葆光道人

《秘傳眼科龍木論》~ 卷之四 (4)

回本書目錄

卷之四 (4)

1. 四十八·鶻眼凝睛外障

此眼初患之時。忽然癢痛淚出。五臟眼起皆硬。難以迴轉。不辨人物。切宜針引血脈,以摩風膏摩之。此疾皆因五臟熱壅衝上。腦中風熱入眼所使。宜服瀉肝湯、抽風散立效。

詩曰:

五輪目硬難迴轉,鶻眼凝睛是本形,欲知根深何處起,腦中風熱臟中蒸

先將針風引風壅,藥壓塗摩血脈行,元損只宜從向泄,除嗔戒行即平平

瀉肝湯

防風,大黃,茺蔚子,黃芩,黑參,桔梗,芒硝(各一兩)

上為末。以水一盞。散一錢。煎至五分。食後去渣溫溫服之。

抽風散

石決明,茯苓,車前子,五味子,人參,細辛,知母(各一兩半)

上搗羅為末。食後米飲湯調下一錢七分。

白話文:

這類眼疾剛開始發作時,眼睛會突然感到癢和疼痛,並有淚水流出。五臟部位的眼周組織都會變得堅硬,眼球難以轉動,看不清人或物。應立即進行針灸引血,並使用摩風膏來按摩。此病主要是因為五臟熱氣壅塞向上,腦中的風熱進入眼睛所致。適合服用瀉肝湯、抽風散,效果顯著。

詩曰: 眼睛堅硬難以轉動,呈現鶻眼凝睛的特徵,要了解其根源,是由於腦中風熱及五臟熱氣蒸騰所導致。 首先以針灸引風疏通阻塞,再用藥物內服外敷,促進血脈循環,對於損傷應當適時排解,避免過度憤怒,持守戒律,病情就能得到平復。

【瀉肝湯】 成分:防風、大黃、茺蔚子、黃芩、黑參、桔梗、芒硝(各一兩) 製法:將以上材料研磨成粉末,取一錢放入一杯水中,煎煮至剩五分水量,飯後去掉殘渣溫服。

【抽風散】 成分:石決明、茯苓、車前子、五味子、人參、細辛、知母(各一兩半) 製法:將所有材料研磨成細末,飯後以米湯調和一錢七分服用。

2. 四十九·轆轤轉關外障

此眼初患之時。皆因膈中壅毒。肝臟熱極。風毒入腦。致令眼吊起。睛瞳難以迴轉。不辨人物。有在胎中患者。乃不可治。若初患之時。急須治療。宜服天門冬飲子、瀉肝散。

詩曰:

上瞼藏中下瞼藏,則還不肯定中央,轉關恰似轆轤轉,聖者留言難改張

病即雖云醫不得,徒教學者用形彰,堪嗟永處幽冥地,不識青黃坐久常

天門冬飲子

天門冬,茺蔚子,知母(各一兩),防風,五味子(各一兩),人參,羌活,茯苓(各二兩)

上為末。以水一盞。散一錢。煎至五分。食後去渣溫服。

瀉肝散

天門冬(一兩),大黃,黃芩,細辛,芒硝(各一兩),黑參,桔梗(各一兩半)

上為末。以水一盞。散一錢。煎至五分。食後去渣溫服。

白話文:

這段文字描述的眼疾,起初發病時,多半因為胸膈間有毒素堆積,肝臟過於火熱,風毒侵入腦部,導致眼睛向上吊起,瞳孔難以自由轉動,看不清人物輪廓。如果這種病症是從母胎中就有的,那基本上無法治療。但若是剛開始發病,應立即接受治療,適合服用的藥方有「天門冬飲子」和「瀉肝散」。

詩中提到:上眼瞼藏在中眼瞼之下,中眼瞼又藏在下眼瞼裡,眼睛轉動就像轆轤一樣,聖賢的教導是不能輕易改變的。雖然說這種病就算醫生也難以根治,但至少可以讓學醫的人知道它的特徵,可憐那些長期處於黑暗中的人,永遠無法分辨色彩。

【天門冬飲子】的配方如下:天門冬、茺蔚子、知母各一兩,防風、五味子各一兩,人參、羌活、茯苓各二兩。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粉,取一錢與一盞水一起煎煮至剩下五分之量,飯後去除渣滓溫服。

【瀉肝散】的配方如下:天門冬一兩,大黃、黃芩、細辛、芒硝各一兩,黑參、桔梗各一兩半。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粉,取一錢與一盞水一起煎煮至剩下五分之量,飯後去除渣滓溫服。

3. 五十·偶被物撞破外障

此眼初患之時。忽然被物誤有打撞。眼胞青珠疼痛。惡腫難開。宜令鐮洗出血後。以爛搗地黃綿裹封眼。然後宜服除風散、壓熱飲子。

詩曰:

非理因遭撞破傷,不任疼痛堪乖張,瞳人被振全昏濁,惡血仍流在眼眶

欲療只須鐮瞼血,地黃綿裹密封藏,除風壓熱涼湯飲,免使他風作禍殃

除風散

防風(二兩),車前子,藁本,細辛,芎藭,五味子,桔梗(各一兩半)

上搗羅為末。用陳米飲湯空心調下一錢七分。

壓熱飲子

犀角,大黃,知母,人參,茯苓,黃芩,黑參,麥門冬(各兩半),甘草(一兩)

上為末。以水一盞。散一錢。煎至五分。食後去渣溫服。

白話文:

這段文字描述的是眼睛在初期受到外力意外撞擊的情況。眼睛的部位會出現青腫和疼痛,甚至腫脹到無法睜開。治療方式是先使用工具清潔並幫助排出眼中的血液,之後應將熟搗的地黃包裹於綿布中敷於眼睛,接著應服用除風散以及壓熱飲子來輔助治療。

詩句中提到:無預警地遭受撞擊導致傷害,眼睛疼痛不堪,瞳孔震動後變得渾濁,眼球周圍仍有血液滲出。想要治療,只需清除眼瞼內的血液,再用地黃包裹的綿布緊密覆蓋,服用除風散與壓熱飲子等涼性湯藥,避免其他風邪趁虛而入。

「除風散」的成分包括防風(二兩)、車前子、藁本、細辛、芎藭、五味子、桔梗(各一兩半)。將這些藥材研磨過篩成粉末,用陳年米湯在空腹時調服一錢七分。

「壓熱飲子」的成分則有犀角、大黃、知母、人參、茯苓、黃芩、黑參、麥門冬(各兩半)以及甘草(一兩)。將這些藥材磨成粉末,取一錢的藥粉,加入一杯水煮至剩五分之一,飯後去除渣滓,趁溫暖時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