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亦鼎

《神灸經綸》~ 卷之四 (2)

回本書目錄

卷之四 (2)

1. 二陰症治

夢遺精滑鬼交

春秋冬三時可灸。

膏肓、腎俞(灸隨年壯)、命門(遺精不禁五壯立效)、白環俞、中極、三陰交、中封、然谷、三里、關元、氣海、大赫、精宮、丹田。

失精膝腫冷痛

曲泉。

白濁

脾俞、小腸俞、氣海、章門、開元、中極。

精冷無子

腎俞。

淋痛

列缺、中封、膈俞、肝俞、脾俞、腎俞、氣海、石門(血淋)、間使(能攝心包之血)、三陰交(勞淋)、復溜(血淋)、湧泉(血淋)。

尿血精出

列缺。

遺尿偏墜

少府。

少便不通利

三焦俞、小腸俞、三陰交、中極(兼腹痛)、中封、太衝、至陰。

大小便不通

大腸俞、膀胱俞。

大便秘結腹中積痛

章門、巨闕、太白、支溝、照海、大都、神關(即臍中用包豆為餅填入臍中灸三五壯)。

小便失禁

氣海(兼小兒遺尿)、關元、陰陵泉、大敦、行間。

大腸下氣

百會。

胞痹、小腹膀胱按之內痛若沃以湯澀於小便上為清涕脈宜大而實忌虛小而澀

三陰交。

疝氣

大敦、肩井(㿗疝)、章門、氣海、歸來、衝門、關元(主㿗疝偏大灸百壯)、帶脈、會陰、三陰交(肝脾)、大溪(寒疝)、太衝、隱白(脾疝)、承漿、築賓、湧泉、然谷、水道、陷谷、曲泉(㿉疝)。

足大指爪甲穴、並足合兩拇指爪甲以一艾炷灸兩爪端方角上七壯治㿗疝陰腫大效。

手小指端、治㿗疝灸七壯左灸右右灸左。

足大指本節間、治㿗卵疝氣灸三壯。

足大指內側去端一寸白肉際灸隨年壯甚驗若雙㿗灸兩處。

陰腫欲潰、灸足大拇指本節橫紋中五壯一云隨年壯。

闌門、在陰莖根兩旁各開三寸灸二七壯治木腎偏墜、一法於關元旁相去各三寸青脈上灸七壯一法令病人合口以草橫量兩口角為一摺照此再加二摺共為三摺屈成三角如△樣以上角安臍中心兩角安臍下兩旁當兩角處是穴左患灸右右患灸左左右俱患即兩穴俱灸艾炷如麥粒十四壯或三七壯即安。

陰痿

命門、腎俞、氣海、然谷、陽谷。

陰挺

曲泉、太衝、然谷、照海。

陰縮

中封。

莖中痛

列缺、行間、陰陵泉。

痔漏

白話文:

[治療男性私密部位疾病]

對於夜晚夢遺、精液自流、以及類似鬼交的情況, 在春、秋、冬三個季節可以進行灸療。 常用的穴位有:膏肓、腎俞(灸的次數跟年齡相同)、命門(如果遺精無法控制,灸五次就會有效)、白環俞、中極、三陰交、中封、然谷、三里、關元、氣海、大赫、精宮、丹田。

對於精液流失後膝蓋腫脹冷痛的情況, 可以灸曲泉穴。

對於白色濁狀物質的情況, 可以灸脾俞、小腸俞、氣海、章門、開元、中極。

對於精液冷淡且導致無子嗣的情況, 可以灸腎俞穴。

對於尿路疼痛的情況, 可以灸列缺、中封、膈俞、肝俞、脾俞、腎俞、氣海、石門(特別適用於血淋)、間使(能夠調節心包的血液)、三陰交(特別適用於勞淋)、復溜(特別適用於血淋)、湧泉(特別適用於血淋)。

對於尿血和精液外泄的情況, 可以灸列缺穴。

對於尿牀和睪丸下垂的情況, 可以灸少府穴。

對於排尿不順的情況, 可以灸三焦俞、小腸俞、三陰交、中極(如果伴有腹痛)、中封、太衝、至陰。

對於大小便不暢的情況, 可以灸大腸俞、膀胱俞。

對於大便乾燥、腹部積累疼痛的情況, 可以灸章門、巨闕、太白、支溝、照海、大都、神關(就是在肚臍中放入包豆做成的圓餅,然後在上面灸三到五次)。

對於小便失禁的情況, 可以灸氣海(特別適用於兒童尿牀)、關元、陰陵泉、大敦、行間。

對於大腸氣滯的情況, 可以灸百會穴。

對於生殖器腫脹疼痛、小便不暢的情況, 可以灸三陰交穴。

對於疝氣的情況, 可以灸大敦、肩井(特別適用於㿗疝)、章門、氣海、歸來、衝門、關元(特別適用於㿗疝偏大的情況,灸一百次)、帶脈、會陰、三陰交(肝脾)、大溪(特別適用於寒疝)、太衝、隱白(特別適用於脾疝)、承漿、築賓、湧泉、然谷、水道、陷谷、曲泉(特別適用於㿉疝)。

對於大拇指指甲的穴位,以及足部大拇指和另一個拇指的指甲,可以在每個指甲的角落上灸七次,用於治療㿗疝和生殖器腫大,效果顯著。

對於手的小指端,用於治療㿗疝,灸七次,如果是左邊問題就灸右手,右邊問題就灸左手。

對於足部大拇指的關節之間,用於治療㿗卵疝氣,灸三次。

對於足部大拇指內側,距離指甲端一寸的地方,灸的次數與年齡相同,非常有效。如果兩個地方都有癥狀,就在兩個地方都進行灸療。

對於生殖器腫脹即將潰破的情況,在足部大拇指關節的橫紋中間灸五次,或者根據年齡灸多次。

闌門穴在陰莖根部兩旁各開三寸的地方,灸十四次,用於治療木腎偏墜。另一種方法是在關元穴旁邊,距離各三寸的青色脈絡上灸七次。另一種方法是讓患者閉嘴,用草量取兩口角的距離作為一摺,按照這個再加兩摺,總共三摺,彎成一個三角形,把頂點放在肚臍中心,兩個角放在肚臘下兩旁,這兩個角所在的位置就是穴位。如果是左邊有問題,就灸右邊;右邊有問題,就灸左邊;如果左右都有問題,就在兩個穴位都進行灸療,艾炷的大小像麥粒一樣,灸十四次或三十七次。

對於勃起功能障礙的情況, 可以灸命門、腎俞、氣海、然谷、陽谷。

對於子宮脫垂的情況, 可以灸曲泉、太衝、然谷、照海。

對於生殖器收縮的情況, 可以灸中封。

對於陰莖疼痛的情況, 可以灸列缺、行間、陰陵泉。

對於痔瘡和漏管的情況, 需進一步說明,但灸療可能是其中一種治療方式。

2. 婦人症略

云帶下之病有因肝經有火血熱而下注或因脾經有濕血濕而下注或因腎經有虛火虛而下注或因肺經有寒痰寒而下注或因心經有熱痰熱而下注或因脾胃虛弱不能運化精微而下注或因腎氣不足不能攝納精液而下注或因肝氣鬱結不能疏泄而下注或因氣血兩虛不能濡養而下注或因飲食失節勞倦過度而下注或因房勞過度而下注或因外感風寒濕熱而下注或因內傷七情而下注或因產後失調而下注或因經行不調而下注或因胎前受邪而下注或因產後受邪而下注或因外傷內傷而下注或因瘀血內阻而下注或因痰飲內停而下注或因氣血虛弱而下注或因飲食失節而下注或因房勞過度而下注或因外感風寒濕熱而下注或因內傷七情而下注或因產後失調而下注或因經行不調而下注或因胎前受邪而下注或因產後受邪而下注或因外傷內傷而下注或因瘀血內阻而下注或因痰飲內停而下注或因氣血虛弱而下注或因飲食失節而下注或因房勞過度而下注或因外感風寒濕熱而下注或因內傷七情而下注或因產後失調而下注或因經行不調而下注或因胎前受邪而下注或因產後受邪而下注或因外傷內傷而下注或因瘀血內阻而下注或因痰飲內停而下注或因氣血虛弱而下注或因飲食失節而下注或因房勞過度而下注或因外感風寒濕熱而下注或因內傷七情而下注或因產後失調而下注或因經行不調而下注或因胎前受邪而下注或因產後受邪而下注或因外傷內傷而下注或因瘀血內阻而下注或因痰飲內停而下注或因氣血虛弱而下注或因飲食失節而下注或因房勞過度而下注或因外感風寒濕熱而下注或因內傷七情而下注或因產後失調而下注或因經行不調而下注或因胎前受邪而下注或因產後受邪而下注或因外傷內傷而下注或因瘀血內阻而下注或因痰飲內停而下注或因氣血虛弱而下注或因飲食失節而下注或因房勞過度而下注或因外感風寒濕熱而下注或因內傷七情而下注或因產後失調而下注或因經行不調而下注或因胎前受邪而下注或因產後受邪而下注或因外傷內傷而下注或因瘀血內阻而下注或因痰飲內停而下注或因氣血虛弱而下注或因飲食失節而下注或因房勞過度而下注或因外感風寒濕熱而下注或因內傷七情而下注或因產後失調而下注或因經行不調而下注或因胎前受邪而下注或因產後受邪而下注或因外傷內傷而下注或因瘀血內阻而下注或因痰飲內停而下注或因氣血虛弱而下注或因飲食失節而下注或因房勞過度而下注或因外感風寒濕熱而下注或因內傷七情而下注或因產後失調而下注或因經行不調而下注或因胎前受邪而下注或因產後受邪而下注或因外傷內傷而下注或因瘀血內阻而下注或因痰飲內停而下注或因氣血虛弱而下注或因飲食失節而下注或因房勞過度而下注或因外感風寒濕熱而下注

白話文:

「白帶異常的病症可能源自多種因素。可能是肝臟功能亢進,導致血熱下瀉;或是脾臟濕氣過重,血濕下瀉;或是腎臟虛火上升,虛弱下瀉;或是肺部有寒痰,寒氣下瀉;或是心臟有熱痰,熱氣下瀉;或是脾胃虛弱,無法正常運化精微物質,導致下瀉;或是腎氣不足,無法控制精液,導致下瀉;或是肝氣鬱結,無法正常疏泄,導致下瀉;或是氣血雙虛,無法濡養身體,導致下瀉;或是飲食失調、勞累過度,導致下瀉;或是性生活過度,導致下瀉;或是外感風、寒、濕、熱,導致下瀉;或是內傷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導致下瀉;或是產後調理失當,導致下瀉;或是月經週期不調,導致下瀉;或是懷孕期間受到不良影響,導致下瀉;或是產後受到不良影響,導致下瀉;或是外傷、內傷,導致下瀉;或是體內有瘀血阻塞,導致下瀉;或是體內有痰飲積聚,導致下瀉;或是氣血虛弱,導致下瀉;或是飲食失調,導致下瀉;或是性生活過度,導致下瀉;或是外感風、寒、濕、熱,導致下瀉;或是內傷七情,導致下瀉;或是產後調理失當,導致下瀉;或是月經週期不調,導致下瀉;或是懷孕期間受到不良影響,導致下瀉;或是產後受到不良影響,導致下瀉;或是外傷、內傷,導致下瀉;或是體內有瘀血阻塞,導致下瀉;或是體內有痰飲積聚,導致下瀉;或是氣血虛弱,導致下瀉。」

以上反覆列舉的原因,基本上都是在描述導致婦女白帶異常的可能病因。

3. 婦科症治

血結月事不調:

氣海、中極、照海。

經閉:

腰俞、照海。

血崩不止:

膈俞、肝俞、腎俞、命門、氣海、中極(下元虛冷白濁)、間使、血海、復溜、行間、陰谷、通里。

淋帶赤白:

腎俞、血海、帶脈、中封、三陰交、中極(白帶)、氣海、腎俞、命門、神闕、身交(在少腹下橫紋中)、交儀(在內踝上五寸)、營池四穴(在內踝前後兩邊池上脈)、漏陰(在內踝下五分微動脈上)。

癥瘕:

胃俞、脾俞、氣海、天樞、行間、三焦俞、腎俞、子宮、子戶、中極、會陰、復溜。

不孕:

三陰交、血海、氣海、命門、腎俞、中極、關元、陰廉、然谷、照海、胞門(在關元左邊二寸子藏門塞不受精妊娠不成)、氣門(在關元旁三寸)。

一法灸神闕:先以淨干鹽填臍中,灸七壯,後去鹽,換川椒二十一粒,上以薑片蓋定,又灸十四壯,灸畢即用膏貼之。艾炷須如指大,長五六分許。

胎屢墮:

命門、腎俞、中極、交信、然谷。

產難橫生:

三陰交、合谷。

一治橫逆難產危在頃刻,符藥不靈者:灸至陰穴三壯,炷如小麥,下火立產,其效如神(穴在右腳小指爪甲外側尖上)。

產後惡露不止:

中極。

產後無乳:

前谷。

胎漏下血:

氣門,穴在關元旁三寸,灸各百壯。

轉胞腰痛:

十七椎穴,灸五十壯。

欲絕產:

臍下二寸三分,灸三壯,或至七七壯,即終身絕孕。

欲取胎:

肩井、合谷、三陰交。

產後血暈:

支溝。

乳癰膺腫:

乳根。

乳腫:

少澤、臨泣。

行經頭暈少腹痛:

內庭。

婦人蠱病:

公孫(氣蠱)、太谿(水蠱)、行間(血蠱)、內庭(食蠱)。

陰挺癢痛:

少府、曲泉。

繞臍㽲痛:

氣海、關元。

胞衣不下:

三陰交(此穴同合谷,針之下胎最速)、崑崙。

婦人遺尿:

橫骨、當陰門灸七壯。

夜夢交感:

三陰交,灸五壯,男女同治。

白話文:

[婦科治療]

  1. 血結導致月經不調: 治療穴位有氣海、中極、照海。

  2. 經血停止(閉經): 治療穴位為腰俞、照海。

  3. 血崩不止: 治療穴位包括膈俞、肝俞、腎俞、命門、氣海、中極(特別針對下元虛冷白濁),間使、血海、復溜、行間、陰谷、通裏。

  4. 尿道感染及白帶異常(淋帶赤白): 治療穴位為腎俞、血海、帶脈、中封、三陰交、中極(針對白帶)、氣海、腎俞、命門、神闕、身交、交儀、營池四穴、漏陰。

  5. 腫瘤或囊腫(癥瘕): 治療穴位有胃俞、脾俞、氣海、天樞、行間、三焦俞、腎俞、子宮、子戶、中極、會陰、復溜。

  6. 不孕: 治療穴位包括三陰交、血海、氣海、命門、腎俞、中極、關元、陰廉、然谷、照海、胞門、氣門。

另有一種灸療方法,先在肚臍中填入乾淨的鹽,灸七次,然後移除鹽,再放上二十一粒花椒,上面覆蓋薑片,再灸十四次,灸完後立即用膏藥貼住。艾炷需如手指般大小,長度約五六分。

  1. 反覆流產: 治療穴位為命門、腎俞、中極、交信、然谷。

  2. 難產: 治療穴位為三陰交、合谷。

  3. 橫位生產即將發生危險時,符咒藥物無效的情況下: 灸至陰穴三次,艾炷如小麥般大小,下火立即生產,效果神奇。(穴位位於右腳小指指甲外側尖端)

  4. 產後惡露持續: 治療穴位為中極。

  5. 產後乳汁不足: 治療穴位為前谷。

  6. 孕期出血: 治療穴位為氣門,位於關元旁三寸處,各灸一百次。

  7. 妊娠期間腰痛: 治療穴位為十七椎穴,灸五十次。

  8. 欲終止懷孕: 在肚臍下二寸三分處,灸三次,或最多至四十九次,即可終身無法受孕。

  9. 欲取出胎兒: 治療穴位為肩井、合谷、三陰交。

  10. 產後血暈: 治療穴位為支溝。

  11. 乳腺炎: 治療穴位為乳根。

  12. 乳房腫脹: 治療穴位為少澤、臨泣。

  13. 行經期間頭暈和下腹疼痛: 治療穴位為內庭。

  14. 婦女患蠱病: 治療穴位為公孫(氣蠱)、太谿(水蠱)、行間(血蠱)、內庭(食蠱)。

  15. 生殖器瘙癢或疼痛: 治療穴位為少府、曲泉。

  16. 臍周疼痛: 治療穴位為氣海、關元。

  17. 胎盤滯留: 治療穴位為三陰交(與合谷一同使用,可迅速下胎)、崑崙。

  18. 婦女尿失禁: 治療穴位為橫骨、當陰門,灸七次。

  19. 夜間性夢: 治療穴位為三陰交,灸五次,適用於男性和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