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 獸部第五十一卷 (23)
獸部第五十一卷 (23)
1. 鼫鼠
(音石。《綱目》)
【釋名】碩鼠(與鼫同。出《周易》)、䶂鼠(音酌。出《廣雅》)、雀鼠(出《埤雅》)、𪕞鼠(音俊。出《唐韻》)。
時珍曰:碩,大也,似鼠而大也。關西方音轉鼫為䶂,訛䶂為雀。蜀人謂之𪕞鼠,取其毛作筆。俊亦大也。
【集解】時珍曰:鼫鼠處處有之,居土穴、樹孔中。形大於鼠,頭似兔,尾有毛,青黃色。善鳴,能人立,交前兩足而舞。好食粟、豆,與鼢鼠俱為田害。鼢小居田,而鼫大居山也。范成大云:賓州鼫鼠專食山豆根,土人取其腹干之入藥,名鼫鼠肚。陸璣謂此亦有五技,與螻蛄同名者,誤矣。
肚
【氣味】甘,寒,無毒。
【主治】咽喉痹痛,一切熱氣,研末含咽,神效(時珍。出《虞衡志》)。
白話文:
(名稱的讀音為「石」。出自《本草綱目》)
【名稱解釋】又名「碩鼠」(與「鼫鼠」同義,出自《周易》)、又名「䶂鼠」(讀音為「酌」,出自《廣雅》)、又名「雀鼠」(出自《埤雅》)、又名「𪕞鼠」(讀音為「俊」,出自《唐韻》)。
李時珍說:「碩」的意思是「大」,是指牠長得像老鼠但體型比較大。關西一帶的方言把「鼫」字讀成「䶂」,又把「䶂」訛讀成「雀」。四川人稱之為「𪕞鼠」,取牠的毛製作毛筆。「俊」也有「大」的意思。
【產地與習性】李時珍說:鼫鼠到處都有,牠們住在土洞或樹洞中。體型比一般老鼠大,頭像兔子,尾巴有毛,毛色呈青黃色。牠們很會叫,可以像人一樣站立,並交叉前腳像在跳舞。喜歡吃穀子、豆類,和鼢鼠一樣都是農田的害蟲。鼢鼠體型較小,住在田裡,而鼫鼠體型較大,住在山裡。范成大說:賓州的鼫鼠專吃山豆的根,當地人會取牠們的腹部曬乾入藥,稱為「鼫鼠肚」。陸璣認為這種動物也有五種技能,和螻蛄同名,是錯誤的說法。
鼫鼠肚
【味道與屬性】味道甘甜,屬性寒涼,沒有毒性。
【功效】主要治療咽喉腫痛,以及各種熱性病症,將其磨成粉末含在口中吞嚥,效果非常好(李時珍所說,出自《虞衡志》)。
2. 竹䶉
(留、柳二音。《綱目》)
【釋名】竹㹠。時珍曰:䶉狀其肥,㹠言其美也。
【集解】時珍曰:竹䶉,食竹根之鼠也。出南方,居土穴中。大如兔,人多食之,味如鴨肉。《燕山錄》云:煮羊以䶉,煮鱉以蚊。物性相感也。
肉
【氣味】甘,平,無毒。
【主治】補中益氣,解毒(時珍)。
白話文:
竹䶉,讀音同「留」或「柳」。
這種動物又叫做竹㹠。李時珍說:「䶉」這個字形容牠肥胖,「㹠」這個字則表示牠的肉很美味。
竹䶉是一種吃竹根的老鼠,產於南方,住在土穴中。牠的體型大約像兔子一樣,很多人都吃牠,味道像鴨肉。《燕山錄》記載說:用竹䶉煮羊肉,用蚊子煮鱉肉,這是因為不同食物的屬性會互相影響。
竹䶉肉的味道是甘甜的,屬性平和,沒有毒性。
主要功效是補養脾胃之氣,增強體力,並且能解毒。這是李時珍的說法。
3. 土撥鼠
(《拾遺》)
【釋名】鼧鼥(音駝撥)、答刺不花(出《正要》)。
時珍曰:按《唐書》有鼧鼥鼠,即此也。鼧鼥,言其肥也。《唐韻》作𪖈𪔿,音僕樸,俗訛為土撥耳。蒙古人名答刺不花。
【集解】藏器曰:土撥鼠,生西番山澤間,穴土為窠。形如獺。夷人掘取食之。《魏略》云:「大秦國出闢毒鼠」,近似此也。時珍曰:皮可為裘,甚暖,濕不能透。
肉
【氣味】甘,平,無毒。
時珍曰:按《飲膳正要》云:雖肥而煮之無油,味短,多食難克化,微動風。
【主治】野雞瘻瘡,煮食肥美宜人(藏器)。
頭骨
【主治】小兒夜臥不寧,懸之枕邊,即安(時珍)。
白話文:
土撥鼠,又名鼧鼥、答刺不花。
李時珍說,這種動物就是《唐書》裡記載的鼧鼥鼠,因為身體肥胖而得名。在《唐韻》裡寫作𪖈𪔿,讀音像「僕樸」,後來民間就訛傳為土撥鼠。蒙古人則稱它為答刺不花。
土撥鼠生長在西邊山區的沼澤地帶,會挖洞築巢,外形像水獺。當地居民會挖掘捕捉來食用。《魏略》說,大秦國出產一種可以解毒的鼠,可能就是指這種動物。土撥鼠的皮毛可以做成皮衣,非常保暖,而且不怕潮濕。
土撥鼠的肉,味道甘甜,性情平和,沒有毒。雖然肉很肥,但煮過後卻沒有油,味道也比較淡,吃多了不容易消化,而且容易引起身體輕微的動風。
土撥鼠肉可以用來治療野雞瘻瘡,煮熟後肉質肥美可口。
土撥鼠的頭骨,可以治療小孩子晚上睡不安穩,只要把頭骨放在枕頭旁邊,就能讓孩子安穩入睡。
4. 貂鼠
(《綱目》)
【釋名】栗鼠(《爾雅翼》)、松狗。時珍曰;貂亦作鼦。羅願云:此鼠好食慄及松皮,夷人呼為栗鼠、松狗。
【集解】時珍曰:按許慎《說文》云:貂,鼠屬,大而黃黑色,出丁零國。今遼東、高麗及女直、韃靼諸胡皆有之。其鼠大如獺而尾粗。其毛深寸許,紫黑色,蔚而不耀。用皮為裘、帽、風領,寒月服之,得風更暖,著水不濡,得雪即消,拂面如焰,拭眯即出,亦奇物也。惟近火則毛易脫。
漢制侍中冠,金璫飾首,前插貂尾,加以附蟬,取其內勁而外溫。毛帶黃色者,為黃貂;白色者,為銀貂。
肉
【氣味】甘,平,無毒。
毛皮
【主治】塵沙眯目,以裘袖抆之,即去(時珍)。
白話文:
貂鼠,又名栗鼠、松狗。李時珍說,貂也寫作「鼦」。羅願說,這種鼠喜歡吃栗子和松樹皮,所以邊疆地區的人稱它為栗鼠、松狗。
李時珍說,根據許慎《說文解字》記載,貂屬於鼠類,體型大,毛色黃黑色,產於丁零國。現在遼東、高麗以及女真、韃靼等北方地區都有。這種鼠體型像水獺那麼大,尾巴粗。毛很深,大約一寸左右,紫黑色,顏色深沉但不耀眼。人們用它的皮做成皮裘、帽子、風領,在寒冷的時候穿,越吹風越暖和,沾水不會濕,沾雪就會融化,拂在臉上像火焰一樣溫暖,擦去眼睛裡的灰塵馬上就能去掉,真是奇特的物品。只是靠近火,毛就容易脫落。
漢朝時,侍中的官帽,用金屬環裝飾帽頂,前面插上貂尾,再附上蟬形裝飾,是取貂的內在剛勁而外表溫和之意。毛帶黃色的,叫做黃貂;毛是白色的,叫做銀貂。
貂肉:味道甘甜,性平,沒有毒性。
貂毛皮:可以治療沙塵進入眼睛,用貂皮衣袖擦拭,沙塵就能去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