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成培

《重樓玉鑰續編》~ 論白腐證 (2)

回本書目錄

論白腐證 (2)

1. 論白腐證

可見上虛必虧於下,子母不能相生故也。又曰:腎苦燥,急食辛以潤之。又曰:諸澀枯涸,幹勁皴揭,皆屬於燥。馮楚瞻曰:涸者無水液也。乾者,不滋潤也。勁者,不和柔也。皴者,皮膚啟裂也。澀者如諸物濕,則滑澤,干則澀滯,是皆爆金之化。然燥之標由於風與火,而燥之本實根於脾與腎,蓋脾精不能轉輸,而陰精不能上奉,所以肺失化源,自見其象耳。故幼稚本質,脾胃及腎不足,感燥氣而發是症也。

是以治宜生津養陰,滋潤為主,豈可妄施表散,而繼以寒涼者乎?稽之方書本無白腐之證,尚無是症論說,邇來患此者甚多,及至傳染難已。猶之痘疹,漢建武以前,並無論到,至宋錢仲陽立說,相傳而今之白腐證,亦如痘疹,隨時感召而發,此亦天氣懸殊之故也耶!惟是今時幼稚,稟受怯弱,嬌養柔脆,先天不足,腎陰未充者,恆居多數,錢氏獨具卓識,創論以六味,調治小兒,培陰以配陽,其義甚為深遠。

若小兒一患白腐,肺腎必然兩虛,生化之源遂失,水竭則腎涸,腎涸則下泉不鍾,而陽盛於上,其燥益熾,斯喉痹音啞痰結煩躁打嗆等證作矣。

書云:肺為諸臟之華蓋,清陽出上竅,濁陰出下竅,咽主地氣,喉應天氣,屬乾金,為肺之系。喉以納氣,故喉氣通於天,咽以納食,故嚥氣通於地。又肺開竅於鼻,肺氣通於鼻,鼻主天氣。又精氣通於天,故值天時燥氣之令即從鼻入而肺先受之,輕則發咳不已,重則發為白腐之患也。且肺為清肅之令,宜降而不宜升,況邪之所湊,其氣必虛,凡肺氣充實者,故無是患也。

要知諸氣膹鬱則肺氣必大虛,若泥於肺熱之說,投以升提及瀉利之劑,反從火化而燥愈熾亡,可立待耳。是以桔梗一味,首在切忌,古人雖以甘桔湯治諸喉患,是取其宣肺之壅實,斷非指燥氣之喉症也。

今人不思其法,徒執此方為治喉要藥,殊不知是症非喉病也,乃肺燥發現於喉也,若泥以喉風諸藥治之,安得不誤蒼生者乎?第此症不易冒昧從事,務於喻氏及張氏《醫通》與馮氏《錦囊》所論燥症門條中參究而領會焉,庶幾無舛誤耳。

或曰:盡系六淫之氣為患,本屬不治之症。又云:真白腐症亦不可治。假白腐可療,此掩飾之,詞混入聽聞之語耳。凡病兼外因無不感於六氣,非獨白腐一症也。若謂六淫之氣皆蘊蓄於內而發,則無是症,亦無是理也。盍專指一燥字施治,則得之矣。

至於真假之辨,尤屬荒唐,惟有詐病為假,真寒假熱,真熱假寒為假,除此及真頭痛之外,病何真假之有哉?或分虛實言之,未嘗不可以實症白腐為易治,而虛白腐為難治是或一道焉。

有云:白腐一症,責在君相二火,必須以瀉心平肝兼治,此臆度牽強之語,烏足以言醫!夫二火或發於咽喉他症者,尚有之,若執此以論白腐,則大謬矣,即謂二火為患,亦由腎水之不足,腎水之不足,則由肺金失生化之源也。

白話文:

論白腐證

上焦虛弱必然導致下焦虧損,因為母子臟腑之間的滋生關係被破壞了。又說:腎臟容易乾燥,需及時服用辛味食物來滋潤它。凡是澀滯、乾燥、枯涸、皮膚乾裂等症狀,都屬於燥症。馮楚瞻說:「涸」是指沒有水分;「乾」是指缺乏滋潤;「勁」是指不柔和;「皴」是指皮膚龜裂;「澀」是指乾燥,就像東西潮濕時滑潤,乾燥時就澀滯,這些都是金氣耗損的表現。然而,燥症的表面表現是由風和火引起的,而燥症的根本則源於脾和腎的虧虛,因為脾的精氣不能運轉輸布,而腎的陰精不能上達以滋養肺臟,所以肺臟失去了化生精氣的來源,於是燥症的症狀就顯現出來了。因此,嬰幼兒先天稟賦不足,脾胃和腎臟虛弱,感受燥邪而發病。

所以治療應該以滋陰生津、潤燥為主,怎麼能隨便使用發汗解表、寒涼的藥物呢?查閱古籍,並沒有白腐的記載,也沒有相關的論述,近來患此病的人卻很多,而且容易傳染。就像痘疹一樣,漢朝建武年以前,都沒有相關記載,直到宋朝錢仲陽提出相關論述,才得以傳播至今。白腐症也像痘疹一樣,隨時都可能因感受外邪而發病,這也是由於氣候變化劇烈造成的吧!只是現在的嬰幼兒,先天稟賦不足,體質虛弱,嬌生慣養,導致先天不足,腎陰未充實者居多。錢氏獨具慧眼,創立了六味地黃湯來治療小兒白腐,以滋陰補腎來配合陽氣,其道理非常深遠。

如果小兒患上白腐,肺腎必然都虛弱,臟腑的生化功能就會喪失,體液枯竭就會導致腎陰不足,腎陰不足就會導致下焦失於濡養,而上焦的陽氣則相對旺盛,燥邪就更加熾盛,於是就會出現喉痹、聲音嘶啞、痰稠、煩躁不安、咳嗽嗆咳等症狀。

書上說:肺臟是所有臟腑的華蓋,清陽之氣從上焦(頭面)排出,濁陰之氣從下焦(大小便)排出,咽喉主管地氣,喉嚨與天氣相應,屬於乾金,是肺臟的通道。喉嚨用於吸氣,所以喉氣與天氣相通;咽喉用於吞嚥食物,所以咽氣與地氣相通。肺臟的竅位在鼻,肺氣與鼻氣相通,鼻子主管天氣。精氣與天氣相通,所以當遇到燥邪時,燥邪就從鼻子進入,肺臟首先受到侵害,輕則咳嗽不止,重則就會發展成白腐。而且肺臟的功能是宣降肅清,應該下降而不應該上升,況且邪氣侵犯的地方,氣血必然虛弱,凡是肺氣充足的人,就不會患此病。

要知道,各種氣機鬱結就會導致肺氣大虛。如果拘泥於肺熱的說法,而使用升提、瀉下的藥物,反而會加重燥熱,病情會更加嚴重,很快就會危及生命。所以,桔梗這一味藥,首先要禁用。古人雖然用甘桔湯治療各種喉嚨疾病,那是因為它可以宣通肺氣的壅塞,絕對不是針對燥邪引起的喉嚨疾病。

現在的人不思考其治療方法,只執著於用這個方子來治療喉嚨疾病,殊不知,這病不是喉嚨疾病,而是肺燥之邪表現於喉嚨。如果用治療喉風的藥物來治療,豈不是會誤了患者嗎?這個病症不容易輕率治療,一定要參考喻氏和張氏的《醫通》以及馮氏的《錦囊》中關於燥症的部分,仔細研讀才能領會,這樣才不會出錯。

有人說:都是六淫邪氣引起的疾病,本就是不治之症。又說:真正嚴重的白腐症也是不可治癒的。假的白腐可以治療,這是掩飾,是混淆聽聞的說法。凡是疾病,都兼有外因,都感於六淫邪氣,不只是白腐這一種疾病。如果說六淫邪氣都蓄積於體內而發病,那麼就沒有這種病症,也沒有這種道理。只要專門針對「燥」這個字來治療,就能治癒了。

至於真假白腐的區別,更是荒謬,只有詐病才是假的,真寒假熱,真熱假寒都是假的,除了這些和真正的頭痛以外,哪有什麼真假疾病呢?或者從虛實的角度來說,實證的白腐比較容易治療,而虛證的白腐則比較難治,這也是一種說法。

有人說:白腐這種病症,責任在於心火和肝火,必須瀉心平肝來治療,這是臆測強求的說法,怎麼可以用來說明醫學!心火和肝火確實可能引起咽喉等其他疾病,但如果用這個來論述白腐,那就大錯特錯了。即使說心肝二火是病因,也是由於腎水不足造成的,而腎水不足又是由於肺金失去了生化之源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