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草部第十八卷 (15)

回本書目錄

草部第十八卷 (15)

1. 馬兜鈴

【附方】舊一,新五。

五種蠱毒:《肘後方》云:席辨刺史言:嶺南俚人,多於食中毒,人漸不能食,胸背漸脹,先寒似瘴:用都淋藤十兩,水一斗,酒二升,煮三升,分三服。毒逐小便出。十日慎食毒物。不瘥更服。土人呼為三百兩銀藥。又支太醫云:兜鈴根一兩為末,水煎頓服,當吐蠱出,未盡再服。

或為末,水調服,亦驗。中草蠱毒,此術在西涼之西及嶺南。人中此毒,入咽欲死者:用兜鈴苗一兩,為末。溫水調服一錢,即消化蠱出,神效。(《聖惠方》)腸風漏血:馬兜鈴藤、穀精草、荊三稜(用烏頭炒過),三味各等分。煎水,先熏後洗之。(《普濟方》)

疔腫復發:馬兜鈴根搗爛,用蜘蛛網裹敷,少時根出。(《肘後方》)

惡蛇所傷:青木香半兩,煎湯飲之。(《袖珍方》)

白話文:

馬兜鈴

舊方一個,新方五個。

五種蠱毒的治療方法:古籍《肘後方》記載,席辨刺史說:嶺南地區的百姓,常因食物中毒而生病,患者逐漸無法進食,胸背漸漸脹滿,初期發冷,症狀類似瘴氣。治療方法是用都淋藤十兩,加水一斗、酒二升,煎煮至三升,分三次服用。毒素會隨著小便排出。服用後十天內要小心避免食用有毒的食物。若未痊癒,可以再次服用。當地人稱此藥為「三百兩銀藥」。另據支太醫記載:用馬兜鈴根一兩研磨成粉,用水煎服,可以將蠱毒吐出來,若未完全排出,可以再次服用。

或者將馬兜鈴根磨成粉末,用水調和服用,也很有效。這種治療草蠱毒的方法,在西涼以西及嶺南地區使用。如果有人中了這種毒,感覺毒物進入咽喉,快要死了:就用馬兜鈴苗一兩研磨成粉末,用溫水調和服用一錢,就能將蠱毒排出,效果非常好。(出自《聖惠方》)治療腸風漏血:取馬兜鈴藤、穀精草、荊三稜(用烏頭炒過)三味藥材,等量混合,煎水,先用藥水熏洗患處,再用藥水清洗。(出自《普濟方》)

治療疔腫復發:將馬兜鈴根搗爛,用蜘蛛網包裹敷在患處,不久後病根就會排出。(出自《肘後方》)

治療惡蛇咬傷:用青木香半兩,煎水服用。(出自《袖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