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資生經》~ 針灸資生經第一 (11)

回本書目錄

針灸資生經第一 (11)

1. 背俞第三行左右二十八穴

附分二穴,在第二椎下附項內廉兩旁相去俠脊各三寸。灸五壯;針三分。

魄戶二穴,在三椎下兩旁各三寸。正坐取之。針五分;得氣即瀉,又宜久留針。日灸七壯,止百壯。忌同。明云:日七壯,至二百。下云:魂戶在三椎下兩旁各三寸,灸三壯。又云:魄戶在三椎下兩旁各三寸,灸五壯。素注云:魄戶上直附分。

銅人有魄戶穴,明堂上經亦同。而下經既有魄戶穴,又有魂戶穴,皆云在三椎下。若謂誤寫魄字作魂,不應兩出魄戶穴也。考之下經,既有懸鐘矣,後又有懸鐘;既有天突矣,其治小兒,又有天突。意者魂戶即魄戶(誤作魂),而兩出之。不然,何其穴皆在三椎旁歟?

膏肓俞二穴,在四椎下(明云近五椎),兩旁各三寸。主無所不療:羸瘦虛損、夢中失精、上氣咳逆、發狂健忘(明云狂惑忘誤)。取穴之法:令人正坐,曲脊伸兩手,以臂得動搖。從胛骨上角摸索至骨下頭;其間當有四肋三間,灸中間。從胛骨之裡去胛骨容側指許。

摩胠去表肋間空處。按之自覺牽引於肩中。灸兩胛中,一處至百壯,多至五百(明云六百壯多至千壯)。當覺下礱礱然似流水之狀。亦當有所不出;若得痰疾,則無所不下也。如病人已困,不能正坐,當令側臥,挽上臂,令取穴灸之。又以右手從左肩上住指頭所不及者,是穴也。

右取亦然,乃以前法灸之。若不能久坐,當伸兩臂,令人挽兩胛骨使相離;不爾,即胛骨覆其穴,灸之無驗。此灸訖後,令人陽氣益盛,當消息以自補養。論曰:昔在和緩,不救晉侯之疾,以其在膏之上肓之下,針藥所不能及,即此穴是也。時人拙不能求得此穴,所以宿病難追。

若能用心方便,求得灸之,無疾不愈。出千金外臺。

灸膏肓功效,諸經例能言之;而取穴則未也。千金等方之外,莊綽論之最詳,然繁而無統,不能定於一。予嘗以意取之:令病人兩手交在兩膊上(灸時亦然),胛骨遂開,其穴立見。以手指摸索第四椎下兩旁各三寸,四肋三間之中間;按之痠疼,是穴。灸至千百壯,少亦七七壯。當依千金立點立灸、坐點坐灸、臥點臥灸云(若只合爪在兩膝頭中點穴,亦得)。

神堂二穴,在五椎下兩旁各三寸陷中。正坐取之。針三分,灸五壯。明下云:三壯。素注云:上直魄戶(余同)。

譩譆二穴,在肩膊內廉,俠(明堂作在)六椎下兩旁各三寸。正坐取之。以手痛按之,病者言譩譆。針六分;留三呼,瀉五吸。灸二七壯,止百壯。忌莧菜、白酒。明下云:五壯。

膈關二穴,在七椎下兩旁各三寸陷中。正坐取之。針五分,灸五壯。

魂門二穴,在九椎下兩旁各三寸陷中。正坐取之。灸三壯,針五分。

陽綱二穴,在十椎下兩旁各三寸陷中。正坐闊肩取之。針五分,灸三壯。明下云:七壯。

白話文:

[背俞第三行左右二十八穴]

附分穴有兩個,位於第二椎骨下方,靠近頸項內側,兩邊各離脊椎三寸處。適宜施灸五壯,針刺入三分。

魄戶穴有兩個,位於第三椎骨下方,兩邊各離脊椎三寸處。需正坐取穴,針刺入五分,感應到氣感即可放血,建議長時間留針。每天可灸七壯,最多一百壯。禁忌同前。有文獻記載,魄戶穴位於第三椎骨下方,直對附分穴。

膏肓俞穴有兩個,位於第四椎骨下方,兩邊各離脊椎三寸處。主治多種疾病,包括消瘦虛弱、夢遺、氣喘咳嗽、精神錯亂、記憶力減退等。取穴方法:讓患者正坐,彎腰伸展雙手,從肩胛骨上端摸到骨下端,其間應有四個肋骨三個間隙,灸中間部位,從肩胛骨內部開始,離肩胛骨約一個手指寬。摩胠去表肋間空處,按壓時患者會感覺到牽引肩部的感覺,灸兩肩胛骨中央,一處可灸至一百壯,甚至五百壯。會有下流感覺,類似流水狀。若有痰疾,則無不適。如果病人無法正坐,可以側臥,拉起上臂,尋找穴位進行灸療。也可以用右手從左肩上方住指頭所觸及不到的地方找到穴位。

神堂穴有兩個,位於第五椎骨下方,兩邊各離脊椎三寸凹陷處。正坐取穴,針刺入三分,灸五壯。文獻記載,上直魄戶穴。

譩譆穴有兩個,位於肩胛骨內側,第六椎骨下方,兩邊各離脊椎三寸處。正坐取穴,用手按壓疼痛處,病人會說"譩譆",針刺入六分,留針三呼吸,放血五呼吸,灸二七壯,最多一百壯。忌食莧菜和白酒。

膈關穴有兩個,位於第七椎骨下方,兩邊各離脊椎三寸凹陷處。正坐取穴,針刺入五分,灸五壯。

魂門穴有兩個,位於第九椎骨下方,兩邊各離脊椎三寸凹陷處。正坐取穴,灸三壯,針刺入五分。

陽綱穴有兩個,位於第十椎骨下方,兩邊各離脊椎三寸凹陷處。正坐並擴肩取穴,針刺入五分,灸三壯。

意舍穴有兩個,位於第十一椎骨下方,兩邊各離脊椎三寸凹陷處。正坐取穴,針刺入五分,灸五十至一百壯。

胃倉穴有兩個,位於第十二椎骨下方,兩邊各離脊椎三寸處。針刺入五分,灸五十壯。

肓門穴有兩個,位於第十三椎骨下方,兩邊各離脊椎三寸,叉肋間。經書稱,與鳩尾穴相平。灸三十壯,針刺入五分。

志室穴有兩個,位於第十四椎骨下方,兩邊各離脊椎三寸凹陷處。正坐取穴,針刺入五分,灸三壯。

胞肓穴有兩個,位於第十九椎骨下方,兩邊各離脊椎三寸凹陷處。俯身取穴,灸五七壯,針刺入五分。

秩邊穴有兩個,位於第二十椎骨下方,兩邊各離脊椎三寸凹陷處。俯身取穴,灸三壯,針刺入五分。

以上二十八個穴位,應當按照《千金方》中的規定,在脊椎兩側各三寸處尋找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