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樓玉鑰續編》~ 諸證補遺 (2)
諸證補遺 (2)
1. 諸證補遺
喉瘡奇疾,喉中生瘡,層層疊壘而不痛,日久有竅,出臭氣,廢飲食,宜用枸橘葉燒酒頻服。
咽中結塊如核危困欲死,此危證也。飲食不通,射干、牛舌葉汁、海藻俱能治此症,總不若百靈丸最佳。用百草霜研細,蜜丸,如芡實大,新汲水化下;甚者不過四五丸,效。
咽瘡鼻爛,咽喉內生瘡,鼻孔內亦爛,此症若作喉風治之,立死。宜用白霜梅一個、燒、存性,枯礬一錢,山甲珠一錢,共為細末。吹喉中,效。
喉瘡潰爛,喉瘡已破,瘡口疼痛,難進飲食,用豬腦髓蒸熟,以姜醋調和食之,自愈。
感寒喉閉不能咽,用大附子一枚,削去皮、臍,切作大片,以蜜塗炙,令黃納口中,噙咽其津,甘味盡,又炙一片而噙咽之。
鼻生紅線櫻珠,咽痛用諸藥不效,丹溪云:此非咽痛,乃是鼻中生一條紅線,如發懸一黑泡,大如櫻桃,垂掛到咽門而止,致口中飲食不能入,須用土牛膝根擇其直而獨條者,洗淨,搗取汁。入好醋三五匙和勻,滴入鼻孔內,自然絲斷珠破,吐出瘀血其病立安。
梅核氣,痰氣滯塞於咽喉之間,咯不出,咽不下,狀如梅核,此因濕熱內郁,痰氣凝結,治法宜開鬱順氣消痰,加味二陳主之。用韭汁一杯,薑汁、牛乳各半杯,和勻,細細溫服,即效。
喉中如有物妨悶,此肺胃壅滯風熱,客搏結於咽喉使然。憂愁思慮,氣逆痰結,亦皆能生此疾,射干湯主之。用逍遙二陳加減亦妙。
喉中如有炙臠食噎即塞,用杵頭糠二合,研極細,蜜丸,彈子大,每空心噙化一丸,愈為度。岫雲山人曰:上二症皆梅核氣之類也。經云:膽病喉中介介然,取陽明陵泉。心咳之狀,喉中介介如梗狀,取心之俞,亦此類也。心之俞即太陵穴口瘡。口瘡由心脾積熱,又有胃氣弱,穀氣少,上發為口瘡者,其服涼藥不效,乃肝脾之氣不足,虛火上泛而無制,宜用理中湯,收其浮游之火,外以上肉桂末吹之。若吐瀉後口中生瘡,亦是虛火,宜理中湯。
忌寒涼。
口糜,《聖濟論》云:膀胱移熱於小腸,隔腸不便,上為口糜。夫小腸之脈絡心,循咽下膈,抵胃,陰陽和平,水穀入胃,小腸受之,通調水道,下輸膀胱,今熱氣厥逆膀胱反移熱於小腸,胃之水穀不得轉輸於下,則小腸塞隔而不便,上則令口生瘡而糜爛也。大抵心胃壅熱,則必熏蒸於上,不可概以敷藥,當求其本而治之。
口舌狀如無皮,曰口瘡。口舌糜爛,曰口糜。當先用淨絲線蘸水輕攪痛者,可治。不痛者,難愈。無血出者,危。攪過用口疳藥吹之,服藥宜細辨虛實,西瓜絕妙。冬日以西瓜皮燒灰噙之,五苓導赤合用亦神效。岫雲山人曰:此症有歷用諸藥不效者,餘切其脈,雲浮大而數,重。
按:無力,虛火上炎也。投以炙耆、熟地、歸芍、白朮等藥而愈。
白話文:
諸證補遺
喉嚨長了奇怪的瘡,喉嚨裡長瘡,一層層疊起來卻不痛,時間久了會出現小孔,並排出臭氣,吃不下東西,可以用枸橘葉泡燒酒頻頻服用。
咽喉中感覺有塊狀物,像核一樣,危急將死,這是危急的症狀。吃東西咽不下去,射干、牛舌葉汁、海藻都能治療這個病,但還是百靈丸最好。用百草霜研磨成細粉,用蜂蜜做成丸子,像芡實那麼大,用新汲取的水送服;病情嚴重者,最多服用四五丸,就會有效。
咽喉潰爛,鼻子也爛,咽喉裡面長瘡,鼻孔裡面也潰爛,如果用治療喉風的方法治療這個病,會立即死亡。應該用白霜梅一個,燒成炭後研磨成粉末,枯礬一錢,山甲珠一錢,一起研磨成細粉。吹到喉嚨裡,就會有效。
喉嚨潰爛,喉嚨上的瘡已經破了,瘡口疼痛,很難進食,用豬腦髓蒸熟,用薑醋調和食用,就能自愈。
受寒導致喉嚨閉塞,無法吞嚥,用大附子一枚,削去皮和蒂,切成大片,塗上蜂蜜炙烤,烤至發黃後含在口中,咽下唾液,等甜味消失後,再烤一片含咽。
鼻子長出像紅線一樣的櫻桃大小的腫塊,咽喉疼痛,服用各種藥物都沒效,丹溪先生說:這不是咽喉痛,而是鼻中長出一條紅色的線,像頭髮一樣懸掛著一個黑色的泡,像櫻桃一樣大,垂掛到咽喉處,導致食物無法入口,需要用土牛膝根,選擇筆直單獨的一根,洗淨,搗碎取汁。加入好醋三到五匙攪勻,滴入鼻孔內,紅線自然會斷,腫塊會破裂,吐出瘀血,病就會痊癒。
梅核氣,痰氣阻塞在咽喉之間,咳不出來,咽不下去,狀如梅核,這是由於濕熱內鬱,痰氣凝結造成的,治療方法應該疏通鬱氣,順氣消痰,加味二陳湯為主方。用韭菜汁一杯,薑汁、牛乳各半杯,混合均勻,溫溫的慢慢服用,就會有效。
喉嚨裡感覺好像有東西堵著,不舒服,這是肺胃壅滯風熱,客邪阻塞在咽喉造成的。憂愁思慮,氣逆痰結,也會導致這種疾病,射干湯為主方。用逍遙二陳湯加減也很好。
喉嚨裡好像有炙烤的肉卡著,噎著,用杵頭糠二合,研磨得很細,用蜂蜜做成丸子,彈子那麼大,每次空腹含化一丸,痊癒為度。岫雲山人說:以上兩種病都是梅核氣類似的疾病。《內經》說:膽病會導致喉嚨裡有哽咽感,可以取陽明經的陵泉穴。心臟咳嗽的症狀,喉嚨裡有哽咽感,像有梗塞一樣,可以取心的俞穴,也是這種類似的疾病。心俞穴也就是太陵穴。口瘡,口瘡是由於心脾積熱,又伴有胃氣虛弱,穀氣不足,上泛而形成口瘡的,服用涼藥無效,是因為肝脾之氣不足,虛火上泛而得不到抑制,應該服用理中湯,收斂浮游的虛火,外用肉桂粉末吹敷。如果腹瀉後口中長瘡,也是虛火,也應該服用理中湯。
忌食寒涼。
口糜,《聖濟總錄》說:膀胱的熱氣移到小腸,小腸阻塞不通暢,上犯而導致口糜。小腸的經絡與心相連,沿著咽喉向下,到達膈肌,再抵達胃,陰陽平和,水穀進入胃,小腸接受,通調水道,向下輸送到膀胱,現在熱氣逆反,膀胱反而把熱氣移到小腸,胃中的水穀無法向下輸送,則小腸阻塞不通暢,上犯則導致口中長瘡糜爛。總之,心胃壅熱,必然上熏蒸,不能一概而敷藥,應該找出根本原因來治療。
口舌像沒有皮膚一樣,叫做口瘡。口舌糜爛,叫做口糜。應該先用乾淨的絲線沾水輕輕攪動疼痛的地方,可以治療。不痛的地方,很難治癒。沒有出血的,很危險。攪動後用治療口疳的藥物吹敷,服用藥物應該仔細辨別虛實,西瓜效果絕妙。冬天用西瓜皮燒成灰含在口中,五苓散加導赤散合用也很有效。岫雲山人說:這種病有些用過很多藥物都無效的,我切脈,發現脈浮大而數,沉重。
按:無力,是虛火上炎。服用炙甘草、熟地黃、當歸、芍藥、白朮等藥物而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