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資生經》~ 針灸資生經第五 (18)
針灸資生經第五 (18)
1. 腰痛
舍弟腰疼,出入甚艱。予用火針,微微頻刺腎俞,則行履如故,初不灸也。屢有人腰背傴僂來覓點灸,予意其是筋病使然。為點陽陵泉,令歸灸即愈。筋會陽陵泉也。然則腰疼,又不可專泥腎俞,不灸其他穴也。
風池、治腰傴僂引項筋無力不收。(銅) 肺俞、治腰強。(見胸滿。) 束骨、治腰如折,腨如結,耳聾惡風寒,目眩項不可顧,目內眥赤爛。 白環俞、治腰脊攣痛。(見腰脊痛。)
白話文:
腰痛
我弟弟腰痛,行動非常困難。我用火針輕輕快速地刺了腎俞穴,他就恢復如常了,一開始並沒有灸法。後來多次有人腰背彎曲駝背來找我施灸,我認為這是筋脈疾病造成的,於是為他們點刺陽陵泉穴,讓他們回家自己灸,就痊癒了。因為陽陵泉穴是筋脈的會穴。所以腰痛不能單純只針灸腎俞穴,也不一定需要灸其他穴位。
風池穴,治療腰部彎曲駝背,頸項筋脈無力,不能收縮。(出自銅人腧穴針灸圖經)肺俞穴,治療腰部僵硬疼痛。(見胸部滿悶)束骨穴,治療腰部像折斷一樣疼痛,肌肉像打結一樣,伴隨耳聾怕風寒,頭暈目眩,頸部不能轉動,眼睛內眥紅腫爛,白環俞穴,治療腰脊攣縮疼痛。(見腰脊疼痛)
2. 腰脊痛(余見背痛)
委中、主腰痛夾脊至頭𠘧𠘧然。(千)凡腰腳重痛,於此刺出血,久痼宿疹,亦皆立已。大鐘、主腰脊痛。小腸俞、中膂俞、白環俞、主腰脊疝痛。次髎、胞肓、承筋、主腰脊痛惡寒。合陽、主腰脊痛引腹。扶承、主腰脊尻臀股陰寒痛。湧泉、主腰脊相引如解。志室、京門、主腰痛脊急。
(明下同。)脾俞、小腸俞、膀胱俞、腰俞、神道、谷中、長強。(明下同。)大杼、鬲關、水分、主腰脊急強。腰俞、療腰髖疼,腰脊強,不得轉。(明)白環俞、療腰脊攣痛,大小便不利,百病腰髖疼不遂,腰中冷,不識眠睡。下云、療腰脊急強,不能俯仰,起坐難,手足不仁。
小便黃,腰尻重不舉。志室、胞肓、療腰脊痛急食不消腹堅急。膀胱俞療脊急強腰至足酸重。(下)神堂療腰脊急強逆氣上攻時噎。大鐘(見淋。)治腰脊強痛。志室、治腰脊強痛,食飲不消,腹堅急。京骨、(見足酸。)中膂俞、治腰脊不得俯仰。(見消渴。)明下云、療腰痛不可俯仰。
夾脊膂痛,上下按之應者,從項後至此穴皆灸之,立愈。復溜、治腰脊內引痛。(明下云。腰痛引脊。)不得俯仰起坐,目䀮䀮,善怒多言,舌乾涎自出,足痿不收履,䯒寒不自溫。京骨、治筋攣䯒酸,髀樞痛,頸項強,腰脊不可俯仰。委中、治腰俠脊沉沉然,遺溺,腰重不能舉體。
風痹、髀樞痛,可出血,痼疹皆愈。又云、熱病汗不出,足熱厥逆滿,膝不得屈伸,取其經血立愈。合陽、治腰脊強,引腹痛,陰股熱,膝䯒酸重,履步難。扶承、治腰脊相引如解。(明下云。療腰脊尻臀腰冷痛。)殷門、治腰脊不可俯仰,舉重惡血注之,股外腫。章門、(見腸鳴。)
次髎、治腰脊痛不得轉。(見疝。)懸樞、治腰脊強。(明同。)不得屈伸。三焦俞、治肩背急,腰脊強。(明下同。)不得俯仰。膀胱俞、治腰脊痛。白環俞、治腰脊攣痛,大小便不利,腰髖疼,腳膝不遂,溫瘧,腰脊冷疼,不得安臥,勞損風虛。
史記、太倉公告宋建曰:「君有病。往四五日,君腰脅病不可俯仰,又不得小溲。不亟治,病即入濡腎。及其未舍五臟急治之。病方今客腎濡,此所謂腎痹也。」宋建曰:「建故有腰脊痛。往四五日,弄石不能起,即復置之。暮腰脊痛,不得溺,至今不愈。建病得之好持重。」即為柔湯使服之,十八日而病愈。然則腰脊傷持重得病而入腎,灸腎俞可也。
白話文:
標題:腰部疼痛(詳見背部疼痛)
內容:委中穴和主腰痛夾脊至頭部的痛感。若腰部或腳部有沉重疼痛感,在這處針刺出血,長期固疾或是舊疹都能立即緩解。大鐘穴能舒緩腰脊疼痛;小腸俞、中膂俞、白環俞則可以治療腰脊疝痛;次髎、胞肓、承筋穴可以緩解腰脊疼痛及惡寒;合陽穴可以緩解由腰脊疼痛牽引腹部的痛楚;扶承穴對治療腰脊、尻臀、大腿的陰寒疼痛有幫助;湧泉穴可以緩解腰脊相互牽引的痛感;志室、京門穴可以治療腰痛脊急。
脾俞、小腸俞、膀胱俞、腰俞、神道、谷中、長強穴等對治療腰髖疼痛、腰脊強硬、無法轉動有療效。大杼、鬲關、水分穴對治療腰脊緊繃強硬有幫助。腰俞穴可以治療腰髖疼痛、腰脊強硬,無法轉動。白環俞穴能治療腰脊攣痛、大小便不順等問題。志室、胞肓穴能治療腰脊疼痛、食不消、腹部堅硬緊繃。京骨、中膂俞穴對治療腰脊無法俯仰有療效。委中穴能治療腰側脊椎的深沉疼痛、遺尿、腰重難以舉體。
在項後到夾脊膂痛處上下按壓找到敏感點,進行灸療,可以立刻痊癒。復溜穴可以治療腰脊內部牽引的疼痛。殷門穴能治療腰脊無法俯仰。扶承穴可以治療腰脊相互牽引的痛感。章門穴、次髎穴、懸樞穴、三焦俞穴、膀胱俞穴、白環俞穴等也能治療腰脊相關的疼痛與症狀。
《史記》中記載,太倉公告訴宋建,他患有腰脅病,無法俯仰,且無法小便,如果不盡快治療,病狀可能會影響到腎臟。這被稱為「腎痹」。宋建表示他本來就有腰脊痛,過去幾天因為舉重物而加重病情,導致腰脊疼痛,無法排尿。他因經常舉重而導致腰脊受傷,進而影響腎臟。太倉公建議他服用柔湯,並灸腎俞穴,18天後,病情得以康復。這顯示了腰脊受傷,因舉重而得病,最終影響腎臟的情況,灸腎俞穴是一個有效的治療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