腹弱脫陽欲死不知人。五臟氣逆上攻。膏肓俞、治羸瘦虛損。夢中失精。無所不療。(銅)腎俞、治虛勞羸瘦。耳聾。腎虛水臟久冷。(明有腰痛。)心腹膨脹。脅滿引小腹痛。目視䀮䀮。少氣溺血。小便濁、出精。

白話文:

氣海:治療寒病。臉色黑且體型消瘦。四肢力量薄弱。小腹氣積聚,脹滿。腹部虛弱,陽氣衰竭,奄奄一息,精神恍惚。五臟之氣逆衝而上。

膏肓俞:治療虛弱消瘦,虛損。夢中遺精。無所不治。(銅)

腎俞:治療虛勞,身體虛弱消瘦。耳聾。腎臟虛弱,水臟長時間寒冷。(明代有腰痛。)心腹部脹滿,脅部滿痛,牽連小腹部疼痛。視力模糊。氣虛,溺血。小便渾濁,遺精。

陰疼。五勞七傷虛憊。腳膝拘急。(明有好獨臥。)足寒如冰。頭重身熱振慄。腰中四肢淫濼。洞泄食不化。身腫如水。明下云、療身寒熱。食多身羸瘦。面黃黑目䀮䀮。女久積冷氣成勞。腦空、治勞疾羸瘦。體熱。頸項強。章門、治傷飽、身黃羸瘦。漏谷、治食不為肌膚。

白話文:

陰疼。五臟勞累、七情傷害導致身體虛弱疲憊。腳和膝蓋僵硬彎曲,難以伸展。(明代有好獨居的習慣。)腳冷得像冰一樣。頭重身熱,並且發抖。腰部和四肢濕冷。腹瀉,食物不能消化。身體腫脹,像水一樣。明代文獻中說,用該藥治療身體冷熱交替。吃得多,身體卻瘦弱。臉色蠟黃,眼睛黯淡無光。女性長期積聚寒氣,導致勞累。腦子空虛,用來治療勞累引起的疾病,身體瘦弱。身體發熱。頸部僵硬。章門,用來治療飽食後受傷,身體發黃瘦弱。漏谷,用來治療食物不能被肌膚吸收。

下管、治日漸羸瘦。(見痃癖。)下管、(見腹脹。)胃俞、(見虛損。)脾俞、下廉、(見飧泄。)治羸瘦。小兒羸瘦。食飲少、不生肌膚。灸胃俞一壯。(明下)灸勞法。其狀手足心熱。多盜汗、精神困頓。骨節疼寒。初發咳嗽。漸吐膿血。肌瘦面黃。減食少力。令身正直。

白話文:

  1. 下管:治療日漸消瘦。(見痃癖。)

  2. 下管:(見腹脹。)

  3. 胃俞:(見虛損。)

  4. 脾俞、下廉:(見飧泄。)

  5. 治療消瘦。

  6. 小兒消瘦。飲食少,不長肉。灸胃俞一壯。(明下)

  7. 灸勞法。症狀是手腳心發熱。多盜汗,精神困頓。骨節疼痛怕冷。剛開始咳嗽。漸漸吐出膿血。肌肉消瘦臉色發黃。食量減少沒有力氣。讓身體正直。

用草子、男左女右、自腳中指尖量過腳心下。向上至曲秋大紋處截斷。卻將此草自鼻尖量。從頭正中(須分開頭心發貼肉量。)至脊。以草盡處用墨點記。別用草一條。令病人自然合口量闊狹截斷。卻將此草於墨點上平折兩頭盡處量穴。灸時隨年多灸一壯。(如年三十。灸三十一。

白話文:

用一 根草,男子左足、女子右足,從腳中指尖量過腳底。往上至腳踝折彎處截斷。再用這根草量測從鼻尖到頭頂的長度(必須分開頭頂的頭髮,緊貼頭皮測量)。量至後腦勺,用墨點記號。另用一根草。讓病人自然閉口,量測嘴巴寬度後截斷。再將這根草平放在墨點上,兩端量至臉頰凹陷處。灸時,隨著年齡增加的數量增加一個壯(例如,30歲灸31壯)。

)累效。(集效)

羸瘦固瘵疾。自有寒熱等證。宜隨證醫治。若素來清癯者。非有疾也。惟病後瘦甚。久不復常。謂之形脫。與夫平昔充肥。忽爾羸瘦。飲食減少者。或有他疾乘之。則難救療。須辨之於早。而著艾可也。然仲景論六極。必曰、精極令人氣少無力。漸漸內虛。身無潤澤。翕翕羸瘦。

白話文:

體重過輕或過瘦通常是由於疾病引起的。根據症狀的不同,需要進行相應的治療。如果本來就瘦的人,那就不算疾病。只有在疾病之後體重明顯減輕,並且長時間沒有恢復正常,才稱為形體消瘦。另外,本來體重正常的人,突然變得消瘦,並且食量減少,那麼可能是患上了其他疾病,這種情況很難治癒。因此,需要及早辨別,並進行艾灸治療。

仲景在《傷寒雜病論》中提到六種極端情況,其中「精極」是指精氣耗盡,導致人體氣血不足,身體虛弱,皮膚乾燥,體重減輕。

眼無精光。且云八味腎氣差六極。而差五勞則是八味丸所當服。(仲景常服或常服去附子五味子。)而腎俞等穴。尤所當灸也。

白話文:

眼睛沒有神采。而且說八味丸的腎氣有六種極端差別。而有五種勞累的區別,所以當服用八味丸。(仲景通常服用或常服用八味丸,去掉附子,再加上五味子。)而腎俞等穴位。特別應該灸。

脾俞、大腸俞、主腹中氣脹。引脊痛。食多身羸瘦。名曰食晦。先取脾俞。後取季肋。五臟六腑心腹滿。腰背痛。飲食吐逆。寒熱往來。小便不利。羸瘦少氣。灸三焦俞隨年。(千)

白話文:

脾俞、大腸俞穴,主治腹中氣脹。導致脊椎疼痛。吃很多但是身體消瘦。叫做食積。先取脾俞穴。再取季肋穴。五臟六腑心腹發脹。腰背疼痛。飲食嘔吐反逆。寒熱交替。小便不利。身體消瘦氣息微弱。灸三焦俞穴,以年份做次數。

3. 腎虛

腎俞、治腎虛水臟久冷。(銅見勞。明同。)中膂俞、治腎虛消渴。(見渴。)陽蹺、療腎氣。(明)下廉、療小腸氣不足。面無顏色。灸小腸氣痃癖氣。發時腹痛若刀刺不可忍者。並婦女本藏氣血癖。走疰刺痛。或坐臥不得。或大小便不通。可思飲食。於左右腳下下第二指第一節曲紋中心各灸十壯。

白話文:

腎俞:治療腎虛,水臟長期冰冷。(見《銅人勞候論》,明代同一位作者。)

中膂俞:治療腎虛消渴。(見《渴》條)

陽蹺:治療腎氣。(《銅人脈訣》所載)

下廉:治療小腸氣不足,面色無華。

灸小腸氣痃癖氣。發作時腹痛如刀刺,難以忍受。

同時婦女本藏氣血癖,走竄刺痛。

有時坐臥不得,有時大小便不通,可以飲食。

在左右腳下第二根腳趾第一節曲紋的中心,各灸十壯。

每壯如赤豆大。甚驗。(集效。一云。治寒病肓腸氣發。牽連外腎大痛。腫硬如石。)

治小腸氣方甚多。未必皆效。耆域方奪命散良方蒼猝散皆已試之效者。有一兵患小腸氣。依此方灸足第二指下文五壯。略效而再發。恐壯數未多也。予以鎮靈丹十粒與之。令早晚服五粒而愈。灸固捷於藥。若灸不得穴。又不如藥相當者見效之速。且灸且藥。方為當爾。

白話文:

治療小腸氣的方法非常多,但並非所有方法都有效。此前我試用過耆域方、奪命散和良方蒼猝散等,其中耆域方效果最好。有一位士兵患有小腸氣,他按照耆域方的指示,在右腳的第二個腳趾下灸了五壯,症狀稍有好轉,但不久後又復發了。我想可能是灸治的次數不夠多,於是就給了他十粒鎮靈丹,讓他早晚各服用五粒,病症就痊癒了。灸治的優點是起效快,但如果沒有正確取穴,效果不如服用適當的藥物來得快。因此,最好同時採用灸治和藥物治療的方法。

近傳一立聖散。用全乾蠍七枚、縮砂仁三七枚、炒茴香一錢為末。分三服。熱酒調下和滓空心服。此疾是小腸受熱。蘊積不散。久而成疾。服此立效。雖未試用。以其說有理。故附於此。有士人年少。覓灸夢遺。為點腎俞痠痛其令灸而愈。則不拘老少。腎皆虛也。古人云、百病皆生於心。

白話文:

最近流傳一個有效的治療方案,叫做「立聖散」。藥方如下:

  1. 全乾蠍七枚

  2. 縮砂仁三七枚

  3. 炒茴香一錢

將這些藥材磨成粉末,分成三等份。每次服用一份,用熱酒送服,連渣一起吞下。藥物在空腹時服用效果最佳。

這個疾病是由小腸受熱引起的,熱氣積聚不散,時間久了就形成了疾病。服用這個藥方可以立即見效。雖然我還沒有親自試用過,但是這個說法很有道理,所以我把它收錄在這裡。

有一個年輕的讀書人,患有夢遺的毛病。他找人用灸法治療,灸了腎俞穴,痠痛的感覺消失了,夢遺的毛病也好了。由此可見,不管是老年人還是年輕人,腎氣虛弱都是可以灸治的。古人說,「百病皆生於心」,就是這個道理。

又云、百病皆生於腎。心勞生百病。人皆知之。腎虛亦生百病。人未知也。蓋天一生水。地二生火。腎水不上升。則心火不下降。茲病所由生也。人不可不養心不愛護腎乎。

白話文:

也有人說,所有的疾病都來源於腎臟。精神勞累會產生各種疾病。人人皆知。腎虛也會產生各種疾病。人們卻不知道。天地間首先產生了水,接著產生了火。如果腎水不上昇,那麼心火就會下降。這就是疾病產生的原因。人們不可不保養心臟,愛護腎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