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機啟微》~ 卷之上 (4)
卷之上 (4)
1. 內急外弛之病
陰陽以和為本,過與不及,病皆生焉。急者,緊縮不解也;弛者,寬縱不收也。緊縮屬陽,寬縱屬陰,不解不收,皆為病也。手太陽肺,為辛為金也。主一身皮毛,而目之上下睫之外者,亦其屬也。手少陰心,為丁;手太陽小腸,為丙。丙丁為火,故為表裡,故分上下,而目之上下睫之內者,亦其屬也。
足厥陰肝,為乙,乙為木,其脈循上睫之內,火其子也,故與心合。心肝小腸三經受邪,則陽火內盛,故上下睫之內,緊縮而不解也。肺金為火克,受克者必衰,衰則陰氣外行,故目之上下睫之外者,寬縱而不收也。上下睫既內急外弛,故睫毛皆倒而刺里,睛既受刺,則深赤生翳。
此翳者,睛受損也。故目所病者皆具。如羞明沙澀,畏風怕日,沁爛,或痛或癢,生眵流淚之證俱見。有用藥夾施於上睫之外者,欲弛者急,急者弛。而睫毛無倒刺之患者,非其治也。此徒能解厄於目前,而終復其病也。何則?為不審過與不及也,為不能除其原病也。治法:當攀出內瞼向外,速以三稜針亂刺出血,以左手大指甲迎其針鋒,後以黃耆防風飲子主之,無比蔓荊子湯主之,決明益陰丸主之,菊花決明散主之,㗜鼻碧雲散亦宜兼用。如是則緊縮自弛,寬縱漸急,或過不及,皆復為和,藥夾之治,忍勿施也,徒為苦耳。
智者宜審此。
白話文:
[內外失衡病症]
人體陰陽平衡爲健康根本,過度或不足都會引發疾病。"急"指緊縮不放鬆,"弛"則是寬縱不約束。緊縮屬陽,寬縱屬陰,無論哪種狀態持續不變,都表示身體出了問題。
肺經在手太陽部,屬性辛、金,主管全身皮膚及毛髮,包括眼睛上下睫毛的外部部分。心經在手少陰,小腸經在手太陽,屬性丁、丙,丙丁屬火,因此它們互爲表裏,分別掌管上下,同時負責眼睛上下睫毛的內部部分。
肝經在足厥陰,屬性乙,乙屬木,其脈絡環繞於上睫毛內側。由於火爲其子,所以與心經相合。當心、肝、小腸三條經絡受到邪氣侵襲,體內陽火過旺,導致上下睫毛的內側緊縮不放鬆。肺經屬金,被火剋制,受剋制的部位必定衰弱,衰弱後陰氣會外泄,因而上下睫毛的外部部分變得寬縱不收。
上下睫毛內急外弛,造成睫毛倒生並刺激眼內,眼球受到刺激後,會呈現深紅色併產生翳狀物。
這種翳狀物是眼球受損的表現,因此眼睛可能遇到的所有病症都會出現。如對光敏感、沙澀感、怕風怕光、紅腫、疼痛或瘙癢、分泌物增多、流淚等症狀都會顯現。有人將藥物夾在上睫毛外部使用,試圖使鬆弛的部位緊縮,緊縮的部位鬆弛,但這對於沒有睫毛倒生刺激症狀的人來說,並非正確的治療方法。這隻能暫時緩解眼前的問題,但最終還是會復發,因爲這並未解決根本原因,即未辨清過度或不足的問題,也未能根除原發疾病。
治療原則:應將內瞼拉出朝外,迅速使用三棱針進行亂刺放血,左手大拇指抵住針尖,後續服用黃耆防風飲、無比蔓荊子湯、決明益陰丸、菊花決明散,以及鼻噴碧雲散,都是適宜的輔助治療手段。如此一來,緊縮的部位會逐漸鬆弛,寬縱的部位也會慢慢緊縮,無論是過度還是不足,都能恢復平衡,無需再用藥物夾治療,那隻會徒增痛苦。
明智的人應當審慎對待這種情況。
2. 奇經客邪之病
人之有五臟者,猶天地之有五嶽也;六腑者,猶天地之有四瀆也;奇經者,猶四瀆之外,別有江河也。奇經客邪,非十二經之治也。十二經之外,別有治奇經之法也。《繆刺論》曰:邪客於足陽蹺之脈,令人目痛,從內眥始。《啟玄子·王冰注》曰:以其脈起於足,上行至頭而屬目內眥,故病令人目痛從內眥始也。
《針經》曰:陰蹺脈入鼽,屬目內眥,合於太陽陽蹺而上行。故陽蹺受邪者,內眥既赤,生脈如縷,縷根生於瘀肉,瘀肉生黃赤脂,脂橫侵黑睛,漸蝕神水,此陽蹺為病之次第也。或兼銳眥而病者,以其合於太陽故也。銳眥者,手太陽小腸之脈也。銳眥之病,必輕於內眥者,蓋枝蔓所傳者少,而正受者必多也。
俗呼為攀睛,即其病也。還陰救苦湯主之,撥雲退翳丸主之,梔子勝奇散主之,萬應蟬花散主之,磨障靈光膏主之,消翳復明膏主之,朴硝黃連爐甘石泡散主之。病多藥不能及者,宜治以手法。先用冷水洗,如針內障眼法,以左手按定,勿令得動移,略施小眉刀尖,剔去脂肉,復以冷水洗淨,仍將前藥餌之,此治奇經客邪之法也。故並置其經絡病始。
白話文:
人的五臟就猶如天地間的五嶽一樣重要;六腑則好比天地的四大河流;奇經就如同除了四大河流之外,另有的江河一般。當奇經受到外邪侵擾,這不是由十二經絡能治理的範疇。在十二經絡之外,另有專門治療奇經的方法。
根據《繆刺論》所述,如果外邪侵犯到足陽蹺脈,會使人感到眼睛疼痛,且這種疼痛是由內眼角開始的。《啟玄子·王冰注》解釋道,這是因為足陽蹺脈起於腳部,向上行至頭部,連接內眼角,因此,當受到侵害時,就會使人從內眼角開始感到眼疼。
《針經》提到,陰蹺脈進入鼻竅,連接到內眼角,與太陽陽蹺脈相合後向上行。所以,當陽蹺脈受到侵害時,內眼角會泛紅,並出現像絲線般的血脈,這些血脈的根部生長在淤積的肉塊中,淤積的肉塊會生成黃色或紅色的脂肪,這些脂肪橫向侵蝕眼球,逐漸消耗眼球中的水分,這是陽蹺脈受到侵害的病程發展。有時,這種疾病也可能影響到銳眼角,這是因為它與太陽脈相合的緣故。銳眼角受到影響的病情,通常會比內眼角輕,因為它的分支較少,所以受到的侵害也就比較少。
俗稱這種疾病為「攀睛」,對此,可以使用還陰救苦湯、撥雲退翳丸、梔子勝奇散、萬應蟬花散、磨障靈光膏、消翳復明膏以及朴硝黃連爐甘石泡散來治療。對於藥物無法達到療效的病情,應使用手術方法進行治療。首先,用冷水清洗,就像治療內障眼的方法一樣,左手固定住眼睛,避免移動,再用小眉刀尖剔除脂肪和肉塊,再用冷水清洗乾淨,最後塗上上述的藥物,這就是治療奇經受到外邪侵害的方法。因此,我們把這種經絡疾病放在最前面講述。
3. 為物所傷之病
志於固者,則八風無以窺其隙;本於密者,則五臟何以受其邪。故生之者天也,召之者人也。雖生弗召,莫能害也,為害不已,召之甚也。《生氣通天論》曰:風者,百病之始也。清淨則肉腠閉拒,雖有大風苛毒,弗之能害。《陰陽應象大論》曰:邪風之至,疾如風雨,故善治者治皮毛。
夫肉腠固,皮毛密,所以為害者,安從其來也。今為物之所傷,則皮毛肉腠之間,為隙必甚,所傷之際,豈無七情內移,而為衛氣衰憊之原,二者俱召,風安不從。故傷於目之上下左右者,則目之上下左右俱病,當總作除風益損湯主之。傷於眉骨者,病自目系而下,以其手少陰有隙也,加黃連,除風益損湯主之。
傷於額者,病自抵過而上,傷於耳中者,病自銳眥而入,以其手太陽有隙也,加柴胡,除風益損湯主之。傷於額交巔耳上角及腦者,病自內眥而出,以其足太陽有隙也,加蒼朮,除風益損湯主之。傷於耳後耳角耳前者,病自客主人斜下,傷於頰者,病自銳眥而入,以其手少陽有隙也,加枳殼,除風益損湯主之。
傷於頭角耳前後及目銳眥後者,病自銳眥而入,以其足少陽有隙也,加龍膽草,除風益損湯主之。傷於額角及巔者,病自目系而下,以其足厥陰有隙也,加五味子,除風益損湯主之。諸有熱者,更當加黃芩,兼服加減地黃丸。傷甚者,須從權倍加大黃,瀉其敗血。《六節藏象論》曰:肝受血而能視。
此蓋滋血養血復血之藥也,此治其本也。又有為物暴震,神水遂散,更不復治,故並識之於此。
白話文:
[對於由外物傷害導致的疾病],如果身體防禦堅固,就算外界的各種侵害也難以侵入;如果身體內部機能緊密協調,五臟六腑又怎麼會受到邪氣的影響呢?生命是天賜予的,但引來疾病的卻是人自己。即使有生命,若不招惹病魔,就沒有人可以傷害到你;然而,如果一直讓病魔侵害,那便是你自己在招致更多的危害。《生氣通天論》提到:風邪,是所有疾病的開始。只要保持身體清潔,皮膚肌理緊密,即使再大的風邪和劇烈的毒素,也無法傷害到你。《陰陽應象大論》說:邪風來襲,快如風雨,因此,高明的醫生會在邪風剛侵入皮毛時就進行治療。
如果肌肉和皮膚防禦堅固,那麼,病魔要如何侵入呢?現在被外物所傷,那麼在皮膚和肌肉間的防禦缺口就會很大,在受傷的同時,難道不會有內心情緒的波動,成為防禦力下降的原因嗎?兩者同時作用,風邪怎能不隨之而來呢?因此,眼睛上下左右受傷,這些部位都會發病,應該使用除風益損湯來治療。如果眉毛骨頭受傷,病痛會從眼睛周圍向下擴散,因為手少陰經脈有缺口,需要添加黃連,用除風益損湯來治療。
如果額頭受傷,病痛會從額頭向後延伸;如果耳朵裡受傷,病痛會從眼睛周圍進入,因為手太陽經脈有缺口,需要添加柴胡,用除風益損湯來治療。如果頭頂、額頭和耳朵上方以及腦部受傷,病痛會從內眼角向外擴散,因為足太陽經脈有缺口,需要添加蒼朮,用除風益損湯來治療。如果耳朵後面、耳朵邊緣和耳朵前面受傷,病痛會從客主人穴斜向下擴散;如果臉頰受傷,病痛會從眼睛周圍進入,因為手少陽經脈有缺口,需要添加枳殼,用除風益損湯來治療。
如果頭部、耳朵前面後面以及眼睛周圍受傷,病痛會從眼睛周圍進入,因為足少陽經脈有缺口,需要添加龍膽草,用除風益損湯來治療。如果額頭和頭頂受傷,病痛會從眼睛周圍向下擴散,因為足厥陰經脈有缺口,需要添加五味子,用除風益損湯來治療。如果患者有熱症,還應添加黃芩,並且服用加減地黃丸。如果傷勢嚴重,需要加大黃的劑量,以排出體內的壞血。《六節藏象論》提到:肝臟接受血液才能視物。
這類藥物有助於滋養血液,恢復血液,這是對根本的治療。然而,如果被外物猛烈撞擊,眼內的神水散失,那就無法再進行治療了,因此,這裡一併記載下來。
4. 傷寒愈後之病
傷寒病愈後,或有目復大病者,以其清陽之氣不升,而餘邪上走空竅也。其病隱澀赤脹,生翳羞明,頭腦骨痛,宜作群隊升發之劑餌之,數服斯愈。《傷寒論》曰:冬時嚴寒,萬類深藏,君子固密,不傷於寒,觸冒之者,乃名傷寒。其傷於四時之氣者,皆能為病。又《生氣通天論》曰:四時之氣,更傷五臟,五臟六腑一病,則濁陰之氣不得下,清陽之氣不得上。
今傷寒時病雖愈,濁陰清陽之氣,猶未來復,濁陰清陽之氣未復,故餘邪尚熾不休,故其走上而為目之害也。是以一日而愈者,餘邪在太陽;二日而愈者,餘邪在陽明;三日而愈者,餘邪在少陽;四日而愈者,餘邪在太陰;五日而愈者,餘邪在少陰;六日而愈者,餘邪在厥陰。七日而復,是皆清陽不能出上竅,而復受其所害也。
當為助清陽上出,則治,人參補陽湯主之,羌活勝風湯主之,加減地黃丸主之,㗜鼻碧雲散亦宜用也。忌大黃、芒硝苦寒通利之劑;用之,必不治。
白話文:
在傷寒疾病康復後,有些人可能會再次遭受嚴重的眼疾困擾,這是因為他們身體中的清陽之氣尚未恢復,導致殘餘的邪氣向上進入了頭部的空腔。這種眼疾會讓眼睛感覺隱隱作痛,充血腫脹,甚至產生障礙視線的翳膜,對光線敏感,還伴有頭痛,應使用能促進氣血上升的藥物治療,多服用幾次就能痊癒。
《傷寒論》中提到,在寒冬中,所有生物都深藏避寒,若人們不保護自己,不慎受寒,就會被稱為傷寒。四季的氣候變化,都能影響健康,引發疾病。《生氣通天論》也指出,四季的氣候對五臟六腑都有影響,一旦生病,濁陰之氣無法下降,清陽之氣無法上升。
現在,雖然傷寒病已經好了,但體內的濁陰清陽之氣仍未完全恢復,所以殘餘的邪氣依然在體內肆虐,這就是為什麼它會上衝至眼部,造成傷害。因此,如果一天內康復,那麼殘餘邪氣在太陽經;兩天內康復,邪氣在陽明經;三天內康復,邪氣在少陽經;四天內康復,邪氣在太陰經;五天內康復,邪氣在少陰經;六天內康復,邪氣在厥陰經。如果七天後病情反覆,那都是因為清陽之氣無法順利通過頭部的空腔,再度受到邪氣的侵襲。
對於這種情況,應該使用有助於清陽之氣上升的藥物來治療,如人參補陽湯、羌活勝風湯和加減地黃丸,鼻腔吸入的碧雲散也是個不錯的選擇。但是要避免使用大黃、芒硝等性質寒涼,有通便作用的藥物,因為使用這些藥物,病情往往不會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