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樓玉鑰續編》~ 各證分辨 (1)
各證分辨 (1)
1. 各證分辨
一家傳喉科,雖有三十六證之名,而治法不外紫地湯一方,何也?緣三十六症,皆由風熱壅塞於上焦,觸感而發,驟起疼痛,形症各別,所屬則同,故以一方統治之。如果系風熱實症,依法療之,無不應手而愈。若屬虛症,及感燥而致者,必不見效。倘執呆方,定多貽誤也。
一實症起,初發熱惡寒,頭疼,喉內紅腫有形,而痛不能飲水,痰涎多稠,按脈浮數有力,舌色蒼老堅斂而黃,咽間閉塞,大小便或亦閉結,乃極重之症。可用風路針針少商、少衝、合谷及風池、囟會數處,其餘諸穴,不可妄針。原用針者,急瀉其內蘊之熱,即發汗之義,故不宜多針。
其次用辛烏散,取吐痰涎,使蘊熱之邪從涎而出,吹回生丹以散其熱結之痹,服紫地湯宣通肺胃風熱之壅實。若大便閉者,加玄明粉降火祛熱,消痰涎,去臟腑宿滯,皆從大便而出。汗吐下三法合治,乃分三路以瀉之,蓋因咽喉為關要,失治則閉。又恐風熱毒邪內攻,緩則不及。
凡實症必須依法而治之,如屬虛證,則斷乎不可。
一初起似瘧,怯寒發熱者,乃喉患之本象也,並非外感風寒,切勿妄用羌獨活、秦艽、蘇葉、桂枝等味,蓋喉患本發於臟腑,非太陽膀胱表症也。若謂開首必須表散,以為層次治法,此依稀影響之醫從事俗見,究無根柢之學,殊不知火被升散而愈熾熱,得辛溫更致陽盛則閉,必輕則致重,重則致危,莫可挽救。且《沈氏尊生集》亦言,喉症最忌發表。
無論初起惡寒發熱與否,只須辛涼而散兼養陰以制之,不必祛熱而熱自除,喉患亦漸鬆減。乃閱歷已久,驗效且多,故敢語此。
一初發熱不惡寒,咽間微痛,或紅腫而色淡,或腫處皮色帶亮,或腫而色赤不潤,痰涎清薄且少,皆屬虛候,及下焦陰火,或由感燥而發,乃本於水虧,不能制火故也。經云:驟起非火,緩起非寒而實熱虛寒務須審,確有似實而非實者,必須證之以脈。惟浮數有力者,方為實症。
若細數無力,或右部大於左,更屬虛症矣。而紫地湯、辛烏散,皆不可用,即回生丹,亦不宜吹。只用青雪丹治以辛涼而散,兼採養陰法,自更獲效矣。
一辛烏散。惟實症之必需其取痰涎最速,能提拔風熱外出,即《內經》高者因而越之之義,一兼虛候,切勿用之,反傷津液而症反加重,猶如傷寒治法,須存津液為要。辛烏散乃劫奪救急之法,果系實症,立刻取痰涎,開關利喉,故應效最快,惟虛證乃屬內因焉,可耗及津液,是以不宜用。且近來遇用辛烏散之症實少,百中不過二三,大與曩昔有異,豈可執諸呆方而不知權變乎!
一是症不得以痰涎多寡論虛實。有虛候而涎多者,亦有實症而涎多者,有實症涎少者,亦有虛候涎少者。但看涎之稠濁與清薄之別,凡臨症於吹藥時,可審其虛實。如果實症,其涎流出必稠濁而長,不斷其氣穢。若屬虛症,其涎吐出清薄而短。又有吹藥後而無涎者,此津液為火所灼。
白話文:
各證分辨
一家祖傳的喉科醫術,雖然有三十六種症狀的名稱,但治療方法卻都只用紫地湯一種藥方,這是為什麼呢?因為這三十六種症狀,都是因為風熱壅塞在上焦,受到外邪觸發而發病,突然發作疼痛,症狀表現各不相同,但病因卻相同,所以可以用一個藥方統治所有症狀。如果屬於風熱實症,按照藥方治療,都能藥到病除。如果屬於虛症,或者因為乾燥而引起的,那麼這個藥方就一定不會有效。如果死板地只用一種藥方,一定會造成許多延誤治療的後果。
一種實症的發病初期,會先發熱惡寒,頭痛,喉嚨內部紅腫看得見,而且疼痛難以喝水,痰涎稠厚,脈象浮數有力,舌頭顏色蒼老堅硬收縮而且發黃,咽喉阻塞,大小便也可能不通,這是非常嚴重的症狀。可以用風府、少商、少衝、合谷以及風池、囟會等穴位針灸,其他的穴位,不能亂針。原本用針灸的目的,是快速瀉去體內蘊藏的熱邪,也就是發汗的意思,所以不宜多針。
其次使用辛烏散,目的是吐出痰涎,讓蘊藏的熱邪隨著痰涎排出,用吹回生丹來散去熱邪引起的痹症,服用紫地湯來宣通肺胃,疏通風熱壅塞。如果大便秘結,就加玄明粉來降火祛熱,消除痰涎,去除臟腑的宿滯,這些都會從大便排出。發汗、吐痰、通便三種方法一起治療,是從三個方面瀉去邪氣,因為咽喉是重要的關隘,治療失當就會阻塞。又擔心風熱毒邪內攻,治療緩慢就會來不及。
凡是實症都必須按照這個方法治療,如果是虛證,就絕對不能使用。
一開始症狀像瘧疾一樣,畏寒發熱,這是喉嚨疾病的本質表現,並不是外感風寒,絕對不要亂用羌活、獨活、秦艽、蘇葉、桂枝等藥物,因為喉嚨疾病是從臟腑發病的,不是太陽膀胱的表證。如果認為治療一開始就必須先疏散表邪,認為這是層次治療的方法,這是醫者跟隨俗見的模糊想法,缺乏根本的醫理,不知道熱邪被疏散反而會更加熾熱,使用辛溫的藥物反而會導致陽氣過盛而阻塞,輕則加重病情,重則危及生命,難以挽救。而且《沈氏尊生集》也說,喉嚨疾病最忌諱發表。
無論一開始有沒有惡寒發熱,只要用辛涼的藥物疏散風熱,同時滋陰來制約它就可以了,不必刻意祛除熱邪,熱邪自然會消除,喉嚨疾病也會逐漸減輕。這是經過長時間的臨床經驗驗證,療效很多,所以才敢這樣說。
一開始發熱但不惡寒,咽喉輕微疼痛,或者紅腫但是顏色淡,或者腫脹處皮膚顏色發亮,或者腫脹且顏色發紅但不潤澤,痰涎稀薄而且很少,這些都屬於虛證,是下焦陰虛火旺,或者因為乾燥引起的,根本原因是體內津液不足,不能制約火邪。經典醫書上說:突然發病不是火邪,緩慢發病不是寒邪,實熱虛寒一定要仔細辨別,確實有一些症狀看似實症但其實不是實症,必須根據脈象來判斷。只有脈象浮數有力,才是實症。
如果脈象細數無力,或者右側脈象大於左側,就更屬於虛症了。紫地湯、辛烏散都不能使用,回生丹也不宜吹。只用青雪丹,用辛涼的藥物疏散,同時採用滋陰的方法,就能收到更好的療效。
辛烏散。只有實症才需要使用它,它能最快地排出痰涎,能把風熱邪氣從體內排出,這符合《內經》中“高者因而越之”的道理,如果用於虛證,絕對不能使用,反而會損傷津液,症狀反而會加重,就像治療傷寒一樣,必須保留津液。辛烏散是搶救急症的方法,如果是實症,立刻能排出痰涎,打開關竅,暢通喉嚨,所以療效最快,但是虛證是屬於內在原因,會耗損津液,所以不宜使用。而且最近用辛烏散治療的實症很少,一百個病人中大概只有二三個,與過去大不相同,怎麼能死板地使用舊的藥方而不懂得變通呢!
症狀不能單純依靠痰涎的多寡來判斷虛實。有虛證痰涎卻很多,也有實症痰涎很多,有實症痰涎很少,也有虛證痰涎很少。但是要看痰涎稠濁還是稀薄,在使用吹藥治療的時候,可以根據痰涎來判斷虛實。如果是實症,痰涎流出一定稠濁而量多,不斷地排出污濁之氣。如果是虛證,痰涎吐出稀薄而量少。還有一些病人吹藥後沒有痰涎,這是因為津液被火邪灼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