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維德

《原機啟微》~ 卷之上 (2)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上 (2)

1. 血為邪勝凝而不行之病

血陰物,類地之水泉,性本靜。行,其勢也。行為陽,是陰中之陽,乃坎中有火之象。陰外陽內,故行也。純陰,故不行也。不行則凝,凝則經絡不通。經曰:足陽明胃之脈,常多氣多血。又曰:足陽明胃之脈,常生氣生血。手太陽小腸之脈,斜絡於目眥。足太陽膀胱之脈,起於目內眥。

二經皆多血少氣,血病不行,血多易凝。《靈蘭秘典論》曰:脾胃者,倉廩之官,五味出焉。五味淫則傷胃,胃傷血病,是為五味之邪,從本生也。又曰:小腸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遇寒則阻其化。又曰: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遇風則散其藏,一阻一散,血亦病焉。

是為風寒之邪,從末生也。凡是邪勝,血病不行,不行漸滯,滯則易凝,凝則病始外見,以其斜絡目眥耶,以其起於目內眥耶。故病環目青黤,如被物傷狀,重者白睛亦黤,輕者或成斑點,然不痛不癢,無淚眵眊矂羞澀之證。是曰血為邪勝,凝而不行之病。此病初起之時,大抵與傷風證相似,一二日則顯此病也,川芎行經散主之,消凝大丸子主之。睛痛者,更以當歸養榮湯主之。

如此則凝復不滯,滯復能行,不行復行,邪消病除,血復如故。志此,無所不愈也;不志於此,無所愈也。

白話文:

【血液在邪氣過盛時會凝固而不流動】

血液是陰性的物質,就像地底下的泉水,本質上是靜止的。但它的流動是自然狀態。流動屬於陽性,這是在陰性中的陽性,就像在坎卦中存在火一樣的象徵。陰在外,陽在內,所以它能夠流動。如果是純陰,就無法流動。一旦不流動就會凝固,凝固後,經絡就會不通暢。

根據古籍記載,足陽明胃經通常氣血旺盛。又說,足陽明胃經是生成氣血的主要地方。手太陽小腸經,斜向連接眼睛。足太陽膀胱經,起始於眼眶內部。

這兩條經絡都是血多氣少,一旦血液生病,流動受阻,血多容易凝固。《靈蘭祕典論》中提到,脾胃是管理食物消化的器官,食物的味道由此產生。如果食物味道過度,會傷害胃部,胃部受損,血液也會生病,這就是食物過度導致的疾病,由根本處產生的疾病。又說,小腸是接收和盛放食物的器官,食物在此轉化為營養。遇到寒冷,這個轉化過程會受到阻礙。又說,膀胱是儲存津液的地方,遇到風吹,津液就會散失,一個阻礙,一個散失,血液也會生病。

這是由風寒導致的疾病,由末梢產生的疾病。一旦邪氣過盛,血液就會生病,流動受阻,久而久之就會凝固,凝固後,疾病就會顯現出來,可能是因為眼睛周圍的經絡受到影響,或是因為眼眶內部的經絡受到影響。因此,病人眼睛周圍會出現青色的瘀傷,像是被東西撞擊的樣子,嚴重的,眼球也會變暗,輕微的,可能會形成斑點,但是不會有疼痛、瘙癢,不會有眼淚、眼屎、視力模糊、畏光等症狀。這就是血液在邪氣過盛時,凝固而不流動的疾病。

這種病在剛開始的時候,通常會像感冒一樣,一兩天後,就會顯現出這種病的特徵,治療這種病可以用川芎行經散,或者消凝大丸子。如果眼睛疼,可以使用當歸養榮湯。

這樣做,就能讓凝固的血液不再淤滯,讓淤滯的血液重新流動,讓不流動的血液重新流動,邪氣消除,疾病就會消失,血液也會恢復正常。只要記住這一點,所有的疾病都能治癒;如果不記住這一點,什麼病都治不好。

2. 氣為怒傷散而不聚之病

氣陽物,類天之雲霧,性本動。聚,其體也。聚為陰,是陽中之陰,乃離中有水之象。陽外陰內,故聚也。純陽,故不聚也。不聚則散,散則經絡不收。經曰:足陽明胃之脈,常多氣多血。又曰:足陽明胃之脈,常生氣生血。七情內傷,脾胃先病。怒,七情之一也。胃病脾病,氣亦病焉。

《陰陽應象大論》曰:足厥陰肝主目,在志為怒。怒甚傷肝,傷脾胃則氣不聚,傷肝則神水散,何則?神水亦氣聚也。其病無眵淚痛癢羞明緊澀之證。初但昏如霧露中行,漸空中有黑花,又漸睹物成二體,久則光不收,遂為廢疾。蓋其神水漸散而又散,終而盡散故也。初漸之次,宜以《千金》磁朱丸主之,鎮墜藥也;石斛夜光丸主之,羨補藥也;益陰腎氣丸主之,壯水藥也。有熱者,滋陰地黃丸主之。

此病最難治,餌服上藥,必要積以歲月,必要無飢飽勞役,必要驅七情五賊,必要德性純粹,庶幾易效,不然必廢,廢則終不復治,久病光不收者,亦不復治。一證因為暴怒,神水隨散,光遂不收,都無初漸之次,此一得永不復治之證也。又一證為物所擊,神水散,如暴怒之證,亦不復治。

俗名為青盲者是也。世病者多不為審,概曰目昏無傷,始不經意,及成,世醫亦不識,直曰熱致,竟以涼藥投。殊不知涼藥又傷胃,況不知涼為秋為金,肝為春為木,涼藥又傷肝,往往致廢而然後已。病者猶不以藥非,而委之曰命也,醫者猶不自悟其藥,而贅之曰病拙。籲!二者俱此,誰其罪乎?予累見也。

故兼陳涼藥之誤。

白話文:

這個病症的名稱是「因怒氣導致氣散無法聚集」。氣,是屬於陽性的物質,就像天空中的雲霧,其本性就是動態的。當它們聚集在一起,形成實體,這就是陰,即在陽中存在陰,象徵著火中有水的現象。而外部是陽,內部是陰,所以它們會聚集。但當只有純粹的陽時,它們就不會聚集。若氣散開,就會使經絡失去控制力。

根據古籍記載,足陽明胃脈通常充滿氣血。而七情內傷,最先影響的是脾胃。怒,就是七情之一。一旦脾胃受損,氣也會受到影響。

《陰陽應象大論》提到,足厥陰肝主目,與怒情緒相聯。過度的怒氣會傷害肝臟和脾胃,導致氣無法聚集,肝臟受損,則神水(眼淚)會散失。為什麼呢?因為神水也是由氣聚集而成的。此病並不會出現眼屎、眼痛、眼睛癢、畏光或眼睛乾澀等症狀。最初,患者只會覺得眼前模糊,像在霧中行走,之後會看到空中有黑點,再後來,看東西會有雙影,最後,視力完全消失,成為殘疾。這是因為神水逐漸散去,最終完全消失所致。在病情剛開始階段,可以用《千金》磁朱丸,這是一種沉降藥;石斛夜光丸,一種補藥;益陰腎氣丸,一種壯水藥。如果患者有熱症,可用滋陰地黃丸。

這種疾病非常難以治療,服用上述藥物,需要長期堅持,同時還必須避免飢餓、飽食或勞累,遠離七情五賊,保持心性純粹,這樣纔有可能有效。否則,病情必將持續惡化,最終無法治癒。對於那些長時間患病,視力無法恢復的人,也無法治癒。有一種情況,因為突然的暴怒,神水立即散去,視力隨即消失,沒有任何緩解的跡象,這種情況是永遠無法治癒的。另一種情況,是因為被外物撞擊,神水散去,和暴怒的情況一樣,也是無法治癒的。

俗稱為青盲的,就是這種情況。很多人患病後並未重視,認為只是眼睛有些模糊,並無大礙,等到病情加重,世間的醫生也認不出來,直接說是熱症所致,就開了清涼藥物。殊不知,清涼藥物會傷害脾胃,更不知道涼藥代表秋天和金屬,肝代表春天和木,涼藥又會傷害肝臟,往往導致病情加重,直至完全失明。患者還不認為是藥物的問題,反而歸咎於命運,醫生也不反思自己的藥方,反而怪罪病情太嚴重。唉!這種情況屢見不鮮,到底誰該為此負責呢?我見過太多次了。

因此,我在此也附帶說明使用清涼藥物的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