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獸部第五十一卷 (16)

回本書目錄

獸部第五十一卷 (16)

1.

(音鶴。《衍義》)

【校正】原系貒下,今分出。

白話文:

【更正】 原本屬「貒」字之下,現已分出。

【釋名】時珍曰:按俗云:貉與獾同穴各處,故字從各。《說文》作貈。亦作狢。《爾雅》:貈子曰貊(音陌),其雌曰𧳦(音惱)。原本以貊作貆者,訛矣。

白話文:

【釋名】李時珍說:按照俗話說,貉和獾住在同一個洞穴裡,但是分開居住,所以字裡有「各」這個字。《說文》中寫作「貈」。又寫作「狢」。《爾雅》中說:貆的雄性叫貊,雌性叫𧳦。原文中把貊寫成貆是錯誤的。

【集解】宗奭曰:貉形如小狐,毛黃褐色。

白話文:

【集解】 宗奭曰:貉形狀像小狐狸,毛色為黃褐色。

時珍曰:貉生山野間。狀如貍,頭銳鼻尖,斑色。其毛深厚溫滑,可為裘服。與獾同穴而異處,日伏夜出,捕食蟲物,出則獾隨之。其性好睡,人或蓄之,以竹叩醒,已而復寐,故人好睡者謂之貉睡。俗作渴睡,謬矣。俚人又言其非好睡,乃耳聾也,故見人乃知趨走。《考工記》云:貉逾汶則死,地氣使然也。

白話文:

時珍說:貉生活在山野之間,樣子像狸,頭尖鼻直,有斑點。它的毛皮厚密溫暖光滑,可以做裘服。貉和獾同一個洞穴,但不同一個地方生活,白天睡覺,晚上出來捕食蟲子等食物,它一出來獾就會跟著。貉的性情喜歡睡覺,所以人們養貉的時候,用竹子敲打它來把它叫醒,然後它又會睡著,所以人們把愛睡覺的人稱為「貉睡」。但是民間把「貉睡」說成「渴睡」,這是錯誤的。鄉下人又說,貉並不愛睡覺,而是因為它耳聾,所以當它看到有人時,才知道該跑開。

王浚川言北曰狐,南曰貉;《星禽書》言氐土貉是千歲獨狐化成者,並非也。

【氣味】甘,溫,無毒。

【主治】元臟虛勞及女子虛憊(蘇頌)。

白話文:

王浚川說,北方的狐,南方的貉,在《星禽書》中說氐國的貉是千年的獨狐變化而成的,並非如此。

肉:

【氣味】甘甜,溫和,無毒。

【主治】元氣內臟虛弱以及女子虛弱(蘇頌)。

2.

(音湍。《唐本草》)

【釋名】獾㹠(藏器)、豬獾。

時珍曰:貒,團也,其狀團肥也。《爾雅》云:貒子曰貒。其足蹯,其跡𠫗。蹯,足掌也。𠫗,指頭跡也。

白話文:

釋名

獾狖(藏器稱)、豬獾。

時珍曰:

獾,圓也,其形狀圓肥。《爾雅》說:獾的幼兒稱作獾。牠的腳掌寬大,牠留下的腳印指頭清楚。蹯,指腳掌;𠫗,指指頭印跡。

【集解】頌曰:貒,似犬而矮,尖喙黑足,褐色。與獾、貉三種而大抵相類,而頭、足小別。郭璞注《爾雅》云:貒,一名獾,以為一物,然方書說其形狀差別也。

白話文:

集解:

頌曰:貒是一種動物,外形像狗但較矮,有尖銳的嘴、黑色的腳和棕色的毛。與獾和貉這三種動物很相似,但頭和腳比它們小很多。郭璞在《爾雅》中註釋說:貒,又名獾,認為是一種動物,但一些醫書中卻說它們的形狀有所區別。

宗奭曰:貒肥矮,毛微灰色,頭連脊毛一道黑,短尾,尖嘴而黑。蒸食極美。

白話文:

宗奭說:獾又肥又矮,毛色略帶灰色,從頭到背脊有一條黑色毛,尾巴短,嘴尖而黑。蒸著吃非常美味。

時珍曰:貒,即今豬獾也。處處山野間有之,穴居。狀似小豬㹠,形體肥而行鈍。其耳聾,見人乃走。短足短尾,尖喙褐毛,能孔地食蟲蟻瓜果。其肉帶土氣,皮毛不如狗獾。蘇頌所注乃狗獾,非貒也。郭璞謂獾即貒,亦誤也。

白話文:

李時珍說:貒,就是現在的豬獾。各地的山野間都有豬獾,牠們住在洞穴裡。豬獾的形狀像小豬,身體肥胖,動作遲緩。牠們耳朵聾,看到人就會逃跑。豬獾的腿和尾巴都很短,牠們的嘴尖,毛是褐色的。豬獾可以在洞裡吃昆蟲、螞蟻、瓜果。豬獾的肉有一股泥土味,皮毛不如狗獾。蘇頌所注的獾是狗獾,而不是豬獾。郭璞說獾就是豬獾,這也是錯誤的。

【氣味】甘、酸,平,無毒。

白話文:

【氣味】甘甜、酸味,性平,無毒。

【主治】水脹久不瘥、垂死者,作羹食之,下水大效(蘇恭。《聖惠》用粳米、蔥、豉作粥食)。服丹石動熱,下痢赤白久不瘥,煮肉露一宿,空腹和醬食,一頓即瘥。瘦人煮和五味食,長肌肉(孟詵。宗奭曰:野獸中惟貒肉最甘美,益瘦人)。治上氣虛乏,咳逆勞熱,和五味煮食(吳瑞)。

白話文:

【主治效果】患有水腫症很久都沒有痊癒的人,垂危時,做成粥給他吃,可以讓水消退,有很大的效果。(蘇恭《聖惠》中用粳米、蔥、豆豉來煮粥。)服用丹砂類藥物後,導致身體發熱,下痢混雜血水,長久沒有痊癒,用兔肉湯煮一晚,空腹時加醬一起吃,吃一次就會痊癒。瘦弱的人用牛肉煮了和五味一起吃,可以增加肌肉。(孟詵,《宗奭》說:野獸中只有貒肉最甘美,可以幫助瘦弱的人增肥。)治療上氣虛弱,咳嗽逆氣、勞累發熱,和五味一起煮了後吃。(吳瑞)

【主治】蜣螂蠱毒,胸中哽噎怵怵如蟲行,咳血,以酒和服,或下或吐或自消也(崔行功)。

【主治】蠱毒,以臘月者,湯摩如雞子許,空腹服之(《唐本草》)。

【主治】上氣咳嗽,炙研,酒服三合,日二,取瘥(孟詵)。

白話文:

【主治】用蜣螂治療蠱毒引起的胸中梗阻,感覺像蟲子在爬行,咳嗽咳血。將蜣螂與酒混合服用,蠱毒會從大便、嘔吐或者自行消失。(崔行功)

【主治】治療蠱毒,用臘月抓的蜣螂,煮沸後研磨成像雞蛋大小的劑量,空腹服用。(《唐本草》)

【主治】治療上氣咳嗽。將蜣螂骨炙烤後研成細末,與酒混合服用三合,一天兩次,直至痊癒。(孟詵)

3.

(《食物》)

【釋名】狗獾(音歡)、天狗。

時珍曰:獾又作貆,亦狀其肥鈍之貌。蜀人呼為天狗。

白話文:

釋名:獾(音歡),天狗。

李時珍說:獾又寫作貆,也是形容牠肥碩笨拙的樣子。四川人稱呼牠為天狗。

【集解】汪穎曰:狗獾,處處山野有之,穴土而居。形如家狗,而腳短,食果實。有數種相似。其肉味甚甘美,皮可為裘。時珍曰:貒,豬獾也;獾,狗獾也,二種相似而略殊。狗獾似小狗而肥,尖喙矮足,短尾深毛,褐色。皮可為裘領。亦食蟲蟻瓜果。又遼東女直地面有海獾皮,可供衣裘,亦此類也。

白話文:

【集解】汪穎說:狗獾,各地山野都有,挖洞穴居。形狀像家狗,但腳短,吃果實。有幾種相似的動物。肉味非常鮮美,皮可以製成皮裘。李時珍說:貒,就是豬獾;獾,就是狗獾,兩種動物相似,但有略微不同。狗獾像小狗一樣肥胖,尖嘴矮腳,短尾深毛,褐色。皮可以製成皮裘的領子。也吃蟲蟻和瓜果。另外遼東女直地區有海獾皮,可以製成衣裘,也是這種類型的動物。

【氣味】甘、酸,平,無毒。

【主治】補中益氣,宜人(汪穎)。小兒疳瘦,殺蛔蟲,宜啖之(蘇頌)。功與貒同(時珍)。

白話文:

【氣味】味道甘甜帶酸,性質平,沒有毒。

【主治】補養臟腑,增強元氣,適合所有人食用(汪穎)。小兒消化不良、瘦弱,能殺蛔蟲,宜生吃(蘇頌)。功效與豬肉相同(李時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