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樓玉鑰續編》~ 諸證補遺 (4)
諸證補遺 (4)
1. 諸證補遺
木舌異症,舌下腫起,狀如白棗,有青紫筋,初起不痛不寒,熱漸漸腫大,系憂鬱所致。舌下紫筋,名舌系,通乎腎。若色白而腫,不治。初用金碧各半,後用金丹煎。
舌忽腫脹,心脾二經受風邪,則舌本強不能卷舒,久或熱氣加之則腫。筋脈脹急,勢連咽喉,礙於呼吸法,宜刺出惡血,以百草霜、好鹽各半兩,同研,表裡塗之;或用蒲黃末糝之;或取蚯蚓數條,以鹽水塗咽喉、舌上,皆立效如神。
翣舌,此症卒然舌大而硬,喉腫,呼吸不通,即時氣絕破棺而治,無不立驗。用皂、礬不拘多少,新瓦煅紅色,放地上,候冷,研細,用鐵鉗拗開喉關,以此藥擦其舌,立蘇。重舌、木舌亦皆治之。岫雲山人曰:木舌、舌腫、翣舌,此三種大同而小異。但木舌漸漸腫硬,然不至於塞滿口中。
舌腫其勢固疾,猶可稍緩。惟翣舌,倏然脹大,頃刻殺人,其症最急。然其病源,皆心脾鬱熱所致,故其刺法用藥不甚相遠,並可通用。
舌上出血不止,又名舌衄,心火鬱也。用槐花摻之,烏賊骨、蒲黃末亦佳。若但心破而不出血,屬心火極盛,宜服犀角地黃湯加童便。
舌出不收,名陽強,宜補陽。以蒲黃末摻之;或用珍珠冰片等分,為末,敷之,或以萆麻子油捻紙燒煙燻之,皆立收。凡舌出數寸,須要分辨傷寒、產後、中毒、大驚四種傷寒。用冰片摻之,或紙卷巴豆一粒,納鼻中,自收。產後者,用丹砂敷舌,仍令作產子狀,以二女掖之而於壁,外突擲盆盎作聲驚之,舌立上矣。余者,用雄雞冠血浸之;或冬青濃汁浸之,即縮入。
舌縮不能言,此名陰強宜補陰。
舌黑有大孔流血,以青鹽、芩、柏、大黃各一錢,人參、甘草、桂心各五分,煎服。外燒熱鐵,烙孔上。
舌瘡久蝕成穴,屢用涼劑不效者,上盛下虛也,服黑錫丹,可漸愈,十全大補養榮湯,皆可酌用。
舌根癰,舌根生癰紅而且腫,用金碧各半吹之;煎劑,黃連、犀角、丹皮、生地黃、生甘草、赤芍、山梔、麥冬、連翹、木通。
連珠疳,舌下生水泡,初起一枚,漸至七八枚者是也。吹口疳藥以治之。
舌菌,生舌上隆起如菌,或如木耳,色紅紫,心火鬱熾也。治同口菌,煎劑用導赤散加減。
齧舌,齧唇齧頰,心脾之氣恆通於舌陽明之經直入齒縫,故邪入心脾,則舌自挺;邪入陽明,則口自噤;一挺一噤,故令嚼舌。治宜清其風火,則病自愈。按《靈樞》曰:齧舌者,厥逆走上脈氣,皆至也。少陰氣至為齧舌,少陽氣至則齧頰,陽明氣至則齧唇,視至病者補之。
懸雍垂長,咽中妨悶,用枯礬、鹽花等分,研細,以箸點之。
走馬牙疳,牙齦腐爛,或胎毒痘毒殺人最速,色如干醬,一日爛一分,二日爛一寸,走馬喻其速也。若鼻梁發紅點如珠者,不治。上唇龍門牙落者,必死。用口疳藥加牛黃吹之,聖功丹妙極。岫雲山人曰:走馬牙疳,人皆知為火毒,而不知痘疹。雜症過服寒涼,亦能致此,蓋寒涼傷胃,火土衰微,則邪火大肆而成牙疳矣。
白話文:
諸證補遺
舌頭出現異常症狀,舌下腫起,形狀像白棗,並有青紫色血管,初期不痛不寒,之後逐漸腫大,這是由於憂鬱所致。舌下紫色的血管,稱為舌系,與腎臟相通。如果腫脹處顏色發白,則不宜治療。初期可用金箔和雄黃各半量,之後改用金丹煎劑。
舌頭突然腫脹,是心脾二經受風邪侵襲所致,導致舌根僵硬,不能卷曲伸縮,時間久了,若熱邪加重,則會更加腫脹。筋脈脹痛,甚至蔓延到咽喉,影響呼吸,應當用針刺排出淤血,再用百草霜、精鹽各半兩,研磨混合,塗抹於舌頭内外;或用蒲黃粉撒在上面;或取幾條蚯蚓,用鹽水塗抹在咽喉和舌頭上,這些方法都能迅速見效。
翣舌,此症狀舌頭突然腫大變硬,喉嚨腫脹,呼吸困難,甚至會立即死亡,需緊急治療,效果顯著。用皂角和明礬不限多少,將新瓦燒至紅熱,放在地上待涼,研磨成粉末,用鐵鉗撐開喉嚨,用此藥粉擦拭舌頭,就能立即恢復。重舌、木舌也可用此法治療。岫雲山人說:木舌、舌腫、翣舌這三種病症,大體相同,略有差異。但木舌是逐漸腫脹變硬,不會塞滿整個口腔。
舌頭腫脹的病情,即使發展迅速,也能稍作緩解。但翣舌,舌頭會突然腫大,頃刻間致人死亡,病情最為危急。然而,這些病症的病因,都是心脾鬱熱所致,因此治療方法和用藥並無太大差異,可以通用。
舌頭出血不止,又稱舌衄,是心火鬱結所致。可用槐花粉止血,烏賊骨、蒲黃粉也同樣有效。如果只是舌頭破裂出血不多,屬於心火極盛,應服用犀角地黃湯加童尿。
舌頭伸出不能收回,稱為陽強,應補陽。可用蒲黃粉撒在上面;或用珍珠、冰片等量研磨成粉末敷於舌上;或用萆麻子油浸濕的紙點燃熏之,都能使舌頭縮回。如果舌頭伸出數寸,需要區分是傷寒、產後、中毒、驚嚇四種情況。傷寒者,用冰片粉撒在上面,或將一粒巴豆用紙包好,放入鼻中,舌頭就會自行縮回。產後者,用丹砂敷在舌頭上,並讓產婦做出分娩的動作,讓兩個女子扶著她靠在牆上,在外面製造摔盆打碗的聲音嚇唬她,舌頭就會立即縮回。其他情況,可用雄雞冠血浸泡舌頭;或用冬青濃汁浸泡,舌頭也會縮回。
舌頭縮回不能說話,這稱為陰強,應補陰。
舌頭發黑並有大量出血,用青鹽、黃芩、側柏葉、大黃各一錢,人參、甘草、桂枝各五分,煎服。同時用燒紅的鐵器烙在出血處。
舌頭潰瘍久治不癒形成潰瘍,多次用涼藥無效者,是上盛下虛,服用黑錫丹,可逐漸痊癒,十全大補養榮湯也可酌情使用。
舌根癰,舌根處生瘡,紅腫,可用金箔和雄黃各半量吹於患處;內服藥方:黃連、犀角、丹皮、生地黃、生甘草、赤芍、山梔子、麥冬、連翹、木通。
連珠疳,舌下長水泡,初期一個,逐漸增多到七八個。用治口疳的藥物治療。
舌菌,舌頭上長出隆起物,像菌類或木耳,顏色紅紫,是心火鬱結所致。治療方法與口菌相同,內服藥方用導赤散加減。
齧舌,咬舌、咬唇、咬頰,心脾之氣常與舌陽明經相通,直達齒縫,所以邪氣入心脾,則舌頭自行伸出;邪氣入陽明經,則嘴巴自行閉合;伸出閉合交替進行,因此會咬到舌頭。治療應清熱解毒,病症自然痊癒。按《靈樞》所述:咬舌是厥逆之氣逆行於上脈所致,少陰之氣盛則咬舌,少陽之氣盛則咬頰,陽明之氣盛則咬唇,根據病症的輕重予以治療。
懸雍垂過長,咽喉阻塞不暢,用枯礬、鹽花等量研磨成粉,用筷子點在上面。
走馬牙疳,牙齦腐爛,或因胎毒、痘毒引起,病情發展極快,顏色像醬油,一天爛一分,兩天爛一寸,像馬一樣跑得快。如果鼻樑出現紅點像珠子一樣,則無法治療。如果上唇的龍門牙脫落,則必死無疑。用治口疳的藥物加牛黃吹於患處,聖功丹效果最佳。岫雲山人說:走馬牙疳,人們都知道是火毒,卻不知道與痘疹有關。服用寒涼藥物過量,也會導致此症,因為寒涼傷胃,脾胃虛弱,則邪火盛行,造成牙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