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樓玉鑰續編》~ 喉症白腐例言 (2)
喉症白腐例言 (2)
1. 喉症白腐例言
一因畏熟地如砒石,及庸醫誹謗之非,竟將功虧一簣之際,復為寒涼攻下,而突變舌黑如墨,氣喘音啞,目直口張,以成敗症者比比。此本屬易治不死之症,乃遭庸醫而竟殺之,殊深痛恨耳!
一《醫門法律》,首列醫之罪過二十有五條,夏卓溪鐵鏡著有九,恨詎醫道之難明,不特罪過日多而為恨,亦益增廣也。為仁術者,當如是乎。
一臨證貴於望聞問切之際,審察周詳,機巧靈變,則一切自無貽誤。經云:望而知之者,上工也。凡小兒傷燥發為白腐者,面色必㿠白帶青,鼻聲粗塞,手尖必冷,右脈必數大於左,或兩脈俱數無力,其肺腎陰虛無疑。先一望而消息已得再證之以脈,而虛實立判,殊不難於施治也。
何其忽略,而不審辨,概用清降瀉利法,執定刷板呆方,安得使人不夭枉耶?是故夏卓溪曰:醫有十三不可學也,一下愚之人,必無慧思不可學,一固執之人,必難融通不可學,縱使熟讀《靈》、《素》,博覽群書,徒於稠人中談論,覺無人可及,一經臨證,則舊態復萌,仍系故套呆方而已,不啻於大涅槃經舊醫客醫之說。夫舊醫之治病,不別風熱寒溫,悉令服乳藥,禁用客醫之厲藥。
由是觀之,雖謁大自在而求之,豈可得耶!
一是證,或曰土凝霜滷是也。考之《素問》運氣篇五郁之發,論曰:金鬱之發,天潔地明,氣清氣切,大涼乃舉,草樹浮煙,燥氣以行,霿霧數起,殺氣來至,草木蒼乾金乃有聲,山澤焦枯,土凝霜滷,怫乃發也,其氣五。又曰:燥勝則乾。陽明所致為收,為霿霧。金燥受邪,肺病生焉。
陽明燥化,施於厥陰。陽明所致,為煙埃、為霜、為勁切、為悽鳴。陽明所致為燥生,終為涼(注云)。金位之下,火氣乘之,故陽明生涼,終為燥也。又曰:火鬱之發,有土浮霜滷。
愚按:喉白形色如酒罈中傾酒時浮出白腐一般,此由熱鬱於內,從濕生焉。因壇中沸熱之氣閉悶不得泄,陰氣凝,則霿霧厚,即土浮霜滷之義。此熱鬱之屬,而非燥生也。夫燥為肺金之本象,值陽明之令,感發而燥益甚,是以土凝霜滷,由燥氣行,故山澤焦枯,土面凝白,滷結為霜。其發也,在氣之五以土凝霜滷較論近是,是亦緣本於燥也。
然則論治當養陰清潤乎,不當養陰清潤乎?乃有明知為土凝霜滷,而臨證仍復,茫然用藥,尚習故套,是誠何心哉!若謂從俗易於近人併為行,道之法門,其如蒼生何籲?為人司命者,能無惻隱之心乎?
一肺實可瀉,肺虛則斷不可瀉。白腐發於燥者,實由肺虛而致之也,故桑白皮、馬兜鈴之類,毫不可犯,用之速其殆矣。皆因醫者,囿於所習,不肯於肺虛處考究,執定為蘊熱實症治之,以此每多致誤。虛實之辨,毫釐千里,焉可忽諸。
白話文:
喉症白腐案例說明
有些醫生害怕熟地黃如同砒霜一樣,又受到庸醫的誹謗,眼看就要成功卻功虧一簣,結果又用寒涼攻下之法,導致病人舌頭變黑如墨,氣喘聲啞,眼睛直視,嘴巴張開,變成危急重症,這種情況屢見不鮮。這原本是容易治癒、不致死命的病症,卻因為庸醫而致死,實在令人痛恨!
《醫門法律》一開始就列舉了二十五條醫生的罪過,《醫門法律.鐵鏡》中也列舉了九條。可嘆醫道難明,不僅罪過日漸增多令人痛恨,也更加廣泛了。行仁術的人,應該以此為戒。
臨床診斷貴在望聞問切,仔細觀察,靈活應變,這樣就不會出錯。古書上說:一看就知道病情的,是上等的醫生。凡是小兒因燥熱引起的喉嚨白腐,面色一定蒼白帶青,鼻塞聲音粗重,手指尖一定冰冷,右脈一定比左脈跳得快且有力,或者兩脈都跳得快但無力,這都明確表示肺腎陰虛。先觀察就能得到初步信息,再用脈象佐證,虛實立即可判斷,治療起來並不難。
為何要忽略觀察和辨證,而一概使用清熱瀉下之法,死板地使用固定的方劑,難道就不怕害死人嗎?所以夏卓溪說:醫術有十三種不可學的,一種是愚笨的人,沒有智慧思維不可學;一種是固執的人,難以融會貫通不可學。即使熟讀《黃帝內經》、《難經》,廣泛閱讀醫書,在人群中談論醫術,感覺無人能及,一旦臨床診斷,就故態復萌,還是用老一套的方劑,如同大涅槃經中所說的舊醫和客醫。舊醫治病,不區分風熱寒溫,都讓病人服用溫和的藥物;客醫則濫用猛藥。
由此看來,即使向神佛祈求,又能有什麼效果呢?
有一種症狀,有人說是「土凝霜滷」。考證《素問‧運氣論》中五鬱的發病,書中說:金鬱發病,天空晴朗,地面明亮,氣清氣爽,大涼之氣盛行,草木上浮起煙霧,燥熱之氣流行,雲霧頻起,殺氣來臨,草木枯萎,金氣有聲,山澤焦枯,土凝霜滷,怫鬱之氣發作,其氣屬土。又說:燥熱盛則乾燥。陽明經導致收斂,形成雲霧。金燥受邪,肺病由此而生。
陽明經燥熱化,作用於厥陰經。陽明經導致煙塵、霜凍、寒涼、悽鳴等症狀。陽明經所致為燥熱,最終導致寒涼(注)。金位之下,火氣乘之,故陽明生涼,終為燥也。又說:火鬱發病,則有土浮霜滷。
我認為:喉嚨白腐的顏色形狀,如同酒罈中傾倒酒時浮出的白沫一樣,這是由於體內熱邪鬱結,從濕邪而生。因為酒罈中沸騰的熱氣閉塞不通,陰氣凝結,則雲霧濃厚,這就是「土浮霜滷」的意思。這是熱邪鬱結,而不是燥熱所致。燥熱是肺金的本象,值陽明經當令,感受外邪,燥熱更甚,所以土凝霜滷,由於燥氣流行,故山澤焦枯,地面凝結白色,滷水結成霜。其發病,在五氣中以土凝霜滷較為貼切,這也是緣於燥熱。
那麼治療應該滋陰潤燥嗎?難道不應該滋陰潤燥嗎?然而,明明知道是「土凝霜滷」,臨床治療卻還是茫然用藥,仍然沿用舊套方劑,這到底是什麼心態呢?如果說是為了迎合世俗,容易被世人接受,這是醫道的法門嗎?對蒼生而言又將如何呢?掌管人生死的人,難道沒有惻隱之心嗎?
肺實可以瀉,肺虛則絕對不可以瀉。白腐病因燥熱而起,實則由肺虛引起,所以桑白皮、馬兜鈴之類藥物,絕對不能使用,用了就會加速病情惡化。都是因為醫生局限於自己所學,不肯從肺虛方面研究,認定是蘊熱實證而治療,因此常常導致錯誤。虛實的辨別,差之毫釐,謬以千里,怎能忽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