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 草部第十八卷 (2)
草部第十八卷 (2)
1. 菟絲子
【氣味】辛、甘,平,無毒。
之才曰:得酒良。薯蕷、松脂為之使。惡雚菌。
【主治】續絕傷,補不足,益氣力,肥健人(《本經》)。養肌強陰,堅筋骨,主莖中寒,精自出,溺有餘瀝,口苦燥渴,寒血為積。久服明目輕身延年(《別錄》)。治男女虛冷,添精益髓,去腰疼膝冷,消渴熱中。久服去面䵟,悅顏色(甄權)。補五勞七傷,治鬼交泄精,尿血,潤心肺(大明)。補肝臟風虛(好古)。
【發明】斅曰:菟絲子稟中和凝正陽氣,一莖從樹感枝而成,從中春上陽結實,故偏補人衛氣,助人筋脈。
頌曰:《抱朴子》仙方單服法:取實一斗,酒一斗浸,曝乾再浸又曝,令酒盡乃止,搗篩。每酒服二錢,日二服。此藥治腰膝去風,兼能明目。久服令人光澤,老變為少。十日外,飲啖如湯沃雪也。
【附方】舊六,新七。
消渴不止:菟絲子煎汁,任意飲之,以止為度。(《事林廣記》)
陽氣虛損:《簡便方》:用菟絲子、熟地黃等分,為末,酒糊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氣虛,人參湯下;氣逆沉香湯下。《經驗後方》:用菟絲子二兩(酒浸十日,水淘)、杜仲(焙研蜜炙)一兩。以薯蕷末酒煮糊丸梧子大。每空心酒下五十丸。
白濁遺精:茯菟丸:治思慮太過,心腎虛損,真陽不固,漸有遺瀝,小便白濁,夢寐頻泄:菟絲子五兩,白茯苓三兩,石蓮肉二兩,為末,酒糊丸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空心鹽湯下。(《和劑局方》)
小便淋瀝:菟絲子,煮汁飲。(《範汪方》)
小便赤濁,心腎不足,精少血燥,口乾煩熱,頭暈怔仲:菟絲子、麥門冬等分,為末,蜜丸梧子大。鹽湯每下七十丸。
腰膝疼痛,或頑麻無力:菟絲子(洗)一兩,牛膝一兩,同入銀器內,酒浸過一寸,五日,曝乾為末,將原酒煮糊丸梧子大。每空心酒服三、二十丸。
(《經驗後方》)肝傷目暗:菟絲子三兩。酒浸三日,曝乾為末,雞子白和丸梧子大。空心溫酒下二十丸。(《聖惠方》)
身面卒腫洪大:用菟絲子一升。酒五升,漬二、三宿。每飲一升,日三服。不消再造。(《肘後方》)
婦人橫生:菟絲子末,酒服二錢。一加車前子等分。(《聖惠方》)
眉煉癬瘡:菟絲子炒研,油調敷之。(《山居四要》)
穀道赤痛:菟絲子熬黃黑,為末,雞子白和塗之。(《肘後方》)
痔如蟲咬:方同上。
苗
【氣味】甘,平,無毒。玉冊》云:汁伏三黃、硫、汞,結草砂。
【主治】研汁塗面,去面䵟(《本經》)。挼碎煎湯,浴小兒,療熱痱(弘景)。
【附方】舊二,新一。面瘡粉刺:菟絲子苗,絞汁塗之,不過三上。(《肘後方》)
小兒頭瘡:菟絲苗,煮湯頻洗之。(《子母秘錄》)
白話文:
菟絲子
菟絲子味辛甘,性平,無毒。泡酒服用效果更好。配伍薯蕷、松脂,忌與雚菌同用。
主治:能接續斷裂的傷口,補充不足,增強體力,使人肥壯強健(《本經》)。滋養肌膚,壯陽固精,強健筋骨,主治男子陽痿、遺精、尿頻、口苦乾燥、口渴、寒邪凝滯瘀血等症。長期服用可明目、輕身、延年益壽(《別錄》)。治療男女虛寒、精髓不足、腰膝疼痛、消渴、煩熱等症。長期服用可使面色紅潤,容光煥發(甄權)。治療五勞七傷,治療遺精、尿血、潤肺養心(大明)。治療肝臟風虛(好古)。
藥性闡述:菟絲子性溫和,具有凝固陽氣的功效,它的一莖纏繞在其他植物的枝條上生長,在仲春陽氣上升時結果,因此它主要能補益人體衛氣,強健筋脈。
服用方法:古方記載:取菟絲子一斗,用一斗酒浸泡,曬乾後再浸泡再曬乾,直至酒完全被吸收為止,然後搗碎過篩。每次服用二錢,每日服用兩次。此法可治療腰膝疼痛、祛風,並能明目。長期服用可使人容光煥發,返老還童。服用十日後,飲食如冰雪融化般順暢。
附方:
治療消渴不止:將菟絲子煎汁,任意飲用,至症狀停止為止。(《事林廣記》)
治療陽氣虛損:《簡便方》:菟絲子、熟地黃等量研末,用酒糊做成梧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五十丸,氣虛者可用人參湯送服;氣逆者可用沉香湯送服。《經驗後方》:菟絲子二兩(酒浸泡十日,用水淘洗)、杜仲(焙乾研磨,用蜂蜜炙烤)一兩。用薯蕷末和酒煮成糊,做成梧子大小的丸藥。每次空腹用酒送服五十丸。
治療白濁遺精:茯菟丸:治療思慮過度,心腎虛損,陽氣不足,出現尿頻、尿白濁、夢遺等症:菟絲子五兩,白茯苓三兩,石蓮肉二兩,研磨成粉,用酒糊做成梧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三五十丸,空腹用鹽湯送服。(《和劑局方》)
治療小便淋瀝:將菟絲子煎汁飲用。(《範汪方》)
治療小便赤濁、心腎不足、精少血燥、口乾煩熱、頭暈目眩:菟絲子、麥門冬等量研磨成粉,用蜂蜜做成梧子大小的丸藥。用鹽湯送服,每次七十丸。
治療腰膝疼痛、麻木無力:菟絲子(洗淨)一兩,牛膝一兩,放入銀器中,用酒浸泡至高出藥物一寸,浸泡五天,曬乾研磨成粉,用原酒煮成糊,做成梧子大小的丸藥。每次空腹用酒送服三、二十丸。(《經驗後方》)
治療肝臟損傷、目暗不明:菟絲子三兩,用酒浸泡三日,曬乾研磨成粉,用雞蛋清和成梧子大小的丸藥。空腹用溫酒送服二十丸。(《聖惠方》)
治療全身浮腫:菟絲子一升,酒五升,浸泡二三日。每次飲用一升,每日三次,浮腫消退後停止服用。(《肘後方》)
治療婦女腹部腫塊:菟絲子研磨成粉,用酒送服二錢,也可加等量的車前子。(《聖惠方》)
治療眉毛及頭皮癬瘡:將菟絲子炒後研磨成粉,用油調和後敷在患處。(《山居四要》)
治療肛門紅腫疼痛:將菟絲子熬至黃黑色,研磨成粉,用雞蛋清調和後塗抹患處。(《肘後方》)
治療痔瘡:方法同上。
菟絲子苗
菟絲子苗味甘,性平,無毒。據說它的汁液可以克制雄黃、硫磺、水銀,並能凝結草木灰砂。
主治:將菟絲子苗研磨成汁塗抹面部,可去除面部皺紋(《本經》)。將菟絲子苗搗碎煎湯,為嬰兒洗澡,可治療痱子(弘景)。
附方:
治療面瘡粉刺:將菟絲子苗絞汁塗抹患處,最多塗抹三次。(《肘後方》)
治療嬰兒頭瘡:用菟絲子苗煎湯,經常清洗患處。(《子母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