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機

《針灸問對》~ 卷之上 (16)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上 (16)

1. 卷之上

或曰。井滎俞經合。主何病也。

曰。六十八難注云。心下滿。肝木病也。足厥陰之支。從肝貫膈。上注肺。故井主心下滿也。滎主身熱。心火病也。俞主體重節痛。脾土病也。經主喘咳寒熱。肺金病也。合主逆氣而泄。腎水病也。此舉五臟之病。各一端為例。余病可以類推而互舉也。不言六腑者。舉藏足以該之。

或曰。諸經之井。皆在手指足趾梢。肌肉淺薄之處。不足使為補寫也。刺之奈何。

經曰。設當刺井者。只寫其滎。以井為木。滎為火。火者。木之子也。此專為寫井者言也。若當補井。則必補其合。故經言。補者不可以為寫。寫者不可以為補。各有攸當也。補寫反。則病危。可不謹哉。

或曰。經以井滎俞經。各系於四時。何謂也。

經曰。春刺井者。邪在肝。夏刺滎者。邪在心。季夏刺俞者。邪在脾。秋刺經者。邪在肺。冬刺合者。邪在腎也。

或曰。南唐何若愚謂三焦是陽氣之父。心包絡是陰氣之母。二經尊重。不繫五行所攝。主受納十經血氣養育。故只言十經。陰陽二脈。逐日各注井滎俞經合。各五時辰畢。每日遇陽干合處。注於三焦。遇陰乾合處。注於包絡。此二經亦各注井滎俞經合五穴也。陽干注腑。陰乾注臟。

如甲日甲戌時。膽氣初出為井。然甲與己合。己巳時。脾出血為井。又如乙日乙酉時。肝出血為井。然乙與庚合。庚辰時。大腸出血為井。陰陽並行。流注無休。陽日。氣先脈外。血後脈內。陰日。血先脈外。氣後脈內。交貫而行。甲戌時。至甲申為陽干合處。己巳時。至己卯為陰乾合處。

余經日辰皆依此推。陽日陽時。則陽經穴開。病在陽經。宜俟陽經穴開針之。陰經亦然。假如膽屬足少陽陽木。故甲日甲戌時。膽引氣出竅陰。(井木)丙子時。流於小腸前谷。(滎火)戌寅時。注於胃陷谷。(俞土)並過本原丘墟。庚辰時。經於大腸陽谿。(經金)壬午時。

入於膀胱委中。(合水)此五腑井滎俞經合穴開時也。至甲申時。氣納三焦之關衝(井)液門(滎)中渚(俞)陽池(原)支溝(經)天井(合)穴亦開焉。肝屬足厥陰乙木。故乙日乙酉時。肝引血出大敦。(井木)丁亥時。流於心之少府。(滎火)己丑時。注於脾之太白。

(俞土)辛卯時。經於肺之經渠(經金)癸巳時。入於腎之陰谷。(合水)此五臟井滎俞經合穴開時也。至乙未時。血納包絡之中衝(井)勞宮(滎)大陵(俞)間使(經)曲澤(合)穴亦開焉。小腸屬手太陽陽火。故丙日丙申時。小腸引氣出少澤。(井火)戊戌時。流於胃內庭。

(滎土)庚子時。注於大腸三間。(俞金)過本原腕骨。壬寅時。經膀胱崑崙。(經水)甲辰時。入膽腕骨。(合木)丙午時。氣納三焦。心屬手少陰陰火。故丁日丁未時。心引血行少衝。(井火)乙酉時。流於脾大都。(滎土)辛亥時。注於肺太淵。(俞金)癸丑時。經於腎復溜。

白話文:

[卷之上]

有人問:井、滎、俞、經、合穴主治什麼病?

答:六十八難注說,心下滿是肝木病。足厥陰經從肝貫穿膈肌,上注於肺,所以井穴主治心下滿。滎穴主治身熱,是心火病;俞穴主治身體沉重、關節疼痛,是脾土病;經穴主治喘咳寒熱,是肺金病;合穴主治逆氣而洩,是腎水病。這只是舉出五臟病症的各一個例子,其他病症可以類推,互相參照。文中沒提到六腑,是因為五臟的病症足以涵蓋六腑。

有人問:各經的井穴都在手指和腳趾尖,肌肉淺薄的地方,不足以用來補瀉,怎麼針刺呢?

經書上說:如果要針刺井穴瀉火,就只瀉其滎穴。因為井穴屬木,滎穴屬火,火是木的兒子。這專門是針對瀉井穴而說的。如果要補井穴,則必須補其合穴。所以經書上說:補法不能用來瀉,瀉法不能用來補,各有其適宜的場合。補瀉相反,則病情危急,不可不謹慎啊!

有人問:經絡上的井、滎、俞、經、合穴分別與四季相應,這是什麼意思?

經書上說:春天刺井穴,邪氣在肝;夏天刺滎穴,邪氣在心;季夏刺俞穴,邪氣在脾;秋天刺經穴,邪氣在肺;冬天刺合穴,邪氣在腎。

有人問:南唐何若愚說三焦是陽氣之父,心包絡是陰氣之母,這兩經很重要,不受五行所制約,主要負責接受十條經脈的血氣滋養,所以只說十經。陰陽二脈,每日輪流注於井、滎、俞、經、合四穴,各五個時辰,每日遇到陽乾合的時候,氣血注於三焦;遇到陰乾合的時候,氣血注於包絡。這兩條經脈也分別注於井、滎、俞、經、合五個穴位。陽乾注腑,陰乾注臟。

例如甲日甲戌時,膽氣初出為井穴。因為甲與己相合,己巳時,脾出血為井穴。又如乙日乙酉時,肝出血為井穴。因為乙與庚相合,庚辰時,大腸出血為井穴。陰陽同時運行,流注不停歇。陽日,氣先於脈外,血後於脈內;陰日,血先於脈外,氣後於脈內,交替運行。甲戌時到甲申時為陽乾合,己巳時到己卯時為陰乾合。

其他經脈每日時辰也依此推算。陽日陽時,則陽經穴位開,病在陽經,應該等到陽經穴位開時針刺;陰經也一樣。比如膽經屬足少陽陽木,所以甲日甲戌時,膽氣從竅陰穴(井木)排出;丙子時,流向小腸的前谷穴(滎火);戌寅時,注於胃的陷谷穴(俞土),並經過本經原穴丘墟穴;庚辰時,經氣流向大腸的陽谿穴(經金);壬午時,進入膀胱的委中穴(合水)。這是五腑井、滎、俞、經、合穴氣血運行時間。到甲申時,氣血進入三焦經的關衝(井)、液門(滎)、中渚(俞)、陽池(原)、支溝(經)、天井(合)等穴位也同時開通。肝屬足厥陰乙木,所以乙日乙酉時,肝血從大敦穴(井木)排出;丁亥時,流向心的少府穴(滎火);己丑時,注於脾的太白穴(俞土);辛卯時,經氣流向肺的經渠穴(經金);癸巳時,進入腎的陰谷穴(合水)。這是五臟井、滎、俞、經、合穴氣血運行時間。到乙未時,血液進入包絡經的中衝(井)、勞宮(滎)、大陵(俞)、間使(經)、曲澤(合)等穴位也同時開通。小腸屬手太陽陽明火,所以丙日丙申時,小腸之氣從少澤穴(井火)排出;戊戌時,流向胃的內庭穴(滎土);庚子時,注於大腸的三間穴(俞金),並經過本經原穴腕骨穴;壬寅時,經氣流向膀胱的崑崙穴(經水);甲辰時,進入膽的腕骨穴(合木);丙午時,氣血進入三焦。心屬手少陰陰火,所以丁日丁未時,心血從少衝穴(井火)排出;乙酉時,流向脾的大都穴(滎土);辛亥時,注於肺的太淵穴(俞金);癸丑時,經氣流向腎的復溜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