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問對》~ 卷之中 (9)
卷之中 (9)
1. 十四法
一切,凡欲下針之時。用兩手大指甲。於穴旁上下左右四圍掐而動之。如刀切割之狀。令血氣宣散。次用爪法。爪者。掐也。用左手大指甲。著力掐穴。右手持針插穴有準。此下針之法也。
二搖,凡退針出穴之時。必須擺撼而出之。青龍擺尾亦用搖法。故曰搖以行氣。此出針法也。
三退,凡施補寫。出針豆許。補時。出針宜寫三吸。寫時。出針宜補三呼。再停少時。方可出針。又一寫法。一飛三退。邪氣自退。其法。一插至地部。三提至天部。插針宜速。提針作三次出。每一次。停三息。宜緩。提時亦宜吸氣。故曰退以清氣。飛者。進也。
四動,凡下針時。如氣不行。將針搖之。如搖鈴之狀。動而振之。每穴每次。須搖五息。一吹一搖。按針左轉。一吸一搖。提針右轉。故曰。動以運氣。白虎搖頭亦用此法。又曰。飛針引氣。以大指次指捻針。來去上下也。
五進,下針後。氣不至。男左女右轉而進之。外轉為左。內轉為右。春夏秋冬各有淺深。又有補法。一退三飛。真氣自歸。其法。一提至天部。三進入地部。提針宜速。進針三次。每停三息。宜緩。進時。亦宜吹氣。故曰進以助氣。
六循,下針後。氣不至。用手上下循之。假如針手陽明合谷穴。氣若不至。以三指平直。將指面於針邊至曲池。上下往來撫摩。使氣血循經而來。故曰循以至氣。
七攝,下針之時。氣或澀滯。用大指食指中指三指甲。於所屬經分來往攝之。使氣血流行。故曰攝以行氣。
八努,下針至地。復出人部。補寫務待氣至。如欲上行。將大指次指捻住針頭。不得轉動。卻用中指將針腰輕輕按之。四五息久。如撥弩機之狀。按之在前。使氣在後。按之在後。使氣在前。氣或行遲。兩手各持其針。仍行前法。謂之龍虎升騰。自然氣血搬運。故曰努以上氣。一說。用大指次指捻針。名曰飛針。引氣至也。如氣不至。令病人閉氣一口。著力努之。外以飛針引之。則氣至矣。
九搓,下針之後。將針或內或外。如搓線之狀。勿轉太緊。令人肥肉纏針。難以進退。左轉插之為熱。右轉提之為寒。各停五息久。故曰。搓以使氣。機按。經曰針入而肉著者。熱氣因於針。則針熱。熱則肉著於針。故堅焉。茲謂轉緊纏針。與經不同。
十彈,補寫之。如氣不行。將針輕輕彈之。使氣速行。用大指彈之。像左補也。用次指彈之。像右寫也。每穴各彈七下。故曰彈以催氣。
十一盤,如針腹部軟肉去處。只用盤法。兼子午搗臼提按之訣。其盤法如循環之狀。每次盤時。各須運轉五次。左盤按針為補。右盤提針為寫。故曰盤以和氣。如針關元。先刺入二寸五分。退出一寸。只留一寸五分。在內盤之。且如要取上焦之病。用針頭迎向上。刺入二分補之。使氣攻上。臍下之病。退出二分。
白話文:
十四法
一、**一切:**下針前,用雙手大拇指指甲在穴位周圍上下左右掐動,像刀切一樣,使氣血宣通。然後用爪法(掐法),左手大拇指指甲用力掐住穴位,右手持針準確刺入穴位,這就是下針的方法。
二、**搖:**拔針時,必須左右擺動才能拔出。青龍擺尾也用搖法,所以說搖能行氣,這是拔針的方法。
三、**退:**施補瀉時,針拔出少許。補時,拔針宜三次緩慢退針,同時吸氣;瀉時,拔針宜三次緩慢退針,同時呼氣,然後稍停片刻再拔出。還有一種瀉法:一進三退,邪氣自退。方法是:針刺入到地部,三次緩慢退至天部,刺針要快,提針三次,每次停三息,動作要緩慢,提針時吸氣,所以說退能清氣,飛是指進針。
四、**動:**下針時,如果氣機不通,就搖動針,像搖鈴一樣,輕輕震動。每個穴位每次搖動五個呼吸的間隔,吹氣時搖動,同時按住針向左旋轉;吸氣時搖動,同時提針向右旋轉。所以說,動能運氣。白虎搖頭也用此法。又稱飛針引氣,用大拇指和食指捻動針,上下左右移動。
五、**進:**下針後,氣機不到達,男士向左旋轉進針,女士向右旋轉進針(外旋為左,內旋為右)。春夏秋冬進針深淺各有不同。還有一種補法:一退三進,真氣自歸。方法是:一提至天部,三次緩慢進針至地部,提針要快,進針三次,每次停三息,動作要緩慢,進針時呼氣,所以說進能助氣。
六、**循:**下針後,氣機不到達,用手上下沿經絡循行撫摸。例如針刺手陽明大腸經合谷穴,如果氣機不到達,就用三指並攏,指面沿著針旁,從合谷穴到曲池穴上下往返撫摩,使氣血沿經絡循行而至。所以說循能導氣。
七、**攝:**下針時,氣機阻滯,用大拇指、食指、中指三個指甲,在該經脈循行路線上下攝動,使氣血通暢。所以說攝能行氣。
八、**努:**針刺入地部,再退回人部,補瀉都要等到氣機到達。如果想讓氣機上行,用大拇指和食指捻住針頭,不要旋轉,用中指輕輕按壓針身,持續四五個呼吸,像撥動弩機一樣。向前按壓使氣機向後行,向後按壓使氣機向前行。如果氣機運行緩慢,雙手各持針柄,仍用前法,稱為龍虎升騰,氣血自然運行。所以說努能上提氣機。另一種說法是用大拇指和食指捻針,叫做飛針引氣,如果氣機不到達,讓病人屏住一口氣,用力努氣,配合飛針引氣,氣機就能到達。
九、**搓:**下針後,將針體內外搓動,像搓線一樣,不要轉得太緊,以免肥肉纏住針,難以進退。左旋刺入為熱,右旋拔出為寒,每次停五個呼吸的間隔。所以說搓能使氣機運行。經書上說針刺入肉體,熱氣依附在針上,則針熱,熱則肉體粘附在針上,所以針難以進退,這就是轉得太緊而使肉體纏住針,與經書記載不同。
十、**彈:**補瀉時,如果氣機不通,就輕輕彈針,使氣機快速運行。用大拇指彈針像補法,用食指彈針像瀉法,每個穴位各彈七下。所以說彈能催氣。
十一、**盤:**如針刺腹部鬆軟的部位,只用盤法,配合子午搗臼提按的訣竅。盤法像旋轉一樣,每次盤旋五次,左旋按壓針為補,右旋提針為瀉。所以說盤能調和氣機。如針刺關元穴,先刺入二寸五分,退出一寸,只留一寸五分在內盤旋。如果要治療上焦的疾病,針尖向上,刺入二分補之,使氣機上行;治療臍下的疾病,退針二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