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回本書目錄

1. 獸部第五十一卷

2. 獸之二

(獸類三十八種)

白話文:

(動物類共有三十八種)

3.

(《綱目》)

【釋名】狻猊(音酸倪。《爾雅》作狻麑)、虓(許交切)。

時珍曰:獅為百獸長,故謂之獅。虓,象其聲也。《梵書》謂之僧伽彼。《說文》云:一名白澤。今考《瑞應圖》,白澤能言語,非獅也。

【集解】時珍曰:獅子出西域諸國。狀如虎而小,黃色。亦如金色猱狗,而頭大尾長。亦有青色者。銅頭鐵額,鉤爪鋸牙,弭耳昂鼻,目光如電,聲吼如雷。有耏髯,牡者尾上茸毛大如斗,日走五百里,為毛蟲之長。怒則威在齒,喜則威在尾。每一吼則百獸辟易,馬皆溺血。

《爾雅》言其食虎豹。虞世南言其拉虎吞貔,裂犀分象。陶九成言其食諸禽獸,以氣吹之,羽毛紛落。熊太古言其乳入牛羊馬乳中,皆化成水。雖死後虎豹不敢食其肉,蠅不敢集其尾。物理相畏如此。然《博物志》載:魏武帝至白狼山,見物如貍,跳至獅子頭殺之。《唐史》載:高宗時,伽毗耶國獻天鐵獸,能擒獅象。

則獅雖猛悍,又有制之者也。西域畜之,七日內取其未開目者調習之,若稍長則難馴矣。

時珍曰:陶氏注蘇合香,誤以為獅屎。陳氏正其誤,言獅屎極臭,赤黑色。今考補於此。

【主治】服之,破宿血,殺百蟲。燒之,去鬼氣(藏器)。

白話文:

【名稱】

別名:狻猊(讀音為酸倪,《爾雅》中寫作狻麑)、虓(讀音為許交切)。

李時珍說:獅子是百獸之王,所以稱作獅子。虓,是模擬牠的叫聲。《梵書》稱之為僧伽彼。《說文解字》說:牠還有一個名字叫白澤。現在考證《瑞應圖》,白澤是能說話的,不是獅子。

【產地與外形】

李時珍說:獅子產於西域各國。外形像老虎但比較小,是黃色的。也像金色的猿猴狗,但是頭大尾巴長。也有青色的。牠們銅頭鐵額,有鉤狀的爪子和鋸齒般的牙齒,耳朵豎起,鼻子高挺,眼睛發出的光像閃電一樣,吼叫聲像雷鳴一樣。有鬍鬚,雄性的尾巴上的絨毛大如斗,一天能跑五百里,是所有毛皮動物的首領。發怒時威勢在牙齒,高興時威勢在尾巴。每次吼叫,百獸都會嚇得逃避,馬都會嚇得大小便失禁。

《爾雅》說獅子吃老虎和豹子。虞世南說牠能拉住老虎吞掉貔貅,撕裂犀牛、分食大象。陶九成說牠吃各種禽獸,用氣吹牠們,羽毛就會紛紛落下。熊太古說獅子的乳汁如果加入牛、羊、馬的奶中,都會變成水。即使死後,老虎和豹子也不敢吃牠的肉,蒼蠅也不敢停在牠的尾巴上。動物之間彼此畏懼就是這樣。但是《博物志》記載:魏武帝曹操到白狼山,看見一個像狸貓的動物跳到獅子頭上殺死了牠。《唐史》記載:唐高宗時,伽毗耶國進貢了一種天鐵獸,能捕獲獅子和大象。

可見獅子雖然兇猛,但也有能制伏牠的東西。西域地區飼養獅子,會在七天內抓捕還沒睜開眼睛的小獅子來調教,如果長大一點就難以馴服了。

【屎】

李時珍說:陶氏在註釋蘇合香時,誤以為是獅子屎。陳氏糾正了這個錯誤,說獅子屎非常臭,是赤黑色的。現在在此補正。

【功效】

服用獅子屎,可以破除體內瘀血,殺死各種寄生蟲。燒成灰,可以去除鬼氣(出自藏器)。

4.

(《別錄》中品)

【釋名】烏䖘(音徒。《左傳》作於菟,《漢書》作烏檡)、大蟲(《肘後》)、李耳。

時珍曰:虎,象其聲也。魏子才云:其文從虍從幾,象其蹲踞之形。從人者非也。揚雄《方言》云:陳魏宋楚之間,或謂之李父。江淮南楚之間,謂之李耳,或謂之𪂬䖘。自關東西或謂之伯都。珍按:李耳當作貍兒。蓋方音轉貍為李,兒為耳也。今南人猶呼虎為貓,即此意也。

郭璞謂虎食物,值耳則止,故呼李耳,觸其諱;應邵謂南郡李翁化為虎,故呼李耳,皆穿鑿不經之言也。《爾雅》云:虎,淺毛曰虦貓(音棧),白虎曰甝(音含),黑虎曰虪音育),似虎而五指曰貙(音傴),似虎而非真曰彪,似虎而有角曰虒(音嘶)。

【集解】頌曰:虎,《本經》不載所出,今多山林處皆有之。

時珍曰:按《格物論》云:虎,山獸之君也。狀如貓而大如牛,黃質黑章,鋸牙鉤爪,須健而尖,舌大如掌(生倒刺),項短鼻齆。夜視,一目放光,一目看物。聲吼如雷,風從而生,百獸震恐。《易通卦驗》云:立秋虎始嘯。仲冬虎始交。或云:月暈時乃交。又云:虎不再交,孕七月而生。

又云:虎知衝破,能畫地觀奇偶以卜食。今人效之,謂之虎卜。虎噬物,隨月旬上下而齧其首尾。其搏物,三躍不中則舍之。人死於虎,則為倀鬼,導虎而行。虎食狗則醉,狗乃虎之酒也。聞羊角煙則走,惡其臭也。虎害人、獸,而蝟、鼠能制之,智無大小也。獅、駁、酋耳、黃腰、渠搜能食虎,勢無強弱也。

《抱朴子》云:虎五百歲則變白。又海中有虎鯊能變虎,古有貙虎變人、貙人變虎之說,亦自有是理也。

【附錄】酋耳,《瑞應圖》云:酋耳似虎絕大,不食生物,見虎豹即殺之,太平則至。

郭璞云:即騶虞也。白虎黑紋,尾長於身。

,《山海經》云:駁狀如馬,白身黑尾,一角鋸牙,能食虎豹。《周書》謂之茲白。《說苑》云:師曠言鵲食蝟,蝟食駿⿰馬義,駿⿰馬義食豹,豹食駁,駁食虎。

渠搜,《逸周書》云:渠搜,西戎露犬也。能食虎豹。一云犴,胡犬也。能逐虎。

黃腰,《蜀志》名黃腰獸。鼬身貍首,長則食母,形雖小而能食虎及牛、鹿也。又孫愐云:豰(音斛),似豹而小,腰以上黃,以下黑,形類犬,食獼猴,又名黃腰。

䶂鼠,見蝟下。

虎骨,

【修治】頌曰:虎骨用頭及脛骨,色黃者佳。凡虎身數物,俱用雄虎者勝。藥箭射殺者,不可入藥,其毒浸潰骨血間,能傷人也。

時珍曰:凡用虎之諸骨,並捶碎去髓,塗酥或酒或醋,各隨方法,炭火炙黃入藥。

【氣味】辛,微熱,無毒。

之才曰:平。

【主治】除邪惡氣,殺鬼疰毒,止驚悸,治惡瘡鼠瘻。頭骨尤良(《別錄》)。治筋骨毒風攣急,屈伸不得,走注疼痛,治屍疰腹痛,傷寒溫氣,溫瘧,殺犬咬毒(甄權)。雜朱畫符,療邪。頭骨作枕,辟惡夢魘。置戶上,闢鬼(陶弘景)。煮汁浴之,去骨節風毒腫。和醋浸膝,止腳痛腫,脛骨尤良。

初生小兒煎湯浴之,辟惡氣,去瘡疥,驚癇鬼疰,長大無病(孟詵)。追風定痛健骨,止久痢脫肛,獸骨鯁咽(時珍)。

【發明】頌曰:李絳《兵部手集》有虎骨酒,治臂脛痛。崔元亮《海上方》,治腰腳不隨,並有虎脛骨酒方。

宗奭曰:風從虎者,風,木也;虎,金也。木受金制,焉得不從?故虎嘯而風生,自然之道也。所以治風病攣急,屈伸不得,走疰,骨節風毒,癲疾驚癇諸病,皆此義也。

汪機曰:虎之強悍,皆賴於脛,雖死而脛猶矻立不僕,故治腳脛無力用之。

時珍曰:虎骨通可用。凡辟邪疰,治驚癇溫瘧,瘡疽頭風,當用頭骨;治手足諸風,當用脛骨;腰背諸風,當用脊骨,各從其類也。按:吳球《諸證辨疑》云;虎,陰也;風,陽也。虎嘯風生,陽出陰藏之義,故其骨能追風定痛。虎之一身筋節氣力,皆出前足,故以脛骨為勝。

【附方】舊十一,新七。

健忘驚悸:預知散:用虎骨(酥炙)、白龍骨、遠志肉等分為末。生薑湯服,日三服。久則令人聰慧。(《永類鈐方》)

臂脛疼痛:虎骨酒治之,不計深淺皆效。用虎脛骨二大兩(搗碎炙黃),羚羊角(屑)一大兩,新芍藥二大兩(切)。三物以無灰酒浸之,養至七日,秋冬倍之。每日空腹飲一杯。若要速服,即以銀器物盛,於火爐中暖養三二日,即可服也。(《兵部手集》)

腰腳不隨,攣急冷痛:取虎脛骨五、六寸,刮去肉膜,塗酥炙黃搗細,絹袋盛之,以瓶盛酒一斗浸之,糠火微溫。七日後,任情飲之,當微利便效也。又方:虎腰脊骨一具,前兩腳全骨一具,並於石上以斧捶碎,安鐵床上,文炭火炙,待脂出則投無灰濃酒中密封,春夏七日,秋冬三七日。任性日飲三度。

患十年以上者,不過三劑;七年以下者,一劑必瘥。(崔元亮《海上方》)

白虎風痛走注,兩膝熱腫:用虎脛骨(塗酥炙黃)、黑附子(炮裂去皮)各一兩,為末。每服二錢,酒下,日再服。(《經驗後方》)

歷節痛風:虎脛骨(酒炙)三兩,沒藥半兩。為末。每服二錢,溫酒下,日三服。(《聖濟總錄》)

歷節走痛:百節皆痛不可忍。用虎頭骨一具,塗酥炙黃捶碎,絹袋盛,置二斗清酒中,浸五宿。隨性飲之,妙。(《聖惠方》)

筋骨急痛:虎骨和通草煮汁,空肚服半升。覆臥,少時汗出為效。切忌熱食,損齒。小兒齒生未足,不可與食,恐齒不生。(《食療》)

休息痢疾經時不愈:取大蟲骨炙黃焦,搗末。飲服方寸匕,日三,取效。(張文仲方)

痔漏脫肛:虎脛骨兩節,以蜜二兩炙赤,搗末,蒸餅丸梧桐子大。每凌晨溫酒下二十丸,取效。(《勝金》)

肛門凸出:虎骨燒末,水服方寸匕,日三。(《外臺》)

獸骨鯁咽:虎骨為末,水服方寸匕。(《外臺》)

狂犬咬傷:虎骨刮末,水服方寸匕,並敷之。(《小品方》)

湯火傷灼:虎骨炙焦研敷,神效。(龔氏《易簡方》)

月蝕疳瘡:虎頭骨二兩搗碎,豬脂一斤,熬膏塗之。(《集驗方》)

小兒白禿:虎骨末,油調塗之。(《普濟》)

足瘡嵌甲:以橘皮湯浸洗,輕剪去甲。以虎骨末敷之,痛即止。(《便民圖纂》)

臁脛爛瘡:以齏汁洗拭,刮虎骨末敷之。(《便民圖纂》)

威骨,藏器曰:虎有威骨如乙字,長一寸,在脅兩旁,破肉取之。尾端亦有,不及脅骨。令人有威,帶之臨官佳。無官則為人所憎。

肉,

【氣味】酸,平,無毒。宗奭曰:微咸。

弘景曰:俗方言:熱食虎肉,壞人齒。

詵曰:正月勿食虎,傷神。

時珍曰:虎肉作土氣,味不甚佳。鹽食稍可。

【主治】噁心欲嘔,益氣力,止多唾(《別錄》)。食之治瘧,闢三十六種精魅。入山,虎見畏之(孟詵)。

【附方】新一。

脾胃虛弱:噁心不欲飲食。虎肉半斤切,以蔥、椒、醬調,炙熟,空心冷食。(《壽親養老》方)

膏,

【主治】狗齧瘡(《別錄》)。納下部,治五痔下血(孟詵)。服之,治反胃。煎消,塗小兒頭瘡白禿(時珍)。

【附方】新一。

一切反胃:虎脂半斤切,清油一斤,瓦瓶浸一月,密封勿令泄氣。每以油一兩,入無灰酒一盞,溫服,以瘥為度。油盡再添。(《壽域神方》)

血,

【主治】壯神強志(時珍曰:獵人李次口云:熱刺虎之心血飲之,能壯神志。又《抱朴子》云:三月三日,殺取虎血、生駝血、白虎頭皮、紫綬、履組、流萍合種之。初生草似胡麻子,即取此實種之。一生輒一異,凡七種之。取其實合用,可以移形易貌)。

【主治】反胃吐食。取生者勿洗存滓穢,新瓦固煅存性,入平胃散末一兩和勻。每白湯服三錢,神效(時珍。出《保壽堂方》)。

腎,

【主治】瘰癧(時珍曰:《千金》治瘰癧,雌黃芍藥丸中用之。袁達《禽蟲述》云:虎腎懸於腹,象口隱於頤)。

膽,

【主治】小兒驚癇(藏器)。小兒疳痢,神驚不安,研水服之(孟詵)。

【修治】頌曰:虎睛多偽,須自獲者乃真。

斅曰:凡使虎睛,須問獵人,有雌有雄,有老有嫩,有殺得者。惟中毒自死者勿用之,能傷人。虎睛,以生羊血浸一宿漉出,微火焙乾,搗粉用。

時珍曰:《千金》治狂邪,有虎睛湯、虎睛丸,並用酒浸炙乾用。

【主治】癲疾(《別錄》)。瘧病,小兒熱疾驚悸(孟詵)。驚啼,客忤,疳氣,鎮心安神(《日華》)。明目去翳(時珍)。

【附方】舊二,新二。

虎睛丸:治癇疾發作,涎潮搐搦,時作譫語。虎睛一對(微炒),犀角屑、大黃、遠志(去心)各一兩,梔子仁半兩,為末,煉蜜丸綠豆大。每溫酒服二十丸。

小兒驚癇掣瘲:用虎睛細研,水調灌之,良。(《經驗後方》)

小兒夜啼:用大蟲眼睛一隻,為散。以竹瀝調少許與吃。(姚和眾方)

邪瘧時作:生虎睛一枚,臘月豬血少許,硃砂、阿魏各一分,為末。端午日取粽尖七枚和,丸黍米大。每綿包一丸,塞耳中,男左女右。(《聖惠方》)

虎魄,藏器曰:凡虎夜視,一目放光,一目看物。獵人候而射之,弩箭才及,目光即墮入地,得之如白石者是也。

宗奭曰:陳氏所謂乙骨及目光墮地之說,終不免於誣也。

時珍曰:乙骨之說不為怪。目光之說,亦猶人縊死則魄入於地,隨即掘之,狀如麩炭之義。按:《茅亭客話》云:獵人殺虎,記其頭項之處,月黑掘下尺余方得,狀如石子、琥珀。此是虎之精魄淪入地下,故主小兒驚癇之疾。其說甚詳。寇氏未達此理耳。

【主治】驚邪,辟惡鎮心(藏器)。

鼻,

【主治】癲疾,小兒驚癇(《別錄》)。懸戶上,令生男(弘景。時珍曰:按:《龍魚河圖》云:虎鼻懸門中一年,取燒作屑,與婦飲,便生貴子。勿令人及婦知,知則不驗。又云:懸於門上,宜官,子孫帶印綬。此與古者胎教欲見虎豹,皆取其勇壯之義同也。

牙,

【主治】丈夫陰瘡及疽瘻(孫思邈)。殺勞蟲,治猘犬傷,發狂。刮末,酒服方寸匕(時珍)。

【附方】新一。

白虎風痛:大虎牙一副(四個),赤足蜈蚣十條(酒浸三日,曬乾),天麻二兩,乳香、沒藥各一兩,麝香半兩,為末。每服二錢,溫酒下,一日三服。(《聖濟總錄》)

爪,頌曰:爪並指、骨、毛俱可用,以雄虎為勝。

【主治】系小兒臂,辟惡魅(《別錄》。

時珍曰:《外臺》辟惡魅,用虎爪、蟹爪、赤朱、雄黃為末,松脂和丸。每正旦焚之)。

(一名皋毗。見《莊子》)

【主治】瘧疾(藏器)。辟邪魅(時珍)。

【發明】時珍曰:按:應劭《風俗通》云:虎者陽物,百獸之長,能闢鬼魅。今人猝中惡病,燒皮飲之,或系衣服,亦甚驗也。《起居雜記》云:虎豹皮上睡,令人神驚。其毛入瘡,有大毒。

須,

【主治】齒痛(弘景。《酉陽雜俎》云:許隱齒痛,仙人鄭思遠拔虎鬚令插之,痛即愈)。

屎,

【主治】惡瘡(《別錄》)。鬼氣(藏器)。療瘭疽痔漏。燒研酒服,治獸骨鯁(時珍)。

【附方】舊一。瘭疽著手、足、肩、背,累累如米起,色白,刮之汁出,愈而復發:虎屎白者,以馬尿和之,曬乾燒灰粉之。(《千金》)

屎中骨

【主治】為屑,治火瘡(《別錄》)。破傷風(時珍)。

【附方】新一。斷酒:虎屎中骨燒灰,酒服方寸匕,即不飲。(《千金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