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獸部第五十卷 (13)

回本書目錄

獸部第五十卷 (13)

1. 黃明膠

(《綱目》)

白話文:

古文:

《綱目》

《本草綱目》

《本草綱目》

【釋名】牛皮膠(《食療》)、水膠(《外臺》)、海犀膏。

白話文:

【釋名】牛皮膠(《食療》)、水膠(《外臺》)、海犀膏。

牛皮膠(《食療》)、水膠(《外臺》)、海犀膏。

【正誤】權曰:白膠,一名黃明膠。頌曰:今方家所用黃明膠,多是牛皮。《本經》阿膠亦用牛皮。是二膠亦通用。但今牛皮膠製作不精,故不堪用,只以膠物耳。而鹿角膠《本經》謂之白膠,處處能作,但功倍於牛膠,故鮮有真者。時珍曰:案:《本經》,白膠一名鹿角膠,煮鹿角作之;阿膠一名傅致膠,煮牛皮作之。

白話文:

權德輿說:白膠,又名黃明膠。王維在《黃膠頌》中說:當今藥方家所用黃明膠,大都是用牛皮製成的。《本經》中記載的阿膠也用牛皮製成。這兩種膠都能通用。但是,現在牛皮膠的製作工藝不精細,所以不能用,只能把牛皮當原料藥用。而鹿角膠,《本經》把它稱為白膠,到處都能製作,但是它的功效比牛膠大一倍,所以很少有真正的鹿角膠。李時珍說:根據《本經》的記載,白膠又名鹿角膠,是用鹿角熬煮製成的;阿膠又名傅致膠,是用牛皮熬煮製成的。

其說甚明。黃明膠即今水膠,乃牛皮所作,其色黃明,非白膠也,但非阿井水所作耳。甄權以黃明為鹿角白膠,唐慎微又採黃明諸方附之,並誤矣。今正其誤,析附阿膠之後。但其功用,亦與阿膠彷彿。苟阿膠難得,則真牛皮膠亦可權用。其性味皆平補,宜於虛熱。若鹿角膠則性味熱補,非虛熱者所宜,不可不致辯也。

【氣味】甘,平,無毒。

白話文:

這說法很明確。黃明膠就是現在的水膠,它是用牛皮做的,顏色黃亮,不是白膠,只是不是用阿井水做的罷了。甄權把黃明膠當作鹿角白膠,唐慎微又收集了黃明膠的各種方劑附在後面,都是錯的。現在糾正他們的錯誤,把黃明膠放在阿膠之後。但是黃明膠的功效和阿膠差不多。如果阿膠難以得到,那麼用真牛皮膠也可以權宜使用。黃明膠和阿膠的性質和味道都是平和滋補的,適合虛熱體質的人服用。而鹿角膠的性質和味道是溫補的,不適合虛熱體質的人服用,一定要注意辨別。

**氣味:**甘,平,無毒。

味道甘甜,性質平穩,不含有毒性。

【主治】吐血、衄血、下血、血淋下痢,妊婦胎動血下,風濕走注疼痛,打撲傷損,湯火灼瘡,一切癰疽腫毒,活血止痛,潤燥,利大小腸(時珍)。

白話文:

【療效】治療吐血、流鼻血、便血、血痢、孕婦胎動血崩、風濕行走時疼痛、跌打損傷、燙傷、各種膿腫腫瘤,活血止痛,潤滑腸道,促進大、小腸蠕動(李時珍)。

【附方】新二十四。肺痿吐血:黃明膠(炙乾)、花桑葉(陰乾)各二兩,研末。每服三錢,生地黃汁調下。(《普濟方》)肺破出血或嗽血不止:用海犀膏(即水膠)一大片炙黃,塗酥再炙,研末。用白湯化三錢放冷服之,即止。(《斗門方》)吐血咯血:黃明膠一兩切片炙黃,新綿一兩燒研。

白話文:

【附方】《新二十四》。

肺結核咳血:黃明膠(烘乾)、桑葉(陰乾)各二兩,研成細末。每次服用三錢,生地黃汁調和後服用。(《普濟方》)

肺結核破裂出血或咳嗽出血不止:用海犀膏(即水膠)一大片烘烤至金黃,塗上酥油後再烘烤,研成細末。用白開水化開三錢,放涼後服用,即可止血。(《鬥門方》)

吐血或咯血:黃明膠一兩切片烘烤至金黃,新棉花一兩燒成灰研磨。

每服一錢,食後米飲服,日再。(《食療》)衄血不止:黃明膠蕩軟,貼山根至髮際。(《三因》)妊娠下血:黃明膠二兩,酒煮化,頓服之。(《肘後方》)咳嗽不瘥:黃明膠炙研。每服一錢,人參末二錢,薄豉湯二盞,蔥白少許,煎沸。嗽時溫呷三五口,即止。(《食療》)腎虛失精:水膠三兩,研末。

白話文:

1.每次服一錢,飯後用米飲服,每天兩次。(《食療》)

2.鼻血不止:將黃明膠軟化,敷在山根到髮際的部位。(《三因》)

3.妊娠下血:黃明膠二兩,用酒煮化,一次服完。(《肘後方》)

4.咳嗽不止:將黃明膠烘烤研磨成粉末。每次服一錢,人參末二錢,薄豉湯二杯,蔥白少許,煮沸。咳嗽時溫熱喝三到五口,即可止咳。(《食療》)

5.腎虛失精:水膠三兩,研磨成粉末。

以酒二碗化服,日三服。(《千金》)面上木痹:牛皮膠化,和桂末,厚塗一二分,良。(葉氏《摘玄方》)

寒濕腳氣:牛皮膠一塊細切,麵炒成珠,研末。每服一錢,酒下,其痛立止。(萬氏)

白話文:

**面部木僵:**將牛皮膠粉末與肉桂粉末混合,塗抹在患處,厚度約為一到兩分,效果顯著。(《摘玄方》)

**寒濕腳氣:**將牛皮膠切成小塊,與麵粉炒成小珠,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用酒送服,可以立即止痛。(萬氏)

風濕走痛:牛皮膠一兩,薑汁半杯,同化成膏,攤紙上,熱貼之,冷即易,甚效。一加乳香、沒藥一錢。(鄧筆峰方)腳底木硬:牛皮膠,生薑汁化開,調南星末塗上,烘物熨之。屍腳坼裂:烊膠著布上,烘貼之。(《千金方》)破傷中風:黃明膠燒存性,研末。酒服二錢,取汗。

白話文:

風濕走痛:

牛皮膠一兩,薑汁半杯,一起熬成糊狀,塗在紙上,趁熱貼在痛處,冷了就換新的,非常有效。還可以添加乳香、沒藥各一錢。(鄧筆峯方)

腳底木硬: 牛皮膠和生薑汁化開,混合南星粉末塗抹在患處,用熱物熨燙。

屍腳坼裂: 將牛皮膠融化,塗在布上,烘熱後貼在患處。(《千金方》)

破傷中風: 黃明膠燒焦後研磨成粉末,用水或酒送服二錢,讓患者出汗。

(《普濟方》)跌撲傷損:真牛皮膠一兩,干冬瓜皮一兩(銼),同炒存性,研末。每服五錢,熱酒一鐘調服。仍飲酒二三鍾,暖臥,微汗痛止,一宿接元如故。(藺氏)湯火傷灼:水煎膠如糊,冷掃塗之。(《斗門》)一切腫毒已潰未潰:用水膠一片,水漬軟,當頭開孔貼之。

白話文:

(《普濟方》)跌打損傷:用真牛皮膠一兩,乾燥冬瓜皮一兩(銼碎),一起炒熟後研成細末。每次服用五錢,用熱酒一鐘調服。再喝二三鐘酒,暖被窩躺著,稍稍出汗,疼痛就會消失,一夜之後元氣恢復如常。(藺氏)湯火灼傷:用清水把膠煮成糊狀,待稍涼後塗抹於患處。(《鬥門》)所有已潰或未潰的腫毒:用水膠一片,用水浸泡變軟,在患處中間挖個小洞,然後貼上。

未有膿者自消,已潰還合者令膿自出。(王燾《外臺秘要》)諸般癰腫:黃明膠一兩,水半升化開,入黃丹一兩煮勻,又放溫冷,以翎掃上瘡口。如未成者,塗其四圍自消。(《本事方》)便毒初起:水膠熔化,塗之即散。(《直指方》)乳癤初發:黃明水膠,以濃醋化,塗之立消。

白話文:

  1. 沒有出現膿的可以自行消失,已經潰爛還合起來的,讓膿自行流出。(王燾《外臺祕要》)

  2. 各種癰腫:黃明膠一兩,水半升融化,放入黃丹一兩煮勻,等候溫涼,用羽毛刷塗在瘡口。如果還沒成膿的,塗抹在周圍就會自行消退。(《本事方》)

  3. 瘡毒剛剛發作時:將水膠融化,塗抹上去,就會消散。(《直指方》)

  4. 乳癤剛開始發作時:黃明水膠用濃醋融化,塗抹上去立即使其消退。

(楊起《簡便方》)背疽初發:《阮氏經驗方》:用黃明牛皮膠四兩,酒一碗,重湯頓化,隨意飲盡。不能飲者,滾白湯飲之。服此毒不內攻,不傳惡症。談野翁《試效方》,以新瓦上燒存性研末,酒二碗服之。唐氏《經驗方》:又加穿山甲四片,同燒存性。云極妙無比。瘰癧結核:黑牛皮膠熔化,攤膏貼之。

白話文:

(楊起,《簡便方》)背疽初發:《阮氏經驗方》:使用黃明牛皮膠四兩,酒一碗,用滾燙的湯水使黃明牛皮膠融化,隨意喝完。不能喝酒的人,可以滾燙的白開水送服。服用此藥,毒性不會向內蔓延,不會傳染惡性疾病。談野翁《試效方》,用新瓦片燒至藥物灰燼,研磨成粉,加入酒二碗服用。唐氏《經驗方》:再加入穿山甲四片,一起燒存性。說這是極其奇妙無比的藥方。瘰癧結核:將黑牛皮膠融化,塗抹成膏藥貼敷。

已潰者,將膏搓作線,長寸許,紝入孔中,頻換拭之,取效。(《楊氏經驗》)小兒痘瘢:黃明膠炒研末,溫酒調服一錢匕。痘已出者,服之無瘢;未出者,服之瀉下。(《普濟》)物入耳中:以麻繩剪令頭散,著膠黏上,徐引出之。(《千金》)

白話文:

1.已經潰爛的痘瘡:將膏藥搓成線,長一寸左右,放入孔中,經常更換並擦拭,以取得效果。(《楊氏經驗》)

2.小兒痘瘡疤痕:將黃明膠炒熟後研磨成粉末,用溫酒調服一錢匕。已經出痘的服用後不會留下疤痕;尚未出痘的服用後會瀉下。(《普濟方》)

3.物品進入耳朵中:用麻繩剪開頭部,使其散開,塗上膠水黏著,然後慢慢拉出來。(《千金要方》)