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維德

《原機啟微》~ 附錄 (8)

回本書目錄

附錄 (8)

1. 腎臟風眼

四生散,治腎風上攻,眼目作癢,或作昏花。

白附子,黃耆,獨活,蒺藜(各等分)

為末。每服二錢,用豬腰子一枚,批開入藥,濕紙包裹,煨熟細嚼,鹽湯下;風癬,酒下。

白話文:

【治療項目】:腎臟風眼問題

【藥方名稱】:四生散

【適用症狀】:此方用於治療因腎風上衝導致的眼睛癢或視力模糊不清。

【藥方成分】:白附子、黃耆、獨活、蒺藜(這些藥材需各取等量)

【製作方法】: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

【服用方式】:每次服用兩錢的藥粉。先取一顆豬腰子剖開,將藥粉放入其中,再用濕紙包覆,將其烤熟後細嚼慢嚥,可搭配鹽水一同吞服;若是風癬症狀,則可用酒送服。

2. 小兒五臟目疾

天麻丸,治小兒肝疳,風疳,眼疳。

青黛,黃連,天麻,五靈脂(去石),夜明砂(炒),川芎,蘆薈(各一錢),龍膽草(酒拌炒焦),防風,蟬蛻(各一錢半),全蠍,麝香(少許),乾蟾頭(二錢,炙焦)

為末,豬膽汁浸糕丸,如麻子大。每服十丸,薄荷湯下。

生犀散,治小兒心經虛熱,目內淡紅。

犀角(鎊末,二錢),地骨皮,赤芍藥,柴胡,乾葛(各一兩),甘草(半兩)

為末。每服二三錢,水煎熟,入犀角,食後服。

瀉黃散,治小兒胃熱,眼目作痛。

藿香(七錢),山梔(一兩),石膏(半兩),甘草(七錢五分),防風(四兩)

用蜜酒拌,微炒,為末。每服二三錢,水煎服。

生熟地黃散,治小兒疳蝕眼患,閉合不開,羞明畏日,或生內障。

生地黃,熟地黃(各一兩),當歸(二錢半),麥門冬(去心,半兩),枳殼(米泔洗,炒),防風,杏仁(去皮尖,炒),甘草,赤芍藥(各二錢半)

為末。每服三二錢,黑豆七粒,煎豆熟,去渣服。

三味蘆薈丸,治黑水凝翳內障,不痛不癢,微有頭旋脹澀者。

蘆薈,甘草(各一錢),羚羊角(蜜炙,二兩)

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空心茶清下十丸。

九味蘆薈丸,治三焦及肝膽經風熱,目生雲翳,或瘰癧耳內生瘡,寒熱作痛,或肝火肌體消瘦,發熱作渴,飲食少思,肚腹不調,或肝疳口內生瘡,牙齦潰爛,或牙齒蝕落,頰腮腐爛,發熱口渴,飲食少用,下部生瘡等症。

蘆薈(半兩),胡黃連,當歸,龍膽草(酒浸炒),芍藥,川芎,蕪荑(各一兩),木香,甘草(炙,各三錢)

上為末,茯神糊丸,麻子大。每服五七十丸,滾湯下。

地黃丸,治小兒肝腎虛熱,眼目生翳,或赤爛等症,如變疳症。當兼服蘆薈肥兒二丸。(詳見《家居醫錄》卷六)

熟地黃(捏碎秤,八兩,酒拌杵膏),山藥,山茱萸肉(各四兩),白茯苓,澤瀉,牡丹皮(各三兩)

上各另為末,入地黃膏和勻,加煉蜜少許,丸如梧桐子大。量兒大小,空心服。

肥兒丸,治食積發熱,眼目生翳等症。

黃連(炒),蕪荑(炒),神麯(炒),麥芽(炒)

上各另為末等分,水和丸。量兒大小,空心服。

通頂散,治小兒腦熱,腦枕骨疼,閉目不開,或頭風痛,攢眉啼哭,並赤目。

川芎,薄荷(各半兩),茵陳,甘草(各四錢),朴硝(三錢,甜硝亦可)

為末。用少許吹鼻中既效。如要嚏噴,加躑躅花一錢,只用朴硝吹鼻亦止。

一方,用好壞胭脂子,水調塗眼眶。

決明散,治痘疹入眼。

決明子,赤芍藥(各一錢半),甘草(一錢)

為末。每服一錢,蜜水調服。(以上方見《小兒袖珍方》)

白話文:

小兒五臟目疾

天麻丸:治療小兒肝疳、風疳、眼疳。藥材包括青黛、黃連、天麻、五靈脂(去石)、夜明砂(炒)、川芎、蘆薈(各一錢)、龍膽草(酒拌炒焦)、防風、蟬蛻(各一錢半)、全蠍、麝香(少許)、乾蟾頭(二錢,炙焦)。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豬膽汁浸泡製成糕丸,如麻子大小。每次服用十丸,用薄荷湯送服。

生犀散:治療小兒心經虛熱,眼睛內部呈現淡紅色。藥材包括犀角(磨成粉末,二錢)、地骨皮、赤芍藥、柴胡、乾葛(各一兩)、甘草(半兩)。將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至三錢,水煎服用,服用時加入犀角粉末,飯後服用。

瀉黃散:治療小兒胃熱,眼睛疼痛。藥材包括藿香(七錢)、山梔(一兩)、石膏(半兩)、甘草(七錢五分)、防風(四兩)。用蜂蜜酒拌勻,微炒,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至三錢,水煎服用。

生熟地黃散:治療小兒疳積導致眼睛受損,眼睛閉合不能睜開,怕光,或患有內障。藥材包括生地黃、熟地黃(各一兩)、當歸(二錢半)、麥門冬(去心,半兩)、枳殼(米泔水洗淨,炒)、防風、杏仁(去皮尖,炒)、甘草、赤芍藥(各二錢半)。將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至二錢,加七粒黑豆一起水煎,去渣服用。

三味蘆薈丸:治療黑水凝結導致的內障,不痛不癢,略微頭暈脹痛。藥材包括蘆薈、甘草(各一錢)、羚羊角(蜜炙,二兩)。將藥材研磨成細粉,用蜂蜜製成丸藥,如梧桐子大小。空腹用茶水送服十丸。

九味蘆薈丸:治療三焦及肝膽經風熱引起的目生雲翳,或瘰癧、耳內生瘡,寒熱疼痛;或肝火旺盛導致身體消瘦,發熱口渴,食慾不振,腹脹不適;或肝疳導致口腔生瘡,牙齦潰爛,或牙齒脫落,頰腮腐爛,發熱口渴,食慾不振,下體生瘡等症狀。藥材包括蘆薈(半兩)、胡黃連、當歸、龍膽草(酒浸炒)、芍藥、川芎、蕪荑(各一兩)、木香、甘草(炙,各三錢)。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茯神糊製成丸藥,如麻子大小。每次服用五十至七十丸,用滾燙的開水送服。

地黃丸:治療小兒肝腎虛熱引起的目生翳膜,或眼睛紅腫等症狀,如轉變成疳積症狀者,應同時服用蘆薈肥兒丸。(詳見《家居醫錄》卷六)藥材包括熟地黃(捏碎稱重,八兩,酒拌搗成膏)、山藥、山茱萸肉(各四兩)、白茯苓、澤瀉、牡丹皮(各三兩)。將藥材研磨成粉末,加入地黃膏拌勻,加少許煉蜜,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根據兒童年齡大小調整用量,空腹服用。

肥兒丸:治療食積引起發熱,眼睛生翳膜等症狀。藥材包括黃連(炒)、蕪荑(炒)、神麴(炒)、麥芽(炒),各等份研磨成粉末,加水製成丸藥。根據兒童年齡大小調整用量,空腹服用。

通頂散:治療小兒腦熱,後腦勺疼痛,眼睛閉合不能睜開,或頭痛、皺眉哭鬧,以及眼睛紅腫。藥材包括川芎、薄荷(各半兩)、茵陳、甘草(各四錢)、朴硝(三錢,芒硝亦可)。將藥材研磨成粉末,少量吹入鼻中即可。如果需要噴嚏,可以加入躑躅花一錢;僅用朴硝吹鼻亦可。另一方:用好壞胭脂子,用水調和塗抹眼眶。

決明散:治療痘疹入眼。藥材包括決明子、赤芍藥(各一錢半)、甘草(一錢)。將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用蜂蜜水調服。(以上方劑見《小兒袖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