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獸部第五十一卷 (4)

回本書目錄

獸部第五十一卷 (4)

1.

(《本經》中品)

【釋名】兕。

時珍曰:犀字,篆文象形。其牸名兕,亦曰沙犀。《爾雅翼》云:兕與牸字音相近,猶羖之為牯也。大抵犀、兕是一物,古人多言兕,後人多言犀,北音多言兕,南音多言犀,為不同耳。詳下文。《梵書》謂犀曰朅伽。

【集解】《別錄》曰:犀出永昌山谷及益州。永昌,即今滇南也。

弘景曰:今出武陵、交州、寧州諸遠山。犀有二角,以額上者為勝。又有通天犀角,上有一白縷,直上至端,夜露不濡,入藥至神驗。或云此是水犀角,出水中。《漢書》所謂駭雞犀者,置米飼雞,皆驚駭不敢啄;置屋上,烏鳥不敢集。又有牸犀,角甚長,紋理似犀,不堪入藥。

恭曰:牸是雌犀,文理膩細,斑白分明,俗謂之斑犀。服用為上,入藥不如雄犀。

藏器曰:犀無水陸二種,但以精粗言之。通天者腦上之角,經千歲,長且銳,白星徹端,能出氣通天,則能通神、破水、駭雞,故曰通天。《抱朴子》言:此犀刻為魚,銜之入水,水開三尺。是也。

頌曰:犀角,今以南海者為上,黔、蜀者次之。犀似水牛,豬首、大腹、卑腳。腳似象,有三蹄。黑色。舌上有刺,好食棘刺。皮上每一孔生三毛,如豕。有一角、二角、三角者。《爾雅》云:兕似牛,犀似豕。郭璞注云:兕一角,色青,重千斤。犀似水牛,三角,一在頂上,一在額上,一在鼻上。

鼻上者食角也(又名奴角),小而不橢。亦有一角者。劉恂《嶺表錄異》云:犀有二角,一角額上為兕犀,一在鼻上為胡帽犀。牯犀亦有二角,皆謂之毛犀,而今人多傳一角之說。此數種角俱有粟紋,觀紋之粗細為貴賤。貴者有通天花紋,犀有此角者,必自惡其影,常飲濁水,不欲照見也。

絕品者有百物之形。或云犀之通天者乃其病,理不可知也。角紋有倒插者,一半已下通;有正插者,一半已上通;有腰鼓插者,中斷不通。其類極多,故波斯呼象牙為白暗,犀角為黑暗,言難識也。犀中最大者墮羅犀,一株重七八斤,云是牯犀額角。其花多作撒豆斑、色深者,堪作帶胯;斑散色淺者,可作器皿耳。

或云兕乃犀之雌者,亦似水牛而青色,皮堅厚可以為鎧,未知的否?唐醫吳士皋言:海人取犀,先於山路多植朽木,如豬羊棧。其犀前腳直,常依木而息,爛木忽折,倒僕久不能起,因格殺之。又云:犀每歲一退角,必自埋于山中。海人潛作木角易之,再三不離其處。若直取之,則後藏於別處,不可尋矣。

李珣曰:通天犀乃胎時見天上物過,形於角上,故曰通天。但於月下以水盆映之則知。

按:《五溪記》云:山犀食竹木,其小便即竟日不盡。夷獠以弓矢採之,名曰黔犀。又《異物志》云:山東海水中有牛,樂聞絲竹。彼人動樂,則牛出聽,因而採之。有鼻角、頂角,以鼻角為上。本草只知山犀,未見水犀。

宗奭曰:川犀、南犀紋細,烏犀有紋顯露,黃犀紋絕少,皆不及西番者,紋高、兩腳顯也。物象黃、外黑者為正透,物象黑、外黃者為倒透。蓋以烏色為正,以形象肖物為貴。既曰通犀,必須紋頭顯著,黃黑分明,有兩腳潤滑者為第一。

時珍曰:犀出西番、南番、滇南、交州諸處。有山犀、水犀、兕犀三種,又有毛犀似之。山犀居山林,人多得之;水犀出入水中,最為難得。並有二角,鼻角長而額角短。水犀皮有珠甲,而山犀無之。兕犀即犀之牸者,亦曰沙犀,只有一角在頂,紋理細膩,斑白分明,不可入藥。

蓋牯角紋大,而牸角紋細也。洪武初,九真曾貢之,謂之獨角犀,是矣。陳藏器謂犀無水陸,郭璞謂犀有三角,蘇頌謂毛犀為牯犀,皆出訛傳,今並正之。毛犀即犛牛也,見本條。犀角紋如魚子形,謂之粟紋。紋中有眼,謂之粟眼。黑中有黃花者為正透,黃中有黑花者為倒透,花中復有花者為重透,併名通犀,乃上品也;花如椒豆斑者次之;烏犀純黑無花者為下品。其通天夜視有光者,名夜明犀,故能通神開水,飛禽走獸見之皆驚。

又《山海經》有白犀,白色;《開元遺事》有闢寒犀,其色如金,交趾所貢,冬月暖氣襲人;《白孔六帖》有闢暑犀,唐文宗得之,夏月能清暑氣;《嶺表錄異》有闢塵犀,為簪梳帶胯,塵不近身;《杜陽編》有蠲忿犀,云為帶,令人蠲去忿怒,此皆希世之珍,故附見之。

犀角(番名低密)

【修治】弘景曰:入藥惟雄犀生者為佳。若犀片及見成器物皆被蒸煮,不堪用。

頌曰:凡犀入藥有黑白二種,以黑者為勝,角尖又勝。生犀不獨未經水火者,蓋犀有捕得殺取者為上,蛻角者次之。

宗奭曰:鹿取茸,犀取尖,其精銳之力盡在是也。以西番生犀磨服為佳,入湯、散則屑之。

斅曰:凡使,勿用奴犀、牸犀、病水犀、攣子犀、無潤犀。惟取烏黑肌皺、坼裂光潤者,銼屑,入臼杵,細研萬匝乃用。

李珣曰:凡犀角鋸成,當以薄紙裹於懷中蒸燥,乘熱搗之,應手如粉。故《歸田錄》云:翡翠屑金,人氣粉犀。

【氣味】苦、酸、咸,寒,無毒。《別錄》曰:微寒。

李珣曰:大寒,無毒。甄權曰:牯犀角,甘、辛,有小毒。

張元素曰:苦、酸,寒,陽中之陰也。入陽明經。

之才曰:松脂為之使。惡雷丸、雚菌。

時珍曰:升麻為之使。惡烏頭、烏喙。

斅曰:忌鹽,及妊婦勿服,能消胎氣。

【主治】百毒蠱疰,邪鬼瘴氣,殺鉤吻、鴆羽、蛇毒,除邪,不迷惑魘寐。久服輕身(《本經》)。傷寒溫疫,頭痛寒熱,諸毒氣。令人駿健(《別錄》)。闢中惡毒氣,鎮心神,解大熱,散風毒,治發背癰疽瘡腫,化膿作水,療時疾,熱如火,煩悶,毒入心中,狂言妄語(《藥性》)。治心煩,止驚,鎮肝明目,安五臟,補虛勞,退熱消痰,解山瘴溪毒(《日華》)。

主風毒攻心,毷氉熱悶,擁毒赤痢,小兒麩豆,風熱驚癇(《海藥》)。燒灰水服,治猝中惡心痛,飲食中毒,藥毒熱毒,筋骨中風,心風煩悶,中風失音,皆瘥。以水磨服,治小兒驚熱。山犀、水犀,功用相同(孟詵)。磨汁,治吐血、衄血、下血,及傷寒畜血,發狂譫語,發黃發斑,痘瘡稠密,內熱黑陷,或不結痂,瀉肝涼心,清胃解毒(時珍)。

【發明】時珍曰:犀角,犀之精靈所聚,足陽明藥也。胃為水穀之海,飲食藥物必先受之,故犀角能解一切諸毒。五臟六腑,皆稟氣於胃,風邪熱毒,必先干之。故犀角能療諸血,及驚狂斑痘之證。《抱朴子》云:犀食百草之毒,及眾木之棘,所以能解毒。凡蠱毒之鄉,有飲食,以此角攪之,有毒則生白沫湧起,無毒則否。

以之煮毒藥,則無復毒勢也。《北戶錄》云:凡中毒箭,以犀角刺瘡中,立愈。由犀食百毒棘刺也。昔溫嶠過武昌牛渚磯,下多怪物。嶠然犀角照之,而水族見形。《淮南萬畢術》云:犀角置穴,狐不敢歸。則犀之精靈辟邪不惑,於此益可見矣。

【附方】舊六,新七。吐血不止,似鵝鴨肝:用生犀角、生桔梗各二兩為末。每酒服二錢。(《總錄》)

中忤中惡鬼氣:其證或暮夜登廁,或出郊外,驀然倒地,厥冷握拳,口鼻出清血,須臾不救,似乎屍厥,但腹不鳴,心腹暖爾。勿移動,令人圍繞,燒火打鼓,或燒蘇合香、安息香、麝香之類,候醒乃移動。用犀角五錢,麝香、硃砂各二錢五分,為末。每水調二錢服,即效。(華佗方)

臥忽不寤:若以火照之則殺人。但唾其面,痛齧其踵及大趾甲際,即活。以犀角為枕,即令不魘。(《肘後》)

小兒驚癇不知人,嚼舌仰目者:犀角濃磨水服之,立效。為末亦可。(《廣利方》)

痘瘡稠密:不拘大人小兒。生犀,於澀器中,新汲水磨濃汁,冷飲服之。(《錢氏小兒方》)

消毒解熱:生犀角尖,磨濃汁,頻飲之。(同上)

服藥過劑:犀角燒末,水服方寸匕。(《外臺》)

中毒煩困:方同上。

食雉中毒:吐下不止。用生犀角末方寸匕,新汲水調服,即瘥。(《聖惠方》)

蠼螋尿瘡:狀如茱萸,中央白膿,惡寒壯熱。磨犀角汁塗之。(《千金方》)

瘭疽毒瘡:喜著十指,狀如代指,根深至肌,能壞筋骨,毒氣入臟殺人。宜燒鐵烙之,或灸百壯,日飲犀角汁取瘥。(《千金方》)

山嵐瘴氣:犀角磨水服之,良。(《集簡方》)

下痢鮮血:犀角、地榆、生地黃各一兩,為末,煉蜜丸彈子大。每服一丸,水一升,煎五合,去滓溫服。(《聖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