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問對》~ 卷之上 (14)
卷之上 (14)
1. 卷之上
邪氣深入。深內而久留之。間日而復刺之。必先調其左右。去其血脈。刺道畢矣。(機按。此節不惟詳於刺法。而亦詳於診法。但診則以指行間動脈也。脈實而疾。則深刺以寫。脈虛而徐。則淺刺以補。邪氣脈來。緊而疾。穀氣脈來。徐而和。學者於此而察識之。則臨病施針。
庶免妄治之失矣。)
經曰。必先明知十二經絡之本末。皮膚之寒熱。脈之盛衰滑澀。其脈滑而盛者。病日進。虛而細者。久以持。大而澀者。為痛痹。寸口與人迎。脈小大等及浮沉等者。病難已。大便赤辦。飧泄。脈小。手足寒難已。手足溫而易已。審其尺之緩急大小滑澀。肉之堅脆。而病形定矣。(機按。今之針士。多不診脈。未免有誤刺害論焉。)
或曰。針家亦察色否。
經曰。視目之五色。以知五臟。決死生。視其血脈。察其色。以知其寒熱痹。故目赤色。病在心。白在肺。青在肝。黃在脾。黑在腎。黃色不可名。病在胸中。診血脈者。多赤多熱。多青多痛多黑為久痹。多赤多黑多青皆見者。寒熱身痛。而色微黃。齒垢黃。爪甲上黃。黃疸也。
診目痛。赤脈從上下者太陽病。從下上者陽明病。從外走內者少陽病。耳間青脈起者。掣痛。(機按。切脈觀色。醫之大要。今之針士。置而弗論。此刺法所以不古。若而。愈疾亦十無一二也。故集次靈樞察色數條於此。後之學者。擴而充之。庶幾如經所謂能合色脈。可以萬全者矣。
)
或曰。經云五臟五俞。五五二十五俞。六腑六俞。六六三十六俞。經脈十二。絡脈十五。凡二十七氣以上下。所出為井。所溜為滎。所注為俞。所行為經。所入為合。又云。五臟有六腑。六腑有十二原者。何謂也。
曰。井譬如谷。井。泉源之所出也。經穴之氣所生。則自井始。而溜滎注俞。過經入合。(合者。會也。如水會於海。)又以井主東方木。木者。春也。萬物發生之始。故陰井屬乙木。乙。陰木也。乙與庚合。故陽井屬庚金。庚。陽金也。陰木柔。陽金剛。剛柔相配。夫婦之道。
則有父子之相生。是以肝木大敦陰井。木生陰滎行間火。火生陰俞太衝土。土生陰經中封金。金生陰合曲泉水。心之少衝井木。少府滎火。神門俞土。靈道經金。少海合水。脾之隱白井木。大都滎火。太白俞土。商丘經金。陰陵泉合水。肺之少商井木。魚際滎火。太淵俞土。
經渠經金。尺澤合水。腎之湧泉井木。然谷滎火。太谿俞土。復溜經金。陰谷合水。心包之中衝井木。勞宮滎火。大陵俞土。間使經金。曲澤合水。此陰經之穴。以次而相生也。膽之竅陰陽井。金生陽滎俠谿水。水生陽俞臨泣木。木生陽經陽輔火。火生陽合陽陵泉土。
,小腸少澤井金。前谷滎水。後谿俞木。陽谷經土。小海合火。胃之厲兌井金。內庭滎水。陷谷俞木。解谿經火。三里合土。大腸之商陽井金。二間滎水。三間俞木。陽谿經火。曲池合土。膀胱之至陰井金。通谷滎水。束骨俞木。崑崙經火。委中合土。三焦之關衝井金。
白話文:
[卷之上]
邪氣深入體內,停留很久,隔天再行針刺。必須先調節其左右經脈,排除其血脈,針刺的道路才算完成。(按:此節不僅詳細說明針刺方法,也詳細說明診斷方法。診斷時以手指探查動脈。脈象實而有力,則深刺以瀉;脈象虛而緩慢,則淺刺以補。邪氣入脈,脈象緊而有力;穀氣入脈,脈象緩而和緩。學習者以此察知,則臨病施針,庶免妄治之失。)
經書說,必須首先明瞭十二經絡的起止、皮膚的寒熱、脈象的盛衰滑澀。脈象滑而盛者,病情日益加重;脈象虛而細者,病程持久;脈象大而澀者,為痛痹;寸口與人迎脈搏大小相等、浮沉相等者,疾病難以痊癒;大便赤色或溏瀉,脈象細小,手足冰冷者,疾病難以痊癒;手足溫暖者,則容易痊癒。仔細觀察尺脈的緩急、大小、滑澀,以及肌肉的堅硬或柔軟,就能確定病情。(按:現在的針灸師,大多不診脈,難免有誤刺傷人的情況。)
有人問:針灸師也觀察面色嗎?
經書說:觀察眼睛的五種顏色,可以知道五臟的狀況,判斷生死;觀察血脈,察其顏色,可以知道寒熱痹症。因此,眼睛發紅,病在心;發白,病在肺;發青,病在肝;發黃,病在脾;發黑,病在腎;黃色難以形容,病在胸中。診斷血脈時,多赤多熱,多青多痛,多黑為久痹;多赤、多黑、多青同時出現者,為寒熱身痛,而面色略黃,牙垢黃,指甲黃,是黃疸。
診斷眼痛,紅色血脈從上往下走的是太陽病,從下往上走的是陽明病,從外往內走的是少陽病;耳旁出現青色血脈的是掣痛。(按:切脈觀色,是醫學的大事,現在的針灸師卻忽略不談,所以針刺方法不古,因此治癒疾病的比例也少之又少。因此,將靈樞中關於察色的幾條收集在此,後學者可以擴充它,庶幾如經書所說能合色脈,可以萬全。)
有人問:經書說五臟有五俞穴,五五二十五俞穴;六腑有六俞穴,六六三十六俞穴;經脈十二,絡脈十五,共二十七氣,從上到下,穴位出現的順序是井、滎、俞、經、合。又說五臟有六腑,六腑有十二原,這是什麼意思?
答:井穴好比穀物,井穴是泉源湧出的地方,經穴之氣的產生,就是從井穴開始,然後流注到滎、俞,經過經脈,最後到達合穴。(合穴就是匯聚的地方,像水匯聚到大海一樣。)又以井穴主東方木,木屬春,萬物發生的開始,故陰井屬乙木,乙是陰木;乙與庚合,故陽井屬庚金,庚是陽金。陰木柔,陽金剛,剛柔相配,是夫婦之道,則有父子之相生。所以肝經的大敦是陰井,木生火,行間是陰滎;火生土,太衝是陰俞;土生金,中封是陰經;金生水,曲泉是陰合。心經的少衝是井木,少府是滎火,神門是俞土,靈道是經金,少海是合水。脾經的隱白是井木,大都是滎火,太白是俞土,商丘是經金,陰陵泉是合水。肺經的少商是井木,魚際是滎火,太淵是俞土,經渠是經金,尺澤是合水。腎經的湧泉是井木,然谷是滎火,太谿是俞土,復溜是經金,陰谷是合水。心包經的中衝是井木,勞宮是滎火,大陵是俞土,間使是經金,曲澤是合水。這是陰經的穴位,依次相生。膽經的竅陰是陽井,金生水,俠谿是陽滎;水生木,臨泣是陽俞;木生火,陽輔是陽經;火生土,陽陵泉是陽合。小腸經的少澤是井金,前谷是滎水,後谿是俞木,陽谷是經土,小海是合火。胃經的厲兌是井金,內庭是滎水,陷谷是俞木,解谿是經火,三里是合土。大腸經的商陽是井金,二間是滎水,三間是俞木,陽谿是經火,曲池是合土。膀胱經的至陰是井金,通谷是滎水,束骨是俞木,崑崙是經火,委中是合土。三焦經的關衝是井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