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機

《針灸問對》~ 卷之上 (10)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上 (10)

1. 卷之上

夫聖人之於針。非經絡孔穴。無以教後學。後學非經絡孔穴。無以傳之師。苟不知通變。徒執孔穴。所謂按圖索驥。安能盡其法哉。故曰。粗守形。上守神。粗守關。上守機。機之動。不離其空中。此之謂也。

或曰。八穴治病。多有效者。何如。

曰。人身正經十二。奇經有八。大絡十五。小絡三百餘。皆所以行氣血也。聖人取穴。三百六十有六。按歲之三百六十六日也。後人以為未盡。更取奇穴。是猶置閏月也。故經絡不可不知。孔穴不可不認。不知經絡。無以知血氣往來。不知孔穴。無以知邪氣所在。知而用。用而的。

病乃可安。今之用八穴者。絡穴六。經穴二。余絡余經。置而不用。速求巧捷。遂悖聖經。又有六十六穴。拘於日時開闔。用之猶未周備。而況拘於八穴者乎。蓋八穴病在氣分。則有可劫之功。若在血分。徒損元氣。病何由安。正是血病而瀉氣也。邪在血分。則直求病之所在。

而取之可也。今人泥而不用。良可笑耶。

或曰。膻中、鳩尾、中庭。人亦有針之者。寧無禁乎。

曰。心為一身之主。至貴不可犯。膻中、鳩尾、巨闕。心之宮城也。心主虛怯。不能主事。往往為邪所乘。或為痰飲所迷。或為瘀血所積。以致痞滿疼痛者有之。或神不內守。發為癲狂者有之。用針之士。多於膻中、鳩尾、中庭針之。亦猶伊尹之於太甲。周公之於孺子。事有差誤。

則將傾覆社稷。荼毒生靈。其害有不可勝言者矣。夫針三穴亦然。犯真心。死不可救。必須自揣己才。果有如伊周之能。可以扶危持顛。方能保心於無危也。

或曰。針三陰交。主何病也。

曰。足之三陰。從足走腹。太陰脾經循內踝上直行。厥陰循內踝前交入太陰之後。少陰腎經循內踝後交出太陰之前。故謂之三陰交。脾主中。腎肝主下。中下焦氣。一穴可以盡之。故非危疾急證。與三陰俱有乾者。不可輕刺。脾腎氣常不足。肝雖有餘。亦是宿血之藏。誤刺則脫人元氣。不可不慎。

或曰。傷寒刺期門穴者。何如。

曰。十二經始於手太陰之雲門。以次而傳。終於足厥陰之期門。期門者。肝之募也。傷寒過經不解。刺之。使其不再傳也。婦人經脈不調。熱入血室。刺之。以其肝藏血也。胸滿腹脹。脅下肥氣。凡是木鬱諸疾。莫不刺之。以其肝主病也。經云。穴直乳下兩肋端。又曰。在不容旁一寸五分。古人說得甚明。今人不解用也。

或曰。刺胸腹者。必避五臟。何謂也。

經曰。中心。一日死。中肝。五日死。中脾。十日死。中腎。六日死。中肺。三日死。中膽。日半死。中膈者。皆為傷中。其病雖愈。不過一歲必死。刺胸腹者。必以布㹠著之。乃從單布上刺。刺之不愈。復刺。刺跗上。中大脈。血出不止死。刺面。中溜脈。為盲。刺頭。中腦戶。

白話文:

[卷之上]

聖人運用針灸,若非透徹了解經絡穴位,便無法教導後學;後學若不了解經絡穴位,也無法將此技藝傳承下去。若只死板地遵循穴位圖譜,而不懂得靈活變通,如同按圖索驥,怎能真正掌握針灸的精髓呢?所以說,粗淺地掌握穴位的位置,不如深入了解其運行的機理;粗淺地掌握穴位的關聯,不如深入了解其運作的機制。機制的運作,並非侷限於穴位本身,而是貫通全身的。

有人問:用八個穴位治療疾病,往往有效,這是為何?

答:人體有十二正經,八條奇經,十五條大絡,還有三百多條小絡,這些都是氣血運行的通道。聖人所取的穴位,共有三百六十六個,與一年三百六十六日相應。後人認為這些穴位還不夠,又另取一些奇穴,如同閏月一樣。所以,經絡和穴位不可不知,不了解經絡,就無法知道氣血的運行方向;不了解穴位,就無法知道邪氣的所在。若能了解並運用得當,就能治癒疾病。現在有些人只用八個穴位,其中六個是絡穴,兩個是經穴,而其他的經絡、穴位卻棄之不用,急於求成,簡直違背了針灸的原理。還有一些人,只拘泥於六十六個穴位,死板地遵循時間的開合,運用尚且不周全,更何況只用八個穴位呢?八個穴位只適用於氣分有病的患者,才能起到搶救的作用;若病在血分,則會損傷元氣,疾病又怎能痊癒呢?這就如同血分有病卻去瀉氣一樣。邪氣在血分,就要直接尋找病灶所在,然後針灸即可。現在很多人死板教條,不肯靈活運用,實在可笑。

有人問:膻中、鳩尾、中庭等穴位,也有人針灸,難道沒有禁忌嗎?

答:心臟是一身之主,至為尊貴,不可輕犯。膻中、鳩尾、巨闕等穴位是心臟的宮室。如果心臟虛弱,無法主導臟腑功能,往往會被邪氣入侵,或被痰飲阻塞,或被瘀血積聚,導致胸悶腹脹疼痛;或者神氣不能內守,而發狂癲癇。許多針灸醫師常常針灸膻中、鳩尾、中庭等穴位,這如同伊尹輔佐太甲,周公輔佐成王一樣,如果處理不當,就會導致國家傾覆,生靈塗炭,其危害不可勝數。針灸這三個穴位也是一樣,如果傷到真心,就會危及性命,無法挽回。所以,必須要衡量自己的能力,如果真的有伊尹、周公那樣的本事,才能夠在危急時刻扶危濟困,才能保證心臟不受傷害。

有人問:針灸三陰交穴位,主治什麼疾病?

答:足部的三陰經脈,從足部向上運行到腹部。太陰脾經沿內踝上部直行;厥陰肝經沿內踝前方,交於太陰脾經之後;少陰腎經沿內踝後方,從太陰脾經之前穿出。所以稱為三陰交。脾主中焦,腎肝主下焦,這個穴位可以調節中下焦的氣機。所以,如果不是危急重症,而且三陰經脈都虛弱的情況下,不可輕易針灸。脾腎之氣常不足,雖然肝氣有餘,但也是宿血的積藏,如果誤刺,就會損傷元氣,不可不慎。

有人問:傷寒刺期門穴,如何?

答:十二經脈始於手太陰肺經的雲門穴,依次相傳,終於足厥陰肝經的期門穴。期門穴是肝經的募穴。傷寒邪氣循經絡傳佈,如果沒有解除,針灸期門穴,可以阻止邪氣繼續傳播。婦女經脈失調,熱邪侵入血室,針灸期門穴,因為肝藏血也。胸悶腹脹,脅肋脹滿疼痛,凡是肝氣鬱結的疾病,都可以針灸期門穴,因為肝主這些病症。經書上說:穴位在乳房下方,兩肋骨端;又說,在不容穴旁一寸五分。古人說得非常清楚,現在很多人都不懂運用。

有人問:針灸胸腹部位,必須避開五臟,這是為什麼?

經書上說:針刺到心臟,一天內就會死亡;針刺到肝臟,五天內就會死亡;針刺到脾臟,十天內就會死亡;針刺到腎臟,六天內就會死亡;針刺到肺臟,三天內就會死亡;針刺到膽囊,半天內就會死亡;針刺到膈肌,也都屬於傷及臟腑,即使治癒,一年內也必死。針灸胸腹部位,必須用布墊著,然後從布上針刺。如果針刺後沒有痊癒,再次針刺,刺到足跗上的大脈,出血不止則會死亡;針刺面部,傷到面部經絡,就會失明;針刺頭部,傷到腦戶,…(原文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