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獸部第五十一卷 (22)

回本書目錄

獸部第五十一卷 (22)

1. 鼴鼠

(音偃。《別錄》下品)

【釋名】田鼠(《禮記》)、鼢鼠(音憤)、隱鼠。

時珍曰:田鼠偃行地中,能壅土成坌,故得諸名。

【集解】《別錄》曰:鼴鼠在土中行。五月取令乾,燔之。

白話文:

【釋名】田鼠(《禮記》)、鼢鼠(音同「憤」)、隱鼠。

時珍曰:田鼠在地上爬行,會把土堆起來,因此得名。

【集解】《別錄》說:鼴鼠在土中活動。在五月時捕捉並曬乾,然後焚燒。

弘景曰:此即鼢鼠也,一名隱鼠。形如鼠大,而無尾黑色,尖鼻甚強,常穿地中行,討掘即得。今山林中別有大如水牛者,一名隱鼠。

白話文:

弘景說:這(水中鼠)就是鼴鼠,又名隱鼠。外型像老鼠一樣大,但沒有尾巴呈黑色。鼻子很尖且力量很大,經常在地下行走,挖挖掘掘就能發現牠。現在山林中有另外一種像水牛一樣大的隱鼠。

藏器曰:隱鼠,陰穿地中而行,見日月光則死,於深山林木下土中有之。其大如牛者,名同物異耳。

頌曰:處處田壟間多有之。《月令》田鼠化為鴽者即此。其形類鼠而肥,多膏。旱歲為田害。

白話文:

藏器曰:

隱鼠,是一種陰性的動物,可以在地下穿行。如果看到陽光或月光,就會死亡。牠們通常棲息在深山茂密的森林中,地底深處。其中最大的隱鼠,可以長到像牛一樣大。牠們雖然名字與老鼠相同,但實際上是不同的物種。

頌曰:

在田野間到處都可以發現隱鼠。《月令》中記載的田鼠化為鴽鳥,指的就是這種隱鼠。牠們的身形像老鼠,但比較肥胖多油脂。在乾旱的年份,牠們會對農作物造成危害。

宗奭曰:鼴,腳絕短,但能行。尾長寸許,目極小,項尤短。最易取,或安竹弓射取飼鷹。陶引如水牛者釋之,誤矣。

白話文:

宗奭說:鼴鼠的腳非常短,但仍能行走。尾巴長約一寸,眼睛非常小,脖子特別短。鼴鼠很容易被捕獲,有人用竹弓射牠來餵鷹。陶弘景將鼴鼠描述如水牛大小,這是不對的。

時珍曰:許慎言鼢乃伯勞所化。《月令》季春田鼠化為鴽,《夏小正》八月鴽為鼠,是二物交化,如鷹、鳩然也。鴽乃鶉類。隆慶辛未夏秋大水,蘄、黃瀕江之地,鼢鼠遍野,皆櫛魚所化。蘆稼之根,齧食殆盡,則鼢之化,不獨一種也。

白話文:

李時珍說:許慎說鼴鼠是伯勞鳥變化而來的。《月令》說:季春時節,田鼠化作鴽鳥,《夏小正》說:八月,鴽鳥又變成田鼠,這兩種動物互相變化,就像鷹和鳩一樣。鴽鳥屬於鵪鶉類。隆慶辛未年的夏天和秋天,蘄州和黃州靠近長江的地區,鼴鼠遍佈田野,都是櫛魚變化而來的。蘆葦和莊稼的根部,都被齧食殆盡,可見鼴鼠的化身,不只一種。

【氣味】咸,寒,無毒。

【主治】燔之,療癰疽、諸瘻蝕惡瘡、陰䘌爛瘡(《別錄》)。

久食去風,主瘡疥痔瘻(藏器)。治風熱久積,血脈不行,結成癰疽,食之可消。又小兒食之,殺蛔蟲(蘇頌)。

白話文:

長期食用能去除風熱,主要治療瘡、疥、痔瘡和瘺管(臟腑積熱)。治療風熱積聚已久,血脈不通,形成腫瘡,食用它可以消散。小孩子食用,能殺蛔蟲(蘇頌)。

【主治】摩諸惡瘡(藏器)。

【主治】蛇虺螫傷腫痛,研末,豬脂調塗(時珍)。

壤土,見土部。

白話文:

**主治:**治療各種惡性瘡瘍(藏於體內的瘡瘍)。

**主治:**治療蛇蟲咬傷引起的腫痛,研成細末,用豬油調和塗抹(李時珍《本草綱目》)。

壤土,請參閱土部。

2. 隱鼠

(《拾遺》)

白話文:

《拾遺》

古文:治傷寒或風頭眩冒,欬嗽,胸隔鬱結,氣上衝逆,腹中痛,吐利不息,心腹絞,脅肋痛,急慢驚風,產後血暈,不仁不寐,五勞七傷,精神恍惚,邪魅鬼祟,諸般雜症。

可用於治療傷寒或風寒導致的頭暈目眩、咳嗽、胸部和橫膈膜鬱悶不舒、氣息上逆、腹中疼痛、嘔吐和腹瀉不止、心腹絞痛、脅肋疼痛、急性和慢性驚風、產後血虛暈厥、麻木不仁、失眠、各種虛勞和外傷、精神恍惚、邪氣侵擾和鬼怪作祟等各種雜症。

【釋名】鼴鼠(音偃)、偃鼠(《綱目》)、鼠母(同)、鼳(古役反)。(《爾雅》)

白話文:

【解釋名稱】鼴鼠(音偃)、偃鼠(《綱目》)、鼠母(同)、鼳(古役反)。(《爾雅》)

【集解】弘景注鼴鼠曰:諸山林中,有獸大如水牛,形似豬,灰赤色,下腳似象,胸前尾上皆白,有力而鈍,亦名隱鼠。人取食之,肉亦似牛,多以作脯。乃云是鼠王,其精溺一滴落地,輒成一鼠,災年則多出也。

白話文:

【集解】弘景註解鼴鼠說:在各種山林中,有一種像水牛一樣大的野獸,形狀像豬,皮毛灰紅色,下肢像象,胸前尾部都是白色的,力氣很大但動作遲緩,也叫隱鼠。人們抓來吃牠,牠的肉也像牛肉,大多用來做成肉乾。民間說這是鼠王,牠滴在地上的精液,就會變成一隻老鼠,災荒年就會出現很多。

藏器曰:此是獸類,非鼠之儔。大如牛而前腳短,皮入鞧轡用。《莊子》所謂鼴鼠飲河,不過滿腹者。陶言是鼠王,精滴成鼠。遍訪山人無其說,亦不能土中行。此乃妄說,陶誤信爾。頌曰:鼴鼠出滄州及胡中。似牛而鼠首黑足,大者千斤。多伏於水,又能堰水放沫。彼人食其肉。

白話文:

藏器的說法:這種動物是野獸,而不是老鼠的同類。牠的身體像牛一樣大,但前腳很短,牠的皮可以製成韁轡。莊子寫的《莊子》所說的鼴鼠喝乾了整條河,也只是喝滿了肚子而已。陶弘景說鼴鼠是鼠王,牠的精液滴在地上就變成老鼠。詢問過許多山裡的人,都沒有聽說過這種說法,而且鼴鼠也不能在土裡鑽行。這種說法是胡說八道,陶弘景受騙了。詩歌上說鼴鼠是產於滄州和胡中。牠們的外型像牛,但長著老鼠的頭和黑色的腳,最大的鼴鼠可以重達一千斤。鼴鼠常常潛伏在水中,而且能用身體擋住水流,並製造泡沫。那裏的人吃牠的肉。

時珍曰:按《異物志》云:鼠母頭腳似鼠,口銳毛蒼,大如水牛而畏狗。見則主水災。《晉書》云:宣城郡出隱鼠,大如牛,形似鼠,腳類象而驢蹄。毛灰赤色,胸前尾上白色。有力而鈍。《金樓子》云:晉寧縣境出大鼠,狀如牛,土人謂之偃鼠。時出山遊,毛落田間,悉成小鼠,苗稼盡耗。

白話文:

李時珍說:根據《異物志》記載:鼠母頭腳像老鼠,嘴巴尖利,毛色蒼青,體型像水牛那麼大,卻害怕狗。看見鼠母就會發生水災。《晉書》記載:宣城郡出現隱鼠,體型像牛,形狀像老鼠,腳像象而蹄子像驢。皮毛灰紅色,胸前和尾巴上有白色的毛。 力氣很大,但動作遲鈍。《金樓子》記載:晉寧縣境內出現大老鼠,體型像牛,當地人稱之為偃鼠。經常出山覓食,毛掉落在田間,都會變成小老鼠,農作物都被吃光。

《梁書》云:倭國有山鼠如牛,又有大蛇能吞之。據此則隱鼠非無,而陶說有本;諸家闢之太甚者,未深考耳。又《爾雅》云:鼳身似鼠而馬蹄,長鬚而賊,一歲千斤,秦人謂之「小驢」者,即此物也。

白話文:

《梁書》中說:倭國(日本)有一種山鼠大如牛,還有一種大蛇能吞下它。根據這些記載,隱鼠並非不存在,陶弘景的說法是有根據的。諸家對隱鼠的否定太過絕對,沒有深入考證罷了。另外,《爾雅》中說:鼳的身體像老鼠,但蹄子像馬,鬍鬚很長且兇猛,一年能長到一千斤,秦國人稱它為「小驢」,這就是隱鼠。

【主治】痔瘻惡瘡(陶弘景)。

白話文:

主治痔瘡和膿腫等惡性瘡瘍(陶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