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亦鼎

《神灸經綸》~

回本書目錄

1. 卷之四

2. 手足證略

手足為諸陽之本,陽之氣主動以應天,經曰:天有十日,人有手十指以應之;天有十二行,人有足十指莖垂以應之。又曰: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攝。故凡人之日用動作,無不藉力於手足。血氣盛者則健舉輕便,血氣衰者則委頓沉重。其中於病也,或傷於風,或傷於寒,或傷於濕,所傷之因有不同,而手足上下之病亦有異。

經云:風為百病之長,其變無常,濕留關節,令人四肢不仁。風邪從陽而親上,濕邪從陰而親下。惟陰寒之氣挾風濕而來,因人之虛隙以乘之,上下中外無定處。故寒氣積而不瀉,則溫氣去,血凝澀,脈不通,手足為之攣痛。經所謂冬氣滿在四肢是也。又肺心有邪,其氣留於兩肘;肝有邪,其氣留於兩股;脾有邪,其氣留於兩髀;腎有邪,其氣留於兩膝。此五臟有邪留為手足之病,而其要皆統於脾。

蓋脾主四肢,脾脈太過,為病在外,則令人四肢不舉;脾藏在體,為肉形不足,則四肢不用。此可以驗脾之虛實,而知手足致病之大略也。

一臂痛,人皆謂風寒襲臂,而然不知邪之所湊,其氣必虛。宜分別經絡而治之。先令病者以兩手伸直,其臂貼身垂下,大指居前,小指居後。其臂臑之前廉痛者,屬陽明經;後廉痛者,屬太陽經;外廉痛者,屬少陽經;內廉痛者,屬厥陰經;內前廉痛者,屬太陰經;後廉痛者,屬少陰經。視其何經受病,按經取穴,以行灸法,庶無南轅北轍之誤。

若手腫痛,或指掌連臂膊痛,謂之手氣;或臂痛不舉,或癰毒僕傷,皆是氣血凝滯;臂連肩背痠痛,兩手軟痹,由痰飲流入四肢。又有血不榮筋而致臂痛者,當養其血,痛自止也。又血燥筋攣,遇寒則劇。此肝氣虛弱,風寒客於經絡故也。若手足拘攣麻木,又為脾肺氣虧,濕邪不化,以致此耳。

一痹之為言閉也。經云: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其風氣勝者為行痹;寒氣勝者為痛痹;濕氣勝者為著痹。其有筋脈肌皮骨五痹之目,以明春夏四季秋冬五氣之所感受,各主一臟也。非三氣之外,又別有此五症也。所謂行痹者,痛無定處,俗名鬼箭風,又名流火。古云歷節風,又曰白虎。

歷節風晝則靜,夜則動,其痛徹骨,如虎齧之狀。風痹痛有定處,或四肢拘攣,關節疼痛,名曰痛風。著痹者,麻木不仁。素問云:營氣虛則不仁,衛氣虛則不用。營衛俱虛則不仁,且不用。靈樞曰:衛氣不行,則為麻木。東垣宗之,以麻痹之症,必補衛氣而行之。景岳云:治痹之法,祗峻補其陰,宣通脈絡,不宜過用風燥之劑,亦內經之旨也。

又風痹流行,上中下三部,乘人臟腑之虛,與血氣相搏,聚於關節而作痛。若腿腳生瘡,渾身瘙癢,是其人本血虛,因風濕傷脾,主肌肉,肌肉腠理為邪壅閉

白話文:

手和腳是人體所有陽氣的根本,陽氣讓人充滿活力,就像自然界的規律一樣。古人認為,天空中有十個太陽(象徵一天中的時辰),人體就有十個手指來對應;天空中有十二條星宿,人體的腳趾加上腳跟就共有十二個部位來相應。此外,還提到,腳得到血液供應就能行走,手掌得到血液就能抓握,手指得到血液就能靈活活動。因此,人日常生活的各種活動,無一不是依賴手和腳的力量。當人的血液和氣力旺盛時,肢體就強壯靈活;反之,當血液和氣力衰退時,肢體就會感到疲倦沉重。

在疾病方面,可能受到風、寒、濕等不同因素的影響,導致手足出現不同的問題。古籍記載,風是許多疾病的源頭,它的影響變化莫測,濕氣滯留在關節會使人四肢失去感覺。風邪通常向上影響,濕邪則向下影響。而當寒氣、風邪和濕氣一同侵襲人體,利用人體的虛弱之處進入,可以影響到身體的任何部位。因此,當寒氣在體內積聚而無法排解,溫暖的氣血就會被驅散,血液變得濃稠,脈絡不通,手足會產生疼痛和抽搐。這就是古籍所說的冬天寒氣集中在四肢的情況。另外,如果肺、心、肝、脾、腎等五臟受到邪氣影響,其氣息會停留在肘、大腿、臀部、膝蓋等部位,這些都是五臟的邪氣影響手足健康的例子,而它們都與脾臟的健康狀況息息相關。

脾臟負責調節四肢的運作,如果脾脈過旺,身體外部會出現問題,導致四肢無力;如果脾臟本身的功能不足,影響到肌肉的形態,四肢也會失去力量。透過這些現象,我們可以判斷脾臟的虛實,進一步瞭解手足疾病的大致原因。

比如手臂疼痛,大家可能都會以為是風寒侵襲所致,但實際上,邪氣聚集的地方往往反映著該部位的氣血已顯虛弱。治療時,應該根據經絡的不同來對症下藥。首先,讓患者雙手伸直,手臂緊貼身體垂下,大拇指在前,小拇指在後。如果手臂前面疼痛,屬於陽明經的範疇;後面疼痛,屬於太陽經;外側疼痛,屬於少陽經;內側疼痛,屬於厥陰經;內前側疼痛,屬於太陰經;後側疼痛,屬於少陰經。根據這些信息,醫生可以判斷是哪一條經絡受影響,再根據經絡選擇適當的穴位進行針灸治療,避免治療方向錯誤。

對於手部腫痛,或是手指、手掌連同手臂疼痛的情況,一般稱為「手氣」。手臂無法抬起,或是因癰腫、撞擊而疼痛,都是因為氣血運行不暢。如果手臂連同肩膀和背部感到痠痛,雙手變得軟弱無力,可能是因為痰飲(一種病理產物)流到四肢所致。另外,如果因為血液無法滋養筋骨導致手臂疼痛,應該通過補血來緩解疼痛。血燥引起的筋骨收縮,在寒冷環境下會更加嚴重,這通常是肝氣虛弱,風寒入侵經絡的結果。如果手足出現抽搐和麻木,可能與脾肺氣血虧損有關,濕邪未能及時排出也是原因之一。

痹症的意思是閉塞。古籍記載,風、寒、濕三種氣候因素混合在一起,會引發痹症。如果風氣佔優勢,會形成「行痹」;寒氣佔優勢,會形成「痛痹」;濕氣佔優勢,會形成「著痹」。此外,還有「筋痹」、「脈痹」、「肌痹」、「皮痹」、「骨痹」等五種類型,它們分別代表著春、夏、秋、冬、長夏五季的氣候影響,各自對應一個臟器。並非除了風、寒、濕三種因素外,還有其他五種症狀存在。所謂的「行痹」,指的是疼痛位置不固定,民間俗稱為「鬼箭風」或「流火」,古書中稱之為「歷節風」,也有人稱之為「白虎」。

歷節風白天平靜,夜晚發作,疼痛徹骨,像老虎咬噬一樣。風痹的疼痛位置較固定,可能會導致四肢抽搐和關節疼痛,被稱為「痛風」。著痹則表現為麻木無感。《素問》中提到,營氣虛弱會導致麻木,衛氣虛弱會影響肢體功能,如果營衛二氣都虛弱,不僅會麻木,肢體功能也會受限。《靈樞》指出,衛氣不流通會導致麻木。李東垣認為,治療麻痺症狀,必須補充衛氣,使其得以流動。張景嶽表示,治療痹症的方法主要是大力補充陰液,宣通脈絡,不宜過度使用風燥的藥物,這也符合《黃帝內經》的原則。

風濕痹症會在身體的上、中、下三個部分流動,趁著臟腑虛弱之際,與血液氣息相互作用,聚集在關節引起疼痛。例如,如果腿部和腳部出現潰瘍,全身皮膚瘙癢,這表明患者本來就有血虛的問題,因為風濕影響了脾臟,脾臟主管肌肉,肌肉的毛孔被邪氣阻塞,導致了這些症狀。

3. 手足症治

肩臂冷痛 凡人肩臂冷痛者,每遇風寒肩上多冷,或日須熱手撫摩,夜須多被擁蓋,庶可支持。此以陽氣不足,氣血衰弱而然。若不預為之治,恐中風不遂等症由此而成也。須灸肩髃二穴,方免此患。蓋肩系兩手之安否,環跳系兩足之安否,此不可不灸。輕者七壯,風寒甚者十四壯,或分二三次報之,但不可過多,恐臂細也。若灸環跳,則四五十壯無害。

又法灸膏肓 肩井

臂痛不舉

肩井 肩髃 曲池 淵液 曲澤(臂肘掣痛) 後谿(項強肘痛) 大淵(手腕痛) 陽谷(手膊痛)

手臂紅腫

液門 中渚

受濕手足拘攣

曲池 尺澤 腕骨 外關 中渚 五虎(在手食指無名指背間本節前骨尖上各一穴,握拳取之,主治手指拘攣)

臂腕五指疼痛

腕骨 支正

四肢麻戰蜷攣

中渚

五痹

曲池 外關 合谷 中渚 膏肓 肩井 肩髃

上中下三部痹痛

足三里

冷痹

陽陵泉

足痹不仁

腰俞 懸鐘(濕痹趾疼同治)

手背癰毒

中渚

渾身瘙癢麻痹

風市 懸鐘

腿叉風

腎俞 環跳 陽陵泉 懸鐘 崑崙

膝風腫痛

足三里 陽陵泉 陰陵泉 太衝 崑崙

足發熱

湧泉 然谷

膝脛冷痛

曲泉 厲兌

膝臏腫痛

厲兌 此穴合隱白治夢魔

腳氣 忽覺有蟲自足心行至腰中即暈絕久方甦醒,此真腳氣也。初覺即宜灸。

足三里 懸鐘 絕谷 風市 肩井 陽陵泉 陽輔 崑崙 照海 太衝

白虎歷節風

風市 此穴在膝上七寸外側兩筋間。又法令正身平立直,隨兩手著腿,當中指頭盡處陷中是穴(灸三五壯)

玉龍兼陰市,能治腳膝乏力

兩足轉筋

陽陵泉 承山 邱墟 三陰交 照海

腳踝(內筋急灸內踝四十壯,外筋急灸外踝四十壯)

腿膝冷痹,鶴膝風

陽陵泉 環跳 風市

濕痛兩腿瘡癢

血海

寒濕筋攣疼痛

環跳 風市

痿症

湧泉 陰谷 陽輔

足內廉腫痛

肩井 三陰交 大敦

足腕腫痛

解谿 邱墟

寒濕腳瘡

取足跗上三寸許,足腕正中陷處是穴,灸七壯神效。此穴當即是解谿穴 照海

手足逆冷

大都</p

白話文:

[手足病症與治療]

凡是肩臂感覺到冷痛的人,常常在遇到風寒時,會覺得肩膀特別冰冷,甚至白天需要熱手搓揉按摩,夜晚需多蓋棉被保暖,才能稍微緩解。這是由於體內的陽氣不足,氣血虛弱所致。如果不提前治療,可能會導致中風或是其他疾病。應當灸療肩髃二穴,才能避免這樣的困擾。因為肩部的健康直接關係到雙手的狀況,同樣地,環跳穴影響雙腳的健康,因此這些穴位不可不灸。病情輕微的灸七次即可,若是風寒嚴重的則需灸十四次,可以分成二到三次進行,但不宜過度,以免造成手臂變細。至於灸療環跳穴,則可達四五十次也無妨。

另一種方法是灸療膏肓、肩井穴。

手臂疼痛無法抬起

可灸肩井、肩髃、曲池、淵液、曲澤(用於手臂及肘部的抽痛)、後谿(用於頸部僵硬和肘部疼痛)、大淵(用於手腕疼痛)、陽谷(用於手背疼痛)。

手臂及手部紅腫

可灸液門、中渚。

因濕氣引起的手足拘攣

可灸曲池、尺澤、腕骨、外關、中渚、五虎穴(位於食指與無名指背側關節前方的骨尖上,各有一穴,握拳即可找到,用於手指拘攣)。

手臂、手腕及手指疼痛

可灸腕骨、支正穴。

四肢麻木、抽搐及蜷縮

可灸中渚穴。

五種類型的痹症

可灸曲池、外關、合谷、中渚、膏肓、肩井、肩髃穴。

上、中、下三部分的痹痛

可灸足三里穴。

冷痹

可灸陽陵泉穴。

足部痹痛,感覺遲鈍

可灸腰俞、懸鐘穴(濕痹和腳趾疼痛均可治療)。

手背生癰或感染

可灸中渚穴。

全身瘙癢及麻木

可灸風市、懸鐘穴。

大腿根部風濕

可灸腎俞、環跳、陽陵泉、懸鐘、崑崙穴。

膝蓋風濕腫痛

可灸足三里、陽陵泉、陰陵泉、太衝、崑崙穴。

足部發熱

可灸湧泉、然谷穴。

膝蓋小腿冷痛

可灸曲泉、厲兌穴。

膝蓋腫痛

可灸厲兌穴,此穴配合隱白穴,可用於治療夢魘。

腳氣症:突然感到有如蟲子從腳心爬至腰部,隨即暈厥,過一陣子才恢復意識,這是真正的腳氣症。一發現就應當接受灸療。

可灸足三里、懸鐘、絕谷、風市、肩井、陽陵泉、陽輔、崑崙、照海、太衝穴。

白虎歷節風

可灸風市穴,此穴位於膝蓋上方七寸外側的兩條肌肉之間。另一種定位方式是:保持身體正直站立,雙手自然垂放於腿部,當中指指尖抵達的凹陷處即是穴位(灸三至五次)。

玉龍穴和陰市穴結合使用,能有效治療腳膝無力。

兩腳抽筋

可灸陽陵泉、承山、邱墟、三陰交、照海穴。

腳踝內側的筋緊繃,灸內踝四十次;外側的筋緊繃,灸外踝四十次。

腿部及膝蓋冷痹,鶴膝風

可灸陽陵泉、環跳、風市穴。

兩腿濕疹搔癢

可灸血海穴。

寒濕引起的筋肉收縮和疼痛

可灸環跳、風市穴。

痿證

可灸湧泉、陰谷、陽輔穴。

腳內側腫痛

可灸肩井、三陰交、大敦穴。

腳腕腫痛

可灸解谿、邱墟穴。

寒濕腳瘡

在腳背上方約三寸,腳腕正中間的凹陷處找穴,灸七次有奇效。此穴可能是解谿穴,另加灸照海穴。

手腳冰冷

可灸大都穴。

4. 二陰症略

夫二陰者所以通水道傳糟粕為地道之要會也。經曰濁陰出下竅,下竅者下焦之竅也。凡人飲食入胃,其精氣先輸脾歸肺,上行春夏之令以滋養周身,乃清氣為天者也。升已而下輸膀胱,行秋冬之令為傳化糟粕,轉味而出,乃濁陰為地者也。人能順四時之氣,起居有時,以避寒暑,飲食有節,及不暴喜怒,以順神志,常欲四時均平而無偏勝,則安。

不然,外感六氣之淫,內動五志之火,則大小便不通,或不禁,遺精、濁淫、諸淋、痔、疝之症作矣。分列各條於後。

一、夢遺精滑。丹溪分為二症,謂夢與鬼交為夢遺,不因夢感而自遺者為精滑。其實總為一遺精也。戴氏云遺精得之有四:有用心過度,心不攝腎,以致失精者;有因思色欲不遂,致精失位輸瀉而出者;有色欲太過,滑泄不禁者;有年壯氣盛,久無色欲,精氣滿泄者。其所由不同,其狀亦不一也。

考古治夢遺方,屬鬱滯者居大半是。又不專主於固澀也。如果腎虛精滑,宜治以補澀。若屬郁滯,宜治以通利。如濕熱內蘊,當從脾胃酌治。如欲火大熾,思想無窮,當從心治。醫家大法,總不外此數者,審而用之可也。

一、白濁之症。經所謂思想無窮,入房太甚,發為白淫。又脾移熱於腎,出白。二者皆隨溲而下也。又有濕痰流注者,有胃中濁氣下流,滲入膀胱者。丹溪謂赤濁者為心虛有熱,由思慮而得之。白濁者為腎虛有寒,因嗜愆而得之。又曰赤屬血,因小腸屬火故也。白屬氣,由大腸屬金故也。

靈樞謂中氣不足,溲便為之變。必先補中氣,使升舉之。而後分其臟腑、氣血、赤白、虛實,以治方得經旨。

一、精冷無子。何以明之?有稟受先天北方寒水之氣,腎臍常冷而不溫,雖當壯盛之年,亦隨肝陽鼓動而施泄。然氣體本寒,如春行冬令,萬物不得遂其生。此不可以法治。有勞傷少陰之臟,真陽失守,寒氣留止所藏之精,故無沖和生化之氣可用矣。法以散寒助暖,則陽施陰化,自得其平。

易曰:男女構精,萬物化生。男女者,乾坤之道也。乾以中爻之坤而成坎。坤以中爻之乾而成離。坎為水,離為火。水中得火而既濟之象成焉。若火獨炎上,水獨潤下,水火不交,則為未濟,何生化之有?靈樞曰:兩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謂精。精冷者,腎氣虛寒也。

一、淋症大綱有二:一曰濕。脾受積濕之氣,小便黃赤,甚則淋。一曰熱。風火鬱於上,而熱其病淋是也。分而言之,有石淋,小便下如沙石。有勞淋,勞倦即發。有血淋,心主血,氣通小腸,熱甚則搏於血脈,血得熱則流行入胞中與溲俱下。有膏淋,肥液若脂膏,又名肉淋。有氣淋,胞內氣脹,小腹滿,出少善數,尿

白話文:

[二陰症簡述]

二陰,指的是我們身體中處理水分與廢物的系統,它們負責排除體內的廢棄物,就像大地吸收並分解廢棄物一樣重要。根據古籍記載,身體中的濁氣(廢物)是由下焦(下腹部的器官)排泄出去的。當我們吃東西後,食物中的精華首先被輸送到脾臟,然後再到肺部,接著像春天和夏天一樣,滋養全身,這就是清氣(有益的氣息)。之後,這些清氣會下降到膀胱,像秋天和冬天一樣,將體內的廢物轉化並排出,這就是濁氣(廢物)的作用。只要我們跟隨四季的節奏生活,有規律地作息,避免寒冷和酷熱,飲食適量,保持情緒穩定,讓身體在四季中保持平衡,就能健康。

然而,一旦我們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或是內心的情緒波動,導致大小便不暢或失控,甚至出現遺精、濁淫、淋病、痔瘡、疝氣等疾病。接下來,將詳細說明這些病症。

  1. 夢遺精滑。丹溪將這種現象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在夢中與異性發生關係導致的夢遺,另一種是無需夢境刺激就自行遺精的精滑。實際上,這兩種情況都屬於遺精的範疇。戴氏指出,導致遺精的原因主要有四種:一是過度思考,心神無法控制腎臟,導致精液流失;二是對性的渴望未能實現,導致精液失調;三是性行為過度,無法控制精液的流失;四是正值壯年,精力旺盛,但缺乏性行為,導致精液自然溢出。這些原因各不相同,遺精的表現也不盡相同。

古代治療夢遺的藥方中,大多數是針對鬱悶和阻滯的情況,並不專門強調固澀(收縮)的效果。如果確實是腎虛導致的精滑,應使用補益和固澀的方法來治療;如果是鬱悶和阻滯導致的,應使用疏通和利尿的方法來治療;如果是由濕熱引起的,應從脾胃的角度進行治療;如果是由慾火旺盛導致的,應從心臟角度進行治療。醫生通常會遵循這些原則,根據具體情況選擇適當的治療方法。

  1. 白濁的病症。經典中提到,無休止的思維活動和過度的性行為會導致白濁。此外,脾臟過熱也會導致白濁。這些情況通常會隨著尿液一起排出。還有一種情況是由濕痰引起的,以及胃中的濁氣下瀉,滲入膀胱的情況。丹溪認為,紅色的濁液是心虛有熱,由思慮過度所致;白色的濁液是腎虛有寒,由過度縱慾所致。他進一步解釋說,紅色的濁液與血液有關,因為小腸屬火;白色的濁液與氣體有關,因為大腸屬金。

《靈樞》提到,如果中氣(身體的中間部位)不足,尿液和大便就會發生變化。首先應該補充中氣,使其上升,然後再根據臟腑、氣血、紅白的不同,確定虛實,選擇適當的治療方法。

  1. 精冷無子。如何理解這個問題呢?有的人由於先天的北方寒水之氣,腎臟和肚臍經常處於冰冷狀態,即使在壯年時期,也會在肝臟的陽氣鼓動下進行性行為。然而,他們的身體本質上是寒冷的,就像春天執行冬天的命令,萬物無法正常生長。對於這種情況,無法通過法律手段解決。另一種情況是勞損了少陰臟器,導致真正的陽氣流失,寒氣滯留在藏精的地方,因此無法產生溫和的生化之氣。對於這種情況,可以使用散寒助暖的方法,幫助陽氣發揮作用,促進陰氣的轉化,從而達到平衡。

《易經》說:「男女結合,萬物化生。」男女是天地之道的體現。乾卦以中爻的坤卦形成坎卦,坤卦以中爻的乾卦形成離卦。坎代表水,離代表火。水中有火,形成了既濟的象徵。如果只有火向上燃燒,只有水向下流淌,水火不能相交,就會形成未濟的象徵,何來生命的創造?《靈樞》說:「兩個神相遇,形成形體,常在身體中生長,這就是精。」精冷的人,腎氣虛寒。

  1. 淋病的主要病因有兩點:一是濕氣。當脾臟受到積累的濕氣影響時,小便會變得黃紅,嚴重時會形成淋病。二是熱氣。風火鬱結在上部,導致熱病,進而引起淋病。具體來說,有石淋,小便排出如沙石;有勞淋,勞累後發作;有血淋,心主血,氣通小腸,熱氣過盛會侵襲血脈,使血液受熱而進入胞中,與尿液一起排出;有膏淋,排出的液體像脂肪或油脂,又稱肉淋;有氣淋,胞內氣脹,小腹漲滿,排尿次數增多,尿量卻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