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成培

《重樓玉鑰續編》~ 藥性 (2)

回本書目錄

藥性 (2)

1. 藥性

一天花粉。味苦寒,氣味頗輕,最涼心肺,善解熱渴,亦不宜於白腐。

一連翹。苦辛微寒,手足少陽陽明、手少陰之藥。瀉心經客熱,降胃濕熱。諸瘡痛癢皆屬心火,故為瘡家要藥,惟白腐不宜。

一豬苓。開腠理,利小便,並非療咽喉之品。

一殭蠶。為厥陰陽明之藥。散風痰,治風熱喉痹。但味辛、咸,性溫,有小毒,不利於白腐症。

一牛蒡子(即鼠黏子又名大力子)。辛溫,入肺,利咽喉,消斑疹,善走十二經,而解中有散。凡喉間紅腫有形起白者,可用。一屬虛證即不宜投。

一茵陳。乃太陽經藥。善治黃疸濕熱,豈可投入白腐症耶?

一細辛。氣溫大辛,為手少陰引經之藥。開關通竅,治風寒喉閉,雖曰少陰之脈,循絡咽喉而肺燥咽痛及白腐症皆不可用,因其辛散太過,涉虛者尤為不宜。且北細辛,真者甚少,或云葦蘆莖充之。

一枇杷葉。苦辛、平,肺胃藥也。雖清肺降火,除痰嗽,止嘔噦,然亦非白腐之所宜投。

一茜草(又名過山龍)。色赤入營分,味苦性溫。行血滯,通經脈活血,與紅花相同,而性更通利。凡喉腫色紫,熱在血分者宜用,其餘諸喉患,慎勿浪投。

一紫荊皮。苦寒,無毒。破血消癰腫,然不宜於肺虛諸喉患。奈今時諸治咽喉者無不用及,殊可笑耳。

一款冬花。辛而微溫,入手太陰經。能溫肺氣,故療咳嗽惟是。辛溫肺寒則可用,而白腐兼嗽即不相宜。

一菖蒲。味辛性溫,心肝藥也。行滯氣,開心竅,明耳目,通九竅,出音聲。《仙經》歷稱菖蒲為水草之精英,神仙之靈藥,但白腐之音啞,乃為表散及寒涼之品傷伐肺腎而然,非風熱閉塞於肺也,豈可因其能出音而妄施用耶?

一羚羊角。鹹寒,屬木,善走少陽、厥陰二經,故清肝定風於咽喉,諸症無所用。

一犀角。苦辛,微甘,氣寒,專入陽明。清胃火,亦涼心瀉肝,能解大熱與風毒、陽毒,切勿妄施於喉患諸症及白腐發斑。仲景先師有云,如無犀角,以升麻代之者,以其功皆升散也今人但知犀角之善於解熱而不知犀角之能升散。尤峻速於升麻也,可不審慎以用歟!

一石膏。甘寒,善祛肺胃三焦之火,尤為陽明經實症之要藥。若白腐兼發流丹斑疹者,切勿輕試。

一大黃。苦寒,足太陰、手足陽明、手足厥陰五經血分之藥也。有毒,性極猛烈,故有將軍之號。推陳致新,直走不守,清實熱,行瘀血,破結聚,本血分之藥,若於氣分用之,則未免誅伐太過矣。乃治傷寒及瘟疫實症之品。考之諸本草,並未載其治咽喉痹痛,尤於白腐大不相宜。嘗見潘某治各喉症無不用之,是誠何心哉!

一木通(又名通草)。味苦氣寒,心包絡、小腸、膀胱藥也。能利九竅,宣血脈,消水腫,通關節,雖有清火退熱之名,然後喉患不可妄投。

白話文:

藥性

花粉:味苦性寒,氣味輕淡,最能清涼心肺,善於治療熱渴症狀,但白腐不宜使用。

連翹:味苦辛微寒,是手足少陽、陽明、手少陰經的藥物。能瀉去心經的客熱,降低胃部的濕熱。各種瘡瘍痛癢都屬於心火過盛,因此是治療瘡瘍的重要藥物,但白腐不宜使用。

豬苓:能疏通腠理,利尿,但並非治療咽喉疾病的藥物。

殭蠶:是厥陰、陽明經的藥物。能散風寒痰濁,治療風熱喉痹。但味辛鹹性溫,略帶小毒,不利於白腐症。

牛蒡子(鼠黏子、大力子):味辛性溫,入肺經,能利咽喉,消散斑疹,善於走遍十二經脈,既能解毒又能散邪。凡是喉嚨紅腫,有明顯隆起的白斑者,可以使用。但虛證則不宜使用。

茵陳:是太陽經的藥物。善於治療黃疸濕熱,絕對不能用於白腐症。

細辛:氣溫味辛,是手少陰經的引經藥物。能開關通竅,治療風寒喉閉,雖然走少陰經脈,循行於咽喉部位,但肺燥咽痛及白腐症均不可使用,因為它的辛散作用太過強烈,體虛者更不宜使用。而且北細辛真品很少,常有以葦蘆莖冒充的。

枇杷葉:味苦辛性平,是肺胃藥物。雖然能清肺降火,除痰止咳,止嘔逆,但也不是白腐症的適宜藥物。

茜草(過山龍):顏色赤紅,入血分,味苦性溫。能行血去瘀,通利經脈,活血化瘀,與紅花功效相似,但通利作用更強。凡是喉嚨腫痛顏色紫暗,熱邪在血分者,可以使用,其他喉嚨疾病,要謹慎使用,不可濫用。

紫荊皮:味苦性寒,無毒。能破血消散癰腫,但肺虛引起的喉嚨疾病不宜使用。然而現在治療咽喉疾病的醫生幾乎都使用它,真是可笑。

款冬花:味辛微溫,入肺經。能溫肺氣,所以治療咳嗽有效。肺寒咳嗽可以使用,但白腐兼有咳嗽就不宜使用。

菖蒲:味辛性溫,是心肝藥物。能行氣活血,開通心竅,明目聰耳,通達九竅,使聲音通暢。《仙經》中譽為水草精華,神仙靈藥,但白腐引起的聲音嘶啞,是因表散及寒涼藥物損傷肺腎所致,而非風熱阻塞肺經,怎能因為它能使聲音通暢而濫用呢?

羚羊角:味鹹性寒,屬木,善於走少陽、厥陰二經,所以能清肝定風,治療咽喉疾病,但並非所有症狀都適用。

犀角:味苦辛微甘,性寒,專入陽明經。能清胃火,也清心瀉肝,能解大熱及風毒、陽毒,但切勿濫用於各種喉嚨疾病及白腐伴發斑疹的情況。張仲景曾說,若無犀角,可用升麻代替,因為它們的功效都是升散的。現代人只知道犀角善於解熱,卻不知道它還有升散的作用,而且升散作用比升麻更迅速有力,使用時豈能不謹慎?

石膏:味甘性寒,善於清瀉肺胃三焦的火熱,尤其適用於陽明經實熱證。但白腐合併流丹、斑疹等症狀者,切勿輕易使用。

大黃:味苦性寒,是足太陰、手足陽明、手足厥陰五經血分藥物。有毒,藥性極猛烈,所以稱為「將軍」。能推陳致新,直達病所,清瀉實熱,行血破瘀,消散腫塊,它本是血分藥物,若用於氣分,則會過於峻猛。主要用於治療傷寒和瘟疫的實熱證。考查各種本草書,並沒有記載它能治療咽喉痹痛,尤其白腐更是不宜使用。曾見潘某治療各種喉嚨疾病都使用它,真是用心險惡啊!

木通(通草):味苦性寒,是心包絡、小腸、膀胱經藥物。能通利九竅,宣通血脈,消除水腫,舒通關節,雖然有清熱退火的功效,但喉嚨疾病不可濫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